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骨相不封侯,卜居但得林塘幽。
家藏玉唾几千卷,手校韦编三十秋。
相知四海孰青眼,高卧一庵今白头。
襄阳耆旧节独苦,只有庞公不入州。
-----谢 逸
这首诗题为《寄隐居士》,表达了诗人对高人逸士的敬佩心情,也寄寓了诗人自己甘心隐居林下的心志。“先生骨相不封侯,卜居但得林塘幽。”诗篇一开头即表明先生风操甚高,不慕荣利。先生自以为本无封侯的骨相,所以无志于封侯,也不羡慕封侯。先生以高隐明志,在选择住所方面,但求于林塘幽静处结个茅庵,即已满足,不艳羡住在朱楼翠馆,自婴尘网。
第二联:“家藏玉唾几千卷,手校韦编三十秋。”写先生藏书之富和读书之勤。“几千卷”,极言藏书之多,且皆为珍贵的玉唾书。玉唾,即玉书。据《拾遗记》载:“孔子未生时,有麟吐玉书于阙里人家。”后世因称玉书为精贵之书。“三十秋”,极言时间之长。孔子晚年,喜读《易经》,曾经留下韦编三绝的故事。“韦”,是熟牛皮。古代用竹简写书,用熟牛皮筋把竹简编联起来,叫“韦编”,后世因以“韦编”代表书籍。先生手校经籍达三十年之久,可见治学的辛勤。
诗的第五六两句:“相知四海孰青眼,高卧一庵今白头。”表明先生在四海之内虽然不乏相知之辈,但他们多汲汲于功名富贵,和先生气味不同。以先生之高格,在这些人当中,谁也没有为先生所垂青,也不配先生给以青眼。先生高卧茅庵之中,甘与鸥鹭为盟、与田父野老为友,现今已经头发白了。“高卧”:旧喻隐居之士,高枕安闲而卧,不预世事。如陶渊明高卧北窗之下自谓是羲皇上人;谢安曾高卧东山,天下想望其风采;都是例子。这两句着重说明先生尽管知交很多,但知音极少。所以甘愿高卧山林,任他头白。
结尾两句:“襄阳耆旧节独苦,只有庞公不入州。”进一步赞美先生的风操。如果拿襄阳耆旧来相比,那么先生是真正的隐士。他的德行,可以和汉末的庞德公比美。别人借隐居之名,以猎取名望,为延誉出山的准备,先生却独如庞公,清操自励,始终不入州门。先生的风格高尚,于此昭然可见。
全诗表意朴素,旨在歌颂真正的隐士,并以此自励。作者自己也终身未入仕途,可见其托意之所在。此诗全篇用拗体,颇为劲健,为黄庭坚所赞赏。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ici/5458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法国)厄莱迪亚:珊瑚礁
下一篇: 王维借咏物而寄《相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