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唐江西诗歌·晋代江西诗歌·陶渊明诗歌的艺术特征·诗中物象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晋唐江西诗歌·晋代江西诗歌·陶渊明诗歌的艺术特征·诗中物象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
在陶渊明诗中,没有瑰丽的物象,没有神奇的想象,也没有奇特的生活,有的只是榆柳、桃李、种豆、桑麻,还有狗吠、鸡鸣等普通的田园景物以及田间劳作、邻里往来等平凡的日常农村生活,这些物象无一不与诗人的生活密切相关,也是第一次被当作重要的审美对象出现在文人的诗作中。黄文焕《陶诗析义》卷二评道:
园田(《归园田居》)诸首,最有次第。其一为初回,地几亩,屋几间,树几株,花几种,远村近烟何色,鸡鸣狗吠何处,琐屑详数,语俗而意愈雅。恰见去忙就闲,一一欣快;极平常之景,各生趣味。次言乡里来往,“相见无杂言”,一切出仕应俗之苦套,不复入耳目矣。三言苗稀草盛,道狭露多,田园亦自有田园之苦况。而愿既无违,衣不足惜,自解自叹,与受俗苦、宦苦,宁受此苦。秤停轻重,较量有致。四言携子侄问采薪,慨然于邻里存没之感。五言独策复还,荆薪代烛,田园中真景实事,令人萧然悠然。前三首以入俗之苦,形归居之乐,此从田园外回头也;后二首以邻里之死,形独游之欢,此从田园中再加鞭也。[1]
张戒《岁寒堂诗话》也评说:
渊明“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本以言郊居闲适之趣,非以咏田园。而后人田园之句,虽极其工巧,终莫能及。[2]
注释
[1]黄文焕:《陶诗析义》卷二。[2]张戒:《岁寒堂诗话》卷上。
陶渊明诗歌的艺术风格 ?1、第一,是情、景、事、理的浑融,平淡而有意境。陶渊明描写景物并不追求物象的形似,叙事也不追求情节的曲折,而是透过人人可见之物、普普通通之事,表达高于世人之情,写出人所未必能够悟出之理。
2、第二,陶渊明诗歌的语言风格是平淡而又淳厚,平淡中见警策,朴素中见绮丽。在诗里,将一切如实说来,甚至很少用形容词,只是白描,朴素自然。
而这种语言又不是未经锤炼的,只是不露痕迹,显得平淡自然。但是,在平淡的外表下,却具有着淳朴浑厚的感情、浓郁的生活气息,含有丰富鲜明的形象,读来韵味隽永。
3、第三,是平淡与豪放。这是指陶渊明诗歌风格的多样性。由于诗歌的内容不同,风格也不完全一样。他的田园诗显现出来的是闲散冲淡,而一些咏史等诗却是豪放有力。
扩展资料
田园诗派在一个玄学盛行,唯美主义支配整个文坛的时代里,以崭新的思想内容的诗作卓立于诗坛,表现出巨大的革新精神。
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开宗立派的重要诗人。他所处的时代,正是形式主义风气盛行之时,诗坛上充斥着谈玄悟禅、模山范水之作,形式上刻意追求绮语浮词、铺锦列锈。
但陶渊明却有着一般文人所未曾有过的田园农耕生活经历,和劳动人民有许多接触,可以说,是生活给他以厚爱,使得他在一个玄学盛行,唯美主义支配整个文坛的时代里,却能以崭新的思想内容的诗作卓立于诗坛,表现出巨大的革新精神。
-田园诗派
简述陶渊明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一、回答
1、陶渊明诗歌的思想内容:陶渊明是中古时代的大思想家。他的文学思想是魏晋南北朝文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对真的理解,既注重历史与生活的真实,更注重思想情感和襟怀抱负的真实,是较完美的艺术真实。同时,他对自然的理解也表现其文学思想的独特性。他不言教化、不事雕凿,注重情感的自由抒发,注重诗文的自然天成,这是一种非常高的境界。然而,无论是提倡艺术真实,还是推崇文学的自然,都是为了酣畅淋离地表现人生。这是陶渊明文学思想的灵魂。
陶渊明对社会人事的虚伪黑暗有极清醒的认识,因而他的隐逸不是消极的逃避现实,而是具有深刻的批判社会现实的积极意义。当他在漫长的隐居生活中陷入饥寒交迫的困境时,尽管也彷徨过,动摇过,但最终还是没有向现实屈服,宁固穷终生也要坚守清节。据说郡官派督邮来见他,县吏就叫他穿好衣冠迎接。他叹息说:“我岂能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从此,不为五斗米折腰传为佳谈。陶渊明喜欢喝酒,“寄酒为迹”抒发自己不愿和腐朽的统治集团同流合污的心愿,表现出诗人恬淡旷远的襟怀、孤傲高洁的品格,也正是因为如此它的作品才虽平淡质朴却诗意盎然。
陶诗文共一百四十几篇,引用《列子》、《庄子》典故多达七十次之多,不能不说对老庄思想接受甚深。陶渊明崇尚老庄的自然美学观,同时又是生活劳动在田园之中,很自然地,田园生活便成了他的审美对象化,也因此成就了中国田园诗歌的辉煌。陶渊明以自然为美,以真为美的诗美思想,闪耀在诗情上,便是照亮了人物个性,使读者强烈感受到诗人傲岸不屈,追求自由的人格魅力;体现在内容上,则是把田园生活引进 了诗坛,为中国诗歌的发展开辟了一片新天地;渗透在艺术上,则是产生了真朴淡远的艺术境界和冲淡自然的美学风格。这就是伟大诗人的陶渊明,千百年来,他的品格,他的诗歌,他的田园,连同他的那份悠然,一并成为后世诗人与读者崇拜和研究的对象,就足以说明他美学思想的无尽生命力。
2、陶渊明诗歌的艺术特色:语言陶渊明作品的语言平淡,但这平淡是把深厚的感情和丰富的思想用朴素平易的语言表达出来;表意易读懂,其内涵还需细细品味,但又富有情致和趣味。梁实秋曰:“绚烂之极归于平淡,但是那平不是平庸的平,那淡不是淡而无味的淡,那平淡乃是不露斧凿之痕的一种艺术韵味。”如农家口语,但塑造出来的艺术形象却生动鲜明。苏轼云:“渊明诗初视若散缓,熟读有奇趣。如嗳嗳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又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大率才高意远,则所寓得奇妙,遂能如此,如大匠运斤,无斧凿痕,不知者则疲精力,至死不悟。”体现了一种“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王安石语)的巧妙构思。手法他善于以白描及写意手法勾勒景物、点染环境,意境浑融高远又富含理趣。语言精工本色,朴素真率,笔调疏淡,风韵深厚。但陶诗并非只有飘逸悠然、自然冲淡一种风格,也有金刚怒目的慷慨豪放如《咏荆轲》、《读山海经》的“精卫衔微木”等。陶诗还善于将兴寄和自然美融为一体。他笔下的景物既是有象征意义的意中之景,又是生活中的实有之景。如《拟古》其七“日暮天无云”中所写“云间月”、“叶中华”,便既是月夜春景,又是对人生最美好酣畅的短暂时光的比喻。陶渊明笔下的景物往往被人格化,如青松、芳菊、归鸟、孤云,都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景物,也是诗人高洁性格的象征。风格陶渊明长于诗文辞赋,诗多描绘自然景色及其在农村生活的情景,而这田园生活也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其中的优秀作品寄寓着对官场与世俗社会的厌倦,表露出其洁身自好,不愿屈身逢迎的志趣,但也有宣扬“人生无常”,“乐安天命”等消极思想。其艺术特色,兼有平淡于爽朗之胜,语言质朴自然,而又极为精炼,具有独特风格。陶渊明是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诗文重在抒情和言志。抒情、写景、议论紧密结合,情景交融,从中反映了作者的个性,他的清高自赏和不与世俗同习。
二、扩展知识:
1、陶渊明简介:陶渊明(352或365年—427年 ),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人。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有《陶渊明集》。
2、主要作品:陶渊明传世作品共有诗125首,文12篇,被后人编为《陶渊明集》。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ici/5521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范梈《掘冢歌》诗词选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