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李煜《清平乐·别来春半》原文_翻译及赏析(五代)李煜
清平乐·别来春半
别来春半,触目愁肠断。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
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介存斋论词杂著》中对李煜、韦庄和温庭筠词的风格有过这样的比较:“王嫱、西施,天下美妇人也。严妆佳,淡妆亦佳,粗头乱服,不掩国色。飞卿(温)严妆也,端己(韦)淡妆也,后主(李)则粗头乱服矣。”比喻是跛脚的。《杂著》以其形象的比拟比照这三位词人的不同风格虽然不尽完善,但毕竟大体上描画了他们词风之间的差异。即以“粗头乱服”而言,用以比喻李词确实不够确切。李煜之词并非不加修饰的随意之作,而是经过刻意求工的返璞归真的精品,即达到了“最高的技巧是无技巧”的境界,但如果将“粗头乱服”理解为纯粹出于天然而无丝毫斧凿痕迹的同义语,则道出了李煜词风的真谛。
这首《清平乐》就是一首达到了“无技巧”境界的代表作。据前人考证,这首词写于南唐亡国之前,是李煜怀念他弟弟从善入宋不归的作品。首二句便呈现了李词这种不加修饰的自然风格:“别来春半”,点明了忆人的时间,也为后文的落梅如雪、春雪遍野埋下了伏笔。春天对一个心事重重的人来说,是愁情倍增的季节,当时宋太祖(赵匡胤)已取代后周正式称帝,南唐已奉朝而称臣,处于一个属国的地位。他派七弟从善朝见宋王,被宋太祖留在汴京,羁不让归。他上表请求让从善归国,宋太祖仍然不许。他很难堪,罢掉四时的宴会,并作《却登高文》以见其意:“怆家艰之如毁,萦离绪之郁陶。陟彼冈兮企予足,望复关兮睇予目。原有鸰兮相从飞,嗟予季兮不来归。空苍苍兮风凄凄,心踯躅兮泪涟洏。无一欢之可乐,有万绪以缠悲。”从这样的历史背景和词人的具体心境中,我们便可体会“触目愁肠断”这五个字的分量和涵意。“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是词人的即景之词,却又是他此时心绪的极好的外观:这台阶下犹如纷乱的雪片的落梅岂不正如自己缭乱的意绪?落梅的花瓣刚刚拂去又落满了一身,岂不是正如思弟的情绪才刚得到暂时的排遣又更加强烈地袭来?词人写的是信手拈来的眼前之景,而此景此境恰好能表现出此时此刻的心情与思绪,亦即“景”与“境”同“情”与“意”十分自然地在一组形象中得到融合统一,这便达到了语浅意深、言近旨远的高妙艺术境界。
下阕更突进一层表现对离人的思念,但描写角度却发生了转移:词人把描写对象当作了抒情主体,即将己之思人变作人之思己:想象弟在他乡思己思家,就更把思念之情突进一层,深化一筹。“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显然是就远方之人而言:春天大雁自南北飞,远在汴京的弟弟看见南来的大雁却得不到家乡的信息,古人有鸿雁传书之说,远在他乡的被羁者,望见雁阵就自然会想到亲人的书信,而“音信无凭”却使他深深失望了。他只有将希望寄托在梦中和亲人相见,但山高路远,梦魂也无法飞回兄长的身边。“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仍然是从被思者的角度而言。他把春草与离恨联系起来,把前者视作后者的象征物,而且赋予前者与后者之间空间距离上的关系:离别距离愈远,春草就长得更多更旺,离愁也就更深更切。詹安泰先生在这首词的注释中有一段很好的说明:“结尾总说离恨绵绵无尽期,用春草的随处生长来比离恨,很自然也很切合。”这不但说明愁恨之多,“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句)的春草,在本质上和愁恨也有共通之点。何况“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楚辞》:淮南小山《招隐士》句)春草本来就是引动离情的景物。这种又精深、又形象的手法的运用,是李煜的高度艺术成就的一种表现。
清平乐李煜原文及翻译清平乐·别来春半
【作者】李煜 【朝代】五代
别来春半,触目柔肠断。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译文
离别以来,春天已经过去一半,映入目中的景色掠起柔肠寸断。阶下落梅就像飘飞的白雪一样零乱,把它拂去了又飘洒得一身满满。鸿雁已经飞回而音信毫无依凭,路途遥远,要回去的梦也难形成。离别的愁恨正像春天的野草,越行越远它越是繁生。
赏析
这首《清平乐》,表现了作者在恼人的春色中,触景生情,思念离家在外的亲人的情景。
词中说,分别以来,此时已进入了春季过半的时节,举目所见,没有一处不勾起他难过的心情,使他觉得好象肝肠都快要断了。
作者就这样开门见山地写出了特定的环境和心情。使他最为触目伤情的莫过于那台阶(砌)下的落梅了。那白色的梅花从树上纷纷飘落,令人心烦意乱。而他站在树下,陷入沉思已经很久了。
他就像是站在花雨之中,一会儿身上就撒满了落花,刚刚用手拂拭干净,随即又披满一身。“砌下落梅”两句,既写了时当春半,使人肠断的景致,也写了久立花下,离愁满怀的情绪。
清平乐·别来春半译文 | 注释 | 赏析清平乐·别来春半 [五代]李煜别来春半,触目柔肠断。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柔 肠断 一作:愁肠断)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宋词三百首,春天,思乡译文及注释 译文 离别以来,春天已经过去一半,映入目中的景色掠起柔肠寸断。台阶下飘落的白梅花犹如雪片纷飞,将它拂去不知不觉又洒满一身。鸿雁虽然来了,却没将书信传来。路途遥远,有家难回。离别的愁恨正像春天的野草,越行越远它越是繁生。
注释 春半:即半春,春天的一半。别来春半:意思是,自分别以来,春天已过去一半,说明时光过得很快。柔肠:原指温柔的心肠,此指绵软情怀。砌(qì)下:台阶下。砌,台阶。落梅:指白梅花,开放较晚。拂了一身还满:指把满身的落梅拂去了又落了满身。雁来音信无凭:这句话是说鸿雁虽然来了,却没将书信传来。古代有凭借雁足传递书信的故事。无凭:没有凭证,指没有书信。遥:远。
鉴赏这首《清平乐》,表现了作者在恼人的春色中,触景生情,思念离家在外的亲人的情景。
上阙噼头一个“别”字,领起全文,结出肠断之由,发出怀人之音。“砌下”二句,承“触目”二字而来。“砌下”即阶下:“落梅如雪”,一片洁白。白梅为梅花品种之一,花开较晚,故春已过半,犹有花俏。“如雪乱”,是说落梅之多。梅白如雪,尽为冷色,画面的冷寂,色调的愁惨,不正是寓示着人生的哀伤、离情的悲凉么?“乱”字尤语意双关。此时思绪之乱决不亚于落梅之乱。“拂了一身还满面”,亦以象征手法表达自己扫不尽的离愁。
创作背景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ici/5631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宋)舒亶《虞美人·寄公度》原文赏析
下一篇: 魏晋南北朝·仲卿兰芝殉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