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大道家园 >> 综合浏览区 >> 传统资讯 >> 传统文学

(清)夏孙桐《南楼令·秋怀次韵》原文赏析

大道家园 2023-07-28 14:23:32

(清)夏孙桐《南楼令·秋怀次韵》原文赏析(清)夏孙桐

南楼令·秋怀次韵

残叶下寒阶,秋风震旅怀。话莼鲈、空自低回。莽莽神州兵气亘,听不得,泽鸿哀。

夕照淡金台,销沉几霸才?对霜天、尊酒悲来。丛菊漫掩词客泪,偏多傍,战场开。

中国古典诗词里的忧患意识常借悲秋题材来表现。自宋玉《九辩》“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开其先河,经杜甫《登高》“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的强化,秋悲一直积淀在文人的审美意识之中。本词就是表现这一古老而又常新的主题,不过,它同时凝聚了现实的战乱给人们心灵上留下的深重创伤。词的写作年代已不易考定,但高度浓缩的艺术魅力仍然震撼着我们的心灵。

起句写秋风扫落叶、瑟瑟秋声震颤着羁旅他乡的词人的心灵。“残叶下寒阶”虽然没有“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屈原《九歌·湘夫人》)的寥阔),也没有“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的气势,却别有一番沉重与感伤。时逢战乱而又作客他乡,其心中孤寂酸楚的况味是可想而知的,因而“残叶”、“秋风”才引发他无限的哀伤。此外,秋风还勾起他对故乡的思念。晋人张翰在外做官。秋风一起,顿思家乡吴中莼羹鲈鲙,于是弃官归家。如今词人羁旅他乡,却无法象张翰那样自由自在。怀乡而思归,思归而不得,其痛苦可知,“低回”,徘徊便是其忧伤悲切、无可奈何的外在表现。“莽莽神州兵气亘”,词意一转,点明思归不得、“空自低回”的时代原因。神州大地、战火纷飞,“兵气”横亘、道路阻塞、故无法归去。有家难归,便想望家书。然而,替人传书的大雁于今也自身不保,泥泽中失伴孤飞,悲伤哀鸣。而哀鸣的孤雁反过来又引起词人独自羁寓异乡的身世之感,他也仿佛成了在泥泽江湖中挣扎奔波的孤雁,故“听不得,泽鸿哀”。

上片着重写眼前景物引发的内心哀痛,下片写对现实的沉思与失望。金台,即唐诗人李贺《雁门太守行》“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的黄金台,战国时燕昭王所筑,置千金于台上,以招纳吸引天下英才。于今兵气横亘,词人希望有“霸才”出来力挽狂澜,拯救苍生。可悲的是,黄金台上早已笼罩着惨淡的夕阳,荒凉无主,天下“霸才”沉默无闻。词人感时伤世、徒唤奈何!只能对着“霜天”举酒悲号。“尊酒悲来”的情绪是低沉哀怨,其呼号也不免软弱无力,但他能从个体的悲哀中振起,思索、探寻时代的悲剧,却也表现出一种深沉的民族感情和社会责任感。

杜甫《春望》诗说:“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战难中、满目疮痍,见“花鸟”无不“惊心”、“溅泪”。词人与杜甫异代同悲,见依傍战场盛开的菊花,不觉泪流滂滂。“丛菊”句化用杜甫《秋兴》诗“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偏”字下得沉痛,丛菊似乎不解人的怆痛,“偏”傍着战场盛开,故惹人愁。“战场”本让人产生流离失所的悲伤,而菊花也易引人对故乡亲旧的思念——因为重九日亲朋多团聚、登高赏菊,而菊花却“偏多傍、战场开”,岂不让人愁更愁、痛上加痛?“漫掩”二字下得伤心。词人只有对菊洒泪,别无他法。想必他有救国之愿而无报国之门。国不能救、家不得归,故说徒有痛哭而已。

本词选用积淀着民族审美心理的富于象征意义的意象来表现悲秋情绪、忧患意识。“残叶”、“寒阶”、“莼鲈”、“哀雁”、“夕照”、“霜天”、“丛菊”等既是秋日的景象,也是悲秋诗歌中常用的审美意象,它们本身就包含着悲秋、怀乡、思家等美学和历史的内涵。作者将它们组合融汇在一起,就更加强了悲秋、忧患情思的浓度和深度。

唐多令·芦叶满汀洲原文翻译及赏析 原文:

唐多令·芦叶满汀洲

[宋代]刘过

安远楼小集,侑觞歌板之姬黄其姓者,乞词于龙洲道人,为赋此《唐多令》。同柳阜之、刘去非、石民瞻、周嘉仲、陈孟参、孟容。时八月五日也。

芦叶满汀洲,寒沙带浅流。二十年重过南楼。柳下系船犹未稳,能几日,又中秋。

黄鹤断矶头,故人今在否?旧江山浑是新愁。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在否一作:在不)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同一帮友人在安远楼聚会,酒席上一位姓黄的歌女请我作一首词,我便当场创作此篇。时为八月五日。

芦苇的枯叶落满沙洲,浅浅的寒水在沙滩上无声无息地流过。二十年光阴似箭,如今我又重新登上这旧地南楼。柳树下的小舟尚未系稳,我就匆匆忙忙重回故地。因为过不了几日就是中秋。

早已破烂不堪的黄鹤矶头,我的老朋友有没有来过?我眼前满目是苍凉的旧江山,又平添了无尽的绵绵新愁。想要买上桂花,带着美酒一同去水上泛舟逍遥一番。但却没有了少年时那种豪迈的意气。

注释

唐多令,词牌名,也写作《糖多令》,又名《南楼令》,双调,六十字,上下片各四平韵,亦有前片第三句加一衬字者。

安远楼:在今武昌黄鹄山上,又称南楼。姜夔《翠楼吟》词序云:“淳熙十三年(1186)冬,武昌安远楼成。”当时武昌是南宋和金人交战的前方。

小集:此指小宴。

侑(yòu)觞歌板:指酒宴上劝饮执板的歌女。侑觞,劝酒。歌板,执板奏歌。

龙洲道人:刘过自号。

汀洲:水中小洲。

二十年句:南楼初建时期,刘过曾漫游武昌,过了一段“黄鹤楼前识楚卿,彩云重叠拥娉婷”(《浣溪沙》)的.豪纵生活。南楼,指安远楼。

黄鹤断矶:黄鹤矶,在武昌城西,上有黄鹤楼。断矶,形容矶头荒凉。

浑是:全是。

赏析:

这是一首名作,后人誉为“小令中之工品。”工在哪里?此写秋日重登二十年前旧游地武昌南楼,所见所思,缠绵凄怆。在表层山水风光乐酒留连的安适下面,可以感到作者心情沉重的失落,令人酸辛。畅达流利而熟练的文辞描写,和谐工整而圆滑的韵律,都好似在这酒酣耳热纵情声色的场面中不得不挂在脸上的笑容,──有些板滞不太自然的笑容。这淡淡而深深的哀愁,如满汀洲的芦叶,如带浅流的寒沙,不可胜数莫可排遣。面对大江东去黄鹄断矶竟无豪情可抒!表中郎谓,“大抵物真则贵,真则我面不能同君面,而况古人之面貌乎?”读此《唐多令》应该补充一句:“真则我面不能同我面”,初读谁相信这是大声镗鞳的豪放词人刘过之作?王国维《人间词话》说,“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唐多令》情真、景真、事真、意真地写出又一个具有个性独创性的刘改之,此小令之“工”,首在这新境界的创造上。

论者多说此词暗寓家国之愁,确。怎么见得?请看此词从头到尾在描写缺憾和不满足:“白云千载空悠悠”的黄鹤山头,所见只是芦叶汀洲、寒沙浅流,滔滔大江不是未见,无奈与心境不合;柳下系舟未稳,中秋将到未到;黄鹤矶断,故人不见;江山未改,尽是新愁;欲纵情声色诗酒,已无少年豪兴……。恢复无望,国家将亡的巨大哀感遍布华林,不祥的浓云压城城欲摧。这一灰冷色调的武昌蛇山巅野望抒怀,真使人肝肠寸断,不寒而栗。

韩昌黎云,“欢愉之词难工,穷苦之音易好。”其实,忧郁之情,达之深而近真亦属不易。如果过于外露倾泻,泪竭声嘶,反属不美,故词写悲剧亦不可无含蓄,一发不可收形成惨局。此《唐多令》,于含蓄中有深致,于虚处见真事、真意、真景、真情。情之深犹水之深,长江大河,水深难测,万里奔流,转无声息。吾知此词何以不刻画眼前之大江矣?愁境入情,江流心底。“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武昌为当时抗金前线,了解这,对词中外松内紧和异常沉郁的气氛当更有所体会。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ici/5595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