毗湿摩毗湿摩
印度大史诗《摩诃婆罗多》中的主要英雄人物之一。他是恒河女神下凡和福身王所生,是持国和般度的伯父。他原名天约,为满足父亲的心愿,发誓不继承王位并永不结婚,故得名毗湿摩,意即发出可怕誓愿的人。他为异母弟奇武王抢婚时错把迦尸国国王的长女,已有意中人的安巴也抢来了。他知道后让安巴去与意中人聚首,但安巴的意中人认为她已被抢走,使他受到了侮辱,故拒绝娶她为妻。安巴回到毗湿摩身边,要嫁他为妻,毗湿摩不愿违背誓言,拒绝了她。后安巴投胎转世,成为毗湿摩的死因。般度族流放期满后,他力劝持国和难敌归还国土,但难敌不听,决心开战。毗湿摩作为刹帝利必须忠于王室,但他宣布在战斗中不杀死般度的5个儿子。大战爆发,他被任命为全军统帅。在战斗中,他指挥全军作战,自己身先士卒,多次使般度族一方遭到重大伤亡。黑天知道他的死因后,命安巴转世的束发站在阿周那前面,让阿周那与他交战。毗湿摩一见束发就放下武器。因为按战争原则不能杀死女人,而束发出生时是女的。阿周那站在束发身后用箭射他,他全身中箭倒下了。坚战登基为王,毗湿摩躺在箭床上对他作了长篇讲话,传授治国之道,然后辞世归天。他是一个坚守誓言,忠于职守,不得不效忠王室的悲剧性人物形象。
正义与誓言:记毗湿摩毗湿摩是印度神话剧《摩诃婆罗多》里的一个角色,是恒河女神和象城老国王的儿子。在初始出场时,他是正义的化身,是正法的执行者和保护者,但这个人最终却成为整部摩诃婆罗多里最悲剧的人物之一。悲剧起源于他的一个誓言,可以说几乎整部神话都由这个誓言开始。他在发誓初的愿望是好的,是为了父亲能获得快乐,为了不至于让父亲为难于他和贞信(父亲的小老婆)之间所以发誓“永远不成为国王,不结婚,并终身守护象城。”他用一辈子去信守这个誓言,却在维护誓言中纵容了很多不义之行。誓言成为了他的牢笼和枷锁,成为了他助纣为虐最直接的原因。一次又一次,为了所谓的誓言而不得不行不义之举,还有什么让一个以守护正义为人生原则却最后不得不为了遵守誓言而行不义更让人悲伤的呢?
每当想到这个悲剧性的人物,我都会忍不住的想真正的正义与誓言到底孰轻孰重?似乎在古印度,人一旦发了誓,那么他所说的话就似乎拥有了一种力量,若违背了誓言则会受到惩罚,或者说一旦发誓就必须得按照誓言所说去实行(可以被理解为命运)。明明发誓是如此重要的如此需要万分谨慎的事情,明明最不应该轻易去做的,在《摩诃婆罗多》中却常常被各种人做了。毗湿摩就是这其中代表性人物。发了第一个誓言本就把他的人生引向了悲剧,他后来又发了第二个誓言说:“永远站在持国(在本书中,是不义的一方,象城的国王)的一方,永远保护象城不受侵略”,虽然他发此誓言是为了正义的一方(般度五子)免于受到伤害,但最后这第二个誓言让他以后彻底成为不义一方的侩子手,为了遵守誓言而成为不义这一方的最强大的战力之一。当般度五子与持国的一百个儿子们打仗时,毗湿摩为了誓言不得不与般度一族为敌,却并没有认真打仗,常常放水。但又在某次因缘巧合又被逼着发了第三次誓言:“发誓认真打仗,不吃不睡碾死敌人”而最终与正法彻底背道而驰,成为一个不得不杀人的工具。当我看到这里时,我整个人都混乱了,好长一段时间都缓不过气来,脑中放空了好久。毗湿摩一生中就发了三次誓言,可是每一次誓言都带来了极为消极的结果,却偏偏他发誓时的心意是好的。为什么会如此呢?为什么一个心心念念守护正法的人最后却一步一步走到如此的地步?
我相信言灵的力量,所以不可轻易发誓,若是一旦做出了承诺就一定要尽量做到。可是,当自己所谓的承诺到最后却慢慢损害到他人时,这样的诺言到底还有必要遵守吗?毗湿摩在正义与誓言中选择了后者,而我却是即便自己受到惩罚,即便被他人所诟骂,当我的誓言与自己的良心相违背时,我会毫不犹豫的放弃誓言而选择“正义”(即良心)。中国古人常说一诺千金,在古代不管是印度还是中国,似乎都很重视对他人的承诺。可是为什么印度就会一根筋走到底,中国却会根据环境的不同而说:“有所为有所不为”。在某方面来讲,古印度是一个特别纯粹的国家,尤其在精神领域,他们的纯粹是世界上其他国家都无法比拟的。而中国,可以说更偏向于是一个中庸的国家。中国人常说水至清则无鱼,在传统社会中相较于一根筋的不知变通的人,人们更喜欢那种灵活的人。所以,当我看完毗湿摩这悲剧的一生时忍不住的反思人性,反思人的行为。其实有很多想写的,最后却还是没有写出什么实质性的东西来。灵光在一闪一闪的出现,却无法把它扑捉住并织出一条美丽的思想之毯,这时,就忍不住的责怪自己所知甚少所学不深了无法用准确而优美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只能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啊。
《薄伽梵歌》人物志 阿毗摩纽 ——Abhimanyu,阿周那与须跋陀罗的儿子,在俱卢大战中被众多大将围攻而阵亡,年仅十六岁。他的后人正是《圣典薄伽瓦谭》的询问者——闻名的国王波利齐。
阿底提 —— Aditi ,众天神之母。
阿耆尼 ——Agni,掌管火的半神人。
阿修罗 —— Asura ,魔族,故意对抗毗湿奴的邪恶一族。
阿尔耶摩 ——Aryamā,掌管人类已故的祖先。
阿史华闼摩 ——Aśvatthāmā,德罗纳之子,与阿周那拜在德罗纳门下学习军事武艺。
阿室毗 —— Aśvin ,医神, 医术高明的两位半神人 。
阿私多 ——Asita,与一位著名的国王同名,他是具足神通的圣仙,湿婆的奉献者之一,曾参与国王遮那密遮耶毁灭蛇族的蛇祭大典,并向父亲讲解过《摩诃婆罗多》。
阿周那 ——Arjuna,为贡蒂召唤天界之王因陀罗所生的英雄,克利须那的至交朋友,为了化解俱卢之战的困惑,克利须那对他讲述了《薄伽梵歌》。宇帝士提尔的皇祭大典之前,曾征服婆罗多以北的领土。
爱罗婆多 —— Airāvata,天王因陀罗的坐骑,生自搅动乳海的神象。
苾湿尼 ——Vṛṣṇi,宗族之一,克利须那也称为“苾湿尼的后裔”。
毗摩 ——Bhīma,般度五子之一,为贡蒂召唤风神所生的大力士,曾轻松的诛杀妖魔 希丁芭 。食量惊人,却本领高强。宇帝士提尔的皇祭大典之前,曾征服婆罗多以东的领土。
毗湿摩 ——Bhīṣma,俱卢王朝的家族元老,恒河女神与善丹奴王所生的英雄,拜在波罗苏罗摩门下研习军事吠陀,战场上从未有过败绩。他是克利须那的伟大奉献者,十二位吠陀学问的权威之一。
般度 ——Pāṇḍu,贡蒂之夫,生父为毗耶娑天人,狄多罗史德罗英年早逝的弟弟。
毗耶娑天人 —— Vyāsadeva ,狄多罗史德罗和般度的父亲,远古时代最卓越的哲学家,毗湿奴的化身之一,授权于文学写作,著有《吠陀经》、《往世书》、《摩诃婆罗多》、《 吠檀多经 》、《奥义书》等等,其实不过是将原本就存在的吠陀文献代笔详载下来,为后世留下金玉良言。
狄多罗史德罗 ——Dhṛtarāṣṭra,俱卢族之父,生父为毗耶娑天人,生来双目失明。俱卢大战开始时,狄多罗史德罗与近臣桑遮耶的对话引出了《薄伽梵歌》。
底提 ——Diti,众阿修罗之母。
德罗波蒂——Draupadī,国王图鲁波陀的公主,后在毗耶娑天人的许可下成为般度五子共同的妻子。俱卢族的毁灭源于杜瑜檀那一众党羽羞辱 德罗波蒂 。
德罗纳 ——Droṇa,阿史华闼摩之父,般度五子和狄多罗史德罗百子的军事老师,但他尤为偏爱阿周那,甚至送给阿周那一件能毁掉自己的法宝。
杜瑜檀那 ——Duryodhana,心如毒蝎的狄多罗史德罗的长子,为一统天下称帝,杜瑜檀那引发了俱卢大战。他曾多次施毒计加害般度五子,尤其是毗摩,结果俱卢大战死在毗摩手上。
伐楼那 —— Varuṇa ,掌管水的半神人。
吠陀经 —— Vedas ,指四部《吠陀经》(《梨俱》、《夜柔》、《萨摩》和《阿达婆》),再加上《往世书》、《摩诃婆罗多》、《 吠檀多经 》等等。
吠舍 —— Vaiśya ,依据四社会阶层和四灵性阶层体制分工形成的经商者。
甘狄拔 —— Gāṇḍīva ,阿周那获得的天界神弓,弓弦声惊如雷鸣,弓弦一断又自动复原,婆罗贺摩、因陀罗等多位半神人曾拥有此弓。
贡蒂 ——Kuntī,又名普利塔,阿周那之母,克利须那的舅母。
哈奴曼——Hanumān,风神之子,上古时代具足大能的猴王,服务于克利须那的化身——罗摩,曾一同攻打楞伽国,击败妖魔罗波那。 哈奴曼 无所不能,不惧天上天下任何的敌人。
吉娑婆 ——Keśava,克利须那的名字之一。
伽耶特利 ——Gāyatrī,有资格的婆罗门定时念诵的超然曼陀罗,致力于灵性觉悟。
喀利波 —— Kṛpa ,与德罗纳一样,是般度五子和狄多罗史德罗百子的吠陀军事老师。他的妻子是德罗纳的妹妹。
喀陀华摩 ——Kṛtavarmā,雅度族的统帅,克利须那的奉献者,在俱卢大战中被迫站在俱卢族一边。
克利须那 —— Kṛṣṇa ,至尊之主原本的名字,即薄伽梵或者至尊人格神首,灵性世界和物质世界的本源。《薄伽梵歌》正是他对世人的无上教诲。
摩利支 ——Marīci,天界空间的掌控天神,婆罗贺摩所生的七大圣哲之一。
摩录多 —— Marutas ,掌控风的天神,共计四十九位。
罗刹 ——Rakṣa,具备法力的妖魔鬼怪一类。
楼陀罗 ——Rudra,湿婆的化身,共计十一位。
俱卢族 —— Kurus ,俱卢王朝的后裔,狄多罗史德罗指出他的一百子是真正的俱卢族,没有算上般度五子,因而怂恿他的长子杜瑜檀那夺位,制造了糕点投毒、腊宫失火等等事件,结果,般度五子与狄多罗史德罗百子的王权矛盾引发了毁灭性的俱卢大战,全部细文就是长篇史诗《摩诃婆罗多》。
俱波罗 ——Kuvera,管财的天神。
迦楼罗——Garuḍa,大鹏神鹰,毗湿奴的羽座,与神猴 哈奴曼 一样,不惧天上天下任何的敌人。
迦尔纳 ——Karṇa,贡蒂之子,在贡蒂嫁给般度之前与太阳神所生的英雄,但贡蒂没有透露迦尔纳的身世。他精通武学,善于领兵作战,后在俱卢大战被阿周那射杀,后来阿周那才知道那是他的兄长,从而后悔莫及。
迦尸 ——Kāśī,上古的国家之一。
迦比罗 ——Kapila,在萨迭年代,以提婆怙底和迦尔达摩·牟尼之子显现的克利须那的化身,宣扬奉献性的数论哲学(还有另一位名为迦比罗的无神论者,并非克利须那的化身)。
迦蒂吉耶 —— Kārttikeya ,战神,湿婆之子。
鸠摩罗四兄弟 —— Kumāras ,婆罗贺摩的四个儿子,见到毗湿奴后成为伟大奉献者,奉爱瑜伽的四大使徒传系传承者。
弥卢 ——Meru,天界的巨峰,又称须弥卢。
那拘罗 ——Nakula,般度五子之一,与萨贺提婆同为医神阿室毗的孪生兄弟,宇帝士提尔的皇祭大典之前,曾征服婆罗多以西的领土。
那罗陀 ——Nārada,克利须那的伟大奉献者,手持维纳琴,可随意穿梭于灵性世界、物质世界任何领域,用意是宣扬《薄伽梵歌》、《圣典薄伽瓦谭》的教诲。他是十二位吠陀学问的权威之一,宇宙间有众多大名鼎鼎的弟子,比如波罗诃罗陀王子、陀鲁婆王子……在克利须那的逍遥时光中经常出现。
那伽 族 ——Nāga,天蛇一类。
毗诃波提 ——Bṛhaspati,天帝因陀罗的祭司,众半神人的灵性导师,执掌木星。
毗湿奴 ——Viṣṇu,创造之前,进入物质宇宙的遍布万物的至尊之主,克利须那的全权扩展。
婆薮提婆 ——Vasudeva,克利须那之父。同名词也指克利须那,以及毗湿奴的四大扩展之一。
婆薮 —— Vasus ,半神人一类,一共八位。
婆罗多 —— Bhārata ,上古时代的一位君王,俱卢族的先祖。
婆罗门 ——Brāhmaṇa,依据社会体制和灵性等级划定的智慧阶层人士,在国政上,则是以《吠陀经》指导刹帝利治国的智者。
婆利古 ——Bhṛgu,婆罗贺摩所生的七大圣哲之一。
婆苏吉 ——Vāsuki,蛇族首领。
婆罗贺摩 ——Brahmā,创造之初的首位生灵,在毗湿奴的指点下进一步创造宇宙的众星系。他是情欲形态的监管半神人,十二位吠陀学问的权威之一。
乾达婆——Gandharva s ,天界星宿的歌仙,属于半神人。
桑遮耶 ——Sañjaya,狄多罗史德罗的近臣,在俱卢之野战场,他与狄多罗史德罗之间的对话引出《薄伽梵歌》。
首陀罗 —— Śūdra ,依据四社会阶层和四灵性阶层体制分工形成的劳作者。
苏罗毗 ——Surabhi,克利须那路伽的乳牛,能无穷无尽供应乳液。
萨谛奇 ——Sātyaki,阿周那的武学弟子,克利须那的密友,曾在俱卢大战中躲过阿史华闼摩的夜袭,却死于雅度族的自相残杀。
萨贺提婆 ——Sahadeva,般度五子之一,与那拘罗同为医神阿室毗的孪生兄弟,宇帝士提尔的皇祭大典之前,曾征服婆罗多以南的领土。
刹帝利 —— Kṣatriya ,统治者,治国者,以保护四社会阶层、四灵性阶层为天责的人。
娑罗室伐底——Sarasvatī,掌管学问的女神。
湿婆 ——Śiva,三眼神,创造之初生于婆罗贺摩两眉之间,具非凡的大能。他是愚昧形态的监管半神人,十二位吠陀学问的权威之一。物质宇宙毁灭时,他跳起闻名的湿婆之舞,放出灭劫火毁掉整个宇宙。因为存在多个不同身份,湿婆是最易误解的角色,吠陀文献指出他既非凡灵,也非至尊之主,而是在折中位置。
施康蒂 ——Śikhaṇḍī,安波公主的转生体,前生一直仇恨毗湿摩,转为男儿身后最终在俱卢大战中击毙了毗湿摩。
须跋陀罗 ——Subhadrā,克利须那的亲妹妹,阿周那的二任妻子。
悉陀 —— Siddhas ,具星宿之间随意穿梭的大能,属于半神人。
特里士多摩那 ——Dhṛṣṭadyumna,图鲁波陀之子,生自祭火,乃火神阿耆尼的扩展,在俱卢之野战场为般度一方排兵布阵,注定了是德罗纳的克星。
特黎史特闿图 —— Dhṛṣṭaketu ,支提国之王子,施苏伯罗之子,为般度一方贡献了一个大军的兵力,后死于德罗纳之手。
檀南遮耶 ——Dhanañjaya,阿周那的别名,曾讨伐各国收罗财资,由此取名。
图鲁波陀 ——Drupada,在俱卢之野战场支持般度族一方的国王。
维筏斯万 ——Vivasvān,现今年代太阳神的名字,曾亲自领受《薄伽梵歌》的教诲。
因陀罗 —— Indra ,天界星宿之王,众半神人的首领,手持所向披靡的霹雳法宝。贡蒂曾念出召唤因陀罗的曼陀罗,于是有了阿周那。
夜叉 —— Yakṣas ,属于魔族一类。
优沙那 ——Uśanā,足智多谋的魔族灵性导师。
阎摩王 —— Yamarāja ,死神,有罪之人死后判决用刑的半神人。
伊刹华古 ——Ikṣvāku, 摩奴 之子,早先经由 摩奴 获得《薄伽梵歌》的学问。
宇帝士提尔 ——Yudhiṣṭhira,般度五子的长兄,为贡蒂召唤死神阎摩王所生的英雄,般度五子之中最讲道义,最能忍辱,俱卢大战胜利后称帝,统一大地的各洲各国。
遮罗纳 —— Cāraṇas ,天界星宿的专职歌手。
遮那迦 ——Janaka,一位伟大而觉悟本我的国王,悉达公主之父,罗摩的岳父。这位学识渊博的国王,曾施教民众如何为正义而战,他也是十二位吠陀学问的权威之一。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ici/5548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姜夔《暗香·仙吕宫》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