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柳宗元《杨白花·杨白花风吹渡江水》原文_翻译及赏析(唐)柳宗元
杨白花·杨白花风吹渡江水
杨白花,风吹渡江水。坐令宫树无颜色,摇荡春光千万里。茫茫晓日下长秋,哀歌未断城乌起。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唐河东解县(今山西运城县西南)人。登第后曾任监察御史等官职。后因参加以王叔文为首的“永贞革新”集团,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再迁为柳州刺史,卒于官,世称柳柳州。他与韩愈共同领导唐代古文运动,为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
这是一首拟古乐府的小词。原诗《杨白花》的写作背景是这样的:南北朝的北魏太后,爱上了一位勇武有力、容貌雄伟的年轻将军杨华,逼他私通。事后杨华害怕暴露,即带领部队投奔南方的梁朝去了。太后总想念他,便写了一首《杨白花》歌,教宫女连臂踏足歌唱,声调凄婉。柳宗元这篇拟作,就是模拟原诗思念情人的语调写出来的。
眼前正是杨花飘坠的芳春季节,瞧着这白色飘坠的杨花,怎能不见景生情、想起那和杨花一样远远飘走的心上人呢?“杨白花,风吹渡江水。”“杨白花”,这是一声满带深情与渴望的亲昵呼唤。因为“杨白花”可不就是杨华名字的谐音么?可如今他被无情的风吹到江的那边去了。“坐令宫树无颜色,摇荡春光千万里。”是呀,自从他走后,带走了我的春天,宫中的万树千花,一时都黯然失色,因为那美好的春光,美好的爱情,都随着他一起消失在远方了。这教人如何耐得!“茫茫晓日下长秋,哀歌未断城乌起。”从今后,我只能独自呆守在孤寂的长秋宫(皇后居所)中,随着普照的朝阳运转,唱起缅怀旧情的挽歌,从清早直唱到暮鸦归飞的黄昏,一声声,一声声不断地唱。既然被杨花带走的春天一去不回,那旧情无限的挽歌也就永远唱不完了。
如果要问作者拟作此词的动机,就得联系他政治失败后的悲惨遭遇。为了进行政治改革,他付出了贬官南荒的重大代价,而改革的失败无疑将导致对国家中兴前途的绝望。多才善感的词人能不把这种无法排解的抑郁悲痛心情借代言体的诗歌表现出来吗?这里,他用杨白花的形象替代被贬远谪的逐臣,又以男女相思的代言体,寄托自己贬谪南迁(风吹渡江水)和朝政败乱(坐令宫树无颜色)的无限痛惜(哀歌未断)之情。为了避免文祸而采用这种借古伤今的隐喻手法,以设想的虚情反映政治斗争失败的现实,写得言婉而情深,成为“余音杳杳,可以泣鬼神”(刘辰翁语)的古今绝唱。
委婉而又凄凉,如何赏析柳宗元的《杨白花》?柳宗元是当代著名的文学家,也是唐宋八大家之首,他的《江雪》广为传颂。除此之外,还有一首《杨白花》也颇受好评。全诗内容为:“杨白花,风吹度江水。坐令宫树无颜色,摇荡春光千万里。茫茫晓日下长秋,哀歌未断城鸦起。”据文献记载,杨白花是北魏胡太后的情人。这首词字面上是写胡太后对杨白花的思念。
开篇用起兴的手法,写到雪白雪白的杨花啊,被风吹到了江的那边。表面上写杨花,实际上也是写自己的情人杨白花,渡江而过。花落已难寻,杨花落尽,宫中其他的树都没有了颜色。杨花飘落的意象在唐人诗中经常出现。李白有诗:“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这句仍然是一语双关,宫中的树木没有了颜色,说明自从杨白花离开了自己,感觉整个世界都是灰色的了。感情世界一篇空白了。可见,胡太后对杨白花爱得深沉。“摇荡春光千万里,茫茫晓日下长秋”在模糊的朝阳下,我一个人在长秋宫独守空房,独自一个人咀嚼对你的思念。春日最容易引起人的愁思。尤其是对于心上人来去的胡太后来说更是如此。
在失去心上人之后,胡太后命令所有宫女们都去唱歌。悲哀的歌声一遍接着一遍的唱。让人感到分外悲哀。片片这个时候,城墙边上的乌鸦归巢了。昏鸦在古诗词是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意象。元代马致远爱在《秋思》有“枯藤老树昏鸦”的名句。日暮时分乌鸦的名叫最给人一种悲凉的感觉。诗歌至此结束。但是那种思想的哀愁仍然不绝于耳。全诗始终被悲凉的乐调所笼罩。作者在写胡太后对杨白花的思念,其实也是在写自己。作者被贬永州,也是自己的一腔哀怨无处申诉,借古人之事,抒发自己的哀怨。以上就是我对柳宗元《杨白花》的赏析。(图片来自网络,)
古代著名才子之柳宗元杨白花,风吹渡江水。
坐令宫树无颜色,摇荡春光千万里。
茫茫晓日下长秋,哀歌未断城鸦起。
-柳宗元《杨白花》
杨柳轻轻地飘着白花,被风吹过长江岸。
致使宫中绿叶凋零无颜色,你却摇荡着万里春光。
旭日的光芒刚刚照进长秋宫,怨歌未了又闻啼鸦城头信雌黄。
《杨白花》这首诗是柳宗元在永州后期写的一首乐府旧题诗。许顗《彦周诗话》说:“子厚乐府杨白花,言婉而情深,古今绝唱也。”有人说这诗是作者自况,也有人说是作者读书咏史,不是自况。但不管是什么,读者从诗中表现的是一种什么“情”去探讨,就可以知道了。
作者在诗中第一句就直描杨白花被风吹走了,吹到江南去了,风吹走的不仅仅杨花,吹走的更是宫中的春光。人去楼空,即使是春的季节,却已无春意,因为整个宫里的树木都已凋落了,没有一点春色。作者用极简洁直白的语言抒写在大好时光里却感受不到春意的遗憾之情。这就像宫廷大贬有用之才后,朝廷已无栋梁之才,就没有了勃勃生机,就不能振兴中唐业已颓败的形势。作者在诗的前两句中直呼直叙,使得全诗蒙上悲愤怨恨的情绪色彩,读者读罢无不为之心中震撼,为之动容,为之流泪。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唐代河东(今山西运城)人,杰出诗人、哲学家、儒学家乃至成就卓著的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著名作品有《永州八记》等六百多篇文章,经后人辑为三十卷,名为《柳河东集》。因为他是河东人,人称柳河东,又因终于柳州刺史任上,又称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同为中唐古文运动的领导人物,并称“韩柳”。在中国文化史上,其诗、文成就均极为杰出,可谓一时难分轩轾。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ici/5534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