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李煜《玉楼春·晚妆初了明肌雪》原文赏析(五代)李煜
《玉楼春·晚妆初了明肌雪》
晚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凤箫声断水云间,重按霓裳歌遍彻。临风谁更飘香屑,醉拍阑干情未切。归时休放烛花红,待踏马蹄清夜月。
有人说,后主与道君(宋徽宗)词都是由亡国换来,虽亡国却值得。这话说得颇俏皮,却没什么道理,且不说谁愿以万里江山换几声啼血悲吟,就以亡国之前的李煜、赵佶而言,也不能不说是优秀的词人,只不过不亡国不会以势窘而益价罢了。这里我们就要解读一篇李煜亡国前的作品,看看他作为词人的才情。
《玉楼春》这一词牌名取自《花间集》顾夐词的起句“月照玉楼春漏促”,原词写春夜闺怨,而李煜此词则写宫中春夜行乐。起首两句即写众妃嫔晚妆初毕的明艳动人。这两句是倒装的结构,先写那宫女晚妆后如玉似雪的白晰光艳,再交待节令、地点和人物,一下子就突出了众嫔娥的艳丽姿容,作为这群后宫佳丽的主宰,看着她们鱼贯而入排列成行,一种占有者的得意感油然而生,“凤箫”二句接着写宫中奏乐的情形,先是箫声悠扬,袅袅回荡在宫中,飘散在池苑内,消失于水天之间。“声断”原指乐曲结束。但在这里它却暗示着整个演奏过程,让人想象那乐声飘扬在水云之间的韵致。凤箫初歇,宫人又奏起了《霓裳羽衣曲》。《霓裳》是唐玄宗时的舞乐,曲式繁复,据白居易《霓裳羽衣歌》自注说光“破”就有十二遍。到唐末它已残缺,李煜和他的皇后曾加以整理。这里说“重按”是在箫乐结束后再奏《霓裳》,而“歌遍彻”则是依次把全曲一部一部都唱了一遍,显然,作者的兴致很高,同时他也很喜爱这部作品。由此我们可以想见李煜的音乐素养的确是不平常的。
下片徒然一句“临风谁更飘香屑”,是写宫女从高处撒百合香。“更”是承上对宫女和音乐的描写而来,意味着在视觉、听觉的享受之后又增添了嗅觉的享受。这可人的春夜啊!作者带着醉意,和着音乐的节奏拍打着拦干。这应该是最令人沉醉的时刻了,但他却意犹未足,即所谓“情未切”。词中没有吐露不满足处何在,只是以至尊的口气令侍从归去时不要点灯烛。看来,他是觉得歌舞酒色之乐毕竟不能代替春宵的清幽,于是让侍从别点灯火,就这么信马踏着月色归去。不难想象,在风清月朗的春夜,如果让侍以前呼后拥,高张灯烛地行游该是多么煞风景!
这首词象作者的大部分词作一样,不事雕琢刻画,纯用白描叙事写情,以韵致清秀胜。但首句和末句的造语还是很别致,显出他冼练和精工的一面。词的结构很散淡,正和行云流水般的笔调相一致,读起来颇和谐自在。
求李煜«玉楼春»(晚妆初了明肌雪)解析玉楼春
晚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
笙箫吹断水云间,重按霓裳歌遍彻。
临春谁更飘香屑?醉拍栏杆情味切。
归时休放烛花红,待踏马啼清夜月。
名家点评:
唐五代词中,多的是愁苦郁闷之词,难见几首欢娱轻快之调。李煜此词,就是难得的一首“欢乐颂”。唐五代词,大多是因文造情,情和景都是应歌时虚拟想象的,很少有即景言情或即事言情的纪实性作品。而李煜这首词,却是一场大型宫廷舞会的实录,具有很强的纪实性和真实感。
上片选取舞会中最令人激动的两个亮点来表现,一写宫廷舞女的表演,一写音乐的演奏。一排排的宫女从殿后闪亮登场,鱼贯而出,载歌载舞,优美异常。便更吸引李后主的不是婀娜的舞步,而是宫女的漂亮,但见宫女个个肌肤雪白,浓妆初上,光彩夺目,令人眼花缭乱。《霓裳羽衣曲》原是盛唐时的大曲,安史之乱后曲谱失传。嗜好音乐的李煜得其残谱,经天资聪慧又善音乐的王后周娥皇演奏,失传近百年的《霓裳羽衣曲》又重现人间,叫李后主如何不得意?所以在众多舞曲之中他独独钟情于“重按霓裳”。
下片写舞会结束,抒情主人公(应该是后主本人)兴犹未尽,出宫赏月。“醉拍栏杆”的“醉”,不仅是酒醉清狂,还应该是因过度的兴奋而心醉、沉醉,得意忘形。他也不管国主的身份,抛开矜持高贵,狂拍栏杆。
读后主词,一个强烈的感受是“真实”,情真景真事真,很容易被他的情绪所感染。他痛苦,就痛快地宣泄,真实地倾诉;他快乐,也毫不遮掩,纵情开怀。全词境界一闹一静,开篇宫殿内灯火辉煌、宫女艳抹浓妆,结尾春夜月下纵马,疏旷清静。看来后主还真能享受。
另附:故乡版点评
月圆之夜,大型宫廷歌舞酒宴。出场前先是画妆。因是晚妆,为了适合舞场与烛光,画眉点唇,都不妨色泽浓艳。宫娥们刚画完妆的一刻,是何等光彩照人呀!妆毕,春殿上美女如云,她们队列整齐,鱼贯而入,虽是层层娇娘的行列,望之也顿生军旅的浩荡之感。
歌罢宴散,月色更明。当即吩咐随从灭尽红烛,纯任得得马蹄,踏着一路月色归去,方见得歌舞虽散,而余兴未尽!
辞文释义
“晚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准备晚上歌舞的宫女晚妆已毕,明艳照人,预示了歌舞的美妙精彩。“鱼贯列”三字说明宫女人数之众,舞队整齐。由此可以想见舞蹈场面的花团锦簇、婆娑妖娆。
“笙箫吹断水云间”,笙与箫都是管乐器,所以说“吹断”。“吹断”即“吹尽”,乐工们尽自己所能,吹到极致,乐声上扬,飘荡于水云之间;于是天上人间到处充溢萦绕着美妙的音乐和欢乐的气氛。而“重按霓裳歌遍彻”,则进一步表现出恣意欢乐的浓郁情兴。“霓裳”指《霓裳羽衣曲》,它本是盛唐时代玄宗改制、贵妃善舞的大曲,到南唐时已经亡失,只遗留下残句。而南唐后主李煜与他的昭惠皇后(即大周后)都精通乐理,“妙于音律”,在得到残留的乐谱后重新整理了这一名曲。此时正当春殿歌舞欢畅之际,所以下令“重按霓裳”,反复演唱这首盛唐时代的名曲,欢娱之情尽寄曲中。
下阕词抒写宴游情致。后主宫中原本“有主香宫女,其焚香之器曰把子莲、三云凤、折腰狮子,金玉为之,凡数十种”。此时主香宫女用精美的香器焚烧起名贵的香屑,氤氲香气随风飘来,闻香而不见焚香之人,于是明知故问:“临风谁更飘香屑?”此句无理有情,更显得意兴飞扬,飘然欲仙。“谁更”上承“重按”,表明了欢乐的进一步升级。“醉拍栏杆情味切”,既是酣饮醉人,又是欢乐中的陶醉,醉中忘形,手拍栏杆,神采俊逸,真当得起“情味切”三字,率性任情,纵情欢乐。
前六句写尽了歌舞饮宴的欢乐绚烂,而歌阑酒散,情满欢极之后,这位情思婉转、风流倜傥的南唐国主却妙笔一转,写到了偃烛熄火、骑马踏月的清凉世界。
“归时休放烛花红,待踏马蹄清夜月”,清明的月色,宁静的夜,清脆的蹄声,朦胧的花树,习习的春风,这个清新淡雅的境界却在极欢极乐后更令人回味无穷。
中国传统的文学理论历来认为:“欢愉之辞难工,穷苦之言易好。”后主此词则打破了这一传统看法。词中形象丰美,情趣盎然,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词中以真动人,以美感人,趣味高雅,纵情而不淫荡,风流而不艳薄,结尾二句宕开一层,从豪华热闹转向清静淡泊,更显得俊爽超逸,高雅不凡。
参考资料:/static/upload/image/20230207/click id=求李煜玉楼春赏析>求李煜玉楼春赏析玉楼春
晚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
笙箫吹断水云间,重按霓裳歌遍彻。
临春谁更飘香屑?醉拍阑干情味切。
归时休放烛花红,待踏马啼清夜月。
李煜的这首词写的是一次宫廷舞会的情景.李煜的词明显的分前后两部分,前期多写宫中奢靡的生活,后期多写亡国之痛,从价值来看,主要的成就在后期,前期的词虽艳丽,但真实.写的是真人、真事、真情。因此,很容易被感染。
上片写舞会的情景。刚刚画了妆的宫女们,各个肌肤雪白,靓丽耀眼。她们舞动着衣裙,与贯而入,在大殿上载歌载舞。舞会上笙萧齐奏,声音响彻天宇。唐时著名的《霓裳羽衣曲》,虽只剩残谱,但在李煜的修补下,经擅长音乐的大周后的演奏,又重现人间。
下片写舞会结束后赏月的情景。歌罢舞散,但李煜的兴致未减。外面的月色正浓,空气中飘散着阵阵的花香,因兴奋李煜不顾君主的身份,恣意宣泄自己的感情,“醉拍阑干”。这里的“醉”不仅知酒醉,更指陶醉。他命随从吹灭红烛,纵马驰骋在春夜皎洁的月光之下。
李煜的词,毫不掩饰,他痛苦就直接倾诉;他快乐就纵情宣泄。从这首词也可见一斑。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ici/5503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徐钺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