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大道家园 >> 综合浏览区 >> 传统资讯 >> 传统文学

辽金元明清·丘浚作《五伦全备记》以掩风情

大道家园 2023-07-28 10:15:24

辽金元明清·丘浚作《五伦全备记》以掩风情辽金元明清·丘浚作《五伦全备记》以掩风情

丘浚少时,曾著小说《钟情丽集》,记少年遇合情事,后为人所讥,遂令门客撰《五伦全备记》,演慈母孝子节妇之事,以节孝掩风情。剧成之后,王恕谓丘浚曰:“理学大儒,不宜留心词曲。”丘浚大为不满,便找寻王恕过失,使王恕因而去职。明祁彪佳《远山堂曲品·能品》云:“或谓:‘文庄(丘浚)有《钟情丽集》,自述少年所遇。或有讥之者,遂令门客促成此记,以节孝掩风情耳。’”

明初到中叶的戏剧作品都有哪些?明初杂剧作家较多,据《太和正音谱》记载,有刘东生、王子一、贾仲名等16人。但除杨景言的《西游记》杂剧写三藏法师取经故事,对后来神话小说《西游记》有影响外,其他作家既少直接反映现实或描写重大历史事件的作品,就是他们写得最多的爱情戏,如刘东生的《娇红记》、王子一的《误入桃源》、贾仲名的《铁拐李度金童玉女》,也大都不脱金童玉女落凡、太白金星指点等俗套。至于擅名一时的朱有A(1379~1439)《诚斋乐府》,以大量神仙庆寿、美人赏花的戏曲来点缀豪门贵族的生活,内容更少可取。宁献王朱权(1378~1449)著的《太和正音谱》和贾仲名的《录鬼簿续编》,对研究元及明初杂剧有重要的价值。传奇戏从《琵琶记》出现以后,宣扬封建道德的倾向愈益严重,到成化年间(1465~1487),号称理学名臣的丘濬作《五伦全备记》,虚构了伍伦全、伍伦备兄弟和他一家的遭际,表现了剧中人物怎样死心塌地地按照封建道德教条行事。剧中许多唱词说白充满封建说教意味,第三出里四支〔金字经〕甚至全用《论语》的句子写成。邵灿在《五伦香囊记》的第一出里自称“因续取五伦新传,标记紫香囊”,可说是《五伦全备记》的复制品。此外如《冯京三元记》写冯商积累“阴德”,感动上帝,生子连中三元;《商辂三元记》写秦雪梅守节抚孤,长大后连中三元,也都是宣扬封建道德,美化官僚地主的作品。为了使戏剧更好地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明代法律一面禁止在舞台上装扮历代帝王后妃、先圣先贤的形象,保持这些封建偶像的“尊严”;一面鼓励那些“神仙道扮及义夫节妇、孝子顺孙”的戏,为他们宣传因果迷信及封建道德观念(《大明律·禁止搬做杂剧律令》)。丘濬在《五伦全备记》的《付末开场》里有一段自白。这三纲五伦,人人皆有,家家都备。只是人在世间,被那物欲牵引,私意遮蔽了,所以为子有不孝的,为臣有不忠的......是以圣贤出来,做出经书,教人习读,做出诗书,教人歌诵,无非劝化世人,使他个个都习五伦的道理。然经书却是论说道理,不如诗歌吟咏性情,容易感动人心。曾见古时老先生,每说“古人之诗如今人之歌曲”。......近世以来做成南北戏文,用人搬演,虽非古礼,然人人观看,皆能通晓,尤易感动人心,使人手舞足蹈,亦不自觉。但他做的多是淫词艳曲,专说风情闺怨,非惟不足以感化人心,倒反被他败坏了风俗。......近日才子新编出这场戏文,叫做《五伦》全备入发乎性情,生乎义理,盖因人所易晓者以感动之。搬演出来,使世上为子的看了便孝,为臣的看了便忠......虽是一场假托之言,实万世纲常之理。这段话是高明“不关风化体,纵好也徒然”的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更全面地体现了当时封建统治阶级要利用戏剧为他们服务的观点。由于明代前期封建经济继续有所发展,阶级矛盾暂时得到缓和,也有利于这种戏剧观点的形成和扩大影响。就这样,从明初到中叶的100多年间,剧坛上一直泛滥着一股“以时文为南曲”的逆流,戏曲创作也同诗文、小说等一样,长期处于萎靡不振的状态。

明代的文学作品明代前期文学
明代前期文学的发展,有个曲折的过程。除元、明之交产生了著名的长篇小说《三国志演义》和《水浒传》外,这时期没有产生成就较大的作品,只是到成化年间戏曲和民歌才有一些新的开拓。
因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爆发而形成的元末农民大起义,声势浩大,使大部分地区陷入战火之中。这种局面必然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知识分子和作家,有的参加了农民起义队伍,有的因“避兵”而浪迹天涯,这就使他们开阔了视野,充实了生活体验。在这些作家群中,刘基和宋濂是受朱元璋征召而参加起义军的著名文人,传说施耐庵是张士诚义军中的人物,罗贯中则是因“遭时多故”而奔走湖海的作家。因此,罗贯中和施耐庵能够在民间长期流传的三国、水浒故事的基础上,加工写成《三国志演义》和《水浒传》这两部巨著。《三国志演义》以宏大的结构,曲折的情节,展现出东汉末年和整个三国时期封建统治集团之间的军事的、政治的、外交的种种斗争。作者描写的斗争场面,千变万化,各具特点,显露出独到的艺术匠心。和《三国志演义》表现的对象不同,《水浒传》是一部反映农民战争的小说,它艺术地概括了农民起义发生、发展直至失败的全过程。全书着力歌颂了众多的起义英雄,不少英雄人物刻画得栩栩如生,性格鲜明。《三国志演义》和《水浒传》的创作成功,对后来的历史演义和英雄传奇小说的大量产生有着巨大的影响。
在诗文领域里,也出现了一些揭露社会弊病、具有一定社会内容的作品。比如,刘基的一些诗歌和散文就有这一特点。刘基、宋濂、高启是这时期重要的诗文作家,他们的创作,有的以传记取胜,有的以寓言见长,有的善于驾驭五古,有的善于采用歌行,都取得一定的成就。
此外,刘东生、贾仲明、杨景贤等人创作的若干杂剧,也属于较好作品之列。
随着明王朝的逐渐稳定,封建统治者为了强化统治,一方面是大兴文字狱,文士往往因一字一句之误而罹大祸;另一方面,又采取了笼络手段。明太祖时开设了文华堂,明成祖时召集了天下文士两千多人编纂类书《永乐大典》。为了控制文人的思想,明统治者还大力提倡程朱理学,明成祖曾命胡广等人编纂“四书”、“五经”、《性理大全》,指定为“国子监、天下府州县学生员”的必读之书。统治者对文艺创作的控制也严厉起来。比如,尽管明成祖本人喜欢戏曲,但对戏曲创作的内容注意控制,永乐九年(1411)曾有榜文:“今后乐人倡优装扮杂剧,除依律神仙道扮、义夫节妇、孝子顺孙、劝人为善及欢乐太平者不禁外,但有亵渎帝王圣贤之词曲、驾头杂剧非律所该载者,敢有收藏、传诵、印卖,一时拿送法司究治。奉圣旨,但这等词曲,出榜后,限他五日都要干净,将赴官烧毁了,敢有收藏的,全家杀了。”(顾起元《客座赘语》卷十《国初榜文》)这种严酷的禁令不能不影响当时的文学创作。
水浒传
当时把持文坛的,不是皇亲藩王,就是宰辅权臣,还有的是道学儒生。这些人,极力想把文学变成歌功颂德、消遣享乐的工具,成为宣扬封建道德、推行教化的教材。
在戏曲创作领域里,封为周献王的朱有炖所作《诚斋乐府》,共有杂剧31种。这里有点缀升平、歌功颂德的“庆贺剧”,有荒诞迷信、消极颓废的“度脱剧”,有教忠教孝的“节义剧”,即使是描写梁山好汉的剧作,也歪曲了好汉们的性格和形象,并对农民起义进行了污蔑。其成就只是在杂剧的形式上稍有变化,剧作的曲词、音律也较流畅、和谐。
传奇创作中,宣扬封建教化的最典型的作品是邱浚的《五伦全备记》和邵灿的《香囊记》。丘浚在“副末开场”里清楚表明了创作的目的:“近日才子新编出这场戏文,叫做《五伦全备》,发乎性情,生乎义理,盖因人所易晓者以感动之。搬演出来,使世上为子的看了便孝,为臣的看了便忠。”于是,剧中假撰出异母兄弟伍伦全与伍伦备二人,在处理“五伦”关系上,处处是至高的楷模。形象干瘪,语言酸腐。《香囊记》则“因续取《五伦》新传,标记《紫香囊》”。剧作叙述的张九成、张九思兄弟忠孝事,不少关目是剽窃他人剧作,拼凑而成的。《香囊记》等好用四六骈体的语言,追求辞藻和典故,世称骈俪派。这种作品,当时效尤者甚多,徐渭指出:“至于效颦《香囊》而作者,一味孜孜汲汲,无一句非前场语,无一处无故事,无复毛发宋、元之旧。三吴俗子,以为文雅,翕然以教其奴婢,遂至盛行。南戏之厄,莫甚于今。”(《南词叙录》)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ici/5580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