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研究·重要诗人·曹申吉诗词研究·重要诗人·曹申吉
字锡馀,号澹馀,又号逸庵。山东安丘人。清世祖顺治十二年(1655)进士,授翰林编修,历官贵州巡抚、副都御史,三藩之乱,被吴三桂俘获,或云从吴,或云死难。申吉为贞吉之弟,二人均受其外祖父刘正宗影响。正宗于顺治(1644—1661)间力倡济南诗派。此派以李攀龙为代表,论诗主格调,通之性情,期于近法盛唐,远绍《三百篇》遗音。申吉诗亦注重格调、气势,有与李攀龙一致之处,只是攀龙长于七律,申吉长于五律,如《武昌杂诗》:“隔岸晴川影,帆樯触浪奔。禹功江汉大,楚俗鬼神尊。地湿阴常盛,天低日易昏。荒洲犹寂寞,词赋拟招魂。”诗多题咏酬赠之作,在其被俘后写下一些怀乡和描写缧绁之苦的篇章,特别富于真情实感。邓之诚言:“张贞《渠邱耳梦录》载申吉陷贼后诗,如:‘千里风烟沅水月,一生心事越山薇’;又云:‘兵戈凄断楚江湄,君去滇南慎莫悲。回首故乡真万里,此生徜有梦还时。’信如贞所谓幽愤结轖,语多凄悷。”(《清诗纪事初编》)有《澹馀诗集》四卷、《黔行集》、《黔寄集》。张贞为其作墓志与哀词。《清史列传》卷八○有传。
曹贞吉的生平简介生平简介:
曹贞吉出生于一个书香世家中。高祖曹一麟,明嘉靖丙辰进士,吴江知县。曾祖曹应埙
,太学生,为遵化县丞。祖父曹铨,太学生,光禄寺署丞。父曹复植为诸生,早卒。外祖刘正宗,崇祯元年进士,入清后官至文华殿大学士,能诗。
曹贞吉幼年丧父,自幼从外祖父刘正宗学诗,少年即有文采声誉。康熙二年(1663)29岁中乡试解元,次年以第三甲八十三名成进士,又6年授中书舍人,而此时他的弟弟申吉出仕已达13年之久,先后出任礼部、兵部、工部侍郎等高官。康熙十二年(1673)三藩之乱发生,时任贵州巡抚的曹申吉先是被部下裹胁出任伪职,后又以向朝廷传报机密被吴三桂杀害,曹贞吉随之陷入强大的精神压力和哭弟的哀痛之中。这场政治危机过后,坐了15年中书舍人冷曹衙门的曹贞吉才得以升转外任,后任户部员外郎、礼部郎中等职,以疾辞湖广学政,归里卒。
曹贞吉在祁门代理县令时,废除苛捐杂税,百姓作《却金歌》赞颂。 新县令上任,不听他的告诫,激起民变。百姓围署罢市,县令缢死,郡太守请求上官说,非曹某不能定此乱。他一到,苛政立除,随即安定。
曹贞吉(1634~1698) 清代著名诗词家。字升六,又字升阶、迪清,号实庵,安丘县城东关(今属山东省)人。曹申吉之兄。康熙三年进士,官至礼部郎中,以疾辞湖广学政,归里卒。嗜书,工诗文,与嘉善诗人曹尔堪并称为“南北二曹”,词尤有名,被誉为清初词坛上“最为大雅”的词家。
文学成就
曹贞吉工词,以南宋为宗。论词与朱彝尊旨趣相近。集中咏物词特多,有意学张炎、周密、史达祖诸家。如〔水龙吟〕《白莲》、〔解语花〕《咏水仙同家弟作》、〔南浦〕《春水用玉田词韵》、〔留客住〕《鹧鸪》、〔水龙吟〕《咏柳絮用坡公杨花韵》等首,都颇著名。陈维崧评《白莲》一首说:“欲呼先生作曹白莲矣。”抒情、吊古之作,如〔满江红〕《德水道中》,极为彭孙遹所赞叹;〔风流子〕《京口怀古》、《金陵怀古》、《钱塘怀古》诸首,陈维崧以为有“跳荡恢奇,激扬顿挫”之概。《四库全书总目》说他的词“大抵风华掩映,寄托遥深,古调之中,伟以新意”。吴绮选名家词,推为压卷。张之洞《书目答问》中所附“清代著述家姓名略”中,词家独以贞吉居首位。《近三百年名家词选》中录有曹贞吉词5首。“小传”和“集评”解说:《珂雪词》雄浑苍茫,,是其本色。而语多奇气,有不可一世之意。《珂雪词》在国初诸老中,最为大雅。国朝不乏词家,四库独收珂雪,可见其文章之影响。
曹贞吉诗清新俊逸,近体最工,但被词名所掩。如《小游仙诗七首》、《日照道中观海二首》、《望岱》、《金山四首》、《花朝得家弟过江消息二首》,都可见其功力与情韵。《清诗别裁集》卷六有其诗3首。诗坛大家王士禛、宋荦和著名思想家黄宗羲对其诗亦赞誉有加。
曹贞吉著有《珂雪集》及《二集》各 1卷,《朝天集》、《鸿爪集》、《黄山纪游诗》各1卷,《珂雪词》2卷,有康熙《安丘曹氏家集》刻本。
代表词作
【蝶恋花·读《六一集》十二月鼓子词,嫌其过于富丽。吾辈为之,正不妨作酸馅语耳。闲中试笔,即以故乡风物谱之十二首录一】
五月黄云全覆地。打麦场中,咿轧声齐起。野老讴歌天籁耳,那能略辨宫商字?
屋角槐阴耽美睡,梦到华胥,蝴蝶翩翩矣。客至夕阳留薄醉,冷淘饦馎穷家计。
【扫花游·春雪,用宋人韵】
元宵过也,看春色蘼芜,澹烟平楚。湿云万缕,又轻阴作晕,蜂儿乱舞。
一夜梅花,暗落西窗似雨。飘摇去,试问逐风,归到何处?
灯事才几许,记流水钿车,画桥争路。兰房列俎,叹蕣华易掷,鬓丝堆素。
拥断关山,知有离人独苦。漫凭伫,听寒城、数声谯鼓。
【留客住·鹧鸪】
瘴云苦!遍五溪、沙明水碧,声声不断,只劝行人休去。行人今古如织,正复何事关卿?频寄语。
空祠废驿,便征衫湿尽,马蹄难驻。风更雨,一发中原,杳无望处。万里炎荒,遮莫摧残毛羽。
记否越王春殿,宫女如花,只今惟剩汝?子规声续,想江深月黑,低头臣甫。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全诗赏析_诗词赏析本诗是诗人第一次被贬郎州(今湖南常德)时写的。虽遭贬谪,却不悲观消沉,凭着一身肝胆,通过歌颂秋天的壮美,表达了他乐观的情怀和昂扬奋发的进取精神。以奔放、热情、生动的画面,热情赞美了秋日风光的美好,唱出了一首昂扬奋发的励志之歌。诗人深深懂得古来悲秋的实质是志士失意,对现实失望,对前途悲观。因而在秋天只看到萧条,感到寂寞,死气沉沉。诗人虽同情他们的遭遇和处境,但不赞成他们的悲观的情愫。针对这种寥落的情怀,发出了对秋的热情称颂。诗的前两句“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一反历来他人悲秋的情调,用对比手法热情赞美秋天,说秋天比那万物萌生,欣欣向荣的春天更胜一筹。强调秋天并不是死气沉,而是很有生气。自宋玉于《九辩》中留下“悲哉,秋之为气也”的名句后,“悲秋”成了诗人的一种职业病,悲,成了秋的一种色调,一种情绪;历代文人留下了许多悲秋之作。杜甫的《登高》“万里悲秋长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是诗人一生的写照,写出了诗人经常漂泊寄人篱下,感怀身世黯然泪下。由漂泊困顿和世道艰难交织而来的迟暮之悲,虽为一时登临所起,却写尽一生悲哀。张继的《枫桥夜泊》中“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描写了一幅幽暗、静谧的秋江夜宿图,抒发了诗人仕途的失意和旅途中的孤独、惆怅之情。柳永的《雨霖铃》中“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节”以冷落凄凉的秋景衬托词人难以割舍的离情及仕途失意的悲凉。本诗却反其道而行之,以鲜明的态度讴歌秋天的美好,表现出一种激越向上的诗情。“我言”道出了一种自信,一种豪情。“胜春朝”也成了诗人对于秋景的充分认可。公元828年,他再次被招回京城时,又作了一首《再游玄都观》“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态度比前一首更为倔强。十三年被贬,依然豪气冲天。与白居易登栖灵寺塔时也说出了“忽然笑语半天上,无限游人举眼前”的乐观诗句。面对强权和小人,显示了自己的铮铮傲骨。诗的后两句“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诗人抓住秋天“一鹤凌云”的别致景观展现了秋高气爽,万里晴空,白云飘飘的开阔景象。那凌云的鹤,载着诗人的情思一同遨游云霄之上。一个“排”字,写出一幅色彩绚丽、充满生机的壮美画面。在秋日的晴空中,振翅高飞的鹤排云直上,矫健凌厉,大展鸿图。诗人以鹤自喻,鹤成了诗人不屈的化身,仿佛让我们看到了鹤舞翔空,顽强奋斗,冲破秋的肃杀,摆脱世俗的束缚的矫健身姿。作者心中那激荡澎湃的诗情迸发出来,像白鹤一样直冲云霄,字里行间也折射出诗人乐观向上的心态、昂扬的斗志和奋发进取的精神。也表现了诗人为理想奋斗的英雄气概和高尚的情操,给人深刻的美感和乐趣。古人以鹤显志,表明心迹的诗句也有很多。《诗经·小雅》中有“鹤鸣于皋,声闻于野”,写鹤声之悦耳。唐代崔颢《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的诗句,早已被世人稔熟于心。宋代大文豪苏轼很多诗文都以鹤为意象,意蕴丰富,耐人寻味。如《放鹤亭记》,诗人对鹤“盍其为物,清远闲放,超然于尘土之外”的品性大加赞赏;在“乌台诗案”发生之后,作者更以孤鹤自喻:“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孤鹤长鸣横江而去,义无反顾,无所贪恋,表达了诗人强烈的个人情感。古人爱鹤,不仅因为鹤有着漂亮的外表,更重要的原因在于鹤独特的个体品质。诗人还有一首《秋词》:“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诗人赞秋色以颂情操之清白。刘禹锡及其诗风颇具独特性。他性格刚毅,饶有豪猛之气,在忧患谪居的年月里,始终不曾绝望,始终跳动着一颗斗士的灵魂。他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两句所呈现的昂扬斗志得到了白居易高度称赞。他暮年时写诗曰:“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眄青云睡眼开。” 写得昂扬高举,格调激越,具有一种振衰起废、催人向上的力量。他的诗无论短章、长篇,大都简捷明快,风情俊爽,有一种哲人的睿智和诗人的挚情渗透其中,极富艺术张力和雄直气势。诗歌的语言清新、隽永、开朗、流畅、含思、宛转,富有哲理意蕴和艺术魅力,发人深思,耐人吟咏。这首《秋词》气势雄浑,意境壮丽,融写景、抒情、说理于一炉,运用对比和拟人,显得生动形象,构思巧妙。既有哲理意蕴,又有艺术魅力,发人深思,耐人吟咏。法国作家巴尔扎克说:“艺术是思想的结晶,艺术作品就是用最小的面积惊人地集中了最大量的思想。”刘禹锡的这首诗显得爽朗明丽,韵调优美。表现出一种高昂的精神和开阔的胸襟,唱出了非同凡响的秋歌,为我们留下了一份难能可贵的精神财富。来源: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ici/5644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辽金元明清·林鸿与浦源定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