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大道家园 >> 综合浏览区 >> 传统资讯 >> 传统文学

(宋)欧阳修《玉楼春·洛阳正值芳菲节》原文-翻译及赏析

大道家园 2023-07-27 23:48:15

(宋)欧阳修

玉楼春·洛阳正值芳菲节

洛阳正值芳菲节,秾艳清香相间发。游丝有意苦相萦,垂柳无端争赠别。杏花红处青山缺,山畔行人山下歇。今宵谁肯远相随,惟有寂寥孤馆月。

此词也是词人临别洛阳时创作的四首《玉楼春》之一。它的特色是融情于景,通篇都是借助景物描写,抒写内心的感情,打破了上阕侧重写景、下阕侧重抒情的一般格局。

上阕首二句是对洛阳花事的总括性描写:“洛阳正值芳菲节”点出词人离别洛阳之时正值百花争发、芳菲满目的美好季节。“时至将离倍有情”,人在离开一个地方的时候,便对它生发了比平时要强烈得多的情感,更何况是在这样满眼芳菲的美景良辰?“秾艳清香相间发”是对“芳菲”情景的具体补充:“秾艳”写出了花的色泽光彩;“清香”写出了花的芬芳醉人;“相间发”则把花的色香迷人作了综合的形容。“游丝有意苦相萦,垂柳无端争赠别”二句,则融进了词人浓厚的主体意识。他把满怀惜别之情外射于外界的自然景物,仿佛“游丝”与“垂柳”也具有了相留或相送的人的感情,“游丝”“相萦”联想是何等贴切自然,加上“有意”与“苦”三字就使游丝的相萦具有了暗射的象征性,它岂不是词人自身那种难舍难分的心情的写照?而“垂柳无端争赠别”则是对折柳赠别的传统习俗的悖逆与诘问:无情的垂柳呵,既然游丝对我苦苦相萦,你为何无缘无故要争相为我送别呢?词人借用这两句景物描写,写出了他欲留而不能留、非去不可而又极不愿去的矛盾心理。

下阕首二句“杏花红处青山缺,山畔行人山下歇”,是对洛阳美景与当地风情的进一步描绘,反映了词人对行将作别的故地的无限留恋。“杏花红处青山缺”一语最妙,它不仅写出杏花如云的繁盛——它一树树灿若云霞的繁花,简直可以把青山遮挡去一段或一角;而且也表现了一种透视性的视角——如果我们把满眼的杏花从近处来作平视性的观察,那么就确有“杏花红处青山缺”的感觉,杏花挡住了观察者的视线,岂不是有青山中断、短缺的印象吗?词人在运用夸张手法时,根据感觉和印象中的“真”;而且以“山畔行人山下歇”的现实主义笔法加以点染,这样就增加了夸张的真实性和可感性,“今宵谁肯远相随,惟有寂寥孤馆月。”是词人对别后凄凉情景的想象:今宵一别,孤篷远去,相随者只有天上的明月;在旅次的孤馆中,也只有明月和自己相伴。人未远行,而已想见别后的孤单,这就更突出地表现了词人凄凄不忍离别的依恋情怀。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ici/5535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