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大道家园 >> 综合浏览区 >> 传统资讯 >> 传统文学

(宋)王炎《南柯子·山冥云阴重》原文-翻译及赏析

大道家园 2023-07-27 15:56:11

(宋)王炎《南柯子·山冥云阴重》原文_翻译及赏析(宋)王炎

南柯子·山冥云阴重

山冥云阴重,天寒雨意浓。数枝幽艳湿啼红。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蓑笠朝朝出,沟塍处处通。人间辛苦是三农。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

这首小令,借写农村欲雨之景,刻画了两种迥然不同的心境,讴歌了辛勤劳动的人民。作者本为一个下级官员,曾与农民有所接触,他对于封建文人和劳动人民的心理都有所了解。可贵的是,他能摆脱封建文人赏花玩景的闲情逸致,表现出与劳动人民脉脉相通的思想感情,写出这样一首难得的描写农民劳动情景的好词。

他从写景落笔,一连三句描绘出山雨欲来、花枝润湿的画面,浓墨重彩,大笔勾勒,把田园春色突现出来,为下文抒情写意渲染出一个寥廓清丽的背景。山色昏暗,那是由于阴云密布;春天生寒,那是由于即将下雨;几枝山花香气清淡,色彩艳丽,可那花骨朵上已经水气湿润,凝成水珠,就像少女眼中的泪珠,盈盈欲滴。“啼红”,谓女子的眼泪,比喻花朵上的水滴。晋人王嘉《拾遗记》载魏文帝曹丕所爱美人薛灵芸离别父母之前,“歔欷累日,泪下霑衣。至升车就路之时,以玉唾壶承泪,壶则红色”,语意本此。这种雨意袭花的迷濛景色,要是给那些不事稼穑的封建文人看到了,恐怕又会为雨打花落、春光将逝而惆怅嗟叹吧。词人就势掉转笔锋,用“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之句,由写景折入抒情,使得词意波澜顿起,拓开一个崭新的境界。“东风”实指春风;“惜花”,谓为风雨摧花而叹惜。“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写的正是风雨交加、花事阑珊的暮春常景,既点明了季节,又补写了雨将至,更描画出了封建文人为惜花埋怨雨将至的神态;可词人力重千钧地加上一个“莫”字,将整个情景一笔兜转,竟将那种惜花叹春的造作愁怀统统抹倒,表现出一种超乎寻常的心境。词人为什么要一反常态地与众不同呢?撩逗着读者带着疑团急急往下看,自然无痕地开启了下文。

上阕以景衬情,抒发了词人对于一般文人惜花愁雨、无病呻吟之不满;下阕以事托情,抒发了词人对于所有农民辛勤耕作、盼雨心切之关注。

过阕“蓑笠朝朝出,沟塍处处通”,紧承上阕雨至而来,描绘农民忙于春耕准备工作的劳动情景:他们披蓑戴笠,天天清早出去,把田间的每个田梗都挖好使沟水通过的缺口。“蓑笠”借物写人,照应下雨;“朝朝出”,暗写春雨濛濛,下个不停;“沟塍(chéng)”,水沟、田埂,概指沟沟坎坎;“处处通”,全部打通,极写引水灌田。正因如此,词人不禁赞叹起来:“人间辛苦是三农。”“三农”,泛指居住在平地、山间、泽地三类地区的农民(见《周礼·天官·大宰》郑司农注)。他们的足迹踏遍了平地、山间和泥泞地段,吃尽了人间的千辛万苦。字里行间,我们感受到词人的心灵在为他们而颤动,词人的语言是这样的质朴、平易和真诚。他们如此地辛苦劳碌为了什么呢?“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原来他们巴望老天能够下透一犁深的雨,好灌足水,犁遍田,秋天能有个好收成啊!他们深知春雨贵如油,哪有闲心去赏花惜花。词人把握农民的心理是如此真切,正表现出词人对劳动人民深切的理解、由衷的崇敬;同时显出词人在上阕结尾所用“莫”定确有千金不易的分量。在结构上,此句照应了上阕尾句,与“惜花惆怅”的文人心理形成鲜明的对比。不仅使全词脉络贯通,浑然一体,而且画龙点睛,成为全词突出的主旨、含意深长的结笔。

王炎原文_翻译及赏析王炎(1137——1218)字晦叔,一字晦仲,号双溪,婺源(今属江西)人。一生著述甚富,有《读易笔记》、《尚书小传》、《礼记解》、《论 语解》、《孝圣解》、《老子解》、《春秋衍义》、《象数稽疑》、《禹贡辨》等,《全宋词》第 三册录其词五十二首。事迹见胡升《王大监传》(《新安文献志》卷六九)、 《宋史翼》卷二四,参《南宋馆阁续 录》卷八、九。 王炎生平王炎(1137——1218)字晦叔,一字晦仲,号双溪,婺源(今属江西)人。年十五学为文,乾道五年进士,调明州司法参军,丁母忧,再调 鄂州崇阳簿,江陵帅张栻檄入幕府, 议论相得。秩满,授潭州教授,以荐 知临湘县。通判临江军,召除太学博士,庆元三年,迁秘书郎。四年, 除著作佐郎,兼实录院检讨官。五年,迁著作郎兼考功郎,兼礼部员外 郎。六年,除军器少监,迁军器监, 主管武夷山冲佑观。起知饶州,改湖州,不畏豪强,有“为天子臣,正天子法”之语,人多传诵。然终以谤罢,再奉祠。所居有双溪,筑亭寄兴,以白乐天自比。嘉定十一年卒, 年八十二。生平与朱熹交厚,往还之作颇多,又与张栻讲论,故其学为 后人所重。

王炎的诗文山冥云阴重,天寒雨意浓。数枝幽艳湿啼红。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蓑笠朝朝出,沟塍处处通。人间辛苦是三农。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宋代·王炎《南柯子·山冥云阴重》南柯子·山冥云阴重

宋代 : 王炎

宋词三百首, 农民, 生活祈雨清波渺渺日晖晖,柳依依,草离离。老大逢春,情绪有谁知?帘箔四垂庭院静,人独处,燕双飞。怯寒未敢试春衣。踏青时,懒追随。野蔌山肴,村酿可从宜。不向花边拼一醉,花不语,笑人痴。——宋代·王炎《江城子·癸酉春社》江城子·癸酉春社

清波渺渺日晖晖,柳依依,草离离。老大逢春,情绪有谁知?帘箔四垂庭院静,人独处,燕双飞。
怯寒未敢试春衣。踏青时,懒追随。野蔌山肴,村酿可从宜。不向花边拼一醉,花不语,笑人痴。 春社儿曹耳语。借问何处去。家在翠微深处住。生计一犁春雨。客中且恁浮游。莫将事挂心头。纵使人生满百,算来更几春秋。——宋代·王炎《清平乐》清平乐

儿曹耳语。借问何处去。家在翠微深处住。生计一犁春雨。
客中且恁浮游。莫将事挂心头。纵使人生满百,算来更几春秋。查看更多王炎的诗文>>

《南柯子》王炎译文南柯子
王炎
山冥云阴重,天寒雨意浓。数枝幽艳湿啼红。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
蓑笠朝朝出,沟塍处处通。人间辛苦是三农。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
这一首描写农民生产劳动的词作。象这类题材的词,在宋词中是不可多得的。
上片,描写农村秀丽的风光。前三句:“山冥云阴重,天寒雨意浓。数枝幽艳湿啼红。”彤云密布,山色阴暗,天下着蒙蒙的细雨。花朵上,水气聚成了晶莹的水珠,象是少女眼睛里含着泪珠,夺眶欲出,令人十分爱怜。作者摄取了这样一个特写镜头,十分形象地描绘出一幅田园风景图。北宋大家苏轼,在《浣溪沙·徐州石潭谢雨道中作五首》中,对农村曾有过一些风景画似的描绘。“照日深红暖见鱼”写出了晴空丽日,日照碧溪,鱼儿欢快游弋的图景:“麻叶层层蔴叶光”,绘出雨过天晴茂密的蔴叶层层泛着亮光,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蔌蔌衣巾落枣花”,描写出甘霖过后,连枣花落到衣巾上“簌簌”之声也听得真真切切的一线绿野风光。这里的“数枝幽艳湿啼红”,描画的却是山雨欲来风满楼的田园景色。其生花之妙,不亚于苏轼。
但是,词人并没有完全被这迷人的田园风光所陶醉。他把笔锋一转,奉劝人们“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不要因为风风雨雨摧残着美丽的花朵,而愁怅满怀,作无病呻吟。绘景生动形象,抒情真切幽邃。短短二十六个字,三平韵,却跌宕起伏,清新自然,从而,为下片作了很好的铺垫。
下片,用同一格式,重填一片,描绘出农民在田间生产劳动的情景。过片“蓑笠朝朝出,沟塍处处通。”戴着蓑笠的农民,天天清晨早出,他们的足迹踏遍了田间泥泞的沟渠和田埂。然而,“人间辛苦是三农”。春耕、春种、秋收,是农民们一年中最辛苦的三个季节。结句点题:“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农民们终年辛劳,犁透了田,灌足了水,盼望有一个丰收的年成!他们是没有闲情逸致去赏花、怜花、惜花的。前后片上下呼应,表现了作者与劳动人民息息相通的思想感情。整首词,语言通俗,明白如话,表达了清淡馨新的意境,质朴健康的情感。
王炎由于做过主薄、知县等下级官员有机会接近农民和农村生活。所以,他的词摆脱文人词以风花雪月、闺情离怨为题材的俗套,描写了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是难能可贵的。这首《南柯子》是有代表性的一篇。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ici/5502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