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体裁·丛书史学·体裁·丛书
各种单独著作的汇刻或汇集。编刻丛书始于南宋后期,现在发现的最早的丛书是南宋宁宗嘉泰元年 (1201)、俞经编刻的《儒学警悟》,收入宋人著作六种。“丛书” 之名,最早出现在明代,如程荣编刻的 《汉魏丛书》。编刻丛书在清代达到高峰,不用说官修 《四库全书》 成为古今规模最大的丛书,就是私家汇刻的各种丛书也令人目不暇接。丛书的种类很多,专门性的丛书如 《十三经注疏》、《宋六十名家词》、《二十四史》 等,综合性丛书如 《知不足斋丛书》、《四库全书》等;有以地区为中心的郡邑丛书如《畿辅丛书》、《安徽丛书》等; 有以时代为限的丛书如 《汉魏丛书》、《唐宋丛书》等; 有以某人的全部著作编成的个人丛书,如《船山遗书》 (王夫之)、《章氏遗书》 (章学诚) 等。民国年间编印的古籍丛书,如 《四部丛刊》、《四部备要》、《丛书集成初编》等,直到今天还在不断再版。丛书的最大功能,一是给学者提供方便,一是使许多古籍得以保存。汉魏的古书,唐宋的野史、杂著,明清的别集、笔记等,有的没有单行本,有的虽有单行本却早已失传,或留传甚少,十分稀见。特别是篇幅短小或未完成的著作,单独刊印比较困难,但编入丛书后,却得以保存下来。据统计,目前尚在的各类古籍丛书多达两千七百九十多种,这是研究古代文化的宝藏。上海图书馆1959年编的三大册 《中国丛书综录》,为现代读者最有效地利用这些丛书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第一册总目,用以检索每种丛书所收书目,第二册子目,用以检索各种古籍收在哪些丛书中,第三册索引,按四角号码编排,并附有部首和汉语拼音索引。
中国古代有哪些重要的史学体裁和史学著作? 编年体是中国古代史书最早采用的体裁,所谓编年体,就是按照时间先后的顺序编排史事。我国现存最早的编年体史书是《春秋》。《春秋》本是鲁国的国史,经过孔子的修订后,这部编年体史书被赋予了十分浓厚的政治与道德意涵,因而名列经部书籍,而被尊为《春秋经》。
编年体之后兴起的是纪传体。纪传体是以人物为中心编排史事。司马迁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通过《史记》的目录,我们可以很容易知道什么是纪传体。《史记》开篇是“本纪”,记录历代帝王的言行;之后是“表”,以表格的形式开列诸侯、将相、名臣的名字;之后是“书”,记录国家的典章制度,后来的正史改称“志”;之后是“世家”,记录诸侯以及特别重要的人物的事迹;最后是“列传”,介绍帝王诸侯之外值得记录的人的事迹。本纪、世家、列传的设置,清晰反映了社会的等级秩序。
自《史记》之后,后世历代正史均采用纪传体,因此纪传体俨然成为不可动摇的传统。民国初年修《清史稿》,编修者无一例外主张沿用纪传体,众人争议的焦点,在于具体的篇目:一派认为仿《明史》的体例安排篇目;一派以梁启超为代表,认为清代历史呈现了很多与明代历史不一样的特点,“史例自因时而变”,以更多篇幅书写清代历史中的新因素,并且注重大众的生活,而非帝王将相的家事。这两派意见,最后以前者取胜。
纪传体虽然影响极大,但编年体亦未消亡。到了北宋,司马光主持编修了《资治通鉴》,这部书采用的便是编年体,而且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衍生出了一系列史书,这其中便有南宋史学家袁枢编纂的《通鉴纪事本末》,这是我国第一部纪事本末体的史书。
什么是纪事本末体?如果说编年体以时间线索为中心、纪传体以人物为中心,那么纪事本末体便是以事件为中心。像《资治通鉴》这样的大部头著作,以时间线索编排史事虽然简洁,但一些事件横跨几年乃至十几年,其记载分散在不同年份中,很难使读者掌握事件全貌,容易读了这一年忘了下一年,纪事本末体的出现解决了这一难题。南宋文学家杨万里在《通鉴纪事本末叙》中便说:“盖事以年隔,年以事析,遭其初莫绎其终,揽其终莫志其初,如山之峨,如海之茫,盖编年系日,其体然也”,读到友人所撰《通鉴纪事本末》后,“如生乎其时,亲见乎其事,使人喜,使人悲,使人鼓舞未既,而继之以叹且泣也”,可见不同体裁带给读者的阅读感受是有很大差别的。
《通鉴纪事本末》使纪事本末体在历史编纂学上站稳了脚跟。
我国古代有哪些形式的史学体裁?分别由谁在哪本史书中运用?楼上的,《三国志》是“二十四史”之四,当然是纪传体的!编年体——史书编著的一种体裁。以时间为中心,按年、月、日顺序记述史事,是编写历史最早用的也是最简便的方法。其优点是给人以明确的时间观念,比较容易反映出史事发生和发展的时代背景;其缺点是不易集中反映同一历史事件前后的联系。弥补方法是,在记载史事时,有时要追叙往事,有时也附带记述后事。
国别体:以国(诸候国)为主体记载,比如《国语》即是。
纪传体——史书的一种形式,以为人物立传记的方式记叙史实。例如《 三国志 》《 史记 》等都是纪传体。
断代史体例——以朝代为断限的史书。此体裁创始于东汉史学家班固,他所著的《汉书》,写高祖元年(前206年)到王莽地皇四年(23年)西汉王朝230年的历史。二十五史中除《史记》为通史外,其余的二十四史都属此体。其中《南史》、《北史》、《五代史》包举数朝,仍然属于断代史的范围。编年体和纪事本末体的史书,以朝代为断限的也属于断代史。今人所著的《秦汉史》、《隋唐史》等,也属于断代史范围。
编年史——就是编年体史书,编年体史书是按在世皇帝的年号记录,所发生的事件。宋代司马光编纂的《资治通鉴》是我国现存编年体史书中影响最大的一部。
纪事本末——纪事本末体,是以事件为中心的著史体裁.它与编年体,纪传体,合称为古代三大史体. 纪事本末体裁,每事一题,为一专篇,把分散的材料,按时闲先后加以集中敍述,兼有编年体和纪传体的优点,详於记事,方便阅读。它创立于南宋袁枢的《通鉴纪事本末》。
■ 编年体 按年代顺序记载历史。孔子《春秋》、"春秋三传":左丘
明《左传》(又名《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
司马光《资治通鉴》
■ 国别体 按国家分类记载历史。《国语》、《战国策》
■ 纪传体 以人物活动为中心记载历史。二十四史(包括《史记》)
■ 纪事本末体 以事件为主线按年月顺序叙事。《竹书纪事》
◆ 通史 记载从黄帝到作者生活年代的历史。《史记》、《资治通鉴》
◆ 断代史 记载朝代历史。除《史记》外的其余二十三史。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ici/5533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吴钧陶·秋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