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艺美学要略·论著·《诗歌的象征主义》
爱尔兰现代诗人、剧作家、散文家威廉·勃脱勒·叶芝著。
叶芝认为象征手法是一种神秘而完美的艺术手法,它能引起联想,唤起情感。诗之所以美,正在于“诗具有完美的象征意义”,否则就失去了它们的美。在作品中,象征处于特定地位,是使作品产生美感的最重要的因素。只有在诗成为象征时,它才是最完美的,因而也是最深刻的。
象征达到完美、有力的地步,必须依赖形式的和谐统一。感性在找到它的表现形式——颜色、声音、形状或某种兼而有之之物——之前,是并不存在的,或者说,它是不可感知的,也是没有生气的。诗歌需要感情,唯有感情,才真正具有力量,感情汇集在一起,就产生了歌和史诗。孤独有利于冥想,并在冥想时刻产生创作冲动,而延长冥想则全靠声音与韵律。忘形情境则使诗人的心智从意志的压抑下解放出来,通过象征而得到显现。只有当形式同沉思、冥想、联想和象征相结合时,才完全进入了创作的境界。要真正理解一件艺术作品,也必须具备上述条件。叶芝还将象征分为感情的象征和理智的象征,如果仅仅停留在感情的象征上,而没有理智的象征,就难以完全使欣赏者感到欢悦。在两者之间,叶芝更重视理智的象征,理智的深思与象征相融合可以表现出一种难以形容的智慧。诗歌风格的追求和形成,要靠艺术想象的驾驭和支配,而想象的体现则离不开那些震颤不定的、沉思冥想的、有机的节奏,这样,独特的艺术形式才能给人以新的感觉,因之,诗才达到完美与微妙。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ici/5491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诗词研究·主要诗集·别集·武元衡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