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刘禹锡
竹枝词·山桃红花满上头
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
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竹枝”,原为巴渝(今四川省东部)地区的一种民歌曲调,刘禹锡用这种曲调写了多首清新婉丽的小词。唱词写得有如天成,说明诗人对民间乡野男女之情的纯真、朴实,颇有体验入微的功夫。
词如画卷:春天临江的山野,一位妙龄少女正在山坡上的桃林里翩翩穿行,红灼灼的桃花在枝头竞开,如一片红云轻盈地浮动;山下是春水初涨的大江,春水喧腾地拍着山麓流向远方。这春花、春水相互映发的新春美景,立即触动了少女的春心,牵动了她隐秘的欢乐与淡淡的忧愁。桃花开得那样红火热烈,就象她的情郎献给她的热烈的爱情;蜀江春水轻轻地拍山而流,就象她依依不舍地傍着可爱的情郎,这是多么美好、令人陶醉的爱情季节啊!但春天容易逝去,火红的桃花转眼就将衰谢,情郎爱恋之意是否也会如这桃花一样,随时光的流逝而凋谢呢?而少女的感情却如大江之水,来之无尽,流之不断,如果不幸遇到了情郎的背弃,那流不断的爱情就化为流不尽的愁了。这位少女如此歌唱,可能有两种情况:一是尚在热恋之中,一片痴情,又暗中担心情郎日久变心。二是她已发现自己的情郎正在变心或可能变心,她可能失恋或已经失恋,此刻她远远地看见了旧日的情郎,借歌声表白自己的心迹,希望对方回心转意。惟妙惟肖的少女初恋的欢乐与忧愁,在这首小词里可以多方意会。
民歌擅长比兴表现,桃花、春水既是实景,又有起兴的作用,少女触景生情;情往而深,桃花、春水又各以其自然特性,起着比喻的作用,前者比拟少男之情,后者比拟少女之情。“兴”引发“比”,“比”又溶于“兴”;情生于景,最后情、景实不可分。这样,整首小词就浑然天成,尽出自然清新之趣。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ici/5586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白居易《感镜》诗词注释与评析
下一篇: 诗词研究·诗学研究·魏源诗文选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