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大道家园 >> 综合浏览区 >> 传统资讯 >> 传统文学

清代近代江西诗词·清中期江西诗词·曾燠(关于江西的诗句有哪些)

大道家园 2023-07-28 20:55:06

清代近代江西诗词·清中期江西诗词·曾燠清代近代江西诗词·清中期江西诗词·曾燠

曾燠(1759?~1831)(按:其生年,《江西历代文学艺术家大全》1529页“曾燠”条作1749年,疑误。文献多作1759年或1760年,待考),字庶蕃,一字宾谷,晚号西溪渔隐,南丰人。乾隆辛丑年(1781)进士,选庶吉士。授户部主事。历官两淮盐运使、湖南按察使、广东布政使、贵州巡抚等。任两淮盐运使期间,在江苏扬州城开辟题襟馆,同宾客赋诗为乐。以贵州巡抚致仕,道光十一年卒,年七十二。生平事迹见《清史列传》《国朝耆献类征初编》《清朝碑传全集》《江西诗征》等。

曾燠善诗词,工骈文,有“清骈文八大家”(袁枚、邵齐焘、刘星炜、吴锡麟、曾燠、洪亮吉、孙星衍、孔广森俱工骈文,亦号“八大家”,见清吴鼒编《八家四六文钞》)之一的美誉。选刻繁多,著述颇丰,编选《江右八家诗》八卷、《国朝骈体正宗》(《清骈体正宗》)十二卷、《江西诗征》九十四卷、《续金山志》十二卷、《苏东坡奏议》二卷、《朋旧遗诗》十八卷、《虞道园诗集》八卷,著述有《赏雨茅屋诗集》二十二卷外集一卷、《骈体文》二卷、《外集》二卷、《艺学轩》与《西溪渔隐》各一卷、《吕子易说》二卷等。《续修四库全书》第1484册集部,影印湖北省图书馆藏清嘉庆二十四年刻增修本《赏雨茅屋诗集》二十二卷《赏雨茅屋外集》一卷。据不完全统计,其现存诗歌1542首,文43篇。

曾燠一生升沉官场,故其诗屡见与同僚酬唱赠答之作,如:

昔游如梦思茫茫,语向君前倍感伤。楼上酒人明月夜,雪中诗话聚星堂。雏鸦畏晚寻巢急,孤树惊秋落叶凉。莫问少陵旧诗卷,不堪东郡吊城荒。(《伊孝廉墨卿与余话旧感向者东郡之游而见于诗黯然奉答》)

我得南星铁如意,狂歌水仙愁击碎。世间何物堪倚声,竹管匏笙不能吹。铁崖尝豢双铁龙,雌龙入海招其雄。千年干镆两俱化,至今怒吼吴江风。玉鸾也复无消息,曾照广陵秋月白。广陵锻工摹影来,白鸾毛羽今变黑。芜城雪后风正饕,寒冰一条吾手操。弹指连珠五星见,当头明月三天高。便欲招呼箫史辈,翩然彩凤同游翱。元云之曲应天籁,世俗丝管空啁嘈。如意从今得朋庆,以之按拍声相应。池上蕤宾方响飞,江东高唱铜琶竞。此际官梅有芳信,吹彻箫声花欲迸。君不见道人铁脚诵《南华》,宰相铁心能赋花。(《铁箫吟消寒席上赋》)

章公得天秉,赢绌迥殊众。岂乏美好人,此中或空洞。君貌颇不扬,往往遭俗弄。王氏鼻独齇,许丞听何重。话仿仲车画,书如洛下讽。又常患头风,无檄堪愈痛。况乃面有瘢,谁将玉璏砻。五官半虚设,中宰独妙用。试以手为口,讲学求折衷。有如遇然明,一语辄奇中。古来记载家,庋置可充栋。歧路互出入,乱丝鲜穿综。散然体例纷,聚以是非讼。孰持明月光,一为扫积霿。赖君雅博辨,书出世争诵。笔有雷霆声,匉訇止市哄。续鉴追温公,选文驳萧统。乃知貌取人,山鸡误为凤。武城非子羽,谁与子游共。感君惠然来,公暇当过从。(《赠章实斋国博》)

庐陵久不作,茶陵今复见。诵君西涯诗,忆我蜀冈宴。我忝官兹邦,非无流风善。政愧贤守前,文居众宾殿。徒申梓里恭,聊慰桐乡恋。君家傍西涯,才亦西涯擅。有如宋公墅,写入右丞卷。翻念尘土人,瑶华寄江县。(《酬法梧门祭酒西涯见寄》)

闻声有相思,进前有不御。矧伊沦落久,孤植在风露。虎丘一枯桐,不识谁手树。幸免爨下焦,终稀匠石顾。瘁貌肯求悦,苦心良自喻。唐侯今宓子,鸣琴张治具。常叹知音难,忍令此材蠹。我有幽兰曲,厥声靡所附。烦君挥郢斤,为君发渊素。(《简唐陶山乞虎丘寺枯桐斫琴》)

圣主求言量独宏,谤书宣示举朝惊。竟将忠爱怜苏轼,不许公卿害贾生。绝塞乌头三月白,归装驼背一编轻。旁观犹感君恩厚,何况亲为雪窖行。(《稚存蒙特赦归寄示塞外诗册奉答》)

瑟瑟凉风为底生,荒荒明月太无情。江楼夜色清如此,一片吟蛩落叶声。(《答莲裳芙初夜坐之作》)

兹别昔尝有,此才今所无。寸心千古远,半世一楼孤。江大愁难沃,风春病不苏。谁为张谓者,觞尔汉阳湖。(《赠剑峰》)

芳杜洲前新月黄,月中一院旃檀香。道人嚼花同嚼蜡,满咽冰雪清肝肠。却拗一枝持赠我,知我未减青莲狂。鹅儿腊酿正新熟,清气浥浥添杯觞。昨访曹溪过梅岭,南宗寥落南枝荒。道人能参黄面老,当为五祖开道场。(《观音寺僧道源献蜡梅一枝酬以数句》)

西山自昔两诗人,苦学神仙施与陈。龟息尚留丹灶地,鹤飞何处白云身。君吟松月能耽隐,我重柑橙愿结邻。谈到交游多鬼录,南皮争不念前尘。(《答兰雪》)

二十年前小凤凰,曾从席上叹冬郎。海南犹照艺天焰,河内今瞻治水航。知有门生来载酒,惜无老辈共登场。闻君两鬓新沾雪,莫呕心肝向锦囊。(《为巢松序诗竟附寄一律》)

或话旧,或遣兴,或宽慰,或颂誉,或求物(乞虎丘寺枯桐斫琴),或感君恩,或抒怀,或怜才,或酬僧,或共勉,或劝慰,内容不一,风格各异,体式也有差异,五言、七言,古体、近体皆有,可谓不拘一格。

写景述怀也是曾燠诗歌中常见的题材内容,多托物言情,自然蕴藉。如:

白沙江村有老梅,百年劫灰余枯荄。春风一夜忽鼓动,玉笋旁迸千枝开。天地有心试冰雪,龙蛇偶蛰惊霆雷。今人争绕月观树,往日谁踏僧廊苔。廿四桥边万花海,我无暇去翻远来。名姿往往寄幽独,相赏故不从尘埃。疑是仙人萼绿降,返魂自得真香催。惜无酒酹花前杯,参横月落人空回。(《真州准提庵老梅行》)

莲社虚无人,留此一尊宿。岿然同五老,相望须眉绿。想当侍远师,长未三尺足。身是菩提树,已非凡草木。仲堪临北涧,僧彻啸南麓。师也摩其顶,千年缮性熟。无心弄神通,变化骇流俗。老态益婆娑,支离复拳曲。气作香炉云,声如石梁瀑。六朝栋梁材,摧朽何太速!(《罗汉松》)

新烟晓飏江城暖,楼阁朦胧觉春满。隋堤柳枝昨初翦,插向门阑露犹泫。生憎柳态娇于人,门里门前眉对展。黄鹂上下紫燕翻,往往误触苍琅根。打球开宴笑语温,黄金端合为君门。纤腰舞倦春亦去,走马风中已飞絮。(《清明插柳词》)

初讶流星乱,俄看制电明。层峦从此瘦,春草几时生。久畏边烽警,何堪野烧惊。昆冈无玉石,揩眼一伤情。(《山烧》)

初讶流星乱,俄看制电明。层峦从此瘦,春草几时生。久畏边烽警,何堪野烧惊。昆冈无玉石,揩眼一伤情。(《山烧》)

以老梅、劲松、春柳、野火寄托心中的情愫,别有怀抱。百年老梅,只剩枯荄,一夜春风却让它焕发生机,人们引以为奇观而远道争相观看,但往日谁也不会来观赏,其幽独之情又有何人能解?罗汉松不足三尺,但似乎沾染了佛性而变成了菩提树,“老态益婆娑,支离复拳曲”,“变化骇流俗”,栋梁之材,只怕摧枯拉朽。春柳如烟,带来了春暖,装点了门庭,一旦春去,便化作飞絮随风而逝,只留下暮春的伤感。一场野火,使层峦裸露,似乎变瘦了,春草要再生尚需时日。野火烧山的气势使人惊心动魄,仿佛让人想起经常燃起的烽火,望而生畏。山冈被烧黑,其惨状也让人为之伤情。其诗清淡华妙而兼综众美,洪亮吉《北江诗话》称曰“如鹰隼脱鞲,精采溢目”。

总之,曾燠的诗歌风格多样,不拘一格,对当时流行的肌理、性灵二派有所折中,故张维屏评曰:“宾翁诗不专一家,不名一格。其朴实遒健者,既属称心而言;其熔铸精深者,亦复超心冶炼。性灵佐以书卷,故非空疏之性灵;才气范以准绳,故非叫嚣之才气。”(《国朝诗人征略二编》)其近体诗如五七言绝句,则风神淡逸,颇有唐音之致。

其词,《全清词钞》录一首《扬州慢·题汪对琴松溪渔唱卷》,词曰:

镜影澄空,波光荡碧,春风过了还晴。恰溪边小筑,见山色松明。一自渔歌歇后,鸣榔极浦,冷月无声。忆年来,黄海云深,几误归程。

邗江风雨,看寓公、载酒频经。有白石新词,碧山旧句,自炙银笙。老去风怀未减,微吟倦、十里春城。记虹桥佳话,待君重谱鸥盟。

这可能不是一首题画词,似为扬州雅集酬唱之作。词中以姜夔、王沂孙以及王渔洋雅集的典故,表达了对汪对琴(即汪棣)落魄江湖的同情以及二人之间的友情,同时也曲折地表达了他们生不逢时的感慨与归隐(与白鸥盟)的愿望。词句有化用痕迹,词风也有近似姜夔之处[1]。

注释

[1]《江西古文精华丛书·诗词卷》以之为题画词,疑误。词中汪对琴,即汪棣(1720~1801),字靴怀,号对琴,一号碧溪,江苏仪征人。工词,著有《春华阁词》二卷及《特雅堂集》,并传于世。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四亦云:“同时朱春桥、吴荀叔、朱秋潭、江圣言、汪对琴诸君,皆以词名东南。”未见汪氏为画家或有画作之说。此词大概是曾燠为汪对琴词卷所题,松溪渔唱,似为一景观,亦为雅集吟咏之题。又曾氏曾于盐运使署后辟“题襟馆”,公余诗词酬唱,刻《邗上题襟集》,一时比为“西昆酬唱”。且词中有“有白石新词,碧山旧句”“虹桥佳话”之语。虹桥即红桥,在扬州市北门外瘦西湖畔,王渔洋、陈其年、陈允衡等于康熙五年(1662)曾在此雅集,渔阳首唱《浣溪沙》二首,群公和之,一时传为佳话。曾氏以此比况。

关于江西的诗句有哪些1. 关于江西的诗句
关于江西的诗句 1.描写江西的古诗有哪些
1、望庐山瀑布

唐代: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望庐山瀑布水二首

唐代:李白

西登香炉峰,南见瀑布水。挂流三百丈,喷壑数十里。

欻如飞电来,隐若白虹起。初惊河汉落,半洒云天里。

仰观势转雄,壮哉造化功。海风吹不断,江月照还空。

空中乱潈射,左右洗青壁。飞珠散轻霞,流沫沸穹石。

而我乐名山,对之心益闲。无论漱琼液,还得洗尘颜。

且谐宿所好,永愿辞人间。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3、湖口望庐山瀑布泉 / 湖口望庐山瀑布水

唐代:张九龄

万丈红泉落,迢迢半紫氛。

奔流下杂树,洒落出重云。

日照虹霓似,天清风雨闻。

灵山多秀色,空水共氤氲。

4、送客之江西

唐代:郑锡

乘轺奉紫泥,泽国渺天涯。

九派春潮满,孤帆暮雨低。

草深莺断续,花落水东西。

更有高堂处,知君路不迷。

5、滕王阁诗

唐代:王勃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2.有关江西的诗句
还有几首,不知是否满足你的要求: 1、晚泊浔阳望香炉峰 孟浩然 挂席几千里,名山都未逢. 泊舟浔阳郭,始见香炉峰. 尝读远公传,永怀尘外踪. 东林精舍近,日暮空闻钟. 2、望庐山五老峰 李白 庐山东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 九江秀色可揽结,吾将此地巢云松. 3、题西林壁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4、题西林壁 王安石 湾湾苔径引青松, 苍石坛高进晚风, 方响乱敲云影里, 琵琶高映水声中. 4、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5、崔道怡,井冈风光 水口别开一片情, 剑谷琴溪伴我行. 深山含笑迎远客, 石门壁立锁飞龙. 藏星崖下接火种, 将军顶上沐雄风. 幽到心头人欲醉, 不忘昔日喊杀声. 6、毛泽东 水调歌头 重上井冈山 久有凌云志, 重上井冈山. 千里来寻故地, 旧貌变新颜. 到处莺歌燕舞, 更有潺潺流水, 高路入云端. 过了黄洋界, 险处不须看. 风雷动, 旌旗奋, 是人寰. 三十八年过去, 弹指一挥间. 可上九天揽月, 可下五洋捉鳖, 谈笑凯歌还. 世上无难事, 只要肯登攀。
3.描写江西的古诗
春日 宋代: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钱塘湖春行 唐代: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春夜喜雨 唐代: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春雪 唐代: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游园不值 宋代: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鸟鸣涧 唐代: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江南春 唐代: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村居 清代: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南湖早春 唐代:白居易 风回云断雨初晴,返照湖边暖复明。

乱点碎红山杏发,平铺新绿水苹生。 翅低白雁飞仍重,舌涩黄鹂语未成。

不道江南春不好,年年衰病减心情。 春思 唐代:李白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春日偶成 宋代:程颢 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 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咏柳 宋代: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闺怨 唐代: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4.全中国关于江西的古诗词 ( 加上朝代 )
1、鹧鸪天·绿橘梢头几点春

[宋] 晏几道

绿橘梢头几点春,

似留香蕊送行人。

明朝紫凤朝天路,

十二重城五碧云。

歌渐咽,酒初醺,

尽将红泪湿湘裙。

赣江西畔从今日,

明月清风忆使君。

2、江西

作者:苏轼[宋]

江西山水真吾邦,白沙翠竹石底江。

舟行十里磨九泷,篙声荦确相舂撞。

醉卧欲醒闻淙淙,真欲一口吸老庞。

何人得俊窥鱼矼,举叉绝叫尺鲤双。

3、送客之江西

唐代:郑锡

乘轺奉紫泥,泽国渺天涯。九派春潮满,孤帆暮雨低。草深莺断续,花落水东西。更有高堂处,知君路不迷。

4、滕王阁诗

唐代:王勃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希望能帮助到你
5.描写江西的诗句有哪些
1.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早发百帝城》

释义:两岸猿猴的叫声还没停止,可那轻快的小船已经驶过了千山万岭。

2.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韦应物《滁州西涧》

释义:最是喜爱涧边生长的幽幽野草,还有那树丛深处婉转啼唱的黄鹂。

3.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释义:乌云上涌,就如墨汁泼下,却又在天边露出一段山峦,明丽清新,大雨激起的水花如白珠碎石,飞溅入船。

4.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曹操《观沧海》

释义:海水波涛激荡,海中山岛罗列,高耸挺立。

5. 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堪称甲桂林。——吴迈

释义:桂林的山水是天下最美丽的,而阳朔山水又是桂林的山水中最美丽的!

6. 糁径杨花铺白毡,点溪荷叶叠青钱。——杜甫《绝句漫兴》

释义:那一只只幼雉隐伏在竹丛笋根旁边,真不易为人所见。那岸边沙滩上,小凫雏们亲昵地偎依在母凫身边安然入睡。

7.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释义:诗人的全部注意力和感情只集中在友人乘坐的那一只帆船上。诗人在黄鹤楼边送行,看着友人乘坐的船挂起风帆,渐去渐远,越去越小,越去越模糊了,只剩下一点影子了,最后终于消失在水天相接之处,而诗人仍然久久伫立,目送流向天际的江水,似乎要把自己的一片情意托付江水,陪随行舟,将友人送到目的地。

8.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释义:但青山怎能把江水挡住?江水毕竟还会向东流去。
6.关于江西的诗词文赋
滕王阁序

王勃

豫章(南昌)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暂驻。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清霜,王将军之武库。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仙人之旧馆。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

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盱)其骇瞩。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轴(舳)。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遥襟俯畅,逸兴遄飞。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四美具,二难并。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

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志(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舍簪笏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他日趋庭,叨陪鲤对;今兹奉袂,喜托龙门。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

呜乎!胜地不常,盛筵难再,兰亭已矣,梓泽丘墟。临别赠言,幸承恩于伟饯;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公。敢竭鄙诚,恭疏短引;一言均赋,四韵俱成。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类别〗辞赋、骈文 〖作者〗王勃

〖名称〗滕王阁序 〖别名〗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

〖年代〗唐朝

王勃(649~675年),唐代诗人。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以诗文齐名,并称“王杨卢骆”,亦称“初唐四杰”。王勃为隋末大儒王通的孙子(王通是隋末著名学者,号文中子),王通生二子,长名福郊,次名福峙,福峙即王勃之父,曾出任太常博士、雍州司功、交趾县令、六合县令、齐州长史等职。可知王勃生长于书香之家。

王勃才华早露,未成年即被司刑太常伯刘祥道赞为神童,向朝廷表荐,对策高第,授朝散郎。乾封初(666年)为沛王李贤征为王府侍读,两年后因戏为《檄英王鸡》文,被高宗怒逐出府。随即出游巴蜀。咸亨三年(672年)补虢州参军,因擅杀官奴当诛,遇赦除名。其父亦受累贬为交趾令。上元二年(675年)或三年(676年),王勃南下探亲,渡海溺水,惊悸而死。其诗力求摆脱齐梁的绮靡诗风,文也有名,著名的《滕王阁序》就出自他之手。

造物无言却有情 每于寒尽觉春生出自哪首诗出自:《新雷》作者:清---张维屏 。

原文:

新雷》

【作者】张维屏 【朝代】清

造物无言却有情,每於寒尽觉春生;千红万紫安排著,只待新雷第一声。

译文 :

大自然虽然默默无言,但却有情,寒尽而带来春天,悄悄地安排好万紫千红的百花含苞待放。大自然早已安排好了万紫千红,只等春雷一响,百花就将竞相开放。

扩展资料:

《新雷》是清代文学家张维屏于道光四年(1824)年早春在松滋任上作。

诗中通过对大自然的赞颂和对美好春天与充满生命力的新雷的呼唤,表达了诗人对春天即将到来的喜悦之情,抒发了诗人期盼新社会和新生活的迫切愿望。

从诗中可看出,处在历史大转变前夕的诗人,已经朦胧地意识到了除旧迎新的时代要求。

这首诗巧妙地运用了移情的艺术手法和富于孕育性的时刻的美学手段,借物抒怀,情感真挚,清新隽永,细腻深切,富有哲理意味。

创作背景:

这首绝句写于道光四年(1824)初春,正是鸦片战争前的十余年。当时清政权腐败黑暗,已臻至绝境;而西方的鸦片贸易,又在不断增加。

明智的士大夫,目睹这内外交困的局势,既满怀焦急不安;又渴望新局面的到来。《新雷》正是寄寓这种复杂情绪的产物。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ici/5621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