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大道家园 >> 综合浏览区 >> 传统资讯 >> 传统文学

(宋)苏轼《西江月·照野弥弥浅浪》原文赏析(苏轼的西江月全诗)

大道家园 2023-07-27 14:54:41

(宋)苏轼《西江月·照野弥弥浅浪》原文赏析(宋)苏轼

西江月·照野弥弥浅浪

顷在黄州,春夜行蕲水中。过酒家饮酒,醉,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曲肱,醉卧少休,及觉已晓。乱山攒拥,流水铿然,疑非人世也。书此语桥柱上。

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

苏轼这首词作于“乌台诗案”之后贬官黄州期间。政治上遭到严重打击,生活上感受到人情冷暖,内心的忧闷痛苦不难想见。但词人善于排解,常以佛道思想为武器,与逆境抗争,表现出一种随遇而安的旷达的人生态度。他常寄情山水,以诗酒自娱。这首词就是那种超旷任性的人生态度的艺术表现。

词前小序,不仅表现了词的写作背景和作意,而且本身就是一篇极率真的精美的小品。词、序并读,使人感觉有珠联璧合、相得益彰之妙。苏轼带罪谪居黄州,常有夜行饮酒之事,这次又“春夜行蕲水中”,在别人看来或为异行,在苏轼实为日常生活。苏轼作文如行云流水,任其自然;岂止作文,连整个的人生态度也是如此。看他夜行蕲水,过酒家辄饮酒,饮酒辄醉,醉了就乘兴月下漫游,过溪桥时感到需要止息,便于野外解鞍曲肱(弯曲胳膊当枕头)而卧,忘却身外万物万事,入甜美梦乡,一觉竟睡到东方放白。醒来时,则是“乱山攒拥,流水铿然”,目所见,耳所闻,恍若仙镜。于是,一切人世间的苦闷忧愁都化为乌有,好象身不由己地离开了烦嚣的尘世。这就是苏轼崇尚自然的生活情趣,也是他的人生态度:行于所当行,止于不可不止。这首词就是在此情此景之下写出来的,而且是书写于他所醉卧的溪桥桥柱之上,其风致情韵自然逼似他的人生态度。在苏轼,艺术与人生原本就是极难分开的。

现在来看看词。首二句写水写山,切序中的“溪桥”和“乱山”。“弥弥”是水盛的样子。月光泻在原野上,奔流的溪水掀起层层浅浪;拔地而起、横空出世的山峰,缭绕着层层雾气,隐约可见。隐然透出一种令人感到超尘拔俗的意味。三、四句写马写人,切序中的“解鞍”和“醉卧”。“障泥”即马荐,是用来垫马鞍的;“玉骢”本是指一种毛色青白相杂的马,但这里未必是写实,但美其色而言其可爱而已。这句里暗用了一个典故。《晋书·王济传》里说:王济善解马性。一次他骑着一匹马渡河,马不肯渡,他知道这是马爱惜障泥,怕弄湿了它,于是解下障泥,马便涉水过河去了。这里化用其意,是说玉骢马不肯解下障泥,因它为身披障泥而感到骄傲。揣摩词意,这里说的其实是,将解鞍而未解,欲醉眠而未眠。写人与马的关系,写人对马的理解,闲中点染,颇富生活情趣。写马写人两句紧密相连,着重写的是人的心理。这里尤值得注意的是“芳草”二字。词人是想醉眠于芳草之中。苏轼不仅喜爱大自然的山川草木,而且总是想将自己融入其中。这是他性情的一个方面,也无妨说是他人生追求的一个方面。因此,他的想要醉卧,述不仅仅应该理解为因酒醉夜行而引起的倦怠,还应理解为:他于生活的逆境之中出于自我解脱的一种需要而对生活中惬意境界的追求。如果这么理解不误,那么这简单的一句词,不仅可以使我们窥见他醉酒夜行时的心情意绪,还可以进一步窥见他那隐藏得很深的痛苦挣扎的灵魂。

下阕顺着上阕意思写下来,首二句仍就人马关系和心思写,却又荡开一笔,别出一番境界。首先描绘出那令人陶醉的原野夜景:微风月下,溪水泛着亮光;那月亮倒映在溪水之中,犹如沉在其中的一块明洁的美玉。这景色是太美、太可爱了,他不愿、不忍心纵马涉水而将这水中琼瑶踏碎。境界是如此美妙,设想是如此新奇,而词人对大自然、对美的热爱与追求,便极自然也极生动地表现出来了。末二句写睡和醒,切序中的“少休”和“已晓”。这次是真的解鞍而卧了,但不是卧在芳草之中,而是卧在溪桥之上。桥而有绿杨、溪水、明月,可以想见是一种极优美的境界。苏轼就是醉卧于这样的境界之中。

最后一句“杜宇一声春晓”。一觉醒来,天已破晓,耳边闻得杜宇声声。有什么感受呢?词人没有说,就此收束全词。收得平,收得淡,然平中见奇,淡而有味。参读序中所写的“乱山攒拥,流水铿然,疑非人世也”,这平淡的结尾实在是余意不尽,在读者心中留下了一种颇耐体味的悠然的情韵。

苏轼的西江月全诗苏轼的西江月全诗如下: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西江月·照野弥弥浅浪》赏析

《西江月·照野弥弥浅浪》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词作。上片写词人路上的见闻和醉态,下片言词人对美好景物的怜惜之情。此词以空山明月般澄澈、空灵的心境,描绘了一个富有诗情画意的月夜人间仙境图,表现出一个物我两忘、超然物外的境界,抒发了作者乐观、豁达、以顺处逆的襟怀。

全词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境界空灵浩渺,读来回味无穷。世上万事恍如一场大梦,人生经历了几度新凉的秋天?到了晚上,风吹动树叶发出的声音,响彻回廊里,看看自己,眉头鬓上又多了几根银丝。酒并非好酒,却为客少发愁,月亮虽明,却总被云遮住。在这中秋之夜,谁能够和我共同欣赏这美妙的月光?我只能拿起酒杯,凄然望着北方。

诗句“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的意思及全文赏析作者:苏轼
出自北宋诗人苏轼的《西江月》
顷在黄州,春夜行蕲水中,过酒家饮,酒醉,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由肱醉卧少休。及觉已晓,乱山攒拥,流水锵然,疑非尘世也。书此语桥柱上。
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
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
赏析
这首寄情山水的词,作于苏轼贬谪黄州期间。作者在词中描绘出一个物我两忘、超然物外的境界,把自然风光和自己的感受融为一体,在诗情画意中表现自己心境的淡泊、快适,抒发了他乐观、豁达、以顺处逆的襟怀。
上片头两句写归途所见:“照野渳浅浪,横空隐隐层霄。”弥弥,是水盛的样子;层霄,即层云。春夜,词人在蕲水边骑马而行,经过酒家饮酒,醉后乘着月色归去,经过一座溪桥。由于明月当空,所以才能看见清溪在辽阔的旷野流过。先说“照野”,突出地点明了月色之佳。用“弥弥”来形容“浅浪”,就把春水涨满、溪流汩汩的景象表现出来了。“横空”,写出了天宇之广。说云层隐隐约约在若有若无之间,更映衬了月色的皎洁。此两句暗写月光。
“障泥未解玉骢骄”,是说那白色的骏马忽然活跃起来,提醒他的主人:要渡水了!障泥,是用锦或布制作的马荐,垫在马鞍之下,一直垂到马腹两边,以遮尘土。词人在这里只是写了坐骑的神态,便衬托出濒临溪流的情景。此时,词人不胜酒力,从马上下来,等不及卸下马鞍鞯,即欲眠于芳草。“我欲醉眠芳草”,既写出了浓郁的醉态,又写了月下芳草之美以及词人因热爱这幽美的景色而产生的喜悦心情。
过片二句,明写月色,描绘从近处观赏到的月照溪水图,更进一步抒发迷恋、珍惜月色之佳的心情:“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琼瑶,是美玉,这里比做皎洁的水上月色。可惜,是可爱的意思。这里用的修辞手法是“借喻”,径以月色为“琼瑶”。此句以独特感受和精切的比喻,传神地写出水之清、月之明、夜之静、人之喜悦赞美。
“解鞍欹枕绿杨桥”,写词人用马鞍作枕,倚靠着它斜卧在绿杨桥上“少休”。这一觉当然睡得很香,及至醒来,“杜宇一声春晓”,通过描写杜鹃在黎明的一声啼叫,把野外春晨的景色作了画龙点睛的提示。这一结尾,余音袅袅,回味无穷,生动地表现了空山月明、万籁俱寂的春晨之美。
作者以空山明月般澄澈、空灵的心境,描绘出一幅富有诗情画意的月夜人间仙境图,把自己的身心完全融化到大自然中,忘却了世俗的荣辱得失和纷纷扰扰,表现了自己与造化神游的畅适愉悦,读来回味无穷,令人神往。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ici/5498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