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大道家园 >> 综合浏览区 >> 传统资讯 >> 传统文学

(清)曹贞吉《蝶恋花·五月黄云全覆地》原文赏析

大道家园 2023-07-28 03:08:54

(清)曹贞吉《蝶恋花·五月黄云全覆地》原文赏析(清)曹贞吉

读《六一集》十二月鼓子词,嫌其过于富丽。吾辈为之,正不妨作酸馅语耳。闲中试笔,即以故乡风物谱之。(十二首录一)

五月黄云全覆地。打麦场中,咿轧声齐起。野老讴歌天籁耳,那能略辨宫商字?屋角槐阴耽美睡。梦到华胥,蝴蝶翩翩矣。客至夕阳留薄醉,冷淘饦馎穷家计。

北宋欧阳修尝作十二月鼓子词,调寄《渔家傲》,诚如曹贞吉所说,“过于富丽”。曹氏《蝶恋花》。偏“作酸馅语”,实是反其道而为之。

首句“五月黄云全覆地”,写麦收之时所见。五月麦熟,放眼望去,田野中似黄云覆地。二、三句写打麦场上所闻。“咿轧”是象声词,麦场上连枷声、拉碾声等相混织,故曰“齐起”。黄云覆地已见丰收,麦场上无比热闹,更传喜悦,终于引出了“野老讴歌”之举。“天籁”言其自然,不见矫饰,语本《庄子·齐物论》:“女闻人籁,而未闻地籁;女闻地籁,而未闻天籁夫。”此天籁之声,如风行水上,自然成文,故“那能略辨宫商字”?从中可见作者在分享农民丰收之乐时,所流露出的真切乡情。

上片写农家的劳动场面,下片转为自己的村居生活。“屋角槐阴耽美睡”,写初夏耽睡,兼及环境。“梦到华胥,蝴蝶翩翩矣。”由梦境而现实,赞美乡村无争无欲、自然纯朴的生活。《列子》言黄帝“昼寝而梦,游于华胥氏之国,……其国无帅长,自然而已。其民无嗜欲,自然而已。不知乐生,不知恶死,故无夭殇;不知亲已,不知疏物,故无爱憎;不知背逆,不知向顺,故无利害。”《庄子·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由耽睡而美梦,较陶渊明“常言五六月中,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与子俨等疏》),可谓又进一层。最后写宴客之举。《唐会要》六五《光禄寺》:“夏月冷淘、粉粥。”冷淘当为凉食。贾思勰《齐民要术》九《饼法》:“饦馎,挼如大指许,二寸一断,著水盆中浸,宜以手向盆旁使极薄,皆急火逐沸熟煮。”为汤饼。以凉食、汤饼宴客,当然只能薄醉了。

此词写故乡风物,情深语浅,状物抒怀,亦如天籁自鸣。较之欧阳修的闺襜之音,素朴如瓜棚豆架。王炜《柯雪词序》所言“不事雕锼,俱成妙诣”,于此词最切。

《蝶恋花·送春》原文及赏析 蝶恋花·送春

朝代:宋代

作者:朱淑真

楼外垂杨千万缕。欲系青春,少住春还去。犹自风前飘柳絮。随春且看归何处。

绿满山川闻杜宇。便做无情,莫也愁人苦。把酒送春春不语。黄昏却下潇潇雨。

译文

楼外垂杨千条万缕,仿佛要拴住这大好的春光,可是春天却只稍稍停留便离去了。只有柳絮仍然在风里飘飞,随着春风要看春归向何处?

一片碧绿的山野间传来一声声杜鹃的啼叫声,杜鹃即使无情,凄厉的叫声岂不也在为人愁苦。举杯送别春天,春天沉默不语,黄昏时分忽然下起了潇潇细雨。

注释

系:拴住。

青春:大好春光。隐指词人青春年华。

少住:稍稍停留一下。

犹自:依然。

杜宇:杜鹃鸟。

便作:即使。

莫也:岂不也。

“把酒”句:把酒,举杯;把,持、拿。送春,阴历三月末是春天最后离去的日子,古人有把酒浇愁以示送春的习俗。此句与王灼《点绛唇》“试来把酒留春住,问春无语,席卷西山雨”写法相似。

潇潇雨:形容雨势之疾。

赏析

惜春伤春,留春送春,词中常调。这首“送春”词却别具一份女词人的巧思妙想与慧心深情。

上片化景物为情思,纯从“楼外垂杨”着笔。从风飘柳絮的景象看,词中所写,当是暮春烟柳,而非细叶新裁的仲春嫩柳,这样方与送春之旨吻合。杨柳依依的形象和折柳送别的风习使人们从柳条想到送别,原很自然;但从“垂杨千万缕”想到它“欲系青春”,却是女词人的独特感受。从“送”到“系”,虽只在一转换之间,却包含了想象的跨越飞跃,进一步写出了柳的缱绻多情。那千万缕随风荡漾的柳丝,像是千万缕柔曼的情思,力图挽住春天。然而“少住春还去”,春毕竟是留不住的。他人至此,不过叹息伤感而已,词人却从随风飘荡的柳絮生出“随春且看归何处”的奇思妙想。柳絮的形象,在诗词中或状撩乱春愁,或状漂荡无依,即使联想到“送”,也只有“飞絮送春归”(蔡伸《朝中措》)一类想象。朱淑真却以女词人特有的灵心慧性和缠绵执着,将它想象成一直深情地追随着春天,想看一看春究竟归于何处。由“系”到“随”,进一步写出了柳对春天的无限依恋和无尽追踪。

下片从“春归”生出,转从送春的词人方面着笔。“绿满山川”正是暮春之景。这一望碧绿之中正含有落花飞絮狼藉的伤感记忆,更何况耳畔又时时传来象征着春归的杜鹃鸟凄伤的呜叫声。目接耳闻,无非芳春消逝的景象即便是无情人,恐怕也要为之愁苦不已。“便作”句先从反面假设,“莫也”句则故用摇曳不定之语从正面渲染愁苦,愈觉情怀酸楚。写到这里,方才引出这位满怀愁情的女主人公。“系春”不住,“随春”难往,唯有“送春”:“把酒送春春不语,黄昏却下潇潇雨。”这两句似从欧词“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化出,但独具神韵。在词人感觉中,这即将离去的春天,像是怀着无限别离的惆怅与感伤,悄然无语,与伤春的词人默然相对。时近黄昏,又下起了潇潇细雨。这“潇潇雨”,像是春天告别的细语,又像是春天归去的叹息。而女主公情怀的黯淡、孤寂也从中隐隐传出。妙在“不语”与“潇潇雨”之间存在着一种似有若无的对应与联系,使读者感到这悄然飘洒的“雨”仿佛是一种不语之“语”。这一境界空晨。极富象外之致的结语使词在巧思妙想之外更多了一份悠远的情致。

全词通过描写外缕垂杨、飞絮缱绻、杜鹃哀鸣、春雨潇潇,构成一副凄婉缠绵的画面,一个多愁善感,把酒送春的女主人公的形象活现在这幅画面中,词句清丽,意境深远。

鉴赏

朱淑真在少女时期也曾“天资秀发,性灵钟慧”(宋·魏仲恭《朱淑真断肠诗词序》),写过欢快明丽的《春景》诗:“斗草寻花正及时,不为容易见芳菲。谁能更觑闲针线,且滞春光伴酒卮。”——她要趁春光明媚而及时地去寻觅鲜花,去与女伴们斗草戏耍。这不仅因芬芳秾艳的春景不易常见(故而弥足珍贵),更重要的是由大自然的春光唤醒了自己的青春之感,激发了对自己美好青春的珍惜之情(所以对春天倍感可亲可爱),因而她不肯为闺中“女训”“女诫”所拘钳去拿针缝线学什么无味的女红,而要欢欣喜悦地举起酒杯,邀请春天这少女般的伴侣陪自己共度人生之良辰。然而,曾几何时,在经历了人世的辛酸折磨之后(传说她“早岁不幸父母失审,不能择伉俪”,“乃下配一庸夫”致使“一生抑郁不得志”,“每临风对月,触目伤怀”),朱淑真却给后人送来了悲凄幽悒的《送春》词。扫视这前后的强烈反差,读者既可感触到旧时代的凄风苦雨,又可从女作家不同风貌的艺术描述中领略到不同的审美韵致,从而丰富自己的美感经验。

这是一首惜春词,词的上片抒发对春天眷恋的感情,下片抒发伤春的感情,全词通过描写外缕垂杨、飞絮缱绻、杜鹃哀鸣、春雨潇潇,构成一副凄婉缠绵的画面,一个多愁善感,把酒送春的女主人公的形象活现在这幅画面中,词句清丽,意境深远。

词中首先出现的是垂杨。“楼外垂杨千万缕,欲系青春,少住春还去”三句,描绘了垂杨的绿姿。这种“万条垂下绿丝绦”(贺知章《咏柳》)的景色,对于阴历二月(即仲春时节),是最为典型的。上引贺诗中即有“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之句。它不同于“浓如烟草淡如金”的新柳(明人杨基《咏新柳》),也有别于“风吹无一叶”的衰柳(宋人翁灵舒《咏衰柳》)。为什么借它来表现惜春之情呢?主要利用那柔细如丝缕的枝条的构造成似乎可以系留着事物的联象。“少住春还去”,在作者的想象中,那打算系住春天的柳条没有达到目的,它只把春天从二月拖到三月末,春天经过短暂的逗留,还是决然离去了。

“犹自风前飘柳絮,随春且看归何处”两句,对暮春景物作了进一层的描写。柳絮是暮春最鲜明的特征之一,所以诗人们说:“飞絮著人春共老”(范成大《暮春上塘道中》)、“飞絮送春归”(蔡伸《朝中措》)。他们都把飞絮同残春联系在一起。朱淑真却独出心裁,把天空随风飘舞的柳絮,描写为似乎要尾随春天归去,去探看春的去处,把它找回来,像黄庭坚在词中透露的:“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清平乐》)。比起简单写成“飞絮”“送春归”或“著人春意老”来,朱淑真这种“随春”的写法,就显得更有迂曲之趣。句中用“犹自”把“系春”同“随春”联系起来,造成了似乎是垂杨为了留春,“一计不成,又生一计”的艺术效果。

像飞絮一样,哀鸣的杜宇(杜鹃鸟)也似看作是残春的标志。“绿满山川闻杜宇,便做无情,莫也愁人苦”,春残时节,花落草长,山野一片碧绿。远望着这暮春的山野,听到传来的杜鹃鸟的凄厉叫声,词人在想:杜鹃即使(便做)无情,也为“春去”而愁苦,因而发出同情的哀鸣,词人通过这摇曳生姿的一笔,借杜宇点出人意的愁苦,这就把上片中处于“暮后”的主人公引向台前。在上片,仅仅从“楼外”两个字,感觉到她的楼内张望;从“系春”“随春”,意识到是她在驰骋想象,主人公的惜春之情完全是靠垂杨和柳絮表现出来的。现在则由侧面烘托转向正面描写。

“把酒送春春不语”。系春既不可能,随春又无结果,主人公看到的只是暮春的碧野,听到的又是宣告春去的鸟鸣,于是她只好无可奈何地“送春”了。阴历三月末是春天最后离去的日子,古人常常在这时把酒举杯,以示送春。唐末诗人韩偓《春尽日》诗有“把酒送春惆怅在,年年三月病恹恹”之句。朱淑真按照旧俗依依不舍地“送春”,而春却没有回答。她看到的只是在黄昏中忽然下起的潇潇细雨。作者用一个“却”字,把“雨”变成了对春的送行。这写法同王灼的“试来把酒留春住,问春无语,帘卷西山雨”(《点绛唇》)相似,不过把暮雨同送春紧密相连,更耐人寻味:这雨是春漠然而去的步履声呢,还是春不得不去而洒下的惜别之泪呢?

这首词同黄庭坚的《清平乐》都将春拟人,抒惜春情怀,但写法上各有千秋。黄词从追访消逝的春光着笔,朱词从借垂柳系春、飞絮随春到主人公送春,通过有层次的心理变化揭示主题。相比之下,黄词更加空灵、爽丽,朱词则较多寄情于残春的景色,带有凄忱的情味,这大概和她的身世有关。

创作背景

朱淑真在少女时有一段纯美的爱情,但婚后生活却十分不如意,最后忧郁而终。这首词正是她对昔日美好生活一去不复返的追恋哀伤不已的反映。

曹贞吉的生平简介生平简介:
曹贞吉出生于一个书香世家中。高祖曹一麟,明嘉靖丙辰进士,吴江知县。曾祖曹应埙
,太学生,为遵化县丞。祖父曹铨,太学生,光禄寺署丞。父曹复植为诸生,早卒。外祖刘正宗,崇祯元年进士,入清后官至文华殿大学士,能诗。
曹贞吉幼年丧父,自幼从外祖父刘正宗学诗,少年即有文采声誉。康熙二年(1663)29岁中乡试解元,次年以第三甲八十三名成进士,又6年授中书舍人,而此时他的弟弟申吉出仕已达13年之久,先后出任礼部、兵部、工部侍郎等高官。康熙十二年(1673)三藩之乱发生,时任贵州巡抚的曹申吉先是被部下裹胁出任伪职,后又以向朝廷传报机密被吴三桂杀害,曹贞吉随之陷入强大的精神压力和哭弟的哀痛之中。这场政治危机过后,坐了15年中书舍人冷曹衙门的曹贞吉才得以升转外任,后任户部员外郎、礼部郎中等职,以疾辞湖广学政,归里卒。
曹贞吉在祁门代理县令时,废除苛捐杂税,百姓作《却金歌》赞颂。 新县令上任,不听他的告诫,激起民变。百姓围署罢市,县令缢死,郡太守请求上官说,非曹某不能定此乱。他一到,苛政立除,随即安定。
曹贞吉(1634~1698) 清代著名诗词家。字升六,又字升阶、迪清,号实庵,安丘县城东关(今属山东省)人。曹申吉之兄。康熙三年进士,官至礼部郎中,以疾辞湖广学政,归里卒。嗜书,工诗文,与嘉善诗人曹尔堪并称为“南北二曹”,词尤有名,被誉为清初词坛上“最为大雅”的词家。
文学成就
曹贞吉工词,以南宋为宗。论词与朱彝尊旨趣相近。集中咏物词特多,有意学张炎、周密、史达祖诸家。如〔水龙吟〕《白莲》、〔解语花〕《咏水仙同家弟作》、〔南浦〕《春水用玉田词韵》、〔留客住〕《鹧鸪》、〔水龙吟〕《咏柳絮用坡公杨花韵》等首,都颇著名。陈维崧评《白莲》一首说:“欲呼先生作曹白莲矣。”抒情、吊古之作,如〔满江红〕《德水道中》,极为彭孙遹所赞叹;〔风流子〕《京口怀古》、《金陵怀古》、《钱塘怀古》诸首,陈维崧以为有“跳荡恢奇,激扬顿挫”之概。《四库全书总目》说他的词“大抵风华掩映,寄托遥深,古调之中,伟以新意”。吴绮选名家词,推为压卷。张之洞《书目答问》中所附“清代著述家姓名略”中,词家独以贞吉居首位。《近三百年名家词选》中录有曹贞吉词5首。“小传”和“集评”解说:《珂雪词》雄浑苍茫,,是其本色。而语多奇气,有不可一世之意。《珂雪词》在国初诸老中,最为大雅。国朝不乏词家,四库独收珂雪,可见其文章之影响。
曹贞吉诗清新俊逸,近体最工,但被词名所掩。如《小游仙诗七首》、《日照道中观海二首》、《望岱》、《金山四首》、《花朝得家弟过江消息二首》,都可见其功力与情韵。《清诗别裁集》卷六有其诗3首。诗坛大家王士禛、宋荦和著名思想家黄宗羲对其诗亦赞誉有加。
曹贞吉著有《珂雪集》及《二集》各 1卷,《朝天集》、《鸿爪集》、《黄山纪游诗》各1卷,《珂雪词》2卷,有康熙《安丘曹氏家集》刻本。
代表词作
【蝶恋花·读《六一集》十二月鼓子词,嫌其过于富丽。吾辈为之,正不妨作酸馅语耳。闲中试笔,即以故乡风物谱之十二首录一】
五月黄云全覆地。打麦场中,咿轧声齐起。野老讴歌天籁耳,那能略辨宫商字?
屋角槐阴耽美睡,梦到华胥,蝴蝶翩翩矣。客至夕阳留薄醉,冷淘饦馎穷家计。
【扫花游·春雪,用宋人韵】
元宵过也,看春色蘼芜,澹烟平楚。湿云万缕,又轻阴作晕,蜂儿乱舞。
一夜梅花,暗落西窗似雨。飘摇去,试问逐风,归到何处?
灯事才几许,记流水钿车,画桥争路。兰房列俎,叹蕣华易掷,鬓丝堆素。
拥断关山,知有离人独苦。漫凭伫,听寒城、数声谯鼓。
【留客住·鹧鸪】
瘴云苦!遍五溪、沙明水碧,声声不断,只劝行人休去。行人今古如织,正复何事关卿?频寄语。
空祠废驿,便征衫湿尽,马蹄难驻。风更雨,一发中原,杳无望处。万里炎荒,遮莫摧残毛羽。
记否越王春殿,宫女如花,只今惟剩汝?子规声续,想江深月黑,低头臣甫。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ici/5549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