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大道家园 >> 综合浏览区 >> 传统资讯 >> 传统文学

(宋)刘克庄《清平乐·五月十五夜玩月》原文赏析

大道家园 2023-07-27 16:20:21

(宋)刘克庄《清平乐·五月十五夜玩月》原文赏析(宋)刘克庄

《清平乐·五月十五夜玩月》

风高浪快,万里骑蟾背。曾识姮娥真体态,素面元无粉黛。身游银阙珠宫,俯看积气濛濛。醉里偶摇桂树,人间唤作凉风。

这是一首仲夏之夜玩月,幻游月宫之作。起调两句,落笔即见奇情异采,神思飞动。第一句“风高浪快”融合御风、乘槎传说,极言飞行之速。第二句“万里骑蟾背”的“蟾”即蟾蜍。《太平御览》引《春秋演孔图》:“蟾蜍,月精也。”后用为月之代称。故“骑蟾”即骑月。这两句,先写词人在高风快浪中飞向月宫,后写在万里长空中骑月飞行,想象奇特,豪语惊人,具有强烈的浪漫主义色彩。不仅勾绘出壮阔宏大的境界,而且展示出词人高大的形象。三、四两句“曾识姮娥真体态,素面元无粉黛”,以“曾”字点明词人与姮娥原已相识,似也是天上人,但不细说,只透出一点消息。“姮娥,即嫦娥,汉文帝名恒,汉人避讳,因改姮为嫦。传说嫦娥为羿之妻。《淮南子·览冥训》云:“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姮娥窃之以奔月,”成为月中女神。在古代咏月诗词中,嫦娥是常被写到的神话人物,但描写她的体态容貌者却并不很多。这首词也没有多作渲染,只用“真体态”、“素面元无粉黛”略点两笔,便描摹出嫦娥天生丽质,朴素无华。这两句取意于李商隐《秋月》:“姮娥无粉黛,只是逞婵娟。”但词中加一上个“元(原)”字,便另有一种意致。说明词人所曾识的嫦娥与世间所传闻的不同。她不仅体态轻盈,身姿窈窕,而且本来就不施粉黛,容颜素净。这既是写嫦娥的美丽,也是以素面比素月,写月光的皎洁。造语形象,构思巧妙,人与月显得格外圆融浑彻。

过片两句“身游银阙珠宫,俯看积气濛濛”,写遨游月宫,俯看人间的情景。“身游”二字,意在言身临其境,化虚为实,变幻游为实地游。“银阙珠宫”四字则极写月宫景色的清美,与明月的清光素辉相合,也与嫦娥的“素面”相映衬,全是淡墨素彩,笔含清辉。当词人在广寒之宫、清虚之府尽兴游赏之时,精神上似乎得到了最大的满足。可是,他并非要超尘出世,羽化登仙,所以紧接着拈出“俯看”二字,将视线转向人间。但他所见到的却是一片混浊不堪的濛濛积气。“积气”二字,语出《列子·天瑞》:“天,积气耳。亡(无)处亡(无)气。”词人在“积气”之后加上“濛濛”二字,字面上是写月宫与人世之间相去遥远,而实际上却是暗写南宋朝政昏暗,使得人间污浊不堪。同时又是以“俯看”与“身游”连属成文,含有身在月宫心怀人间之意。故而未结两句倾吐出:“醉里偶摇桂树,人间唤作凉风。”“桂树”,指月中桂树,《太平御览》引《淮南子》云:“月中有桂树。”乃古人见月中阴影而想象出的神话之树。古人写月桂,多言其扶疏、婆娑之美,而词人却别出心裁地写他在喝了琼浆玉液之后,醉里偶尔摇动桂树,竟然使人间唤作凉风。这也是暗寄讽谕的写法。试想那些居于庙堂之上,执掌朝政,操纵国脉民生的权臣,不是一举一动影响极大么?这种写法,立意新奇,不落旧套,而又旨归深远,婉曲地表达出词人对政治清风的渴望。希望能借此驱散那迷迷濛濛、层积深厚的污浊之气,消除人间的苦热与烦燠。这和他在另一首《清平乐》所写的“消得几多风露,变教人世清凉”,意旨完全相同。尽管当时的赵宋王朝已经到了行将灭亡的时刻,即使有清爽凉快之风也无法吹散那令人窒息的沉闷空气,但词人关心国家命运,体恤人民疾苦的赤诚之心是感人至深的。

这首词的立意、构思、造境都戛戛独造,机杼自出,在无数的古代咏月诗词中堪称创新之作,故近人俞陛云谓之“一扫咏月陈言,奇逸之气,见于楮墨。”全篇飘逸之中有凝重,笔墨之外有深意,诚如冯煦所说:“拳拳君国,似放翁;志在有为,不欲以词人自域,似稼轩”(《宋六十一家词选例言》)。

刘克庄《清平乐·五月十五夜玩月》赏析首二句描写十五月圆之夜的天光月色:皓月当空,月轮的万顷光波,扫射整个宇宙,世界一片澄明透彻。 这境界多么美丽而又神奇!三、四句想象醉后跨上玉龙遨游太空的幻景。气概豪迈,感情奔放。而刘克庄这句出新之处在于一是“醉跨”二字生动形象,将酒后狂放不羁的神态活画了出来;二是“玉龙”色彩鲜明。玉色洁白润泽,用来修饰“龙”字,与本词前二句所描绘的光明世界配合起来,不仅色调谐和,而且给全词增添了神话色彩。“八极”指宇宙间最邈远的地方。“历历天青海碧”写遨游八极所见景象。这时作者精神上已超越尘世,来到广漠无垠的天极,茫茫寰宇,湛湛青天,沉沉碧海,历历在目。 过片由太空进入月宫:“水晶宫殿飘香,群仙方按《霓裳》。”仙手飘飘,仙女们按节而舞,不禁让人心驰神荡。 最后二句由天上想到人间,对比之中似寓感慨。 酷暑难熬,当仙女们在凉爽的水晶宫殿里轻歌曼舞的时候,人世间却正经历炙热酷暑之苦,所以作者设问说:还需化费多少风露,才能驱散炎暑,换得人间的清凉呢?联系南宋后期统治者偏安江左,沉湎声色,置人民于水深火热而不顾的社会现实,表现出词人忧国忧民的情怀。刘克庄素有拯世济民之志,其寄希望于人间的,当不只是自然界季节的代序,而应该是一个理想的清平世界的出现。 这首词虽是“玩月”,但全篇无一月字,读来却觉满卷月华,天上人间,心摇神荡,足可见词人运思的匠心。

五月十五夜玩月的宋词的赏析清平乐

五月十五夜玩月

刘克庄

风高浪快,万里骑蟾背。曾识姮娥真体态,素面原无粉黛。身游银阙珠宫,俯看积气濛濛。醉里偶摇桂树,人间唤作凉风。

刘克庄这首《清平乐》,是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作品。他运用丰富的想象,描写遨游月宫的情景。

开头“风高浪快,万里骑蟾背”二句,是写万里飞行,前往月宫。“风高浪快”,形容飞行之速。“蟾背”点出月宫。《后汉书·天文志》刘昭注引张衡《灵宪浑仪》:“羿请无死之药于西王母,姮娥窃之以奔月,……是为蟾蜍。”后人就以蟾蜍为月的代称。

“曾识姮娥真体态”,“曾”字好。意思是说,我原是从天上来的,与姮娥本来相识。这与苏轼《水调歌头》“多欲乘风归去””的“归”写得同妙。“素面原无粉黛”,暗用唐人“却嫌脂粉污颜色”诗意。这句是写月光皎洁,用美人的素面比月,形象性特强。

下片写身到月宫。“俯看积气濛濛”句,用《列子·天瑞篇》故事:杞国有人担心天会掉下来,有人告诉他说:“天积气耳。”从“俯看积气濛濛”句,表示他离开人间已很遥远。

末了“醉里偶摇桂树,人间唤作凉风”二句,是全首词的命意所在。用“醉”字、“偶”字好。这里所描写的只是醉中偶然摇动月中的桂树,便对人间产生意外的好影响。这意思是说,一个人到了天上,一举一动都对人间产生或好或坏的影响,既可造福人间,也能贻害人间。

北宋王令有一首《暑旱苦热》诗,末二句说:“不能手提天下往,何忍身去游其间。”全诗都是费气力写的。刘克庄这首《清平乐》则写的轻松明快,与王令的《暑旱苦热》诗比较,用意相近而表现风格不同。

刘克庄有不少作品表现忧国忧民思想,如:《运粮行》、《苦寒行》、《筑城行》等。他写租税、写征役,为民请命,都很沉痛。这首词“人间唤作凉风”,该也是流露作者对清平世界的向往。全首词虽然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但是作者的思想感情却不是超尘出世的。他写身到月宫远离人间的时候,还是忘不了下界人民的炎热,希望为他们起一阵凉风。联系作者其他关心民生疾苦的作品,可以说这首词也可能是寄托这种思想的,并不只是描写遨游月宫的幻想而已。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ici/5504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