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江西诗词·元代江西诗人·虞集
虞集(1272~1348),字伯生,号道园,世称邵庵先生,崇仁(今江西崇仁)人,原籍四川仁寿。南宋丞相虞允文五世孙,宋亡后迁居江西。早年受家学熏陶,颇通经史、性理之学。大德初至京师,荐授大都路儒学教授,历官至秘书少监、翰林直学士兼国子祭酒、奎章阁侍书学士。曾奉旨修撰《经世大典》,晚年谢病回归临川。卒谥文靖。著有《道园学古录》《道园遗稿》等。据《元史·虞集传》记载,在延祐(1314~1320)、至顺(1330~1332)间,他是大都最负盛名的文人,“一时宗庙朝廷之典册,公卿大夫之碑版咸出其手”[1]。
虞集学问渊博,探研精微,但拘守儒学道统,主张诗歌要温厚平和而不失声韵光彩之美,所以他的诗风如“汉廷老吏”般于典雅精切中显沉雄老辣。他历数朝而均受优宠,诗歌中多颂美之作,但仍有不少诗作带有历史兴亡的感慨和哀伤,表现出较强的民族意识。如《挽文文山丞相》:
徒把金戈挽落晖,南冠无奈北风吹。子房本为韩仇出,诸葛宁知汉祚移。云暗鼎湖龙去远,月明华表鹤归迟。何须更上新亭望,大不如前洒泪时。
诗中颂扬了南宋忠臣文天祥宁死不屈的英雄气概和高尚节操,并对其充满了痛心与哀悼,文字亦流畅宛转。另有《至正改元辛巳寒食日示弟及诸子侄》之二,也流露出同样的思想感情:
江山信美非吾土,飘泊栖迟近百年。山舍墓田同水曲,不堪梦觉听啼鹃。
虞集生二岁而宋已亡,但由于元代民族关系紧张,以致在作品中表露出民族意识,显示了历史遗恨和种族歧视给汉族知识分子带来的心灵创伤。
虞集有些诗还写到了民生疾苦,如《次韵陈溪山樱履》:
六月乃屡雨,良田不忧槁。独念桂林戍,触热赴南讨。道路备攘掠,所过净于扫。缚人夜送军,吏卒何草草。蛮獠亦人类,义利启戎好。寻原可制乱,机要贵及早。夜来送者还,颇言暍横道。诸军四面集,同月约皆造。谁为饥渴谋,性命安可保?藜藿可满槃,对之令人老。
诗作表达了对元统治者推行的民族仇杀政策的强烈不满,指出兵戎相加只能给人民带来深重的苦难,“谁为饥渴谋,性命安可保?”表现了他对劳动人民悲惨境遇的同情和忧虑。
虞集生长在社会和平安定时期,因此集中以清和淡远的写景小诗为多,呈现出一派承平气象,如《无题》诗表现一种朦胧的境界,《闻机杼》《题柯敬仲杂画十首》则呈现雅淡的画面,《腊日偶题》《听雨》《山水图》《宫词》等给人一种安详幽静印象。我们略举一二:
雨过苍苔石,云生野岸泉。幽怀春冉冉,稚子秀娟娟。(《题柯敬仲杂画十首》之二)
屏风围坐鬓毵毵,绛蜡摇光照暮酣。京国多年情尽改,忽听春雨忆江南。(《听雨》)
泛舟桑落浦,望见香炉峰。野水常欹树,山云不碍钟。桃源携客觅,松径与僧逢。为托荆关辈,添予九节筇。(《山水图》)
虞集也长于词,现存30余首,大都叙述个人闲愁情思,缺乏社会生活内容,景物描写亦平平无特色。只有《风入松》一词引人注目,主要抒写在朝时的乡关之思:
画堂红袖倚清酣,华发不胜簪。几回晚直金銮殿,东风软、花里停骖。书诏许传宫烛,轻罗初试朝衫。御沟冰泮水挼蓝,飞燕语呢喃。重重帘幕寒犹在,凭谁寄银字泥缄。为报先生归也,杏花春雨江南。
词中结句“杏花春雨江南”,十分精练和形象地渲染出江南的春景,着实令人神往,历来被视为词坛名句。据说和他同时的诗人陈旅、张起岩都很欣赏这首词,而当时机坊还把它织在罗帖上,作为艺术品供人赏玩。
注释
[1]宋濂等:《元史》卷一八一,中华书局,1976年版。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ici/5520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宋)辛弃疾《鹧鸪天·送人》原文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