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大道家园 >> 综合浏览区 >> 传统资讯 >> 传统文学

诗词研究·重要诗人·储光羲

大道家园 2023-07-28 22:18:42

诗词研究·重要诗人·储光羲诗词研究·重要诗人·储光羲

排行十二。润州延陵(今江苏丹阳)人,祖籍兖州(今属山东)。唐玄宗开元十二年(724),应试不第,与丁仙芝同入太学为诸生。开元十四年,登进士第,释褐为冯翊县佐官,历安宜、下邽、汜水等县尉。开元二十一年,辞官归隐终南别业。天宝六、七载(747、748)间,出仕太祝。后迁监察御史。天宝九载,曾奉使至范阳。安史乱起,陷长安城中,迫受伪职。肃宗至德二载(757),脱身南行,历江汉,过秦岭,抵达行在,即被系狱中,因作《狱中贻姚张薛李郑柳诸公》诗。后贬岭南。代宗宝应元年(762)五月,见赦,未几,卒于贬所。光羲工诗,与孟浩然、王维等有交往,为盛唐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作家之一。殷璠评其诗“格高调逸,趣远情深,削尽常言,挟风雅之迹、浩然之气”(《河岳英灵集》)。《历代吟谱》亦谓“宏赡纵逸,务在直置”(《吟窗杂录》卷二六)。《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谓其“质朴之中,有古雅之味”。后人于其诗品说法不一,顾况谓其“声价隐隐轥轹诸子(指崔国辅、綦毋潜、常建、王昌龄)”(《监察御史储公集序》)。或以之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柳宗元并称。但清人李慈铭则谓“远逊王、韦,次惭孟、柳”(《越缦堂读书记》)。《新唐书·艺文志》著录其集七十卷,已佚。又撰《正论》十五卷、《九经外义疏》二十卷,久佚。今传《储光羲诗集》为五卷。《全唐诗》编其诗为四卷,《全唐诗续拾》补诗一首。事见顾况《监察御史储公集序》、《唐诗纪事》卷二二、《唐才子传校笺》卷一。今人谭优学有《储光羲行年考》,陈铁民有《储光羲生平事迹考辨》。

诗人储光羲简介什么意思?近义词和反义词是什么?英文翻译是什么?诗人储光羲简介储光羲(约706—763)唐代官员,田园山水诗派代表诗人之一。开元十四年(726年)举进士,授冯翊县尉,转汜水、安宣、下邽等地县尉。因仕途失意,遂隐居终南山。后复出任太祝,世称储太祝,官至监察御史。安史之乱中,叛军攻陷长安,被俘,迫受伪职。乱平,自归朝廷请罪,被系下狱,有《狱中贻姚张薛李郑柳诸公》诗,后贬谪岭南。

[储光羲]相关诗词钓鱼湾 [作者] 储光羲  [朝代] 唐代垂钓绿湾春,春深杏花乱。潭清疑水浅,荷动知鱼散。日暮待情人,维舟绿杨岸。

江南曲四首 [作者] 储光羲  [朝代] 唐代绿江深见底,高浪直翻空。惯是湖边住,舟轻不畏风。逐流牵荇叶,缘岸摘芦苗。为惜鸳鸯鸟,轻轻动画桡。日暮长江里,相邀归渡头。落花如有意,来去逐船流。隔江看树色,沿月听歌声。不是长干住,那从此路行。

咏山泉 / 山中流泉 [作者] 储光羲  [朝代] 唐代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恬澹无人见,年年长自清。

采莲词 [作者] 储光羲  [朝代] 唐代浅渚荇花繁,深潭菱叶疏。独往方自得,耻邀淇上姝。广江无术阡,大泽绝方隅。浪中海童语,流下鲛人居。春雁时隐舟,新萍复满湖。采采乘日暮,不思贤与愚。

升天行贻卢六健 [作者] 储光羲  [朝代] 唐代真人居阆风,时奏清商音。听者即王母,泠泠和瑟琴。坐对三花枝,行随五云阴。天长昆仑小,日久蓬莱深。上由玉华宫,下视首阳岑。神州亦清净,要自有浮沉。恻恻苦哉行,呱呱游子吟。庐山逢若士,思欲化黄金。雨雪没太山,谁能无归心。逍遥在云汉,可以来相寻。

临江亭五咏 [作者] 储光羲  [朝代] 唐代晋家南作帝,京镇北为关。江水中分地,城楼下带山。金陵事已往,青盖理无还。落日空亭上,愁看龙尾湾。山横小苑前,路尽大江边。此地兴王业,无如宋主贤。潮生建业水,风散广陵烟。直望清波里,只言别有天。城头落暮晖,城外捣秋衣。江水青云挹,芦花白雪飞。南州王气疾,东国海风微。借问商歌客,年年何处归。古木啸寒禽,层城带夕阴。梁园多绿柳,楚岸尽枫林。山际空为险,江流长自深。平生何以恨,天地本无心。京山千里过,孤愤望中来。江势将天合,城门向水开。落霞明楚岸,夕露湿吴台。去去无相识,陈皇安在哉。

霁后贻马十二巽 [作者] 储光羲  [朝代] 唐代高天风雨散,清气在园林。况我夜初静,当轩鸣绿琴。云开北堂月,庭满南山阴。不见长裾者,空歌游子吟。

献王威仪 [作者] 储光羲  [朝代] 唐代入与 *** 言,有骑天马来。但有华清宫,不用神明台。肃肃长自闲,门静无人开。

效古二首 [作者] 储光羲  [朝代] 唐代晨登凉风台,暮走邯郸道。曜灵何赫烈,四野无青草。大军北集燕,天子西居镐。妇人役州县,丁男事征讨。老幼相别离,哭泣无昏早。稼穑既殄绝,川泽复枯槁。旷哉远此忧,冥冥商山皓。东风吹大河,河水如倒流。河洲尘沙起,有若黄云浮。赪霞烧广泽,洪曜赫高丘。野老泣相语,无地可荫休。翰林有客卿,独负苍生忧。中夜起踯躅,思欲献厥谋。君门峻且深,踠足空夷犹。

晦日任桥池亭 [作者] 储光羲  [朝代] 唐代温泉作天邑,直北开新洲。未有菰蒲生,即闻凫雁游。六亭在高岸,数岛居中流。晦日望清波,相与期泛游。西道苦转毂,北堤疲行舟。清泠水木阴,才可适我忧。

储光羲原文_翻译及赏析储光羲(约706—763)唐代官员,润州延陵人,祖籍兖州。田园山水诗派代表诗人之一。开元十四年(726年)举进士,授冯翊县尉,转汜水、安宣、下邽等地县尉。因仕途失意,遂隐居终南山。后复出任太祝,世称储太祝,官至监察御史。安史之乱中,叛军攻陷长安,被俘,迫受伪职。乱平,自归朝廷请罪,被系下狱,有《狱中贻姚张薛李郑柳诸公》诗,后贬谪岭南。江南储氏多为光羲公后裔,尊称为“江南储氏之祖”。 储光羲诗作评价储光羲的诗以描写田园山水著名。如《牧童词》、《钓鱼湾》、《田家即事》、《同王十三维偶然作》、《田家杂兴》等,风格朴实,能够寓细致缜密的观察于浑厚的气韵之中,在表现闲适情趣的同时,多少接触到一些农村的现实,生活气息比较浓厚,给人以真切之感。储光羲在创作上努力效法魏晋,而摈弃六朝绮丽之风,形式多五言古体,内容也丰富多样。如天宝末奉使范阳,途经邯郸,见安禄山蠢蠢欲动,人民生活痛苦不堪,写《效古》二首以纪其事。诗云:“大军北集燕,天子西居镐。妇女役州县,丁壮事征讨。老幼相别离,哭泣无昏早。稼穑既殄灭,川泽复枯槁。”“……翰林有客卿,独负苍生忧。中夜起踯躅,思欲献厥谋。君门峻且深,踠足空夷犹。”表现出对时局深切的忧虑,以及报国无门的幽愤。至于写景诸作,如《述华清宫》、《游茅山》、《题陆山人楼》等,或气象雄浑,或清凄宛转,风格又自不同。写旅途的凄苦,如《寒夜江口泊舟》;写离别怀人,如《京口送别五四谊》,都感情真挚,颇为感人。苏辙于唐代诗人中,特别推重储光羲。殷璠《河岳英灵集》评储光羲诗,说他“格高调逸,趣远情深,削尽常言,挟《风》、《雅》之迹,浩然之气”;并把他与王昌龄相提并论,认为“两贤气同体别”,都是能够继承曹(植)、刘(桢)、潘(岳)、陆(机)的“风骨”的。《四库全书总目》说:他的诗“源出陶潜,质朴之中,有古雅之味,位置于王维、孟浩然间,殆无愧色。”

生平储光羲,润州延陵(今江苏金坛)人,祖籍兖州(今属山东)。开元十四年(726)进士,与崔国辅、綦毋潜同榜。授冯翊县尉,转汜水、安宜、下邽等县尉。仕宦不得意,隐居终南山的别业。后出山任太祝,世称储太祝。迁监察御史。天宝末,奉使至范阳。当时安禄山兼任范阳、平卢、河东三镇节度使,强兵劲卒,正积极准备发动叛乱,而唐玄宗委任权奸,荒于政事。储光羲途经邯郸,作《效古》二首写途中所见:“大军北集燕,天子西居镐。妇女役州县,丁壮事征讨。老幼相别离哭泣无昏早。稼穑既殄灭,川泽复枯槁。”并自抒怀抱说:“翰林有客卿,独负苍生忧。中夜起踯躅,思欲献厥谋,君门峻且深,踠足空夷犹。”忧念时局语意颇深切。又有《观范阳递俘》诗说:“四履封元戎,百金酬勇夫。大邦武功爵,固与炎皇殊。”对朝廷的昏聩,安禄山的野心,洞若观火。安史乱起,叛军攻陷长安,他被俘,迫受伪职,后脱身归朝,贬死岭南。

生平研究 生卒年
闻一多《唐诗大系》定储光羲生于公元707年,陆侃如、冯沅君《中国诗史》亦持此说。后来李金坤《储光羲里贯、生卒年考辨》对此说作了补考。但是陈铁民在其《储光羲生平事迹考辨》中认为,储光羲当生于中宗神龙二年(公元706年)。葛晓音《储光羲评传》,则认为储光羲生于公元702年,似更合理。对于储光羲的卒年,异说较多。闻一多《唐诗大系》认为储氏约卒于公元759年,陆侃如、冯沅君《中国诗史》则认为储氏约卒于公元760年,陈铁民《考辨》认为储之卒,当在宝应元年(公元762年)遇赦后不久,姑定为广德元年(公元763年)。李永祥、于友发《储光羲事迹考略》认为储光羲大约是在大历元年(公元766年)前后谢世的。李金坤《考辨》也认为储光羲并未贬死岭南,当卒于遇赦后的大历元年左右。

籍贯
储光羲的籍贯,向有鲁国兖州的说法。施章在其《唐代田园诗人储光羲之研究》首先对此旧说进行了辨析,他认为储光羲并不是山东的兖州,而是江苏的江都人,又从他的诗中得知,储光羲的生地不是山东的兖州,而是江苏的南兖州。马茂元《储光羲里贯及生平事迹考辨》也对兖州说进行了辩驳,但他认为光羲世居鲁郡,后占籍润州之延陵,实应为延陵人。后来陈铁民《考辨》对马茂元的说法表示赞同,且以储诗证之,认为“储无疑是延陵人”。同时或稍后,又有黄进德《储光羲贯润州延陵考》、李永祥、于友发《储光羲事迹考略》、李金坤《储光羲里贯、生卒年考》等文皆认为储光羲籍贯当为润州延陵。

科第考
对于储光羲科第的情况,学界也有不同的看法。马茂元《考略》认为,储光羲于开元十四年(公元726年)登进士第,与崔国辅、綦毋潜同榜。所谓“应制”,即诏中书试文章。盖登第后试文章,乃释褐也。谭优学《唐诗人行年考·储光羲行年考》则认为,储光羲开元十四年在东都,成进士,制科及第。陈铁民《考辨》对开元十四年进士试在洛阳举行而非在长安举行作了辨析;又谓储光羲是年登进士第后并未立即解褐入仕,盖登第后又试文章,然后授官也;又据《秋庭贻马九》诗知是年秋储尚在洛阳,估计他授官和离开洛阳赴任的时间约在十四年秋冬间。

仕宦考
马茂元《考略》据储诗补考了他曾在释褐后一度归隐,后又出山官太祝,天宝末曾使至范阳,其为御史当在天宝十四五载间(公元755――756年),安禄山乱起之际,其任伪官后似曾谋欲建功以自赎而未遂。陈铁民《考辨》则考出储曾四为县尉,大约在开元二十一年辞官归乡;归乡后约于开元二十八年复入秦,嗣后,即隐居终南;储出山官太祝的具体时间,难于确考,估计在天宝六、七年间;其官监察御史最晚即在天宝九载,出使范阳应在天宝九载;对于储陷贼后的行止,该文也作了较详细的考证。谭优学《行年考》对储光羲的仕宦经历也有较详细的考辨,并作了编年,他认为,储开元十四年制举及第后,即授汜水尉,自洛还江东当在开元二十一年之后,自开元二十三年至开元末,似闲居洛中(何时从"故丘"返洛中返此不可考),于天宝四载或稍前尉安宜,天宝十载任华州下邽尉,天宝十二载自下邽尉征拜太祝,未上,隐居终南庄城,天宝十三载或稍后迁监察御史,天宝十五载,陷贼,受伪署,疑于肃宗乾元二年(公元759年)贬赴冯翊。另外,李永祥、于友发《考略》也对储光羲的仕历作了一些考证,如他认为储光羲属于张九龄一派,于开元二十二年被擢入朝任监察御史,在开元二十五年疑因系张九龄党而入狱。葛晓音《储光羲评传》对储光羲的仕历也有一些新的考证,如她认为储光羲于开元十四年释褐后应先任下邽尉,时在开元十五年;开元十八年又转安宜尉,大约在开元十九年或二十年在安宜尉任上弃职归隐(先回故乡,然后又到太行山附近的淇上赋闲);他任汜水尉当在开元二十二年左右,此后可能曾任冯翊尉;开元末到天宝初储光羲隐居终南山;其拜太祝的时间,应在天宝五载以后。

储光羲的诗文垂钓绿湾春,春深杏花乱。潭清疑水浅,荷动知鱼散。日暮待情人,维舟绿杨岸。——唐代·储光羲《钓鱼湾》钓鱼湾

垂钓绿湾春,春深杏花乱。
潭清疑水浅,荷动知鱼散。
日暮待情人,维舟绿杨岸。 春天, 钓鱼爱情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恬澹无人见,年年长自清。——唐代·储光羲《咏山泉 / 山中流泉》咏山泉 / 山中流泉

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
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
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
恬澹无人见,年年长自清。 咏物, 抒怀山水绿江深见底,高浪直翻空。惯是湖边住,舟轻不畏风。逐流牵荇叶,缘岸摘芦苗。为惜鸳鸯鸟,轻轻动画桡。日暮长江里,相邀归渡头。落花如有意,来去逐船流。隔江看树色,沿月听歌声。不是长干住,那从此路行。——唐代·储光羲《江南曲四首》江南曲四首

唐代 : 储光羲

绿江深见底,高浪直翻空。
惯是湖边住,舟轻不畏风。

逐流牵荇叶,缘岸摘芦苗。
为惜鸳鸯鸟,轻轻动画桡。

日暮长江里,相邀归渡头。
落花如有意,来去逐船流。

隔江看树色,沿月听歌声。
不是长干住,那从此路行。

展开阅读全文∨绿江深见底,高浪直翻空。
惯是湖边住,舟轻不畏风。

逐流牵荇叶,缘岸摘芦苗。
为惜鸳鸯鸟,轻轻动画桡。

日暮长江里,相邀归渡头。
落花如有意,来去逐船流。

组诗, 山水, 写人, 爱情生活查看更多储光羲的诗文>>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ici/5627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