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大道家园 >> 综合浏览区 >> 传统资讯 >> 传统文学

(元)赵孟頫《太常引·弄晴微雨细丝丝》原文赏析

大道家园 2023-07-28 03:45:06

(元)赵孟頫《太常引·弄晴微雨细丝丝》原文赏析(元)赵孟頫

太常引·弄晴微雨细丝丝

弄晴微雨细丝丝,山色淡无姿。柳絮飞残,荼蘼开罢,青杏已团枝。栏干倚偏人何处,愁听语黄鹂。宝瑟尘生,翠绡香减,天远雁书迟。

伤春之作,古代诗词中写得烂熟,难以写出新的情致、新的境界。然此词作者能对自然景物细细观察把握,对人之常情深深涵咏体味,在情与景之间,找出了最佳的交融点。

上片写暮春之景,起句以“丝丝”状“细雨”,是一种静态描写,而冠以“弄晴”二字,境界更活,暮春时节,零云断雨的情景被传神地表现出来。苏轼诗云:“且看鸦鹊弄新晴”,写的是鸟弄晴;苏舜钦诗有“娇云浓暖弄微晴”句,写云弄晴;孟頫则贴近一层,写雨弄晴,这便是词家所赞赏的“前人所未尝道”的“出新”。王维《汉江临眺》诗云:“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状远望山色,水气氤氲,扑朔迷离。而孟頫则稍加点化,以“山色淡无姿”写远处之山的淡雅平实。“玉簪螺髻”,极状山之奇秀,但“远山如抹”,又何尝不是一种平淡之美呢?音乐中有“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妙悟之趣,画面中又何尝没有“此处无姿胜有姿”的淡远韵致呢?接下来三句排比了暮春最有特色的景致,“似花还似非花”的柳絮已然飞尽,迟开的荼蘼也凋谢了,青杏结满了枝头,春天不可挽留地逝去了,给人留下的只有“惜春”、“伤春”的惆怅,只有韵华易逝,美人迟暮的感慨。

下片写人。一位孤独的闺中少妇,妆楼顒望,高台徘徊,栏杆倚遍,却望不到意中人的身影。那流利圆转的黄鹂的啼呜只能增添心中的愁绪。琴瑟本是闺中良友,曾经带给她欢乐,也曾替她驱遣哀愁,近日却再也打不起精神抚弄,任其落满了尘上。忧思使她消瘦、憔悴。意中人远在天际,传书的鸿雁,为什么飞得这样的慢!寥寥五句二十余字,不仅勾勒出人物的姿态容貌,而且曲曲传达出人物心底的感情流动,十分蕴藉。

这首小词灵动而不浮滑,深婉而不纤弱,意不晦,话不琢,娓娓道来,神味俱厚。

太常引如何进行赏析?标题
太常引
作者
赵孟頫
年代

内容
弄晴微雨细丝丝。山色淡无姿。柳絮飞残,茶蘼开罢,青杏已团枝。栏干倚遍人何处,愁听语黄鹂。宝瑟尘生,翠销香减,天远雁书迟。
注释
【注释】:

描写柳絮的诗词?1、送路六侍御入朝

【唐】杜甫

童稚情亲四十年,中间消息两茫然。

更为后会知何地,忽漫相逢是别筵。

不分桃花红胜锦,生憎柳絮白于绵。

剑南春色还无赖,触忤愁人到边。

译文

与儿时的旧友分别了四十年,在此之间的杳无音信令我们都感到茫然失落。一别四十年,时间是这样久,谁能想到在某地能重新会合?

他乡遇故知,本来是值得高兴的事;然而同样没有想到,久别重逢,乍逢又别!现在我不去赞美桃花秀丽的如锦缎一般,却反而憎恶柳絮比棉花还要白。

我恼怒剑南的春色无赖,是因为它冒犯了我这个愁人;而它之所以冒犯了我,是由于我和朋友后会无期,离怀难遣。

2、清明日园林寄友人

【唐】贾岛

晴风吹柳絮,新火起厨烟。

长江风送客,孤馆雨留人。

古岸崩将尽,平沙长未休。

不如牛与羊,犹得日暮归。

译文

今天是清明节,和几个好友在园林中小聚。天气晴朗,春风和煦吹动着柳絮飞扬,清明乞新火后,人们的厨房里冉冉升起了生火做饭的轻烟。

杜若开出了很长,文章想起了两位贤人。什么时候能够命驾,在落花前饮着酒。

3、晚春

【唐】韩愈

谁收春色将归去,慢绿妖红半不存。

榆荚只能随柳絮,等闲撩乱走空园。

译文

春天不久就将归去,花草树木想方设法挽留春天,一是争奇斗艳,人间万紫千红。

可怜杨花榆钱,没有艳丽姿色,只知漫天飞舞,好似片片雪花。

4、东栏梨花

【宋】苏轼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译文

如雪般的梨花淡淡的白,柳条透露出浓郁的春色,飘飘洒洒的柳絮夹带着如雪的梨花,布满了全城。

我心绪惆怅,恰如东栏那一株白如雪的梨花,居俗世而自清,将这纷杂的世俗人生,看得多么透彻与清明。

5、残春旅舍

【唐】韩偓

旅舍残春宿雨晴,恍然心地忆咸京。

树头蜂抱花须落,池面鱼吹柳絮行。

禅伏诗魔归净域,酒冲愁阵出奇兵。

两梁免被尘埃污,拂拭朝簪待眼明。

译文

旅舍中春残夜雨刚刚晴,恍然间心里忆起长安城。

树枝中蜂拥蝶舞花将落,水面上风起柳絮飘飘行。

借写诗感情因悟禅语止,用酒冲愁阵如同出奇兵。

保存好官帽不要遭污损,擦拭净朝簪等待唐复兴。

扩展资料:

柳的寓意:

1、“柳”谐音“留”,在传统文化中常有依依惜别之意,折柳送别的传统习俗是古人相互告别的方式之一。如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一诗中“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开篇以柳这一文化元素暗示了送别友人的写作背景。


2、由于“柳”常象征不舍的别离,因此“柳:这一文化元素也成为离情、思人、思乡之情的代表。如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一诗中“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以柳代指了思乡之情。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ici/5552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