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大道家园 >> 综合浏览区 >> 传统资讯 >> 传统文学

宋元江西诗词·赣东诗词·赣东其他诗人·“二谢”

大道家园 2023-07-27 16:08:17

宋元江西诗词·赣东诗词·赣东其他诗人·“二谢”宋元江西诗词·赣东诗词·赣东其他诗人·“二谢”

谢逸与其弟谢薖都能诗,又都隐居终身,都被列名《江西诗社宗派图》,并称“二谢”。

谢逸(?~1113),字无逸,号溪堂居士,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少年丧父,博学有才,屡举进士不中,布衣终身,死时年不满五十。今存作品主要有《溪堂集》10卷,共收诗234首。

谢逸有才名,曾作咏蝴蝶诗300首,中有:“身似何郎全傅粉,心如韩寿爱偷香”,“飞随柳絮有时见,舞入梨花无处寻”等,一时传诵,人称“谢蝴蝶”。谢逸在当时极有影响,黄庭坚亦相当欣赏,据《苕溪渔隐丛话》引述惠洪《冷斋夜话》云:

谢逸字无逸,临川县人,胜士也,工诗能文。黄鲁直读其诗曰:“晁、张流也,恨未识之耳。”无逸诗曰:“老凤垂头噤不语,枯木槎牙噪春鸟。”又曰:“贪夫蚁旋磨,冷官鱼上竹。”又曰:“山寒石发瘦,水落溪毛雕。”为鲁直所称赏。[1]

谢逸诗学黄庭坚,他本人没见过黄庭坚,但黄庭坚读了他的诗,大为赞赏。从黄庭坚赞赏的“老凤垂头噤不语,枯木槎牙噪春鸟”,“山寒石发瘦,水落溪毛雕”等诗句来看,其生新瘦硬之处,颇得黄庭坚诗的神髓。如《寄徐师川》诗:

门外荒园一亩余,长抛笔砚把犁锄。天边风露秋期近,海外交游音讯疏。扬子家贫惟嗜酒,嵇康性懒不便书。龙沙江水连天阔,尺素何当寄鲤鱼。

诗作抒写怀念徐师川之苦况,念彼此深交,相见太疏,情所难堪。诗末以自己欲为烟波钓徒作结。造语措意,均警拔超俗,颇有黄诗风味。诗中“天边风露秋期近,海外交游音讯疏”一联字法句法都有明显模仿黄诗的痕迹。

又《寄饶葆光》:

先生骨相不封侯,卜居但得林塘幽。家藏蠹简几千卷,手校韦编三十秋。相知四海孰青眼,高卧一庵今白头。襄阳耆旧节独苦,只有庞公不入州。

诗写友人饶葆光隐居不仕,居有林塘之胜,家有藏书之富,每日手自校勘,人无知者,而饶亦不求人知,高卧一庵,不入州府,确乎庞德公之流。诗作气格闲雅淡远,诗如其人。

总体说来,谢逸的诗主要写隐居生活的情趣,虽说在思想内容上没有很积极的意义,但情怀高洁。艺术上清朗健拔,辞意流注,正如《四库提要》所言:“虽稍近寒瘦,然风格隽拔,时露清新。”[2]

谢逸还创作了不少词,亦颇有诗的劲健挺拔,并擅用典。如《卜算子》:

烟雨幂横塘,绀色涵清浅。谁把并州快剪刀,剪取吴江半。隐几岸乌巾,细葛含风软。不见柴桑避俗翁,心共孤云远。

词作大多化用前人诗意或全用成句,为典型的江西诗派词风。首句“烟雨幂横塘”,句法全袭杜甫《秋日荆南送石首薛明府辞满告别三十韵》中的“烟雨封巫峡”句;三、四两句完全化用杜甫《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中的“焉得并州快剪刀,剪取吴松半江水”。下片首句“隐几岸乌巾”,亦可从杜诗中找到痕迹:杜诗《小寒食舟中作》云“隐几萧条戴鹖冠”,《南邻》诗云:“锦里先生乌角巾”;至于“细葛含风软”,则全用杜诗《端午日赐衣》成句。三、四句中,“避俗翁”,指陶渊明,杜甫《遣兴五首》其三云“陶潜避俗翁”;“孤云”出陶诗《咏贫士七首》其一“万族各有托,孤云独无依;暧暧空中灭,何时见余晖”;杜诗《西阁二首》其一亦云“百鸟各相命,孤云无自心”,等等。在艺术上,景物烟雨空蒙,水色天青;人物是乌巾葛衣,心逐孤云,隐自恬淡。二者和谐完美,全无香泽,堪称逸调。再如《蝶恋花》:

豆蔻梢头春色浅。新试纱衣,拂袖东风软。红日三竿帘幕卷,画楼影里双飞燕。拢鬓步摇青玉碾。缺样花枝,叶叶蜂儿颤。独倚阑干凝望远,一川烟草平如剪。

词作以委婉含蓄的笔调,写女子春日里见春燕双飞而自悲独居、油然怀远的情怀。全词感情曲折多变而又深婉不露,极尽婉约之美。在谢逸词中,又别是一种风味。

谢薖(?~1115),字幼盘,号竹友居士,谢逸之弟。举进士不第,以布衣终。与兄谢逸俱有诗名,时称“二谢”。著有《竹友集》10卷,其中诗7卷。今存作品有《谢幼盘文集》10卷,共收诗272首。

谢薖诗的内容与谢逸诗相仿,主要写隐居生活的宁静恬谧,但诗名不如谢逸。其艺术风格虽有轻隽清新的一面,但由于受黄庭坚的影响较深,也有一些生硬过甚的弊端。《有怀如譬道人二首》(其二):

每忆诗人贾阆仙,投冠去学祖师禅。尘埃不染心如镜,妙句何妨与世传。

谢薖亦有词的创作,内容上多为男女相思情爱,但洗却了“花间词”的脂粉香艳气息,抒情委婉蕴藉,风格清新幽旷。如《菩萨蛮·梅》:

相思一夜庭花发,窗前忽认生尘袜。晓起艳寒妆,雪肌生暗香。佳人纤手摘,手与花同色。插鬓有谁宜,惟应潘玉儿。

又《鹊桥仙》:

月胧星淡,南飞乌鹊,暗数秋期天上。锦楼不到野人家,但门外、清流叠嶂。一杯相属,佳人何在,不见绕梁清唱。人间平地亦崎岖,叹银汉、何曾风浪。

二词均伤心怀人之事,作者眼前景、心内情,巧妙地糅合一起,起承转合,流畅无间,当为佳作。

注释

[1]胡仔纂集,廖德明校点:《苕溪渔隐丛话》(前集),第352页。[2]《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五五。

宋元的诗人有一个叫什么曼文的是谁?宋元江西诗词·元代江西诗人·元代其他诗人·元代前期
元前期的江西诗人主要有刘壎、熊朋来、程钜夫、吴澄、刘将孙等。
刘壎(1240~1319),字起潜,号水村,南丰(今江西南丰)人。少孤好学,怀儒业之志,不愿混迹仕途。宋亡后,在本州兴办学校,注重道德修养,严格教学要求。55岁后方入仕,始署建昌路学正,70岁迁为延平路学(今福建南平)教授。著有《隐居通议》3l卷、《水云村稿》15卷、《补史十忠诗》l卷等。
刘壎作诗强调“诗以厚伦美化为主”(《补史十忠诗》),加之他亲历亡国之痛,所以他的诗歌多歌颂历史上的忠臣义士,特别是他专门创作的《补史十忠诗》,如:
士有守节死,岂以责武夫。武夫尚能奇,消得银管书。何许熊虎英,铁面美髯须。护寒久枕戈,赴难甘殒躯。金山定活著,志愿嗟违初。江山集群策,炎精回一嘘。间关瘴海岭,万死存赵孤。时也可奈何,北风散樯乌。漂漂竟何之,无乃膏鲸鱼。渭滨多贵将,反笑斯人迂。(《补史十忠诗·少傅枢密使张公世杰》)
三巳甘退休,十连起迟暮。伊谁急求子,流落乃不怒。黑云来如山,杀气震平楚。恭惟君父命,封疆以身护。阖门义不辱,呼卒汝善处。飞魂随剑光,自己投火去。天泣鬼神愁,地摇山岳仆。吾非莒柱厉,敢以死丑主。正自常事耳,命义逃安所。冲远谁与俦,睢阳有张许。(《补史十忠诗·知潭州湖南安抚使李公芾》)

为什么称临川为“才子之乡”?因为临川有很深厚的文化底蕴,并且出过很多文人才子。

临川人杰地灵,自古以来这个小城区就人才辈出,像王安石、汤显祖、曾巩、晏殊、晏几道、陆象山、谢逸等许多的文人墨客,“唐宋八大家”就出现了两位。

至今为止临川人为留住这些文人的知识和对他们的敬仰,在临川区修建了王安石纪念馆、汤显祖大剧院、名人雕塑园等等。展现了临川子孙后代对他们的尊敬,也将他们作为自己心目中的榜样。

实行科考制度后,自宋至清,临川人在科举考试中共录取举人1029人,进士731人。著书立传的学者有300多人,著述481种,5580多卷,其中65种770多卷被列入《四库全书》。

扩展资料:

出自临川的才子:

1、汤显祖

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

汤氏祖籍临川县云山乡,后迁居汤家山(今抚州市)。出身书香门第,早有才名,他不仅于古文诗词颇精,而且能通天文地理、医药卜筮诸书。

在汤显祖多方面的成就中,以戏曲创作为最,其戏剧作品《还魂记》、《紫钗记》、《南柯记》和《邯郸记》合称“临川四梦”,其中《牡丹亭》是他的代表作。

这些剧作不但为中国人民所喜爱,而且已传播到英、日、德、俄等很多国家,被视为世界戏剧艺术的珍品。

汤氏的专著《宜黄县戏神清源师庙记》也是中国戏曲史上论述戏剧表演的一篇重要文献,对导演学起了拓荒开路的作用。

汤显祖还是一位杰出的诗人。其诗作有《玉茗堂全集》四卷、《红泉逸草》一卷,《问棘邮草》二卷。

2、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汉族,临川人,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

王安石潜心研究经学,著书立说,被誉为“通儒” ,创“荆公新学”,促进宋代疑经变古学风的形成。

在哲学上,他用“五行说”阐述宇宙生成,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其哲学命题“新故相除”,把中国古代辩证法推到一个新的高度。

在文学上,王安石具有突出成就。其散文简洁峻切,短小精悍,论点鲜明,逻辑严密,有很强的说服力,充分发挥了古文的实际功用,名列“唐宋八大家”;

其诗“学杜得其瘦硬”,擅长于说理与修辞,晚年诗风含蓄深沉、深婉不迫,以丰神远韵的风格在北宋诗坛自成一家,世称“王荆公体”;

其词写物咏怀吊古,意境空阔苍茫,形象淡远纯朴,营造出一个士大夫文人特有的情致世界。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

——临川区

——王安石

——汤显祖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ici/5503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