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大道家园 >> 综合浏览区 >> 传统资讯 >> 传统文学

古诗《苏舜钦·淮中晚泊犊头②》注释与赏析

大道家园 2023-07-27 02:57:25

苏舜钦·淮①中晚泊犊头②

春阴③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

晚泊孤舟古祠下,满川风雨看潮生。

【注释】

①淮:淮河。

②犊头,犊头镇,在今江苏淮阴县境内洪泽湖地区。古时与泗州城、洪泽镇同为湖区三大重镇,地处泗口和汴口之间的淮河岸边,为水上交通要道和官路南来北往的驿站。后为湖水所淹。

③春阴:春天的阴云。

赏析

苏舜钦(公元1008年—公元1048年),北宋诗人,字子美,祖籍梓州铜山(今四川中江),曾祖父移家开封(今河南开封)。宋仁宗景祜元年(公元1034年)中进士。

娶宰相杜衍之女。曾任蒙城及长垣县令、大理评事、集贤殿校理,监进奏院等职。性情刚烈,言词大胆激越。庆历五年(公元1045年)四月,因支持范仲淹的庆历革新,为守旧派所恨,御史中丞王拱辰嘱其属官劾奏苏舜钦,言其在进奏院祭神时,用卖废纸之钱宴请宾客。罢职闲居苏州沧浪亭。后复起为湖州长史,但不久就病故了。他与梅尧臣齐名,人称“梅苏”。苏舜钦早期诗作,充满激情,感激顿挫而发其郁积,语言明快豪迈,形成他豪犷雄放而超迈横绝的主导艺术风格。后期寄情山水自然景物的诗作,风格幽独闲放,与前期诗作大相径庭。有《苏学士文集》。

此诗应写于庆历元年到五年间,时诗人为母赴丧守制,后又被罢官,几经淮水。曾有诗云:“五年六经此,仰首叹劳生。山是往时色,人皆近日情。机心去国少,尘眼向谁明?物理吾俱晓,漂流安足惊!”(《过泗水》)这首诗中,诗人首先给我们描绘了一幅天幕低垂、原野空阔、春草青青的图画,偏幽之处,一树春花不时映入眼帘。这里诗人用“幽”来描述花的位置,用“明”来形容花的鲜艳,再加上一个“时”字,那一树鲜花仿佛活了一般,随风摆动,若隐若现,婀娜美姿尽现眼前。沉闷的画面一下子变得生动起来。这正是诗人在船上看到的景象。天色已晚,诗人泊船于古祠之下。风雨来袭,诗人在古祠之下观景,孤零零的小船随着淮河的春潮起伏摇曳,笼罩在一片蒙蒙烟雨之中。前两句是人动物静,后两句是人静物动。这种动中观静、静中观动的艺术构思,使主体与客体始终保持一定的距离,从而把诗人那种悠闲、从容、超然物外的心境和风度展示出来。从诗中所创造的意境来看,诗人当时应是无官一身轻,但到底是守制期间还是罢官之后所作,历来说法不一。不管怎样,诗人借景抒怀,既暗含了朝政的昏暗,也展示了自己远离朝官场,身在江湖,纵观满江风雨,笑看潮起潮落的状态和胸怀。与韦应物的《滁州西涧》有异曲同工之妙。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ici/5448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