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江西诗词明代江西诗词
嘉靖至泰昌时期为明后期。这时期的江西文坛特别热闹,有诗文集传世的作家也特别多(近50位),尤其是文学巨匠汤显祖的加盟,为江西文坛再铸辉煌,故视明后期为明代江西诗歌的中兴时期。
嘉靖之季,“后七子”兴起,是继“前七子”之后复古派的再度崛起,“后五子”“续五子”“广五子”“末五子”等推波助澜,由此汇成浩浩荡荡的复古大潮。“海内靡然成风,不奉李(攀龙)、王(世贞)之教者,几等于夷狄之不奉正朔。”[1]但仍然出现了反对者,如徐渭等人,其中就有江西临川人汤显祖。“临川攻之于前,公安、竟陵掊之于后”[2],“若专与弇州(王世贞)为难者,江右汤若士,变而成方,不离大雅”[3]。可见,汤显祖以他“情至”的文学理论和宏富的诗文创作实践(诗2260余首、文600余篇),对明后期诗文的反复古运动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他创作的以“临川四梦”为代表的传奇(即戏曲),代表了明代传奇的最高水平,奠定了他在明代乃至整个古代戏曲史上的崇高地位。
当“后七子”的复古之风正炽的时候,能够与之声应气求的江西籍作家寥寥无几,只有号称“后五子”之一的余曰德和被称为“续五子”之一的朱多煃。原因是,自弘正之后,江西作家作为群体已不再占文坛的主流地位,也没有出现像杨士奇那样的文坛领袖,所以也就无法在文坛领风气之先,即便此后出现的汤显祖也是如此。如上一章所述,自明中期始,江西文化的中心已经由文学转向了理学,大量理学家的涌现,造就了江西“理学之邦”的美誉。这些理学家们在传承、发扬前辈师说的同时,也不偏废文学,创作了不少的诗文作品,为明后期的江西文坛贡献自己的力量。
理学作家仍然是明后期江西文坛一道最亮丽的风景线。此时的理学作家主要有三类:
(1)江右王门学派作家,包括江右王门南昌“三魏”兄弟作家;江右王门主事学派作家如欧阳德、胡直、邹元标、宋仪望等;江右王门主敬学派作家如王时槐、邓元锡等;江右王门主静学派(归寂派)作家如罗洪先、刘阳(两峰)、刘元卿等;江右王门其他作家如万虞恺、李万实、徐灿、陈嘉谟、邓以赞等。
(2)王门别派作家,包括泰州学派作家如罗汝芳、祝世禄等;止修学派作家如李材等。
(3)其他理学作家,包括甘泉学派作家如吕怀、杨时乔等;白沙学派作家如史桂芳等。他们都以各自富有特色的诗文创作,为江西文学乃至整个明代文学增光添彩。
汤显祖和理学作家之外,明后期江西作家还有:狷介求实学的章衮,宦游时多应酬之作,归田后所作题材较丰富;留意理学而不傍门户的尹台,雅质风藻,不愧名家;筑草堂作物外游的万衣,诗文皆直抒胸臆,不计工拙,风格清新质朴;未能脱俗的作家江以达、李玑,诗染后七子之习;好学、敦风节的陈邦瞻,以近体诗见长,七律绵邈丽密;司寇董裕,不以文学名家,诗多山水之作,有仙道之气,风格秾丽古直;“续五子”之一的余曰德,诗大都沿袭七子格调,尤显卑弱;与“后七子”唱和的况叔祺,其诗体格与明后七子相类,文尤典雅可诵,可为后世法;在南曹结“清溪社”的诗人朱孟震,诗歌音节浏亮,选词隽雅,格调闳畅,体气高妙。著述等身的郭子章、谢廷谅、邓渼,三人中邓渼成就最高。其中,子章扬历外台而书不辍,诗嫌合格者少,然胜于软熟者多;廷谅所作,颇工丽自喜,而边幅太狭;邓渼文武全才,军功卓著,诗文也颇有成就,其诗有山林文学的特色及隐曲不畅的缺点;儒将作家谭纶,文章闳中肆外,粹然成一家之言;多才多艺的王演畴,多应酬之作,诗名为其书法才能所掩;文章奥博的郑以伟,诗多描写家乡风物,桑梓情深,亲切可喜;首创绘图志的作家吴道南,诗风清新淡雅,其文也时见佳作;误入江西籍的地志作家张鸣凤,诗多山林之气;素以学行称而清操为时望所属的蔡国珍,现存诗均为归田后所作的五、七言近体,寄情于山水;名家后裔楊寅秋,其诗未见流传,奏议尤委曲尽致,文风平正典雅,有其家学之文章风范;与汤显祖齐名乡里的帅机,五言研练,不为义仍(汤显祖)之涩体,深秾澹简,率境而成;英年早逝的作家刘文卿,诗文奇异,深闳奥雅,风格虽未成熟,但时露英武豪迈之气。
此时的江西词坛,主要作家有江以达、汤显祖、郑以伟等,作品数量稍多的是郑以伟和汤显祖。其中,成就较高的是汤显祖。相对于其他时期而言,此时的江西词坛是最冷寂的。
注释
[1]宋佩韦:《明文学史》第149页。[2]陈田:《明诗纪事》己签《序》,第四册第1867页。[3]陈田:《明诗纪事》庚签《序》,第四册第2233页。
形容江西婺源美景的诗句1. 关于婺源的诗句
关于婺源的诗句 1.描述婺源美景诗词
1、《花桥》,朝代:宋代,作者:岳飞上下街连五里遥,青帘酒肆接花桥。
十年争战风光别,满地芊芊草色娇。译文:上下街连着有着“五里长街”的清华街,酒楼青色的帘子紧挨着花桥。
十年外出战争离愁倍增,满地的草木茂盛颜色更娇艳。2、《题婺源斋厅》,朝代: 宋代,作者:许月卿六浓淡烟云展画,浅深稿橹水挼蓝。
扁舟我欲春风里,鱼鸟依然旧所谙。译文:浓淡烟,云卷像画卷一样,江水很蔚蓝,船槁船橹一会深一会浅。
我乘着一叶扁舟如沐在春风里,花鸟鱼虫还是旧日我所熟知的情况。3、《婺源溪行 》,朝代:清代,作者:吴颢沿山一棹婺溪行,山色苍苍溪水清。
拟到黄州说风景,小茅篷底浪花声。译文:沿着山撑着船桨绕着溪水前行,山色苍茫,溪水也是那么清澈。
本想到黄州再来看风景的,然后小船底部传来浪花拍打的声音。4、《婺源县斋书事》 ,朝代:元代,作者:卢挚竹树映清晓,坐闻山鸟鸣。
瓶花香病骨,檐雨挟诗声。客亦非馀子,春无负此生。
明朝余问俗,吟罢却须晴。译文:绿树及竹子掩映着清晨的太阳,坐着的时候听到了山上鸟的叫声。
瓶子里的花香气袭人,让我多病的身体为之振奋精神,我在下雨的屋檐下吟诗作赋。客人亦不是外人,春景如此美好,可谓不负此生。
明天我将回归平凡的人生,吟诗过后天空已经放晴。5、《朱伯徽自溪南携酒至婺源山中兼示垂丝海棠醉》朝代:明代,作者:汪广洋舞罢《霓裳》不耐娇,口脂微动酒初潮。
玉阑西畔春如海,拟倩东风整翠翘。译文:刚跳完《霓裳羽衣曲》,有点不胜娇柔。
女子的嘴唇红润微微颤动,像刚喝了酒一般红艳。玉石般的栏杆在西河岸,春色满满。
打算让东风吹起一片翠绿。
2.描述婺源美景诗词
1、婺源道中 宋代:方岳
梦中绿遍谢家池,梦觉山村雪拥篱,尽道春寒花未在,晓来开到野棠梨。
译文:梦中看到谢家池一片碧绿,梦醒看见山村雪落满篱笆。都说春天寒冷花没开,早晨就看到了野棠梨开放。
2、题婺源斋厅 宋代:许月卿六
浓淡烟云展画,浅深稿橹水挼蓝。扁舟我欲春风里,鱼鸟依然旧所谙。
译文:浓烟淡烟,云卷云舒,像画卷展开,船槁船橹一深一浅,江水蔚蓝。我乘着一叶扁舟在春风里,花鸟鱼虫还是我以前熟悉的样子。
3、婺源溪行 清代:吴颢
沿山一棹婺溪行,山色苍苍溪水清。拟到黄州说风景,小茅篷底浪花声。
译文:沿着山,撑着船桨绕着溪水前行,山色苍茫,溪水清澈。打算到黄州再谈论风景,小船的船底传来浪花的声音。
4、朱伯徽自溪南携酒至婺源山中兼示垂丝海棠醉 明代:汪广洋
舞罢《霓裳》不耐娇,口脂微动酒初潮。玉阑西畔春如海,拟倩东风整翠翘。
译文:刚跳完《霓裳羽衣曲》,有点不胜娇柔。女子嘴唇红润,微微移动,像刚喝了酒。玉石般的栏杆,在西河岸,春色满满。打算让东风吹起一片翠绿。
5、婺源县斋书事 元代:卢挚
竹树映清晓,坐闻山鸟鸣。瓶花香病骨,檐雨挟诗声。
客亦非馀子,春无负此生。明朝余问俗,吟罢却须晴。
译文:竹子绿树掩映清晨的太阳,坐着听到了山中的鸟命长。瓶子里的花,香气袭人,让我多病的身体精神抖擞,我在下雨的屋檐下吟诗作赋。客人也不是外人,春天如此美好,可谓不负此生,明天我回归平凡的人生,吟诗之后,已经放晴。
3.婺源晒秋诗歌描述晒秋的诗文
1、婺源古村晒秋 【现代】罗湖湾 篁岭民居错落连,屋窗竹簟景争妍。
田间收获多秋晒,七彩农俗尽眼前。 译文:篁岭的民居错落排布,窗子外面的竹簟竞相逞美,田里的收获多多来秋晒,绚丽多彩的民俗风景尽在眼前呈现。
2、题朱绯塘 【宋】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zhidao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3、渔家傲·七夕立秋 【宋】秦观 七夕湖头闲眺望。回风烟做出秋模样。
不见云屏月帐。天滉漾。
龙軿暗渡银河浪。 二十年前今日况。
玄蟾乌答鹊高楼上。回首西风犹未忘。
追得丧。人间万事成惆怅。
扩展资料 晒秋是一种典型的农俗现象,具有极强的地域特色。生活在山区的村民,由于地势复杂,村庄平地极少,只好利用房前屋后及自家窗台、屋顶架晒或挂晒农作物,久而久之就演变成一种传统农俗现象。
这种村民晾晒农作物的特殊生活方式和场景,逐步成了画家、摄影家追逐创造的素材,并塑造出诗意般的“晒秋”称呼。 参考资料 -晒秋。
4.婺源晒秋诗歌描述晒秋的诗文
1、婺源古村晒秋
【现代】罗湖湾
篁岭民居错落连,屋窗竹簟景争妍。
田间收获多秋晒,七彩农俗尽眼前。
译文:篁岭的民居错落排布,窗子外面的竹簟竞相逞美,田里的收获多多来秋晒,绚丽多彩的民俗风景尽在眼前呈现。
2、题朱绯塘
【宋】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3、渔家傲·七夕立秋
【宋】秦观
七夕湖头闲眺望。风烟做出秋模样。不见云屏月帐。天滉漾。龙軿暗渡银河浪。
二十年前今日况。玄蟾乌鹊高楼上。回首西风犹未忘。追得丧。人间万事成惆怅。
扩展资料
晒秋是一种典型的农俗现象,具有极强的地域特色。生活在山区的村民,由于地势复杂,村庄平地极少,只好利用房前屋后及自家窗台、屋顶架晒或挂晒农作物,久而久之就演变成一种传统农俗现象。
这种村民晾晒农作物的特殊生活方式和场景,逐步成了画家、摄影家追逐创造的素材,并塑造出诗意般的“晒秋”称呼。
参考资料
-晒秋
5.描写婺源景色的文章
婺源旅游手册,请到下面网址下载打印婺源出行资料,很有帮助。
婺源旅游出行指南,长溪赏红叶全攻略!(图)
感受长溪--婺源的世外桃源
婺源秋天乡村徒步游攻略
其实婺源的美景或许并不在于某个村落的某幢古宅,或某幢古宅的某处雕花,而是在行进途中不经意间的一瞥,透过浓密的树林,那山脚下的溪流边,数十幢黛瓦白墙的房子组成的村落炊烟袅袅,落日染黄了高高的马头墙;还有参天古树下的溪边石阶上,浣衣女捶打着衣物,那一幅自然而然、天人合一的画卷。 在喧嚣的尘世中,婺源横空出世,让人们回到几百年前的时光。或许每个人对婺源都有自己的解读。不管是对年代久远村落的向往,对连片油菜花的印象,还是对徽州文化的情有独钟,行走婺源其实是在追寻一个曾经消失的世界。
《于郡城送明卿之江西》鉴赏及译文注释诗词 《于郡城送明卿之江西》
明代:李攀龙
青枫飒飒雨凄凄,秋色遥看入楚迷。
谁向孤舟怜逐客,白云相送大江西。
《于郡城送明卿之江西》译文
阵阵寒风,绵绵细雨将江边青枫吹打得飒飒作响。遥看水天相接处的楚天,雨中秋色,一片迷蒙。
有谁会到这孤舟上可怜被放逐的你呢,只有白云一路相伴,送你到大江以西。
《于郡城送明卿之江西》注释
郡城:指济南府(今山东济南市)。明卿:吴国伦的字,兴国(今江西兴国县)人,“后七子”之一。
飒飒(sà):风雨声。青枫飒飒:指吴将往之地。
楚:指江西,古为南楚。
怜,怜惜,这里有同情的意思。
逐客:指贬逐出京的官员,此谓吴国伦。
白云:这里是说自己心随白云送吴远赴江西贬所,表示对吴的同情。
《于郡城送明卿之江西》赏析
“青枫飒飒雨凄凄”,首句从时节、送别地点及风声雨景,层层渲染一种愁情,烘托出一个特定的场景。秋天本来就是令人伤感的`季节,离别的地点、环境也令人消魂。“青枫”除了暗示分别、在江边外,还透露出一股飘泊的愁情,而此时之秋风秋雨更是愁煞人也。首句实融进了古人不少意境,有丰富含蕴,委婉地映衬出一对好友离别时低徊悱恻、依依不舍的感情。
第二句“秋色遥看入楚迷”,循着上句意脉,将那悠悠愁思形象化地向纵深推进一层。“迷”字用得极妙,既是当时现场景色的真实描写,点染出凄凄秋雨中特有的迷蒙景色,又暗示离人前途的渺茫,自然界的风雨常使人联想到政治风雨,暗含了诗人对好友今后命运的担忧。表达了作者对友人前途不明的忧虑与牵挂。
“谁向孤舟怜逐客,白云相送大江西”,诗的后两句笔锋一转,意境豁然开朗,感情也由低沉转入昂扬,从正面表白心情,明代严嵩专政,采取高压政策,残酷地打击异已。吴国伦既因得罪严嵩而遭贬,李攀龙写此诗送别,许多话自然只能隐约示意了。这二句写唯有白云相送入江西,恐怕不仅在于以此显出别时情境的冷落凄凉,大约还有以此隐示吴国伦为人清正廉洁,正可与白云作伴之意,在艺术表现上更因此而收到了寂寞而又不孤独之妙,使感情不至一味地颓丧消沉。以此结篇,既对遭遇打击的友人传达了充分的同情,显示了双方的深情厚谊,更表达了对友人人格的充分信任,因而自能收到良好的宽慰友人的作用。“白云相送大江西”一句,表现了诗人的牵挂之情,和对朋友的赞赏和激励之意。既表明了自己思念关怀之情与白云同在,也用白云暗喻友人清高飘逸、潇洒独行的品格,字里行间饱含激励之情,只白云相送,何其寂寥;有白云相送,何其绝俗。堪称神来之笔。它是饱含着惜别之情的抒情笔法,又使人想象到当时诗人目送孤舟远去之景。笔意洒脱,与上句“孤舟逐客”联系起来,又传出一种凄凉之感。
这首诗在感情处理和意象安排上,采用了先抑后扬的手法,其感情由低沉转入激越,意境凄冷转入高远。首句描写秋风秋雨的凄凉惆怅,感情十分低沉,意境十分凄冷。第二句写遥望秋色,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前途的担忧牵挂,氛围虽仍低沉。但境界已较前句开阔。三、四句基调急转直上,虚拟一问一答,冲破了低沉的情调,意境高远,感情激越。全在感情的最强音上嘎然而止,但句断而意未尽,余言袅袅,余韵悠长,颇堪回味。感情蕴含相当复杂,结构安排错落有致,伤时、惜别、惆怅、牵挂、劝勉、期望交织重迭,如果安排不当就会落入“剪不断,理还乱”的境地,而本诗通过结构上的巧妙安排、剪贴,将这些复杂的感情恰到好处地表现出来,而且意象不显芜杂,语言也十分自然。
《于郡城送明卿之江西》创作背景
明世宗嘉靖三十四年,即公元1555年10月,兵部武选司杨继盛因弹劾权奸严嵩,被严嵩诬害处死。吴国伦当时为兵部给事中,倡议为杨继盛赠礼送葬,因此违忤严嵩,被严嵩贬为南康(今江西省南康县西南)推官。此时作者正在济南养病,吴国伦赴江西途经济南时,李攀龙写了这首七绝为其送行。
《于郡城送明卿之江西》作者介绍
李攀龙(1514—1570)字于鳞,号沧溟,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明代著名文学家。继“前七子”之后,与谢榛、王世贞等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为“后七子”的领袖人物,被尊为“宗工巨匠”。主盟文坛20余年,其影响及于清初。
《于郡城送明卿之江西》鉴赏答案及译文注释相关文章:
1、蓝仁《暮归山中》原文|译文|赏析
2、关于“意境孤独”,“逍遥”的诗词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ici/5610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张皇使大》诗词评论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