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大道家园 >> 综合浏览区 >> 传统资讯 >> 传统文学

李白《送友人入蜀》描绘山川与淡泊名利诗作

大道家园 2023-07-27 06:58:44

李白:《送友人入蜀》
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
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
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
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

这首诗是唐代天宝二年(743年)李白在长安送友人入蜀时所作,诗中描绘了蜀道山川的峻美,表现了诗人淡泊名利的思想。

诗的首联(第1、2句)突出了蜀道的崎岖。友人就要踏上艰险重重的蜀道了,临别之际,李白叮嘱友人:听说蜀道险峻,崎岖难行。“蚕丛”:传说中蜀地最早的国君,这里借指蜀地。这两句虽写蜀道之难,但在语调上同另一首《蜀道难》却迥然不同。《蜀道难》一诗的开头,即用了饱含激情的感叹句:“噫吁兮,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种开头,使人一下子就感受到一种震撼心灵的气势,进而对蜀道难行,有了深刻而形象的认识。但是,在这首诗里,诗人却把蜀道难的认识,说成是大家的传说(“见说”),并且采用了平缓自然的语调,说给友人听,其意正与《蜀道难》的开头相反,不在于渲染蜀道之难,而在于淡化友人对蜀道难行的意识,从而能够积极乐观地对待入蜀就任的困难,以开启后面的叙写。

中间两联(3、4句及5、6句),诗人集中笔力,描绘了蜀道山川的峻美景色。行进在蜀道之上,就会感到悬崖峭壁时时从你的对面兀然而起,仿佛有意拦阻你的去路;云气依傍着马头不时地升腾,缭绕在你的面前。

颔联(3、4句)中,“起”、“生”两字,用得十分巧妙,充分表现出山路之蜿蜒,山崖之高峻。而一旦进入这种气韵飞动的境界,怕是早把蜀道难行的畏惧心理,抛到九霄云外去了。从蜀道上向远处眺望,入蜀的栈道,被郁郁葱葱的树木所覆盖,山下江水环绕着蜀城。

颈联(5、6句)中,“笼”、“绕”两字,用得也极巧妙,表现出了恢宏的气势,所勾画的景色在全山,在全城,宛如一幅意境高远旷达的山水画。面对如此瑰丽的风光,入蜀的友人,应该忘却蜀道难行,而在精神上得到一种抚慰吧。

尾联(第7、8句),诗人又进一步开导入蜀的友人:“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诗人似乎已参透人生,因而对友人说:我们的升降进退,已经成了定局,(死生由命,富贵在天!)何必去找人问卦呢?西汉人严遵、字君平,隐不仕,曾在成都卖卦。在这里,诗人是借严君平,来向友人表明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人生态度。以李白的人生经历来看,他虽然才华横溢,但却不为日趋腐败的朝廷所容,经过一段时间的精神苦闷后,他顿悟到:“古来圣贤皆寂寞”,(孔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乱矣!”)像他们这种清高刚正的诗人,一生注定无福消受荣华富贵,无法升官发财(杜甫也讲过:“文章憎命达”)。那又何必去占卜,去预测自己的前程呢?这是奉劝友人,要安贫乐道,顺其自然,清白守正,勇往直前,义行到底!

“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大哉言乎?此诚大智大慧之要言也!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ici/5466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