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词要重拙大》诗词评论技巧这是近代词人况周颐对词创作提出的要求。《蕙风词话》曰:“作词有三要,曰重、拙、大。南渡诸贤不可及处在是。”况氏论词之旨就是“重、拙、大”,他不仅以此作为创作的标准,也以此作为评词论词的标准。所谓“重”指气格的沉着厚重,从而使词具有凝重的风格和深沉的思想感情,这主要是对词的内容方面的要求。所谓“拙”指词的表达方式要自然、朴实,不要雕琢勉强,这是对词的形式方面的要求。所谓“大”,指词的境界要开阔宏大,寄托要深远隽永,使词具有大家风度,这是从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方面作出的要求。况氏论词往往注意“重、拙、大”的结合,以此评论历代词人词作,形成了况氏词论的显著特征,对纠正清末词坛萎靡词风有一定积极作用。
诗词鉴赏方法与技巧古诗鉴赏技巧
1、认真读料
古诗文鉴赏,首先得认真读题,认认真真的读给出的诗词材料,反复读,看诗句的意境,品诗句的意蕴,看诗句的关键词,有句话叫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多读两遍,摸索出诗句的创作意境。
2、仔细审题
古诗文赏析,还得要注意仔细审题,也就是看看问题的设置,看看作者到底想考什么内容,看清问题焦点,找到问题关键,把题读懂读熟,才有利于去做鉴赏。
3、思维发散
回到古诗文赏析题,还要注意一个技巧,那就是做到思维发散,回答时,不要一直局限于诗句的词句,做这些题思维越发散越有利,因为能根据诗句内容联想到更多的知识。
4、答题简略
回答古诗文解析题,答题一定要简单明了,特别是那些意思翻译题,意境题,回答时找主题词,把自己想表达的意思用最简单的语言表述,不要啰嗦的写一篇,但却没回答到点子上,真有点浪费笔墨和时间。
5、用词要准
回答古诗文解析题,在回答翻译类问题时,用词一定要准,用给出的词语及语句的近义词去回答,就一定不会错,用词精炼准确,就能得到高分,比如说到修辞手法时,是比喻就是比喻,是拟人就是拟人,不要张冠李戴。
诗词里的表现手法有哪些?一、用典
(一)用事:借古抒怀,借历史故事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立场态度等。
(二)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加深诗词意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
二、想象
人们在已有材料和观念基础上,经过联想、推断、分析、综合,创造出新的观念的思维过程。
三、联想
由一事物联系到与之有关的另一事物,或把事物中类似的特点联系起来造成一个典型。
四、衬托或烘托
指的是以乙托甲,使甲的特点或特质更加突出。有正衬和反衬两种。
五、渲染
环境、景物作多方面的描写形容,以突出形象,加强艺术效果。
六、象征
用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特点的概念、思想和感情。也就是借助于特定具体的事物,寄寓某种精神品质或抽象整理。
扩展资料:
抒情散文的表现手法丰富多彩,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抑扬结合、象征等手法;
记叙文的写作手法如首尾照应、画龙点睛、巧用修辞、详略得当、叙议结合、正侧相映等;
议论文的写作手法如引经据典、巧譬善喻、逆向求异、正反对比、类比推理等;
小说体的表现技巧:描写手法、烘托手法、伏笔和照应、悬念等。
参考资料:表现手法-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ici/5518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