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籍·咏怀①八十二首·其一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
薄帷鉴②明月,清风吹我襟。
孤鸿号外野,翔鸟③鸣北林④。
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注释】
①《咏怀诗》是阮籍生平诗作的总题,不是一时所作。大多写生活的感慨,不外说人生祸福无常,年寿有限,要求超脱利禄的圈子,放怀远大。也有对当时政治的刺讥,但写得很隐晦。
②鉴:照。这句是说月光照于薄帷。
③翔鸟:飞翔盘旋着的鸟。鸟在夜里飞翔正是因为月明。
④北林:《诗经·秦风·晨风》:“鴥(yù)彼晨风,郁彼北林。未见君子,忧心钦钦。如何如何,忘我实多!”后人往往用“北林”一词表示忧伤。号:鸣叫、哀号。
赏析
阮籍(公元210年—公元263年),三国魏诗人,字嗣宗,陈留尉氏(今属河南)人。是“建安七子”之一阮瑀的儿子。曾任步兵校尉,世称阮步兵。崇奉老庄之学,政治上则采谨慎避祸的态度。魏正始年间(公元240年—公元249年),与嵇康、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等人常聚在当时的山阳县(今河南辉县、修武一带)竹林之中,肆意酣畅,世谓“竹林七贤”。
当时明帝曹壡已亡,由曹爽、司马懿夹辅曹芳,二人明争暗斗,政局十分险恶。阮籍本来在政治上倾向曹魏,对司马氏怀有不满,但同时又感到世事已不可为,于是采取明哲保身的态度。三缄其口或酣醉不醒,放浪佯狂,违背礼法,从不发表任何政治见解。后来,晋文帝司马昭欲为其子求婚于阮籍之女,阮籍借醉六十天,使司马昭没有机会开口,遂作罢。这些事在当时颇有影响。
正是由于他生活在特殊的政治环境中,加上他独特的性格和处世态度,使他的诗歌“虽志在刺讥,而文多隐避,百代之下,难以情测”。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内心愤懑、悲凉、落寞、忧虑等复杂的感情。不过,尽管诗人发出“忧思独伤心”的长叹,却始终没有把“忧思”直接说破。冷月清风、旷野孤鸿、深夜不眠的弹琴者,将无形的“忧思”化为直观的形象,犹如在人的眼前耳畔。读者可从诗中所展示的“情形色相”中感受到诗人幽寂孤愤的心境。但是那股“忧思”仅仅是一种情绪、一种体验、一种感受,人们可以领略到其中蕴涵的孤独、悲苦之味,却难以把握其具体的内容。这正是此诗的特色所在。“言在耳日之内,情寄八荒之外”,钟嵘在《诗品》中对阮籍诗的评价,当是不易之论吧!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ici/5566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西方文学·电影·《夏日纪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