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大道家园 >> 综合浏览区 >> 传统资讯 >> 传统文学

诗词研究·重要诗人·洪仁玕

大道家园 2023-07-28 15:58:31

诗词研究·重要诗人·洪仁玕诗词研究·重要诗人·洪仁玕

字益谦,一作谦益,号吉甫。广东花县人。洪秀全族弟。少习经史,累试不第。清宣宗道光二十三年(1843),入洪秀全所创拜上帝会,为最早会员之一。次年,赴清远任教,并发展拜上帝会会员。因未能赶上金田起义队伍,于文宗咸丰二年(1852)转至香港。识瑞典教士韩山文,并受洗礼,曾任伦敦布道会布道师,广泛接触西方文化。咸丰九年,转辗至南京,封干天福,晋精忠军师,干王,总理朝政。撰《资政新篇》,提出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方案。穆宗同治三年(1864),护幼天王转战至江西,被俘就义。能诗,而多散佚,今存诗见于《军次实录》及被俘后所撰《洪仁玕自述》。早年所作《甲寅四月冬自上海乘海轮返香港》、《香港饯别》等,即景骋思,情豪辞雄,表达对太平天国的向往与壮怀。《军次实录》系咸丰十一年作者赴皖、浙催兵途中为晓谕军民、鼓舞士气所作诗文辑录,“文浅意深,语近旨远”(刘闼忠《军次实录序》)。诗多雄伟高昂之作,情志格调,均异于传统诗歌。部分诗作宣扬“天恩”,有辞过俗白之病。所存诗、文,选辑为《洪仁玕选集》,扬州师范学院中文系编,中华书局1978年出版。生平事迹见《洪仁玕自述》,蔡冠洛《清代七百名人传·洪仁玕》,郦纯《洪仁玕》。

太平天国的千王叫洪仁什么?第三个字是王部右边一个干,读(xuan)还是(gan)?洪仁玕(gān)。

洪仁玕(1822年—1864年),广东花县人,是太平天囯天王洪秀全的族弟,曾在香港居住多年,1859年到天京(即南京),获封为军师、干王,一度总理朝政,1864年在江西被清朝江西巡抚沈葆桢捕杀。

洪仁玕是太平天囯领导层中对西方见识较广的一位,提出的《资政新篇》是具有发展资本主义主张的政治纲领,在当时的中国算是相当先进的思想。

扩展资料:

洪仁玕曾在香港居住多年,辗转返回后于1859年被洪秀全封为干王,总理政事。他向洪秀全提出了一个改革内政和建设国家的新方案——《资政新篇》,经洪秀全批准后,作为官方的文书正式颁行。

金田起义两年后,洪仁玕流亡香港,在此期间除了致力于宗教探究之外,也对西方各种学科及政策与制度进行观察和学习。他深刻认识到,中国之所以贫弱,“不见称于各国”,主要是由于不重视近代科学技术。

因此,他十分重视西方的先进生产技术和科学文化,在《资政新篇》中提出,“火船、火车、钟表、电火表、寒暑表、风雨表、日暑表、千里镜、量天尺、连环枪、天球(仪)、地球(仪)等”,绝非顽固守旧派所谓“雕虫小技”,而应看作是“堂堂正正之技,……永古可行者也。”

在判断何为真正“宝物”时,洪仁玕提到“中地素以骄奢之习为宝,或诗画美艳,金玉精奇,非一无可取,第是宝之下者也”。他认为,上文提及的科学技术则为“中宝者”,是“以有用之物为宝”。

洪仁玕的专利思想及其在施政纲领中的具体体现,对中国专利制度的形成和后世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首先,主张鼓励个人的科技发明,承认并保护各种发明的专利权,这在我国近代科技史上实属创见。

中国近代涌现出诸多享誉中外的爱国知识分子,他们纷纷开出药方试图医治积贫积弱的旧中国。林则徐、魏源等都认识到中国想要振兴富强,必须学习西方,追求物质和器物的现代化。

而出身农民的洪仁玕通过在香港避难期间的所学所想,对科技的重视已经从思想层面落实到行动层面,将专利保护和鼓励发明创造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下来,为科技发展开辟道路。

其次,为后来洋务运动中的官督商办企业专利权和中国第一个鼓励技术、工艺发明创造的专利法规——《振兴工艺给奖章程》奠定了必要的基础。

太平天国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它也大大刺激了清朝一些掌握实权的官僚的神经。为维护摇摇欲坠的封建统治,他们开始学西学制洋器,洋务运动由此展开。

—玕

—洪仁玕

人民网—洪仁玕曾首次提出在中国建立专利制度(图)

洪仁玕资政新篇的内容《资政新篇》是太平天国己未九年(1859年)洪仁玕到天京担任军师初时上奏天王洪秀全陈述他向西方学习草拟的建国方案。洪仁玕(公元1822—1864年)是洪秀全的一个族弟,在洪秀全创“拜上帝会”的时候,他就积极参加,随同洪秀全做宣传工作。他于太平天国后期才到南京。洪秀全封他为干王,任命他为军师,“总理朝政”。他一跃成为太平天国的第二号人物。他接受了这个任务之后,向洪秀全呈奏了一篇文章,称为《资政新篇》。这是他的一篇施政纲领, 倡导向西方学习,进行经济、政治和文化改革。
政治方面,主张统一政令,以法治国;各省设新闻官,听取社会舆论,设投票箱,由公众选举官吏。
经济方面,主张学习西方,发展工商业,奖励技术发明,兴办保险事业等。
文教方面,反对迷信,提倡兴办学校,医院和慈善机构;严禁买卖人口和吸食鸦片。
外交方面,主张同外国自由通商,交流文化,平等往来,但不准外国干涉中国内政。
 “审势”、“立法”的思想
洪仁玕
洪仁玕
《资政新篇》首先提出“审势”、“立法”的思想,详细阐述了当时西方国家的历史和现状,指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国家是英、美、法,称赞这几个国家“技艺精巧,邦法宏深”。介绍英国说:“英吉利,……于今称为最强之邦,由法善也。”介绍美国说:“花旗邦即米利坚,……邦长五年一任,限以俸禄,任满则养尊处优,各省再举。有事各省总目公议,……以多人举者为贤能也。以多议者为公也。”介绍法国说:“佛兰西邦,……各邦技艺,多始于此。别邦虽精,而佛邦不在其下。”又对德意志、俄罗斯及其他国家的政治状况,经济、历史和地理等都作了扼要的论述。指出俄罗斯原是落后挨打的国家,自经向西方学习,也强盛起来说:“俄罗斯邦……百余年前,……屡为英、佛、瑞、罗、日耳曼等国所迫,故遣其长子伪装凡民,到佛兰西邦学习邦法,火船技艺,数年回邦,……大兴政教,百余年来,声威日著,今亦为北方冠冕之邦也。”对日本发展的形势作出准确的预见说:“日本邦近与花旗邦通商,得有各项技艺,以为法则,将来亦必出于巧焉。”
西方国家政教体制的“善法”。
《资政新篇》分析这些西方先进国家和正在兴起的国家,不只是看到它们技艺之精,而尤其强调了它们政教体制的“善法”。俄罗斯与日本的兴起,就是向西方“学习邦法”,“以为法则”,并非仅师其“火船技艺”的长技。它还指出世界上有一些国家昧于大势,守旧不变,因而国势衰颓,挨打受欺说:“土耳其邦……不知变能,故邦势不振,而于丙长年为俄罗斯所侵。”它沉痛地说:正是由于不知变通,中国在世界上也沦为被欺凌的弱国,“不能为东洋之冠冕,暂为失色,良可慨矣!”它大声疾呼,中国必须认清世界大势,学俄罗斯、日本的榜样,吸取土耳其的教训,“因时制宜”,取法西方各国的“纲常大典”,立法定制,否则“悔之晚矣!”力劝天王洪秀全,“曷不乘此有为之日,奋为中地倡,以顶天父天兄纲常,太平一统江山万万年也。”这就是说,要建设一个新的国家,不应当再走中国传统的老路。而必须学习当时先进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和科学技术。
因时制宜,审时而行
这篇文章的开头说:“事有常变,理有穷通,故事有今不可行而可豫定者,为后之福;有今可行而不可永定者,为后之祸,其理在于审时度势与本末强弱耳。然本末之强弱适均,视乎时势之变通为律。则自今而至后,自小而至大,自省而至国,自国而至万国,亦无不可行矣。其要在于因时制宜,审时而行而已。”
“因时制宜”四个字是《资政新篇》的总精神,也是这篇文章的理论上的大前提。从总精神出发,这篇文章又泛论了各国的情况和经济方面的进步,认为西方强国“技艺精巧,国法宏深,宜先许其通商”。也就是说西方有先进的工业文明,所以落后的国家应优先与其交往,向其学习。文章中又提到了一些具体的实例以为证明,例如:“俄罗斯邦……屡为英、佛(法)、瑞、罗、日耳曼等国所迫,故遣其长子伪装凡民,到佛(法)兰西邦学习邦法、火船技艺,数年回邦,无人知其为俄之长子也。及归邦之日,大兴政
太平天国
太平天国
教,百余年来声威日著。”“暹罗邦近与英邦通商,亦能仿造火船、大船往各邦采买,今亦变为富智之邦矣。”又预言:“日本邦近与花旗邦(美国)通商,得有各项技艺以为法则,将来亦必出于巧焉。”在当时的条件下,能认识到这个程度是很难得的。洪仁玕论及各国情况,就是要点出“因时制宜”的那个“时”字,以见太平天国所处的“时”,这个“时”的主要内容就是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实现工业化。这是这篇文章在理论上的小前提。
在这种“时”中,所制的“宜”应该是什么呢?照上面所说的大小前提推论下来,应该是走工业化的路,推行一些工业化的措施。这是这篇文章的理论结论。这篇文章通篇看起来是一个三段论法。在太平天国的官方文件中,这是一篇大文。
向西方学习的具体措施
《资政新篇》也讲了不少向西方学习、推行工业化的具体措施。一个是“兴车马之利,以利轻捷为妙。倘有能造如外邦火轮车,一日夜能行七八千里者,准自专其利,限满准他人仿做”。一个是“兴舟楫之利,以坚固轻便捷巧为妙。或用火、用气、用力、用风,任乎智者自创。首创至巧者赏以自专其利,限满准他人仿做。……若天国兴此技,……国内可得无虞,外国可通和好”。一个是“兴器皿技艺。有能造精奇利便者,准其自售,他人仿造,罪而罚之”。一个是“兴银行,……或三四富民共请立,或一人请立,均无不可也”。再一个是“兴市镇公司,立官严正,以司工商水陆关税”。其它还有采矿、发展邮政等具体办法。其基本的精神是,具体的工业化应该交给民间的商人和能工巧匠自己去做,国家可以提倡和鼓励,用政治权力保护私人企业的经济权益和技术专利,并用税收的办法予以调节,但不必插手。这是洪仁玕论述工业的特点。
提出由下而上的道路
在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以后,向西方学习和实行工业化已成为中国近代史的一个主流。在实行工业化的过程中发生一些问题,其中最主要的一个是由谁来带动工业化。工业化并不是一个空谈,它需要一种新的社会力量来带动它。有两种可以走的道路:由下而上的道路和由上而下的道路。这两种道路在开始的时候好像是相差不远,但是越走差别就越大。洪仁玕所主张的是由下而上的道路,可以称为以商带工。曾国藩在清朝政权下所走的道路是从上而下的道路,可以称为以政带工。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ici/5602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