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维《点绛唇·屏却相思》原文赏析(近代)王国维
点绛唇·屏却相思
屏却相思,近来知道都无益。不成抛掷,梦里终相觅。醒后楼台,与梦俱明灭。西窗白,纷纷凉月,一院丁香雪。
王国维作词很讲究“境界”,不落俗套,自有特点。这首写相思的小令,情深一往,境界极佳。
整个上片,用语异常通俗浅显,毫不修饰,却沈郁顿挫,一波三折。“屏却相思,近来知道都无益。”一落笔就说要摒弃相思,为什么呢?因为近来明白了,相思无益。言“近来”方知其“无益”,可见已相思了一段时间了,饱谙了相思的痛苦滋味。下两句,词笔一折。“不成抛掷,梦里终相觅。”这是对上文的否定。一“终”字表明,虽然主人公多次想“屏却相思”,可是却一次也没有成功:他无论如何也“抛掷”不了他的心上人,终究要在潜意识主宰下的“梦”里去将她寻觅。兜了一个圈子,写出了相思的无法排解的缠绵。
换头“醒后楼台,与梦俱明灭”二句,承上结,由“梦”写到“醒”,由梦想回到现实,写所思所恋之人连同她所居住的楼台,一并在自己的梦里出现,又一并因梦醒而消失。接下去就写梦醒后不胜凄凉的况味:“西窗白,纷纷凉月,一院丁香雪。”西面的窗户为什么一片惨白?原来,是满院的丁香花在月光的照耀下,如同雪一样冷光四射!前文全是直截了当的叙述语,至此忽用三句景语作结,泻染气氛,就透出了十分的蕴藉、空灵,耐人回味。
《点绛唇》这个词调,仅四十一字,九句,却有七句须押韵,且押仄声韵。本篇写缠绵悱恻之情,词人有意选择了这个节奏较急促的词调,又选用了短促幽咽的入声韵,便有一种凄切的音响效果,成功地配合了词的内容和声情。
王国维《点绛唇 屏却相思》~的赏析?点绛唇·屏却相思
王国维
屏却相思,近来知道都无益。不成抛掷,梦里终相觅。
醒后楼台,与梦俱明灭。西窗白,纷纷凉月,一院丁香雪。
赏析:
《人间词话》云:“词以境界为最上。”又云:“有造境,有写境,此理想与写实二派之所由分。”或许是词人梦里相思,醒后消魂;又或许是词人虚构一梦,抒发相思缠绕的情怀。但不管“造境”、“写境”,所谓“因大诗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写之境,亦必邻于理想故也。”
《观堂(按:王国维号)长短句序》
谓:“君词往复幽咽,动摇人心,快而能沈,直而能曲,不屑屑於言词之末,而名句间出,往往度越前人。至其言近而指远,意决而辞婉,自永叔以后,殆未有工如君者也。”
这阕词写在词人之妻莫夫人新丧之时,为悼亡之作。幽咽惆怅,委婉曲折。
“屏却相思,近来知道都无益”,词人知道相思无益,便想将相思屏却。但是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相思真的能随意屏却?只怕未必。“不成抛掷,梦里终相觅”,相思难弃,终是梦里相觅。骗的了别人,可怎么骗得了自己?疏寥几笔,便将梦里梦外,描写的如此矛盾,更衬托出词人的凄凉胸臆。
“醒后楼台,与梦俱明灭”两句,笔锋又是一折,转写梦醒。梦里楼台高锁,醒时隐约记得,雾失楼台,凭寄残梦。梦中或有一段感伤,醒来更添七分愁楚。
“西窗白,纷纷凉月,一院丁香雪”,歇拍以景衬情,总是缠绵凄艳。西窗熹微,隐隐透进一丝白光,词人推开窗子,是纷纷凉月,映照一园丁香,如银如雪。相思不成抛掷,化作满园丁香。梦幻情真,只有一喟。
王国维的《点绛唇.屏却相思》怎么赏析?《点绛唇·屏却相思》
屏却①相思,近来知道都无益。不成抛掷,梦里终相觅。 醒后楼台②,与梦俱明灭。西窗白,纷纷凉月③,一院丁香雪。
【注释】
①屏却:放弃。
②“醒后楼台”二句:谓梦中虚构的空中楼阁,醒后还若明若灭,隐约可见。
③纷纷凉月:形容丁香院落的月色。杜甫诗:“絺衣挂萝薜,凉月白纷纷。”
【评解】
此词抒写为相思缠扰的惆怅心情。委婉曲折,新颖别致。
上片写明知相思无益,决心将其放弃,但相思又难“抛掷”,所以“梦里终相觅”。
下片写醒后情景:梦中楼台,还隐约可见,若明若灭。最后以景作结,用月下丁香烘托
人物的孤寂与惆怅。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ici/5629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诗词研究·诗之时空辨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