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学·内心独白
意识流文学的重要表现手法。是人物内心深处最接近无意识地带的思想,在没有听者的情况下,以摒弃逻辑关系的未加分化的状态,在默默中进行的语言,再现了人物原本状态的思想印象。法国作家大仲马最早提出这个术语。在创作实践中,内心独白运用得很早,可以一直追溯到古希腊悲剧。莎士比亚戏剧中,内心独白的技巧已相当成熟,人们在舞台上直接表白自己的内心活动。后来小说也开始使用该手法。在斯泰恩、让·保尔、霍夫曼、司汤达、狄更斯等人的小说中,内心独白仍保留一定的舞台效用,意识活动已加以戏剧化。人物似乎不受作者的干预,独立地进行自我表白。19世界后半期,内心独白随着对人的自我分析的能力的深化,其界限和形式也起了变化。列·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福楼拜等开始使用零乱的词语和不完整的句式表示人物内心语言的流程。19世纪末20世纪初,亨利·詹姆斯、约瑟夫·康拉德等人为了造成一种如同在生活之中一样的效果,力图寻求运用内心独白的新途径,使内在语言完全不由自主、不受拘束地展开。这已接近了现代意义上的“意识流”。在传统小说中,内心独白主要反映自觉的意识,受着理性或意识的控制。“意识流”文学则不受此限制,主要表现意识的整个范围,在 《尤利西斯》前三章中,内心独白涉及到主人公的意识的一切领域,从完全自觉的意识开始,慢慢地转为带有隐喻性质的完全的无意识。内心独白已成为意识流文学的普遍表现方法。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ici/5613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古代典籍·管子·度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