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大道家园 >> 综合浏览区 >> 传统资讯 >> 传统文学

(清)曹溶《踏莎行·答客问云中》原文赏析

大道家园 2023-07-29 00:52:28

(清)曹溶《踏莎行·答客问云中》原文赏析(清)曹溶

踏莎行·答客问云中

堠雪翻鸦,城冰浴马,捣衣声里重门闭。琵琶忽送短墙西,当时不是无情地。帐底烧春,楼头热浴,百钱便博征夫醉。寒原望断少花枝,临风也有看花泪。

曹溶曾补山西按察副使,兵备大同。此时是他作词的高峰期,未彝尊《静惕堂词序》说:“彝尊忆壮日从先生南游岭表,西北至云中,酒阑灯炧,往往以小令慢词更迭唱和,有井水处辄为银筝檀板所歌。”这首词就是曹溶此时的作品,大概是有友人问他在山西的情况,他便写了这首词作答。云中,也就是山西大同。

词写出了北方荒寒的景象和自己和落寞情怀。“堠雪翻鸦,城冰浴马”,是边陲之地的典型景象。阵阵捣衣之声,说明时令已是秋冬之际。“重门闭”,不仅说出天气已寒,而且也逗出作者无聊的心境。前三句的写景只是作一铺垫,“琵琶忽送短墙西”,便由景过渡到情,就在这北国边塞之地,作者也还是有着种种的悲欢之情,所以说“当时不是无情地”。

“帐底烧春”诸句承上文而来,评写自己客居云中的欢乐与悲愁,同时也是回答客人所问,交待自己的生活情况。“烧春”本谓春日烘暖,如唐曹郭《及第勅下宴中献座主杜侍郎》诗云:“半夜笙歌教泥月,平明桃李放烧春”白居易也有“花光焰焰火烧春”之句,这里即指帐下烧火取暖,犹如满室生春:“帐底烧春,楼头热浴”自然是人生快事,更何况百钱即可聊博一醉”。“征夫”是作者自指。这三句表面上是写北方生活中快适的一面,而且也真有几分塞外豪迈俊爽的气慨,但“百钱便博征夫醉”中已暗暗透出作者以醉乡逃愁的心态。因为远离家乡,所以自称“征夫”。结二句的感情也就更加哀婉,北国寒原,难以见到花枝,但作者却不乏赏花情致,举目远眺,一片萧飒,临风愁怅,犹有感时惜花之泪。这两句写云中的荒凉凄清,旨在表现自己的情怀。“临风也有看花泪”一句中富有无限深情。作者含蓄地表示,虽然身在塞外,但犹未忘情于朋友与故乡。答客之意也委婉地表现出来。

此词既表达了作者旷达的气慨,也体现了他诚挚的深情,故全词时而急管繁弦,大声镗鞳;时而轻拢慢燃,哀怨深沉,二者水乳交融,浑然一体。

《踏沙行.答客问云中》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踏莎行答客问云中
曹溶
堠雪翻鸦,城冰浴马,捣衣声里重门闭。琵琶忽送短墙西,当时不是无情地。
帐底烧春,楼头热浴,百钱便博征夫醉。寒原望断少花枝,临风也省看花泪。
答案:表达了作者身处苦寒荒凉的边塞愁闷悲伤之情。堠雪翻鸦,城冰浴马两句描写了边塞的苦寒之景,渲染了一种凄凉的气氛,为抒发作者的愁闷悲伤之情作了铺垫。

踏莎行 答客问云中(曹溶)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堠雪翻鸦,城冰浴马,捣衣声里重门闭.琵琶忽送短墙西。当时不是无情地。
帐底烧春,楼头热浴,百钱便博征夫醉。寒原望断少花枝,临风也省看花泪。
云中,指云中府。宋宣和四年(1122年)改辽大同预置。治所在今大同市,为云中府路治所。是宋金联合攻辽盟约中预定归还宋人之地。其后金人失约,地遂入金,仍改名大同。清沿其旧。这里原是古战场。
“堠”,为古代瞭望敌情的土堡。词起二句极写边塞苦寒荒凉。分开说首句言雪之大,次句言天之寒。屈大均“夜宿雁门关”的《长亭怨》有云:“积雪封城,冻云迷路”与此相仿佛。古代远戍军人,多由家人寄送寒衣。而裁衣必先捣帛,故自六朝以来捣衣诗成为闺思的内容之一。“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其希望则是“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李白《子夜吴歌》其三)。在边塞荒凉的云中,竟是“捣衣声里重门闭”。重门虽闭,捣衣声可闻,边防重镇,于此亦可见。“琵琶”本作“批把”。拨弦乐器。《释名·释乐器》:“批把本出于胡中,马上所鼓也。推手前曰批,引手却曰把,象其鼓时,因以为名也。”王昌龄诗云:“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从军行》七首其二)。“胡琴琵琶羌笛”,均传自西北少数民族,富有边地风味。这“琵琶”即使“换新声”,它给予戍边战士的感受,也总还是“别情”,难免不令人伤感。词意近诗,却又翻出新意:如今琵琶声又传来,自然悲从中来,但在“当时”(指过去的时日),人们并不会觉得云中是令人生悲的“无情地”!清朝初年,对晋陕一带地方的统治还相当薄弱,比曹溶小十七岁的屈大均在上引词里就说:“就能使,口北关南,更重作,并州门户。”希望雁门关及其以北临近边塞的大同(云中)不能作为清王朝进一步巩固其统治内地(并州)的门户。而在清王朝大同兵备任上的曹溶,却只能发出声息十分微弱的今昔之感了。
过片承上,一脉相传,仍写边塞荒寒,只不过透出一些牢骚。“烧春”,酒名。唐人多以春名酒。唐朝李肇《国史补下》:“酒则有郢州之富春,……剑南之烧春。”天寒地冻,郁郁无聊,便只有借酒销愁,“百钱便博征夫醉”,这似乎是此时此境下唯一的安慰。“征夫”,这里指从役之人,包括作者磪。《诗·小雅·何草不黄》:“哀我征夫,独为匪民。”笺:“征夫,从役者也。”一结,词人抑制不住自己的伤感,又偏反面立意:说因“少花枝”,也就因不看而省了许多眼泪。按常情说“看花”,会令人喜悦。只有在极度悲伤时,才“感进花溅泪”“泪眼问花”。词人这异于常情,正表现出他的无限悲恸。词较真实地反映出客观环境,倾吐出蓄藏于内心的情愫。在当时,除甘心降清冀求飞黄腾达者外,像曹溶这样曾任前朝谏官而且有政绩的遗民,一旦身处逆境,原本不平静的心潮,就更没底生寒了。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ici/5637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