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大道家园 >> 综合浏览区 >> 传统资讯 >> 传统文学

(明)陈继儒《点绛唇·钟鼓沉沉》原文赏析

大道家园 2023-07-28 11:36:52

(明)陈继儒《点绛唇·钟鼓沉沉》原文赏析(明)陈继儒

《点绛唇·钟鼓沉沉》

钟鼓沉沉,寺门落叶归僧独。晚鸦初宿,影乱墙头竹。长啸风前,清籁飞空谷。松如沐,炊烟断续,杯底秋山绿。

这首词写秋天傍晚山寺萧疏的景物和僧人超旷的情怀。

“钟鼓沉沉,寺门落叶归僧独。”远处传来报时的钟鼓声,时届黄昏,一僧人独自返归山寺;秋风飒飒,寺门前落叶纷纷,一片空寂萧瑟。“沉沉”形容钟鼓声的杳渺疏落,传达出山寺秋暝寂寥的氛围。“独”,不仅点明僧人孑然一身,也表现了他孤寂的心绪。接下去两句写僧人归后所见。晚鸦回巢栖息。“初”字交代此时正值黄昏冥漠,点明时间。墙头翠竹在晚风中摇曳,疏影交错,姿态横生,给人以清寂的感受。“乱”字炼,不仅画出翠竹的婆娑姿态,而且可见这是一片萧疏的竹林。否则,我们就见不到它横斜的疏影了。

上片扣住“僧归”、“鸦宿”,描写山寺秋螟的萧疏寂寞。下片则主要写人的活动,借以宣泄其情怀。“长啸风前,清籁飞空谷。”僧人放目秋晚山寺周围的萧疏景物,临风长啸,其旷放的声音传入空阔的山谷中,与深山里的林泉清籁融汇在一起,悠扬缥缈地回荡着。“长啸”、“清籁”,孰此孰彼,浑然不分,很好地表现了僧人的超旷情怀。主体之人和客观之物,通过心灵的过滤、净化,完全统一起来了。下面三句,仍有这样的妙诣。山里松林青翠欲滴,山中人家晚炊的烟气袅袅升起,若有若无,断续错落。两句刻画景物生动细致,颇得山野情趣。末句“杯底秋山绿”,写僧人临风把盏,闲眺山容秋色,青青的群山映入清澈的杯酒之中。清新美好的山景,与僧人潇洒的情致,吻合无间,其眼中之景实呈现为其心中之情的外化形态。

据《明史》本传载,陈继儒一生不仕,与道士、和尚交游颇密,“穷峰泖之胜,吟啸忘返”。他的小词,表现的往往就是这种高人、居士的超旷情怀。此词是有代表性的一篇。他的词风,与其人品相类,以潇洒拔俗,清新雅丽见长。清沈雄谓其“小词潇洒”,(《柳塘词话》,见《古今词话·词评》卷下)孙兆溎也说他“笔致潇洒”,(《片玉山房词话》),所评都极为准确。就此词而言,只上片稍涉清寂萧索,全篇则清新雅致,情趣盎然,不似一般作者一写到秋天,就落入悲伤愁苦的窠臼。其独特的审美趣味,于此可见。

宋词赏析:《点绛唇》点绛唇

王禹偁

雨恨云愁,江南依旧称佳丽。

水村渔市,一缕孤烟细。

天际征鸿,遥认行如缀。

平生事,此时凝睇,谁会凭栏意!

王禹偁词作鉴赏

此词是北宋最早的小令之一,也是作者唯一的传世之作。全词以清丽的笔触、沉郁而高旷的格调,即事即目,寓情于景,通过描绘江南雨景,寄寓了作者积极用世、渴望有所作为的政治理想和怀才不遇的苦闷情怀。《竹林纪事》评此词云:“情丽可爱,岂止以诗擅名。”起首一句“雨恨云愁”,借景抒情,借情写景。云、雨并无喜怒哀乐,但词人觉得,那江南的雨,绵绵不尽,分明是恨意难消;那灰色的云块,层层堆积,分明是郁积着愁闷。即使是这弥漫着恨和愁的云雨之中,江南的景色,依旧是美丽的。南齐诗人谢朓《入朝曲》写道:“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王禹偁用“依旧”二字,表明自己是仅承旧说,透露出一种无可奈何的情绪。

上片煞拍写的是:濛濛的雨幕中,村落渔市点缀湖边水畔;一缕淡淡的炊烟,从村落上空袅袅升起;水天相连的远处,一行大雁,首尾相连,款款而飞。但如此佳丽的景色,却未能使词人欢快愉悦,因为“天际征鸿,遥认行如缀”。古人心目中,由飞鸿引起的感想有许多。“举手指飞鸿,此情难具论”(李白《送裴十八图南归嵩山》)。这里,词人遥见冲天远去的大雁,触发的是“平生事”的联想,想到了男儿一生的事业。王禹偁中进士后,只当了长洲知县。这小小的芝麻官,无法实现他胸中的大志,于是他恨无知音,愁无双翼,不能象“征鸿”一样展翅高飞。最后,王词将“平生事”凝聚对“天际征鸿”的睇视之中,显得含蓄深沉,言而不尽。

这首词艺术风格上一改宋初小令雍容典雅、柔靡无力的格局,显示出别具一格的面目。词中交替运用比拟手法和衬托手法,层层深入,含吐不露,语言清新自然,不事雕饰,读来令人心旷神怡。从思想内容看,此词对于改变北宋初年词坛上流行的“秉笔多艳冶”的风气起了重要作用,为词境的开拓作了一定的贡献。

点绛唇·金谷年年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 原文:

点绛唇·金谷年年

宋代:林逋

金谷年年,乱生春色谁为主?余花落处,满地和烟雨。

又是离歌,一阕长亭暮。王孙去,萋萋无数,南北东西路。

译文:

金谷年年,乱生春色谁为主?余花落处,满地和烟雨。

金谷年年生青草,年复一年,每到春来,长势繁茂,乱生的春色谁是它的主人?枝头残余的花朵在蒙蒙细雨中凋落一地。

又是离歌,一阕长亭暮。王孙去,萋萋无数,南北东西路。

又是离秋,黄昏时分,送行的人在这里话别。远游的人已经走了,芳草萋萋生满前行之路。

注释:

金谷年年,乱生春色谁为主?余花落处,满地和烟雨。

金谷:即金谷园,指西晋富豪石崇洛阳建造的一座奢华的别墅。因征西将军祭酒王诩回长安时,石崇曾在此为其饯行,而成了指送别、饯行的代称。又指生死相伴的情谊。

又是离歌,一阕(què)长亭暮。王孙去,萋(qī)萋无数,南北东西路。

离歌:送别的歌曲长亭:亦称十里长亭。古代人们常在长亭设宴饯别为亲友送行并吟咏留赠。王孙:本是古代对贵族公子的尊称,后来代指出门远游之人。这里指的是作者的朋友。萋萋:草盛的样子。

赏析:

前两句用典,写人去园空、草木无情、年年逢春而生的情景。“乱生”二字,显出荒芜之状。“谁为主”的叹问,点明园的荒凉无主,蕴含着词人对人世沧桑的慨叹。三、四句渲染衬托,描写无主荒园在细雨中的情景:春色凋零,花朵纷坠,枝头稀疏的余花,也随濛濛细雨飘逝“满地”,境界开阔而情调婉伤。虽写雨中落花,却含草盛人稀、无可奈何的惆怅,为写离别奠定感情基调。以下几句写离情。“又是离歌,一阕长亭暮”此句情景交融,长亭,亦称十里长亭,古人送行饯别之地;此暗指别意绵绵,难舍难分,直到日暮。词人抓住特定时刻,刻画出这幅黯然销魂的长亭送别的画面。最后“王孙”三句,是全词之主旨。凝望着亲人渐行渐远,慢慢消失了,唯见茂盛的春草通往四方之路,茫茫无涯。结尾处词人以景结情,渲染了无限惆怅和依依惜别的感情,给人留下无穷的想像。整首词的语言清新柔婉,属婉约一派。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ici/5584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