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大道家园 >> 综合浏览区 >> 传统资讯 >> 传统文学

史学·史籍·通典

大道家园 2023-07-28 01:43:39

史学·史籍·通典史学·史籍·通典

第一部记载典章制度的通史。唐杜佑撰。杜佑 (735-812) 字君卿,生于官僚世家,以父荫入仕,经历玄、肃、代、德、顺、宪六朝,累官至司徒同平章事,也就是宰相。唐宪宗时,杜佑已年过七旬,他请求退休,但宪宗不允,只是同意他三五日一朝,参议政事。每当他人朝奏事,宪宗都优礼有加,不呼名,仅以“司徒” 称之。他去世后,宪宗竟废朝三日。晚唐著名诗人杜牧就是他的孙子。但是,杜佑所以名垂不朽,却是因为这部 《通典》。据《旧唐书》 本传,唐玄宗时,刘秩 (史学家刘知几之子) 采经史百家之言,仿《周礼》所记职官,编撰了一部 《政典》,受到时贤的称赏,有人甚至认为其才学超过了西汉的刘向。这时,杜佑尚在孩提时代。三十岁时,他慕名购得此书,通读一过,觉得条目未尽,便加以扩充,编成一部包罗黄帝至唐代宗时代各类典章制度的大书,名 《通典》。“通”的意思有两层: “纵通”和 “横通”,即网罗古今,兼包众典。《通典》 共二百卷,分为 《食货典》、《选举典》、《官职典》、《礼典》、《乐典》、《兵典》、《刑典》、《州郡典》、《边防典》等九门,每门下又再分小类,如 《官职典》下分 “历代官制要略”、“三公”、“宰相”、“尚书”、“御史台”、“诸卿”、“武官”、“东宫官”、“历代王侯封爵”、“州郡”、“文散官”、“禄”、“秩品” 等十三类。显然,这种分门别类、以类相从的编撰体例,使得 《通典》 具有了工具书的功能。例如,如果要了解“宰相” 一职的起源与演变,即可查阅 《官职典》 的 “宰相” 类。事实上,《通典》就是一部古代典章制度的 “百科全书”。《通典》是杜佑唯一的著作,他三十岁时动手,等到书成献给皇帝时,已经是六十五岁的老翁了。这种著书精神,今人是难以思议的。

《通典》《通典》在史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是典章制度专史的开创之作。杜佑以前的典章制度史,基本集中 于纪传体史书中的书志部分。在史实容量和撰述体例上都有诸多的限制,无力承担完整记述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发展变化历史的任务。而《通典(全5册)》把这一体裁独立出来,为这一体裁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天地。从此典制史成为传统史学中的一个重要门类。
它专叙历代典章制度的沿革变迁,从远古时代的黄帝起,到唐玄宗天宝末年止(肃宗、代宗以后的变革,有时也附载于注中),分为九类,以食货居首,次以选举、职官、礼、乐、兵、刑、州郡、边防,每类又各分子目。对于历代典章制度,都详细地叙述了它们的源流,有时不但列入前人有关的议论,而且用说、议、评、论的方式,提出自己的见解和主张。

具体的范文模板
链接:/s/1_N5EkAm5EldifX7szxgs7A

?pwd=up9y 提取码: up9y  

中国史学典籍有哪些《春秋》、《国语》、《战国策》、《左传》(阐释春秋的)、《吕氏春秋》
二十四史:《史记》(汉·司马迁)、《汉书》(汉·班固)、《后汉书》(南朝宋·范晔)、《三国志》(晋·陈寿)、《晋书》(唐·房玄龄等)、《宋书》(南朝梁·沈约)、《南齐书》(南朝梁·萧子显)、《梁书》(唐·姚思廉)、《陈书》(唐·姚思廉)、《魏书》(北齐·魏收)、《北齐书》(唐·李百药)、《周书》(唐·令狐德棻等)、《隋书》(唐·魏征等)、《南史》(唐·李延寿)、《北史》(唐·李延寿)、《旧唐书》(后晋·刘昫等)、《新唐书》(宋·欧阳修、宋祁)、《旧五代史》(宋·薛居正等)、《新五代史》(宋·欧阳修)、《宋史》(元·脱脱等)、《辽史》(元·脱脱等)、《金史》(元·脱脱等)、《元史》(明·宋濂等)、《明史》(清·张廷玉等)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ici/5543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