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羹和羹
【出典】 《尚书·商书·说命下》:“王曰:‘来汝说……若作酒醴,尔唯曲蘖;若作和羹,尔唯盐梅。’”旧题汉·孔安国传:“盐,咸;梅,醋。”
【释义】 殷高宗命傅说作相,将他比喻为调羹汤所必须的调味品;后因用“和羹”作为称颂宰相的典故。
【例句】 ①撒盐如可拟,愿糁和羹梅。(孟浩然《和张丞相春朝对雪》1632)这里借以自述酬答张丞相的诗作。②徒攀朱仲李,谁荐和羹梅。(孟浩然《韩大使东斋会岳上人诸学士》1664)这里借以自叹无人向执政者引荐。③不欢愁乐尽,积庆在和羹。(钱起《陪郭常侍令公东亭宴集》2664)这里以“和羹”称美郭令公的相业。④龙衮期重补,梅羹伫再和。(令狐楚《将赴洛下旅次汉南献上相公二十兄言怀八韵》3748)这里以“和梅羹”为喻,表示期望前相公再登相位。⑤受脤新梁苑,和羹旧傅严。(刘禹锡《和汴州令狐相公到镇改月偶书所怀》4089)这里以“和羹”典表明令狐氏曾任宰相。⑥九郡竟歌兼煮海,四方皆得共和羹。(许棠《讲德陈情上淮南李仆射八首》其三6984)这里用“和羹”赞美李仆射的政绩,暗亦以点明他的“仆射”身份。⑦和羹使用非胥靡,忆鲙言词小季鹰。(李咸用《和友人喜相遇十首》其五7412)这里说,若要像殷代的贤相傅说那样去作君王的辅佐,自己又没有那种才能。参见“傅岩”条。⑧已见玉璜曾上钓,何愁金鼎不和羹。(方干《献浙东王大夫二首》其二7489)这里以“和羹”比喻王大夫将成为辅佐君王治理国政的重臣。⑨结实和羹知有日,肯随羌笛落天涯。(徐夤《梅花》8151)这里用殷高宗语,以盐梅和羹切咏梅。
和羹是什么意思题库内容:
和羹的解释
(1).配以 不同 调味品而制成的羹汤。《书·说命下》:“若作和羹,尔惟盐梅。” 孔 传:“盐,咸;梅,醋。羹须咸醋以和之。” 南朝 宋 宗炳 《答何衡阳书》:“ 贝锦 以繁采发华;和羹以盐梅致旨。”后用以 比喻 大臣 辅助 君主综理国政。 唐 钱起 《陪郭令公东亭宴集》诗:“不愁懽乐尽,积庆在和羹。” 清 钱谦益 《吴门送福清公还闽》诗之二:“举朝水火和羹苦,于野玄黄战血重。” (2).喻宰辅之职。 宋 王禹偁 《授御史大夫可 司徒 门下侍郎平章事制》:“弄印之名已著,和羹之命爰行。”
词语分解
和的解释和 é 相安,谐调: 和美 。 和睦 。 和谐 。和声。 和合 (.和谐;.古代神话中 象征 夫妻 相爱 的两个神)。和衷共济。 平静 : 温和 。祥和。 和平 。 和气 。和悦。 和煦 。 惠风 和畅。 平息争端:讲和。和约。和议。和亲。 数学 羹的解释羹 ē 用蒸煮等方法做成的糊状、冻状食物:羹汤。肉羹。 鸡蛋 羹。部首 :羊。
和羹文言文阅读答案1. 古文 和羹翻译 1、【注释】?
①选自《笑林》。②和:调和,调味。③杓:即现在做饭用的勺子。④向:先前。⑤升许: 升,容量单位,汉制十合为一升,十升为一斗。升许:一升左右。⑥故:仍然。? 【译文】?
有个人调一锅汤,先盛出一勺试着尝了一口,觉得味淡,往锅里又加了一些盐,然后再去勺 里尝尝,仍觉味淡,便说:“盐少!”?
就这样,勺里尝一口,锅里加把盐,加了一升多盐,还是不觉咸,这人感到很奇怪。?
【题旨】要看到事物的变化,不能用老眼光看问题。
此为全文
2. 羹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1. (会意。从羔,从美。古人的主要肉食是羊肉,所以用“羔”“美”会意,表示肉的味道鲜美。用肉或菜调和五味做成的带汁的食物。《说文》:“五味和羹。”按:上古的“羹”,一般是指带汁的肉,而不是汤。“羹”表示汤的意思,是中古以后的事情)
2. 调和五味的汤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孟子·告子上》
(颖考叔)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左传·隐公元年》
3. 煮熟带汁的蔬菜也叫羹 [vegetable soup]
藜藿之羹。——《韩非子·五蠹》
4. 又如:菜羹(煮熟的菜,加上米屑,古代贫者所食);羹食(羹汤和饭);羹粥(菜羹和稀饭);羹藜(煮野菜羹。泛指饮食粗劣)
5. 汤
3. 羹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1. (会意。
从羔,从美。古人的主要肉食是羊肉,所以用“羔”“美”会意,表示肉的味道鲜美。
用肉或菜调和五味做成的带汁的食物。《说文》:“五味和羹。”
按:上古的“羹”,一般是指带汁的肉,而不是汤。“羹”表示汤的意思,是中古以后的事情)2. 调和五味的汤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孟子·告子上》(颖考叔)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左传·隐公元年》3. 煮熟带汁的蔬菜也叫羹 [vegetable soup]藜藿之羹。
——《韩非子·五蠹》4. 又如:菜羹(煮熟的菜,加上米屑,古代贫者所食);羹食(羹汤和饭);羹粥(菜羹和稀饭);羹藜(煮野菜羹。泛指饮食粗劣)5. 汤。
4. 张季鹰思吴中文言文阅读答案 急啊 典出《世说新语·识鉴》。
“张季鹰辟齐王东曹掾,在洛见秋风起,因思吴中菰菜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意尔,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遂命驾便归。俄而齐王败,时人皆谓为见机。
“ 不知道楼主问的原文是不是这个,权且翻译一下。 译文: 长抚拜幌之呵瓣童抱阔 张季鹰(张翰)被任命为齐王的东曹掾一职,在洛阳见到秋风吹起,于是思念起(家乡)吴地的菰菜羹和鲈鱼脍,说:“人生贵在顺遂自己的意愿,怎么能为了求得名声和爵位而羁留在(家乡)数千里之外当官!”于是(他)驾起车子便回去了。
不久齐王落败,当时人都说(张季鹰)是能够看到细微的预兆。(也就是夸他很会分辨形势啦!)。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ici/5641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诗词研究·诗学概念·物象
下一篇: 隋唐五代·薛涛与元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