(宋)秦观《虞美人·碧桃天上栽和露》原文_翻译及赏析(宋)秦观
虞美人·碧桃天上栽和露
碧桃天上栽和露,不是凡花数。乱山深处水萦回,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轻寒细雨情何限,不道春难管。为君沉醉又何妨?只怕酒醒时候、断人肠。
自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至哲宗绍圣元年(1094)这五年间,秦观逗留在京师,先后任太学博士、秘书省正字及国史院编修等职。元祐八年秦观与黄庭坚、张文潜、晁无咎并列史馆,时称“苏门四学士”。休假之日,他经常游赏各处园林名胜,参加馆阁名流的宴集。这是秦观一生中仕途最为坦顺、红火的时期。这首《虞美人》,即作于他供职京师期间。据宋代杨湜《古今词话》记载,一次,某显贵邀秦观赴饮,宴席上,唤出宠妓碧桃劝酒助兴。碧桃对秦观十分殷勤,似乎别有一番深厚、恳切的情意。秦观也举酒回劝碧桃。那个显贵见此情形,颇为不满,便拦阻秦观道:碧桃一向不善饮酒。不料秦观还未出言,碧桃却开口说:虽然如此,我今日还是要看在秦学士的情面上多饮几杯,“拚了一醉”。话音刚落,就爽快地“引巨觞长饮”。秦观十分感动,顿时诗兴大发,即席作了这首词赠她。
词的上阕以天上碧桃花比况乐妓碧桃,赞美其高韵雅姿,叹惋其处非其地,无人怜爱。“碧桃天上栽和露”,系化用晚唐高蟾“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栽”(《下第后上永崇高侍郎》)一联而成。作者妙语偶得,灵巧地运用双关手法,把乐妓碧桃称为天上珍罕无比的碧桃花,并且还得到了晶莹纯洁的露珠的滋润,以此表示对她的尊敬钦羡,秦观作赠词喜以被赠者名字隐寓其中,如他赠给歌妓陶心儿的《南歌子》曰:“水边灯火渐人行,天外一钩残月带三星”,“一钩带三星”即“心”字;又如他赠给营妓娄琬(字东玉)的《水龙吟》词里,有“小楼连苑横空”、“玉佩丁东别后”等语,也藏着被赠人的姓名与字。相比之下,本词的嵌名手法用得更为巧妙,丝毫不见拼凑痕迹。首句对碧桃作形象绘写后,次句“不是凡花数”进一步申足羡敬、仰慕之意。“不是”一语,作断然否定,口气之坚决,不容置疑。既然碧桃花非同凡花一类,它的冰清玉洁、超凡脱俗理应得到人们更多的喜爱和赞美,然而,它却遭遇厄难,被抛落在“乱山深处水萦回”的穷荒僻远之地。是的,“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王安石《游褒禅山记》),那“乱山深处水萦回”的鬼地方,又有谁会去光顾呢?这样,“碧桃”徒有慧心丽质,却无人见赏、无人怜爱的结局就是不可避免的了。“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正是词人饱怀着深情,为“碧桃”的不幸命运大喊冤屈。显然,秦观在这里并非咏物,而是借物咏喻人,托物寄怀,对乐妓碧桃的误入风尘、不得其所发出浩然长叹。
下阕掉转笔锋,由上阕的自摅情愫转写碧桃的心理活动。“轻寒细雨”,是春天里常有的自然现象。杜牧《清明》诗曰“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正是借漠漠轻寒、濛濛细雨,渲染出“行人”的断魂心肠。秦观写春景,常喜织入“轻寒”、“细雨”,以造成一种黯淡、迷茫、凄凉的意境,如“破暖轻风,弄晴微雨”(《水龙吟》),“漠漠轻寒上小楼”“无边丝雨细如愁”(《浣溪沙》),“那堪片片飞花弄晚,濛濛残雨笼晴”(《八六子》)。在这首词里,秦观揣想春日的“轻寒细雨”必定会引动碧桃的无比怨伤情绪,因为“轻寒细雨”的春天,正象征着她黯淡无光的青春;“轻寒细雨”声中,春天的脚步正在悄悄前移,她的宝贵年华也在寸寸销蚀。所以“不道春难管”,正是碧桃面对“轻寒细雨”发出的沉重叹息。这句词的意思是:春天不肯听人使唤,实在是无可奈何啊。不道:不奈、不堪、无奈之意。在这里,词人的艺术触觉已深入到人物的内心世界,敏感地捕捉到了碧桃心灵之弦的颤动。以下两句,是词人就碧桃置自己“素不善饮”而不顾,慨然“引巨觞长饮”一事落墨,剖析她的心理活动轨迹。由于樽酒之间难得遇到秦观这样一个怜爱、敬重自己的真心人,碧桃才不惜“拚了一醉”以酬知己。这是“为君沉醉又何妨”的第一层意义。“只怕酒醒时候、断人肠”,则是她甘愿“沉醉”的第二层意义;原来她作为一个歌妓,平时虽然锦衣玉食,但不过是权要显贵手里的高级玩物,无论精神和肉体都要遭受到苦痛不堪的侮辱和损害。像这样屈辱地苟且一生,又有什么意义呢?所以她愿意在“知己”面前长醉不醒,带着满足的笑靥永留醉乡。
通过这首词,可以看出秦观对统治阶级的特殊奴隶——歌妓舞女的态度是比较友好的、平等的,他能以真诚挚深的感情、清丽优美的语言去描写她们的高洁形象,善于体察她们苦痛的内心世界和渴望得到理解、尊重、友情及至爱情的正当要求,对她们的不幸命运也寄予同情。这是那些视女子为玩物的狎客相公绝对做不到的,甚至也是他们所切齿愤恨的。怪不得秦观吟出这首词后,参加宴会的贵官势要、公子哥儿要“阖座悉恨”了。
虞美人·碧桃天上栽和露译文 | 注释 | 赏析虞美人·碧桃天上栽和露 [宋代]秦观碧桃天上栽和露,不是凡花数。乱山深处水萦回,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轻寒细雨情何限!不道春难管。为君沉醉又何妨,只怕酒醒时候断人肠。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天上碧桃露滋养,不同俗卉与凡花。乱山之中,萦水之畔,可惜一支如画为谁开?清寒细雨显柔情,怎奈春光短暂,美景将逝。为君酣醉又何妨,只怕酒醒时分人断肠。
注释 碧桃:一种观赏桃花。此指仙桃,借以赞颂主人的宠姬碧桃。数:辈。萦(yíng)回:盘转回旋。不道:不奈,不堪。这里“春”为双关语,既指喻作者对碧桃的赏爱,也寓有碧桃春心萌动,又难以表述之意。君:指花,也指双方。
鉴赏这首词有一段颇具传奇色彩的本事:“秦少游寓京师,有贵官延饮,出宠妓碧桃侑觞,劝酒惓惓。少游领其意,复举觞劝碧桃。贵官云:‘碧桃素不善饮。’意不欲少游强之。碧桃曰:‘今日为学士拼了一醉!”引巨觞长饮。少游即席赠《虞美人》词曰(略)。合座悉恨。贵官云:‘今后永不令此姬出来!’满座大笑。”(《绿窗新话》卷上)
是否真有此“本事”,不得而知。但它对理解此词的蕴意、寄托却颇有启发。生于非地的一支碧桃,在乱山深处孤独自开,不被人赏,那正是美人命运的象征。
创作背景
虞美人秦观赏析翻译虞美人秦观赏析翻译是北宋文学家“苏门四学士”之一的秦观的作品,虞美人是比较常见的词牌名之一,秦观的这首虞美人全名是《虞美人·碧桃天上栽和露》,是一首咏怀自伤身世的词。
原文:
虞美人·碧桃天上栽和露
秦观
碧桃天上栽和露,不是凡花数。乱山深处水萦回,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
轻寒细雨情何限!不道春难管。为君沉醉又何妨,只怕酒醒时候断人肠。
虞美人翻译:
天上碧桃露滋养,不同俗卉与凡花。乱山之中,萦水之畔,可惜一支如画为谁开?
清寒细雨显柔情,怎奈春光短暂,美景将逝。为君酣醉又何妨,只怕酒醒时分人断肠。
虞美人字词解释:
①碧桃:一种观赏桃花。此指仙桃,借以赞颂主人的宠姬碧桃。
②数:辈。
③萦(yíng)回:盘转回旋。
④不道:不奈,不堪。这里“春”为双关语,既指喻作者对碧桃的赏爱,也寓有碧桃春心萌动,又难以表述之意。
⑤君:指花,也指双方。
虞美人背景:
秦观于元丰八年(1085年)考中进士,初为定海主簿、蔡州教授,元祐二年(1087年)苏轼引荐为太学博士,后迁秘书省正字,兼国史院编修官。绍圣元年宋哲宗亲政后(1094年)“新党”执政,“旧党”多人遭罢黜。秦观出杭州通判。在京城几年间,曾经有一位大官大摆宴席,将秦观也请去了。秦观在这些达官显贵中,卓然不群,别有一种绝世风姿。大官的一个宠姬碧桃频频向秦观劝酒,秦观都一饮而尽,毫不推辞。碧桃的倾慕之情已有所流露。当秦观也为她斟酒时,那位大官慌忙阻止道:“碧桃是不饮酒的。”可是没想到,碧桃竟接过酒杯说:“今天我就为秦学士拼了这一醉了!”举杯一饮而尽。秦观领会这一片深情,但却不能有别的表示,只能当场写下这首《虞美人》。这使得那位高官恼怒万分,并且说:“以后永远不让她出来见客了,满座的人听后,都哈哈大笑起来。
虞美人赏析:
碧桃天上栽和露,不是凡花数。乱山深处水萦回,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轻寒细雨情何限,不道春难管。为君沉醉又何妨,只怕酒醒时候断人肠。秦观词作鉴赏此词运用新巧别致的比喻手法,表现了怀才不遇、伤春惜别的主题。词人用细腻的笔墨,精心刻绘出完整的形象来作比喻。词的上片写仙桃,下片写美人,以仙桃比喻美人,而美人又是作者寄托身世、用以自况的对象。首句化用晚唐诗人高蟾《下第后上永崇高侍郎》“天上碧桃和露种”句,只是把“种”改为“栽”,并稍易语序。再言“不是凡花数”,以赞美花的仙品,说它象天上和露栽种的碧桃,不是凡花俗卉一般。接下来“乱山深处水萦回,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两句却突作转折,极力一抑,显示这仙品奇葩托身非所。乱山深处,见处地之荒僻,因此,它尽管具有仙品高格,萦回盘绕的溪边显得盈盈如画,却没有人来欣赏。过片“轻寒细雨情何限,不道春难管。”两句,写花暮春的轻寒细雨中动人的情态和词人的惜春的情绪。细雨如烟,轻寒恻恻,这盈盈如画的花显得更加脉脉含情,无奈春天很快就要消逝,想约束也约束不住。花的含情无限之美和青春难驻的命运这里构成无法解决的矛盾。结句“为君沉醉又何妨,只怕酒醒时候断人肠!”说的是因为怜惜花的寂寞无人赏,更同情花的青春难驻,便不免生出为花沉醉痛饮,以排遣愁绪的想法。君,这里指花。“只怕”二字一转,又折出新意,说是想到酒醒以后,面对的将是春残花落的情景,岂不更令人肠断?这一转折,将惜花伤春之意更深一层地表达了出来。此词通过仙桃这一美的形象,来寄托作者怀才不遇、美而不被赏识的身世感慨。作者善于利用转折突变的方式表达感情,先充分描写桃的非凡、美丽,下面突然转写它生非其地,强调它的身世悲哀;先写春光多情,让人惬意,然后笔墨一转,叹惜其不由人意。这种转折变化中,造成一种情绪上的迭宕起落,收到了百转千回、凄咽恻断的艺术效果。
个人资料:
秦观(1049-1100)字太虚,又字少游,汉族,北宋高邮(今江苏省高邮市)人,别号邗沟居士、淮海居士,世称淮海先生。“苏门四学士”之一,被尊为婉约派一代词宗,官至太学博士,史馆编修。代表作品:《鹊桥仙》《淮海集》《淮海居士长短句》;
秦观是北宋文学史上的一位重要作家,但在秦观现存的所有作品中,词只有三卷100多首,而诗有十四卷430多首,文则达三十卷共250多篇,诗文相加,其篇幅远远超过词若干倍。
秦观一 生坎坷,所写诗词,高古沉重,寄托身世,感人至深。苏轼过扬州,亲自看望秦观,正巧孙觉、王巩亦在高邮,乃相约游东岳庙,载酒论文,吟诗作赋,一时传为佳话。秦观生前行踪所至之处,多有遗迹。如浙江杭州的秦观祠,丽水的秦观塑像、淮海先生祠、莺花亭;青田的秦学士祠;湖南郴州三绝碑;广西横县的海棠亭、醉乡亭、淮海堂、淮海书院等。秦观墓在无锡惠山之北粲山上,墓碑上书“秦龙图墓”几个大字。有秦家村、秦家大院以及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古文游台。后于元丰八年(1085年)考中进士,初为定海主簿、蔡州教授,元祐二年(1087年)苏轼引荐为太学博士,后迁秘书省正字,兼国史院编修官。哲宗于绍圣元年亲政后(1094年)“新党”执政,“旧党”多人遭罢黜。秦观出杭州通判,道贬处州,任监酒税之职,后徙郴州,编管横州,又徙雷州。徽宗即位后秦观被任命为复宣德郎,之后在放还北归途中卒于藤州。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ici/5645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史学·体裁·起居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