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大道家园 >> 综合浏览区 >> 传统资讯 >> 传统文学

(宋)严蕊《卜算子·不是爱风尘》原文-翻译及赏析

大道家园 2023-07-27 18:13:25

(宋)严蕊《卜算子·不是爱风尘》原文_翻译及赏析(宋)严蕊

卜算子·不是爱风尘

不是爱风尘,似被前缘误。花落花开自有时,总赖东君主。去也终须去,住也如何住!若得山花插满头,莫问奴归处。

鉴赏

这首小令的作者严蕊是一名天台营妓。作为一名军营中的妓女,身心之备受摧残可以想象,而任地方官的理学家朱熹却以有伤风化罪把她投入监狱。她满怀悲愤,作此小令,向继任官员岳霖申诉。全词运用比兴手法,字字饱含血泪,喊出了处于封建社会最底层的被侮辱被损害者的心声。

小令出语就斩钉截铁地说:“不是爱风尘。”“风尘”,指堕入风尘,谓娼妓生涯。娼妓原为良家女子,哪个不是父母生、父母疼的?若不是因种种原因走投无路,谁人甘愿落入火炕?封建理学家却以“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吃人礼教,硬派作者“爱”干此等营生,进行治罪,这是何等荒谬绝伦!“不是”一词对此罪名断然否定,严加驳斥,表示了坚决反抗;同时也就申辩了自己被迫为妓、并无此罪的决绝态度。假若定要追究自己为什么要做营妓的话,那只能说是“似被前缘误”罢了。“前缘”,前世因缘,指命运。一个“误”字,表明自己决不肯自堕火坑,而是被命运所误,遭受蹂躏而已,哪能由自己负责?一个“似”字,更表明自己的噩运似乎是命中注定,但又似乎另有原因,表现出对命运的大胆怀疑,其矛头直指封建社会极不人道的娼妓制度。用语含蓄,用意鲜明,字里行间表露出朦胧的觉醒和对造成这种制度的现实社会的控诉,侧面的对维护这种制度的封建卫道者进行了反击和揭露。

既然罪过并不在己,也不全因命运,而是由现实社会造成,那么自己无辜入狱,必会无罪开释,这就全靠新任父母官作主了。“花落”,比喻自己落难入狱;“花开”,比喻自己获得释放,“自有时”,一定会有这么一天;“东君”,谓管领百花的春神,喻指清官;“主”,作主,是动词。这里全用比喻,以“花”喻己,以“东君”喻继任官员岳霖,形象鲜明生动,语意委婉贴切,把自信平白无辜、终会脱身囹圄的心情表达得恳切周全,楚楚动人,把对新任地方官的信赖和期望表达得十分得体,揄而不媚。其中“花开花落”,句中自对,音律谐婉,道出目前的处境和摆脱灾难的希望,且与“东君”相应,体现出被看为“花”的妓女之哀婉求情的口吻。“自有时”的坚定自信与“总赖”的无比信任,又前呼后应,把对岳霖拯救自己的一腔期望表达无遗。

上阕重在申诉无罪,请求释放,写得入理入情;下阕重在表述心志,渴求自由,写得志坚愿烈。

下阕紧承上阕,开头直说“去也终须去”,表达了自己脱离牢狱的坚定心志。“终须”,终该,用语坚决,无可置疑;两个“去”字,突出强调,反复道之;“也”是助词,以拉长语调的停顿强化“去”意。与这种渴求自由的呼声相应,再用“住也如何住”与上句一一相对,进一步申述决无继续关在狱中之理。“如何”一词,既道出牢狱生活之苦不堪言,更含有为什么迫害无辜的质问之意。如果说这还是理直气壮地继续申诉的话,倒不如说是向整个的封建社会及其卫道者发出的强烈抗议。

既然绝无再被关在牢狱之理,那么出狱之后走向何方呢?“若得山花插满头,莫问奴归处”,这就是答案。“山花”谓山野之花,与雕花玉饰针锋相对;头插山花是农女村姑的打扮,表明作者宁愿去过自由自在保持人之尊严的艰苦生活,再也不愿过忍辱含垢的营妓生涯了。作者神往的这一“归处”,正与开头的“不是爱风尘”遥相呼应,进一步表明自己的心迹。之所以说“莫问”,不仅说明作者主意已定,无须询问,更由于以要求从良、去过人的生活为归宿,将为封建卫道者所不容,故用含蓄之词出之。然而作者这种要求自由、渴望幸福、保持人的尊严的强烈愿望,全部建立在脱离牢狱的前提下,所以在全句之前加上“若得”这一假设之词,其热切盼望继任官员主持公道的心情和对跳出苦海、自由生活的向往,全部包含其中。

《卜算子·不是爱风尘》全词翻译赏析 “花落花开自有时,总赖东君主”出自严蕊《卜算子·不是爱风尘》

卜算子·不是爱风尘

严蕊

不是爱风尘,似被前缘误。花落花开自有时,总赖东君主。

去也终须去,住也如何住!若得山花插满头,莫问奴归处。

【注释】

①风尘:古代称妓女为堕落风尘。

②前缘:前世的因缘。

③东君:司春之神,借指主管妓女的地方官吏。

④“若得两句”:若能头插山花,过着山野农夫的自由生活,那时也就不需问我归向何处。奴,古代妇女对自己的卑称

⑤终须:终究。

【译文】

我自己并不是生性喜好风尘生活,之所以沦落风尘,是为前生的因缘(即所谓宿命)所致花落花开自有一定的时候,可这一切都只能依靠司其之神东君来作主。

该离终须要离开,离开这里又如何能待下去。若能将山花插满头,不需要问我归向何处。

【创作背景】

南宋淳熙九年,浙东常平使朱熹巡行台州,因唐仲友的永康学派反对朱熹的理学,朱熹连上六疏弹劾唐仲友,其中第三、第四状论及唐与严蕊风化之罪,下令黄岩通判抓捕严蕊,关押在台州和绍兴,施以鞭笞,逼其招供。严说:“身为贱妓,纵合与太守有滥,科亦不至死;然是非真伪,岂可妄言以污士大夫,虽死不可诬也。”此事朝野议论,震动孝宗。后朱熹改官,岳霖任提点刑狱,释放严蕊,问其归宿。严蕊这首《卜算子》由此而来。

【赏析】

全词以不是爱风尘为题,诉说自己并不是喜好风尘生活感伤宿命,表达作者无可奈何的心情。

上篇叙述自己并不是贪念风尘。又找不到自己沉沦的根源,无可奈何,只好归因于冥冥不可知的前缘与命运。

“不是爱风尘,似被前尘误。”首句开门见山,特意声明自己并不是生性喜好风尘生活。封建社会中,妓女被视为冶叶倡条,所谓“行云飞絮共轻狂”,就代表了一般人对她们的看法。作者因事关风化而入狱,自然更被视为生性的风尘女子了。因此,这句词中有自辩,有自伤,也有不平的怨愤。次句却出语和缓,用不定之词,说自己之所以沦落风尘,是为前生的因缘(即所谓宿命)所致。作者既不认为自己贪恋风尘,又不可能认识使自己沉沦的真正根源,无可奈何,之后只好归之于冥冥不可知的前缘与命运。“似”字似字乍看若不经意若不经意,实耐寻味。它不自觉地反映出作者对“ 前缘”似信非信,既不得不承认,又有所怀疑的迷惘心理,既自怨自艾,又自伤自怜的复杂感情。

“花落花开自有时,总赖东君主。”花落花开自有一定的时候,可这一切都只能依靠司其之神东君来作主,这两句流露出词人借自然现象来喻自身命运。比喻象自己这类歌妓,俯仰随人,不能自主,命运总是操在有权者手中。这是妓女命运的真实写照。春中既有深沉的自伤,也隐含着对主管刑狱的长官岳霖的期望——希望他能成为护花的东君。但话说得很委婉含蓄,祈求之意只于“赖”字中隐隐传出。

下片则承上不能自主命运之意,抒发词人对幸福自由的无限渴望。

“去也终须去,住也如何住!”下阕承上不能自主命运之意,转写自己在去住问题上的不得自由。去,指由营妓队伍中放出;住,指仍留乐营为妓。离开风尘苦海,自然是她所渴想的,但却迂回其词,用“终须去”这种委婉的语气来表达。意思是说,以色艺事人的生活终究不能长久,将来总有一天须离此而去。言外之意是,既“ 终须去”,何不早日脱离苦海呢?以严蕊的色艺,解除监禁之后,假如重新为妓,未始不能得到有权者的赏爱,但她实在不愿再过这种生活了,所以用“终须去”来曲折表达离此风尘苦海的愿望。下句“住也如何住”从反面补足此意,说仍旧留下来作营妓简直不能想象如何生活下去。两句一去一住,一正一反,一曲一直,将自己不恋风尘、愿离苦海的愿望表达得既婉转又明确。“ 去”字集中表了他急切渴望自由的心情。

“若得山花插满头,莫问奴归处。”如果有朝一日,能够将山花插满头鬓,过着一般妇女的生活,那就不必问我的归宿了。言外之意是:一般妇女的生活就是自己向往的目标,就是自己的归宿,别的什么都不再考虑了。两句回应篇首“不是爱风尘”清楚地,表明了对俭朴而自由生活的向往,但仍可看出她出语留有余地。“若得”云云,就是承上“总赖东君主”而以祈求口吻出之。

这是一首在长官面前陈述衷曲的词,她在表明自己的意愿时,不能不考虑到特定的场合、对象,采取比较含蓄方式,以期引起对方的同情。但她并没有因此而低声下气,而是不卑不亢,婉转明确地表达了自己的意愿,暗示出了作者本人,虽然尚处于倍受冷落的阶段,但他仍坚持着自己人生的.理想和追求。这是一位身处卑贱但尊重自己人格的风尘女子的一番婉而有骨的自白。

【赏析二】

那一年,时任台州的太守唐与正(字仲友),相召严蕊前来作陪酒局。眼前是红红白白的桃花,千枝万朵,盛开如海。有蜂儿追,蝶儿舞,燕子帘前轻声语。

美人与桃花,相映成趣。

趁着酒兴,唐与正命严蕊以身边的红白桃花为题,赋词一首。于是,就有这么一首关于桃花的《如梦令》。当时,唐仲友还赏了她两匹缣帛。

这首小令的大意是:

假如你说它是梨花,答案当然错了。倘若你再猜它是杏花,也不对。

你瞧它那种洁白与粉红相间的颜色,实在是春风里的另一番风景和情趣。

曾经记得,曾经还记得。

当年有人在武陵源看到此花的时候,被它的娇艳之美,所深深沉醉过。

整首词,像是猜一条谜语。词是谜面,谜底是桃花。

词作简练传神,既有脱俗的清新,也有几分俏皮之感。读来具体可感,含蓄有味。清人冯金伯的《词苑萃编》和叶申芗的《本事词》书中,皆记载了这首词。

词人借以梨花的白,杏花的红,故意卖关子不提及“桃花”的花名,却在结句写“人在武陵微醉”,让人很快能想到了陶渊明那篇著名的散文《桃花源记》。

这时,我们方才顿悟,原来是桃花。

在南宋,另外一位词人郑域,其实也写过此类风格的一首《昭君怨》:

道是花来春未,道是雪来香异。竹外一枝斜,野人家。

冷落竹篱茅舍,富贵玉堂琼榭。两地不同栽,一般开。

花开的时候,春天未至。它犹似香雪,一些竹子旁边,能见到它一支横斜的疏影。

各位再猜猜,这又是描写的啥花呢?

同样,全篇构思也很巧妙,不着一“梅”字,却几乎都是对梅花真实的写照。

作品暗示出了作者本人,虽然目前尚处于倍受冷落的阶段,但他仍坚持着自己人生的理想和追求。

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中说:“因大诗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写之境,亦必邻于理想故也。”长久的歌妓生涯,使得她早已厌倦。故向往男耕女织的世外桃源,正是符合她理想中的生活。

《宋词鉴赏辞典》中点评此词:“绝不同于一般滞于物象的咏物词,它纯然从空际著笔,空灵荡漾,不即不离,写出红白桃花之高标逸韵,境界愈推愈高远,令人玩味无极而神为之一旺。就艺术而言,可以说是词中之逸品。”

因这首桃花词,她本人也被后人称之为了“桃花仙子”。

如今,桃花依旧笑春风,而美人已不在。

《卜算子·不是爱风尘》的原文以及译文是什么?不是爱风尘,似被前缘误。花落花开自有时,总赖东君主。

去也终须去,住也如何住!若得山花插满头,莫问奴归处。

自己不是生性淫荡,沦落为妓只是命运捉弄。

我的命运如同花儿一样掌握在司春之神的手里。

我也不堪再忍受营妓生涯,希望脱离苦海的心愿,过着自由自在的平常妇女生活。

以严蕊的色艺,解除监禁之后,假如重新为妓,未始不能得到有权者的赏爱,但她实在不愿再过这种生活了,所以用“终须去”来曲折表达离此风尘苦海的愿望。

下句“住也如何住”从反面补足此意,说仍旧留下来作营妓简直不能想象如何生活下去。两句一去一住,一正一反,一曲一直,将自己不恋风尘、愿离苦海的愿望表达得既婉转又明确。

由于这是一首在长官面前陈述衷曲的词,她在表明自己的意愿时,不能不考虑到特定的场合、对象,采取比较含蓄方式,以期引起对方的同情。

但她并没有因此而低声下气,而是不卑不亢,婉转明确地表达了自己的意愿,这是一位身处卑贱但尊重自己人格的风尘女子的一番婉而有骨的自白。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ici/5511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