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张弘范《浣溪沙·山掩人家水绕坡》原文赏析(元)张弘范
浣溪沙·山掩人家水绕坡
山掩人家水绕坡,野猿岩鸟太平歌,黄鸡白酒兴偏多。幸自琴书消日月,尽教名利走风波。钓台麟阁竟如何?
作者是蒙元大将,率军灭宋,战绩卓著。《元史》本传称其“善马槊,颇能为歌诗。”这首词是他寄情田园和泊淡名利的感慨之作,为当时常见主题。
首句写山环水绕的民家,以明其风光之秀美动人、环境之宁静安谧。这里,作者所描述的既非“烟柳画桥,风帘翠幕”的繁华城市,也非“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的悲欢离合的城郊,而是一为山岭遮没,曲水萦绕的山乡民家,且不乏赞美之意,其兴趣所在,盖可略见。第二句承前而起,借性素畏人的“野猿”、“岩鸟”之出现,极写此地淳朴和熙的山野气象;“太平歌”,指前述景物所显示的境域,实为无忧无虑之理想世界,有热情赞美意。作者半生戎马、征战天下,不自矜功勋,反于僻静的田园山水大唱赞歌,其生活旨趣,可谓明矣。末句收束一、二两句,由身临其境的即景吟咏,转而为乐在其中的放怀抒泄:置此之际,想到时不我待、去日苦多,面对山民的家酿米酒,不禁情绪高涨、酒兴大发。“,黄鸡”,语出白居易《醉歌》:“谁道使君不解歌,听唱黄鸡与白日。黄鸡催晓丑时鸣,白日催年酋前没。腰间红绶系未稳,镜里朱颜看已失”。苏轼《浣溪沙》的“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则反用其意,与本句不同。“白酒”,指人工酿造的米酒。李珣《渔父》:“倾白酒,对青山,笑指柴门待月还。”词中以“黄鸡”、“白酒”并举,意指及时行乐。
下片三句在上片末句的基础上,直抒胸臆、感慨至深。过拍说:可堪庆慰的是借助弹琴、读书一类雅事,打发时间。其中,“幸自”一辞,沉吟不断、语意酸辛,颇足玩味。何以这位威震一时名擅蒙古汉军都元帅的战将,其内心深处竟担忧时间不好打发呢?从载籍作者本传的一桩细事,可略揣其一二:元至元“十五年(1278),宋张士杰立广王昺于海上,闽广响应,俾弘范往平之,授蒙古汉军都元帅。陛辞奏曰:‘汉人无统蒙古军者,乞以蒙古信臣为首帅。’”这桩事后来虽以世祖忽必烈的一番好言宽慰告终,张弘范还是做他的都元帅,并取得了灭宋的煌煌战绩;然而其内心由种族之别所萌生的非“信臣”之疑虑,却断不会就此消释。也只有这一不可逾越的鸿沟,才会使他威名越大,心头“鸟尽弓藏”的恐惧越沉重,越觉得时光难捱。下片二、三两句,接着说:让那些功名利禄之心,全部随着风吹水流消逝个干干净净;做隐沦“钓台”的渔夫和做画图“麟阁”的功臣,二者之间,又有什么了不得的不同呢?“尽教”二字,与前句“幸自”对应,有彻底截断、全数扫除义,语味苍凉、感情激烈,内蕴深愤;使这两个对句之间,形成一种类似抑扬顿挫的抒情效果。歇拍用了两个典,前者“钓台”,是汉光武帝刘秀的好友严子陵辞官不就后之垂钓处,譬喻蓑衣竹笠得全天年的平民生涯;后者“麟阁”,即汉宣帝命臣工画霍光等十一名臣像于其中的麟麟阁,譬喻心忧“兔死狗烹”的所谓功臣业绩。最后“竟如何”三字,则是不便明言的反话正说。至此,前句的激烈意味,渐次消逝,继之而起的乃是绵绵不尽的失望和悲凉。
全作语言流利,不尚藻饰,写景抒情,辞约意深,具有显著的元人小令特色。虽为寄牢骚怨尤于放旷达观的一般之内容,却不乏叹息人生、不满现实的感慨深情。当是他终年四十三岁的短促一生中,功成名就后的晚近作品。
《浣溪沙》全诗 3、浣溪沙-(宋)苏轼
元丰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从泗州刘倩叔游南山
细雨斜风作小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渐漫漫。
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
4、浣溪沙-(宋)李清照
髻子伤春慵更梳,晚风庭院落梅初,淡云来往月疏疏,
玉鸭薰炉闲瑞脑,朱樱斗帐掩流苏,通犀还解辟寒无。
5、浣溪沙-(宋)李清照
绣面芙蓉一笑开。斜飞宝鸭衬香腮。眼波才动被人猜。
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月移花影约重来。
6、浣溪沙-(宋)李清照
莫许杯深琥珀浓,未成沈醉意先融,疏钟己应晚来风。
瑞脑香消魂梦断,辟寒金小髻鬟松,醒时空对烛花红。
7、浣溪沙-(宋)李清照
小院闲窗春己深,重帘未卷影沉沉,倚楼无语理瑶琴。
远岫出山催薄暮,细风吹雨弄轻阴,梨花欲谢恐难禁。
8、浣溪沙- (唐)李煜
红日已高三丈透, 金炉次第添香兽, 红锦地衣随步皱。
佳人舞点金钗溜, 酒恶时拈花蕊嗅, 别殿遥闻箫鼓奏。
9、浣溪沙-(宋)晏殊①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②独徘徊。
①选自《珠玉词》。晏殊(991~1055),字同叔。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宋代词人。②小园香径:花园里飘着落花香味的小路。因落花满径,幽香四溢,故云香径。
10、浣溪沙- 晏殊
小阁重帘有燕过,晚花红片落庭莎。 曲栏干影入凉波。
一霎好风生翠幕,几回疏雨滴圆荷。 酒醒人散得愁多。
11、浣溪沙- 晏殊
玉碗冰寒滴露华,粉融香雪透轻纱。 晚来妆面胜荷花。
鬓亸欲迎眉际月,酒红初上脸边霞。 一场春梦日西斜。
12、浣溪沙- 晏殊
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闲离别易销魂。 酒筵歌席莫辞频。
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 不如怜取眼前人。
13、浣溪沙- 苏轼
风压轻云贴水飞,乍晴池馆燕争泥。沈郎多病不胜衣。
沙上不闻鸿雁信,竹间时听鹧鸪啼。此情惟有落花知!
14、浣溪沙- 秦观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
15、浣溪沙- 张先
楼倚春江百尺高,烟中还未见归桡,几时期信似江潮?
花片片飞风弄蝶,柳阴阴下水平桥,日长才过又今宵。
16、浣溪沙- 晏几道
二月和风到碧城,万条千缕绿相迎,舞烟眠雨过清明。
妆镜巧眉偷叶样,歌楼妍曲借枝名。晚秋霜霰莫无情。
17、浣溪沙-(宋)晏几道
唱得红梅字字香,柳枝桃叶尽深藏。遏云声里送离觞。
才听便拚衣袖湿,欲歌先倚黛眉长。曲终敲损燕钗梁。
18、浣溪沙-晏几道
日日双眉斗画长,行云飞絮共轻狂。不将心嫁冶游郎。
溅酒滴残歌扇字,弄花熏得舞衣香。一春弹泪说凄凉。
19、浣溪沙-苏轼
万顷风涛不记苏,雪晴江上麦千车。但令人饱我愁无。
翠袖倚风萦柳絮,绛唇得酒烂樱珠。樽前呵手镊霜须。
20、浣溪沙-苏轼
徐州石潭谢雨,道上作五首。潭城东二十里,常与泗水增减清浊相应。
照日深红暖见鱼,连村绿暗晚藏乌,黄童白叟聚睢盱。
麋鹿逢人虽未惯,猿猱闻鼓不须呼,归来说与采桑姑。
旋抹红妆看使君,三三五五棘篱门,相排踏破篟罗裙。
老幼扶携收麦社,乌鸢翔舞赛神村,道逢醉叟卧黄昏。
麻叶层层檾叶光,谁家煮茧一村香?隔篱娇语络丝娘。
垂白杖藜抬醉眼,捋青捣麨软饥肠,问言豆叶几时黄?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缲车,牛衣古柳卖黄瓜。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
软草平莎过雨新,轻沙走马路无尘。何时收拾耦耕身?
日暖桑麻光似泼,风来蒿艾气如薰。使君元是此中人。
21、浣溪沙·张孝祥
霜日明霄水蘸空,鸣鞘声里绣旗红,澹烟衰草有无中。
万里中原烽火北,一尊浊酒戍楼东,酒阑挥泪向悲风。
22、浣溪沙-赵令畤
水满池塘花满枝。乱香深里语黄鹂。东风轻软弄帘帏。
日正长时春梦短,燕交飞处柳烟低。玉窗红子斗棋时。
23、浣溪沙-纳兰容若
残雪凝辉冷画屏。落梅横笛已三更,更无人处月胧明。
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断肠声里忆平生
24、浣溪沙-纳兰容若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25、浣溪沙 - 况周颐
惜起残红泪满衣,它生莫作有情痴。人天无地著相思。
花若再开非故树,云能暂驻亦哀丝。不成消遣只成悲。
25、浣溪沙-周邦彦
水涨鱼天拍柳桥,云鸠拖雨过江皋。一番春信入东郊。
闲碾凤团销短梦,静看燕子垒新巢。又移日影上花梢。
27、浣溪沙-欧阳修
湖上朱桥响画轮。溶溶春水浸春云。碧琉璃滑净无尘。
当路游丝萦醉客,隔花啼鸟唤行人。日斜归去奈何春!
28、浣溪沙-李璟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多少泪珠无限恨,倚阑干。
29、浣溪沙-欧阳修
堤上游人逐画船,拍堤春水四垂天。绿杨楼外出秋千。
白发戴花君莫笑,六幺催拍盏频传。人生何处似樽前!
范成大《浣溪沙·江村道中》原文翻译与赏析 《江村道中》词中描写了词人身着戎装巡行在“江村道中”所见优美的田园风光。下面内容由我为大家介绍《浣溪沙·江村道中》原文翻译与赏析,供大家参考!
【原文】
十里西畴②熟稻香,槿花③篱落竹丝长,垂垂山果挂青黄。
浓雾知秋晨气润,薄云遮日午阴凉,不须飞盖④护戎装⑤。
【译文】
金灿灿的十里平畴,飘来扑鼻的稻香,红艳艳的木槿花开在农舍的竹篱旁,迎风摇曳的毛竹又青又长,青黄相间的累累山果,笑盈盈地挂在枝头上。
秋天的早晨雾气渐浓,湿润的空气令人清爽。正午的薄云又遮住了太阳,更不用随从张盖护住我的戎装。
【赏析一】
范成大曾任四川制置使。南宋时,川蜀、襄汉和两淮为沿边重镇,与金国接壤,常须戒备。所以范成大在担任四川I制置使期间出游时常常要身着戎装。这首《浣溪沙》词大概就是词人在蜀中所作。
【赏析二】
《浣溪沙·江村道中》是南宋词人范成大所写的一首词。该词上阕写词人在江村道上的所见,下阕写词人在江村道上的感受,表达了词人对故土的热爱和重返自然的向往。
【赏析三】
上片三句词人以颜色变换为线索,先远后近,凝具匠心。第一句写远景,金灿灿的十里平畴,稻香扑鼻。第二句稍近些,红艳的木槿花后,有青翠的修竹在迎风摇曳。第三句写近旁的山坡上,累累山果挂满枝头,青黄相间,低头摇晃,招人喜爱。好一派丰收景象。充分体现了这位著名田园诗人在描绘江村美景方面的才华。
下片旨在写词人的旅途感受。时已初秋,晨雾渐渭,空气湿润,即使到了中午,因薄云遮日,也渐觉凉爽宜人。末句写词人舍车骑马,戎装而行,饱览这迷人的秋色,寄托了词人对于大自然的无限热爱。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ici/5643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死亡线上的挣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