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陆钰《浪淘沙·松径挂斜晖》原文赏析(清)陆钰
浪淘沙·松径挂斜晖
松径挂斜晖,闲叩禅扉。故人踪迹久离违。握手夕阳西下路,未忍言归。此地是耶非?千载依依。采香径外越来溪。碧繶缃絇今尚在,歌舞全稀。
这首词大约作于明亡之后。作者去苏州某寺院造访故人,有感于当地的历史陈迹,借词以表达深沉的故国之思。词意含蓄,情味隽永。开头写访友。故人住在深山寺院里,“松径挂斜晖”,写清幽的环境,也点明了造访的时间,“挂”字形象地把午后太阳偏斜了的情状表现出来。“闲叩禅扉”,“禅扉”,寺院的门。作者是怀着闲散的心情去访友的。下面进一步指出,“故人踪迹久离违”,处于乱世,与故人久别而不知其行踪,现在居然有机会相见,自然十分高兴。这句感叹相见之不易,并暗示时世之艰难。“握手夕阳西下路,未忍言归。”极写分手时依依不舍。“夕阳西下”照应开头“松径挂斜晖”,点出时间的推移。由“挂斜晖”到“夕阳西下”时间很短促。“久离违”之后的相见,自然两人心里是不平静的,话必很多,但词中从略,留与读者去想象。而突出“握手”“未忍言归”,可见作者心潮的起伏。换头转入直接抒情:“此地是耶非?千载依依。”“是耶非”,是耶?非耶?就此提问,不作肯定,也不说明内容为何,以引起读者注意。“千载依依”,再从时间上追溯。时隔千年,人们还有依恋之情,这是为什么呢?可见上片“未忍言归”除了与故人情谊难分外,另有深刻的意义。下面便点明“此地”:“采香径外越来溪。”“采香径”在苏州灵岩山附近。《吴郡志·古迹》:“采香径,香山之旁小溪也。吴王种香于香山,使美人泛舟于溪以采香。”这和灵岩山上的馆娃宫、琴台等地,均为当年吴王与西施游乐之处。“越来溪”亦在苏州,相传越侵吴自此入,故名。词人将这两处古迹联系起来,不加说明,读者自然会联想到当年吴王夫差宠女色,荒淫腐化而为越王勾践所攻灭。“碧繶缃絇今尚在,歌舞全稀”,歇拍慨叹遗迹尚存而繁华消失。“碧繶缃絇”语出温庭筠《锦鞋赋》:“碧繶缃絇,鸾尾凤头。”繶是古代妇女鞋上装饰的丝带,絇是鞋头上的装饰。这里代指美人的锦鞋,引申为美人遗迹。这种联想扣西施而来,可能受到吴文英词“箭径(采香径)酸风射眼,腻水染花腥。时靸双鸳响,廓楪秋声”(《八声甘州》)中“双鸳”的启示。这是借吴国的灭亡,感叹南明亡国的惨痛现实。南明福王政权因腐化堕落而亡于清,与吴亡于越极其相似。这首词上片叙事逐层深入。下片怀古,则步步引进。词语平易而意蕴深厚,反复读之,方觉舌本回甘。
《浪淘沙》古诗原文是什么?原文: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
【作者】刘禹锡 【朝代】唐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译文:弯弯曲曲的黄河河流漫长,夹带着大量的黄沙,黄河波涛汹涌,奔腾澎湃,来自天边。现在我要迎着风浪直上银河,走到牛郎、织女的家门口。
浪淘沙,词牌名,原为唐教坊曲名,又名“卖花声”。中唐刘禹锡、白居易依小调《浪淘沙》唱和而首创乐府歌辞《浪淘沙》,南唐后主李煜衍小令《浪淘沙》,北宋柳永创长调慢曲《浪淘沙》。
《乐章集》名《浪淘沙令》,入“歇指调”,《清真集》入“商调”,韵味转密,句读亦与《乐章集》多有不同。代表作有李煜《浪淘沙·帘外雨潺潺》等。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永贞元年,刘禹锡被贬连州刺史,行至江陵,再贬朗州司马。一度奉诏后还京后,他又因《游玄都观》触怒当朝权贵而被贬连州刺史,后历任和州刺史。他没有沉沦,而是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世事的变迁。这首诗正是表达了他的这种情感。
这首绝句模仿淘金者的口吻,表明他们对淘金生涯的厌恶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是在河边生活,牛郎织女生活的天河恬静而优美,黄河边的淘金者却整天在风浪泥沙中讨生活。
直上银河,同访牛郎织女,寄托了他们心底对宁静的田园牧歌生活的憧憬。这种浪漫的理想,以豪迈的口语倾吐出来,有一种朴素无华的美。
——浪淘沙九首
浪淘沙·丹阳浮玉亭席上作原文_翻译及赏析绿树暗长亭,几把离尊。阳关常恨不堪闻。何况今朝秋色里,身是行人。清泪浥罗巾,各自消魂。一江离恨恰平分。安得千寻横铁锁,截断烟津?——宋代·陆游《浪淘沙·丹阳浮玉亭席上作》 浪淘沙·丹阳浮玉亭席上作绿树暗长亭,几把离尊。阳关常恨不堪闻。何况今朝秋色里,身是行人。
清泪浥罗巾,各自消魂。一江离恨恰平分。安得千寻横铁锁,截断烟津? 友人离别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长亭旁的绿树已变得苍黄,送别的筵席上几次举杯话别.常常害怕离别而不忍听那《阳关曲》,更何况如今秋色萧索身是远行人。
清泪沾湿了罗巾,人人都黯然伤神,一腔离恨就像不尽的江水一样深。哪里去找千尺的横江铁锁,在这烟水迷濛的渡口截断江流。
赏析首二句回忆昔日送别友人的情景。坐落在长江边上的浮玉亭,是词人经常涉足的地方。暮春时节,他曾多次到此送友远行。饯宴在绿树繁茂、浓荫蔽日的亭子里举行。词人不停地举起酒杯,向挚友频频劝酒,殷殷话别,但行人和送者皆心绪不宁,为离别在即而不胜感伤。“阳关”句即描写这种恨别之情。“阳关”为唐代诗人王维所作《送元二使安西》一诗的代称,亦名《渭城曲》。此诗将人类普遍具有的感情——友谊,写得十分真挚感人,因此,它在当时就被谱上乐曲,作为“送别曲”、“友谊歌”而广为传唱,世称“阳关曲”或“阳关三叠”。词人这里说“阳关常恨”,是因为别时与友唱阳关,唱罢阳关别故人,而他经常与友分别,故谓“常恨”;正因“常恨”,故再听到阳关唱起,就“不堪闻”了。“不堪”,意为禁不起。词的四五句写词人远行时的情景。陆游这次离开京口赴南昌任职,正是冷落清秋节。从前于春残花尽时与人分别,对方是行人,自己已觉伤心;今日秋风萧瑟,草木摇落,自己是行人,将别故人而远去,其悲伤之情当然要倍增于过去了。因此,此时此刻,词人的离别之恨和远行之悲,充盈胸臆,溢于颜面。
下片仍写离情。饯宴将止,别离在即。居人和游子依依惜别,互相慰藉,想到别后天各一方,音讯难达,不禁黯然消魂,潸然泪下。“清泪”二句,生动地表现了居人和游子之间真诚而又深厚的友谊。下面“一江离恨恰平分”一句,语颇隽永,意蕴深邃。离愁别恨是十分抽象的东西,难以言状。在中国古典诗词中,虽然以江水之无穷喻愁情之不尽的不计其数,但写得耐人寻味的佳句却殊鲜见。陆游的《浪淘沙》即景抒情,谓离别的悲愁犹如眼前的江水那么多,一半给你(居人),一半给我(游子)。如此描写,就把离恨的深重具体化、形象化了,能使人掂量离恨的轻重,体会分袂的痛苦,它和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有异曲同工之妙。词末二句,更是涉想新奇,匠心别具。词人幻想若能得千寻铁锁,把长江截断、锁住,使我不能远行,居人也可将我留住,这该有很好的事,但这是不可能的。这种幻想,表达了词人希冀与友人长在一处永不分离的良愿,也反映了词人与挚友不忍分别但又不得不别的痛苦。
创作背景 陆游于宋孝宗隆兴二年(1164)五月除左通直郎通判镇江府,次年离开镇江,饯行于镇江府西之浮玉亭,词当作于是时。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薰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陆游
游山谁可游?子明与浮丘。叠岭碍河汉,连峰横斗牛。汪生面北阜,池馆清且幽。我来感意气,捶炰列珍羞。扫石待归月,开池涨寒流。酒酣益爽气,为乐不知秋。畴昔未识君,知君好贤才。随山起馆宇,凿石营池台。星火五月中,景风从南来。数枝石榴发,一丈荷花开。恨不当此时,相过醉金罍。我行值木落,月苦清猿哀。永夜达五更,吴歈送琼杯。酒酣欲起舞,四座歌相催。日出远海明,轩车且徘徊。更游龙潭去,枕石拂莓苔。——唐代·李白《过汪氏别业二首》过汪氏别业二首
唐代 : 李白
游山谁可游?子明与浮丘。
叠岭碍河汉,连峰横斗牛。
汪生面北阜,池馆清且幽。
我来感意气,捶炰列珍羞。
扫石待归月,开池涨寒流。
酒酣益爽气,为乐不知秋。
畴昔未识君,知君好贤才。
随山起馆宇,凿石营池台。
展开阅读全文∨游山谁可游?子明与浮丘。
叠岭碍河汉,连峰横斗牛。
汪生面北阜,池馆清且幽。
我来感意气,捶炰列珍羞。
扫石待归月,开池涨寒流。
酒酣益爽气,为乐不知秋。
友谊友人为沽美酒,过溪来、谁道幽人难致。更觉元龙楼百尺,湖海平生豪气。自叹年来,看花索句,老不如人意。东风归路,一川松竹如醉。怎得身似庄周,梦中蝴蝶,花底人间世。记取江头三月暮,风雨不为春计。万斛愁来,金貂头上,不抵银瓶贵。无多笑我,此篇聊当宾戏。——宋代·辛弃疾《念奴娇·和赵国兴知录韵》念奴娇·和赵国兴知录韵
为沽美酒,过溪来、谁道幽人难致。更觉元龙楼百尺,湖海平生豪气。自叹年来,看花索句,老不如人意。东风归路,一川松竹如醉。
怎得身似庄周,梦中蝴蝶,花底人间世。记取江头三月暮,风雨不为春计。万斛愁来,金貂头上,不抵银瓶贵。无多笑我,此篇聊当宾戏。 赠答, 赞美, 友人抒情公旧序云:大雪有怀朱康叔使君,亦知使君之念我也,作《江神子》以寄之。黄昏犹是雨纤纤。晓开帘,欲平檐。江阅天低、无处认青帘。孤坐冻吟谁伴我?揩病目,捻衰髯。使君留客醉厌厌。水晶盐,为谁甜?手把梅花、东望忆陶潜。雪似故人人似雪,虽可爱,有人嫌。——宋代·苏轼《江神子·黄昏犹是雨纤纤》江神子·黄昏犹是雨纤纤
宋代 : 苏轼
公旧序云:大雪有怀朱康叔使君,亦知使君之念我也,作《江神子》以寄之。
怀人, 友人友谊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ici/5626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缅甸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