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大道家园 >> 综合浏览区 >> 传统资讯 >> 传统文学

(五代)牛希济《生查子·春山烟欲收》原文-翻译及赏析

大道家园 2023-07-28 19:20:03

(五代)牛希济《生查子·春山烟欲收》原文_翻译及赏析(五代)牛希济

生查子·春山烟欲收

春山烟欲收,天淡稀星小。残月脸边明,别泪临清晓。语已多,情未了,回首犹重道:“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

这是一首有名的别情词。上阕写景,景中含情;下阕写情,情中有景。景真情切,语浅情深。

“春山烟欲收,天淡稀星小。”这两句点出情侣相别的季节、时辰和外界自然环境,是一幅春日清晓图:屋外远方的春山,昨夜烟雾笼罩,天将明时,烟雾缓缓散去,山峰的轮廓渐渐显现出来;清晨的天空,正在由暗转明,望中是一片淡淡的浅灰色,稀稀疏疏的晨星,像小小的银灯,点缀在天幕上。春日的黎明,多数人还未起床,这是一个静谧的世界。

然而,静谧之中有不平静之处。词人笔锋一转,借助月光,把摄像机的镜头由外景转入内景。在一对难分难舍的情侣家里,“残月脸边明,别泪临清晓。”将落而未落的残月,把它的一缕清辉,不偏不斜地洒在了两位离人的脸上,那离别的泪珠,将月光反射出来,在春日的黎明,显得分外晶莹。这两句,由静而动,由物及人,由景入情。“别泪”二字,点出了这首小令的主题。这“别泪”当然不是“清晓”才开始流的。看来昨夜不知已经流过多少遍了。

下阕又由内景转到外景,写送别时的情景:“语已多,情未了。”这两句六字,包含了许许多多在小令词中无法尽述的内容。在昨夜的整整一夜间,以至昨夜之前,从他们已知将要离别之日起,那伤别悲离的话儿,不知说过有多少了。这其中,有对往日耳鬓厮磨、情深意切的甜蜜回顾,有对今日即将分离之际难割难舍之情的诉说,也有对分别之后天各一方、互相思念的情景的猜测,可能还有对他日两人再次团聚时喜悦欢愉的设想。当然,更多的该是二人对别后要各自保重的殷切叮嘱。真是“语已多”,说得够多了。但说得再多,也仍然是“情未了”。这两人的感情实在是太深了,太浓了,太亲了,这又深又浓又亲的感情,离别之际,怎样才能表达出来呢?

自古以来,许多诗人作家,以其生华之笔,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写出了不少传诵人口的伤别名句,“素以诗辞擅名”的牛希济则匠心独运,在这首小令的结尾,重笔一点:“回首犹重道:‘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尽管难分难舍,但终究是送别,惜别终须别。虽然分手了,男主人公已经举步迈向征途了,但毕竟是难分难舍,总觉得还有千言万语应该倾诉。于是,他又一次回过头来,走到情侣身旁,“执手相看泪眼”,“凝噎”(柳永词语)片刻之后,终于千言万语并作一句话:“我忘不了你最爱穿的这件绿罗裙,无论走到哪里,见到绿色的芳草,就会想起你,永远不会忘记你。”这样诚挚深情的话,对苦于离别、忧愁难忍的女主人公,无疑是一种苦中求乐的安慰。

“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这最后两句,看似离人顺口说出的平淡之语,实则是经过千锤百炼、内涵极其丰富实在的警策。李冰若在《栩中漫记》中评这两句云:“词旨悱恻温厚,而造句近乎自然,岂飞卿辈所可企及。”这是行家评语,很有道理。这两句“近乎自然”的名句,我们可以看作是即景言情:女主人公身上的绿罗裙,行道边的绿芳草,都是离人眼前之物,睹物生情,纯出于自然。但又不仅如此。因为,芳草与离别相关,罗裙与芳草相联,在古人的诗文中,早已屡屡出现。而牛希济这两句词,则是在继承古代诗歌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又有新的创造和发展。“记得绿罗裙”中的“绿罗裙”是女主人公身上所着之衣,以衣代人,是为借代。罗裙之绿与芳草之绿遥遥相连,见到绿色的芳草,即想到绿罗裙,从而想到穿着绿罗裙之人,这是借助绿色而形成的联想。因爱身着绿罗裙之人,故而爱及绿色的芳草,这是一种移情。绿色之物,世间甚多,为什么单取芳草呢?这是因为芳草有他物所难于相比的特点,即是它的普遍性,“天涯何处无芳草”?走遍天涯海角,芳草可以说是无处不有、无时不生的。从喻意来说,则是女主人公虽身留闺阁,而思念之情却无时无刻不魂牵梦绕,紧紧跟随着所爱之人,走遍天涯。既然远行之人随时随地皆可见到芳草,也就随时随地会联想到在家的情侣,时时刻刻都想念着她。——这样看来,这两句曲折回环而又清晰明白的词句里,分明是包含着两位情侣诚挚、醇厚、深沉的爱。

关于词中“回首又重道”所省略的主语,学界有不同见解。有的认为是男主人公向女方表态,有的认为是女主人公对男方叮嘱。如果我们尊重诗词本身的艺术特点,不过分执着的话,完全可以将两说合在一起看,可以看作两人同时回首相对,从不同角度,同时道出心心相印的深情话语。

生查子·春山烟欲收原文_翻译及赏析春山烟欲收,天淡星稀小。残月脸边明,别泪临清晓。语已多,情未了,回首犹重道: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唐代·牛希济《生查子·春山烟欲收》 生查子·春山烟欲收春山烟欲收,天淡星稀小。残月脸边明,别泪临清晓。
语已多,情未了,回首犹重道: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 写景抒情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春山上的烟雾即将散去,淡色的天空上,星星稀疏且小。将落的月儿照在我们脸上,流着离别的泪水,天已经接近黎明。
话已经说了很多,情意却没有尽头。回过头来仍说道:记得绿罗裙,无论走到何处都要怜惜芳草。

赏析上片“春山烟欲收,天淡星稀小。残月脸边明,别泪临清晓。”远处连绵起伏的春山上,白茫茫的雾气开始收退,依稀现出黑黝黝的如画剪影;东方渐明,露出鱼肚白色,寥落的几颗晨星也慢慢黯淡下去。天很快就要大亮,一个美好的春日即将开始,然而无情的离别时刻也逼近了。词以“欲收”、“淡”、“稀小”等含有动态的语词,写出天色由朦胧逐渐明朗的过程,暗示恋人抬望天色而渐渐收紧的心情。“春山”二句,在勾勒晨景中,挑明了季节、时间、环境、恋人早起等内容,为伤别垫下了丰富的内涵和广阔的想像空间。

接下,文笔从天色落到人物身上:清晓的晨光下,女主人公脸上一串串伤别的泪珠不断地流落,西斜的残月,照亮她的脸庞,好似暗喻女子的眉黛;涟涟的别泪,在这清幽的晨光中显得格外晶莹前一句对女主人公的脸部来了一个特写,将人物也摄进了春晓画面。“别泪”二字,点醒题旨,与上片其他内容相结合,隐含他们从夜里室内话别对泣,直到天明路边难舍难分的内容。

下片“语已多,情未了,回首犹重道: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执手歧路,细细叮咛。别泪拭不乾,别语嘱不尽,有情人送别,情深意长。“语已多,情未了。”纵说了千言万语,也难尽几多情意。花前月下的欢快日子已成陈迹,此后是闺房孤灯、梧桐细雨,梦里相思,“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创作背景 表现男欢女爱、离愁别绪是唐五代词中最常见的题材。爱情是人生中的春天,春天是爱情的伴侣。但是,唐五代词在表现爱情这类题材时,多是写得浮靡被艳,辞彩华丽。词人就是在这种文化背景下写下了这首词。五代词人。生卒年不详。陇西(今甘肃)人。词人牛峤之侄。早年即有文名,遇丧乱,流寓于蜀,依峤而居。后为前蜀主王建所赏识,任起居郎。前蜀后主王衍时,累官翰林学士、御史中丞。后唐庄宗同光三年(925),随前蜀主降于后唐,明宗时拜雍州节度副使。牛希济

柳暗花明春事深。小阑红芍药,已抽簪。雨余风软碎鸣禽。迟迟日,犹带一分阴。往事莫沉吟。身闲时序好,且登临。旧游无处不堪寻。无寻处,惟有少年心。——宋代·章良能《小重山·柳暗花明春事深》小重山·柳暗花明春事深

柳暗花明春事深。小阑红芍药,已抽簪。雨余风软碎鸣禽。迟迟日,犹带一分阴。
往事莫沉吟。身闲时序好,且登临。旧游无处不堪寻。无寻处,惟有少年心。 婉约, 写景感慨前日幽人佐吏曹,我行堤草认青袍。心随汝水春波动,兴与并门夜月高。世上岂无千里马,人中难得九方皋。酒船鱼网归来是,花落故溪深一篙。——宋代·黄庭坚《过平舆怀李子先时在并州》过平舆怀李子先时在并州

前日幽人佐吏曹,我行堤草认青袍。
心随汝水春波动,兴与并门夜月高。
世上岂无千里马,人中难得九方皋。
酒船鱼网归来是,花落故溪深一篙。 写景, 抒情, 劝诫隐居天初暖,日初长,好春光。万汇此时皆得意,竞芬芳。笋迸苔钱嫩绿,花偎雪坞浓香。谁把金丝裁剪却,挂斜阳?——五代·欧阳炯《春光好·天初暖》春光好·天初暖

天初暖,日初长,好春光。万汇此时皆得意,竞芬芳。
笋迸苔钱嫩绿,花偎雪坞浓香。谁把金丝裁剪却,挂斜阳? 写景

生查子·春山烟欲收译文 | 注释 | 赏析生查子·春山烟欲收 [五代]牛希济春山烟欲收,天澹星稀小。残月脸边明,别泪临清晓。语已多,情未了,回首犹重道: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

离别,思念,婉约译文及注释 译文 春山上的烟雾正开始收敛,天色渐明,寥落的几颗晨星也慢慢黯淡下去。一串串伤别的泪珠不断地流落,西斜的残月,照亮脸庞。话已经说了很多,情意却是无穷无尽。回过头来仍再次说道:记得我穿的绿罗裙吧,以后即便看到绿草也要想到我,从而去怜惜它啊!

注释 生查子:词调名,原为唐教坊曲名。这首词写一对情侣拂晓惜别的依依之情,是五代词中写离情的名篇,结尾尤为人称道。烟欲收:山上的雾气正开始收敛。重(chang)道:再次说。

鉴赏这首词的题旨,就是“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可”(江淹《别赋》)之意,写情人伤别。不过,分手地点不在江滨,似在芳草连天的古道上。上片写别景,下片写别情,结句尤佳。

分别的序幕在破晓的景色中揭开:远处连绵起伏的春山上,白茫茫的雾气开始收退,依稀现出黑黝黝的如画剪影;东方渐明,露出鱼肚白色,寥落的几颗晨星也慢慢黯淡下去。天很快就要大亮,一个美好的春日即将开始,然而无情的离别时刻也逼近了。词以“欲收”、“淡”、“稀小”等含有动态的语词,写出天色由朦胧逐渐明朗的过程,暗示恋人抬望天色而渐渐收紧的心情。

鉴赏二这首词用清峻委婉的语言, 生动形象而又细致入微地刻画了一对情人分别时难舍难分的场面,表现了缠绵婉转的“人生自古伤别离”的思想感情,描摹出一种深沉悱恻的情绪。

上片“春山烟欲收,天淡星稀小。残月脸边明,别泪临清晓。”远处连绵起伏的春山上,白茫茫的雾气开始收退,依稀现出黑黝黝的如画剪影;东方渐明,露出鱼肚白色,寥落的几颗晨星也慢慢黯淡下去。天很快就要大亮,一个美好的春日即前开始,然而无情的离别时刻也逼近了。词以“欲收”、“淡”、“稀小”等含有动态的语词,写出天色由朦胧逐渐明朗的过程,暗示恋人抬望天色而渐渐收紧的心情。

创作背景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ici/5614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