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大道家园 >> 综合浏览区 >> 传统资讯 >> 传统文学

(清)顾春《南柯子·山行》原文赏析

大道家园 2023-07-26 05:31:14

(清)顾春《南柯子·山行》原文赏析(清)顾春

南柯子·山行

絺绤生凉意,肩舆缓缓游。连林梨枣缀枝头,几处背阴篱落挂牵牛。远岫云初敛,斜阳雨乍收,牧踪樵径细寻求,昨夜骤添溪水绕村流。

这首词为秋日游山的写景之作。“絺绤生凉意,肩舆缓缓游”二句,交代了游山的季节、方式与情态。“絺绤”,葛布所制之服。《诗·周南·葛覃》:“为絺为绤,服之无斁。”《礼记·月令》云:“是月(孟夏之月)了,天子始絺。”《注》云:“初服暑服。”据此,则知“絺绤”为“暑服”。顾太清游山时穿“絺绤”而“生凉意”,可见其游山季节当为初秋。“肩舆”,为游山时的代步工具,其形制为二长竽之间,安置坐人软椅。其上有覆盖遮蔽物者为“轿舆”;无覆盖遮蔽物者则为“肩舆”。顾春游山赏景,所乘者自然是无遮蔽物的“肩舆”。秋日游山,其事盖寡。而由役夫抬着游山,则更鲜见。不仅如此,为了留连风景,饱览秋光,她命肩舆之皂隶慢慢走,让她“缓缓游”,尽情领受大自然的美景。一位坐躺在肩舆之上,怡情山水、意兴悠然的贵妇形象,赫然可见。“连林梨枣缀枝头,几处背阴篱落挂牵牛”二句,是山村所见。所见之一,是丰硕的秋果。青色的梨、红色的枣,缀满枝头。且梨、枣并非一株、两株,而是梨林、枣林连成一片。所见之二,是艳丽的秋花。牵牛花挂满山村篱落。这两句词的表现艺术颇具匠心,写秋景、秋花,错落有致:一为木本,一为藤本;一为远望“连林”,一为近观“几处”;一为果实“缀枝头”,一为藤花“挂”“篱落”。写果又进一步交代了游山季节,写花则暗示了游山之日的晴和天气。“背阴”(北面)一语,不仅写出了牵牛花之生长处所与喜阴习性,还点明了山村座北向南的方位与村南的灿烂阳光。

词的下片,是从空间的高下落墨。“远岫云初敛,斜阳雨乍收”二句,是远望高空景象。纵目南望,远处高峰低谷之间,云雾刚刚消散,那重峦叠,自然分外清明。而那“斜阳”照射之处,雨脚猝然收住,所以傍晚的阳光也显得格外明丽。这两句词中的四种事物分为两组,即“远岫”和“云”;“斜阳”和“雨”,均为一种因果关系。因为“云初敛”而“远岫”才现;“雨乍收”而“斜阳”才出。“初敛”与“乍收”这两个描写“云”“雨”情状的词语,是这两句词的“点睛”之笔。正因使用了这两个情状性词语,描绘出远空瞬息变幻,姿态万千的景象。句中的“斜阳”,不仅写出了远空的晴雨变化,还交代了游山时间的推移,已由“背阴”的上昼进至傍晚了。“牧踪樵径细寻求,昨夜骤添溪水绕村流”二句,写近处地面景象。“牧踪”、“樵径”是游山经历的总括,凡是放牧、樵采之地,词人均“细寻求”,表现出特有的情趣与兴味。其所历之地,都那么平和安谧,恬静悠然,描绘出一幅牧歌式的山村图景。歇拍更意味深长,词人不仅登山,还曾临水。丰沛的“溪水”,是“昨夜骤添”的。夜雨洗刷山峦,似乎是为了迎接游人的到来,欣赏这禾丰果熟的丰稔年景。无怪词人到此之后,“牧踪樵径细寻求”,具有“乐其乐”的独特感受。

山行的诗意是什么杜牧的《山行》全诗的意思是:弯曲的石头小路远远地伸至深秋的山巅,在白云升腾的地方隐隐约约有几户人家。停下马车来是因为喜爱深秋枫林的晚景,霜染后枫叶那鲜艳的红色胜过二月春花。

《山行》原文:

作者:唐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扩展资料

《山行》赏析:

《山行》是一首描写和赞美深秋山林景色的七言绝句。第一句“寒”字点明深深秋时节;“远”字写出山路的绵长;“斜”字照应句首的“远”字,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由于坡度不大,故可乘车游山。

第二句描写诗人山行时所看到的远处风光。第三句:“停车坐爱枫林晚”的“坐”字解释为“因为”。因为夕照枫林的晚景实在太迷人了,所以诗人特地停车观赏。

第四句:“霜叶红于二月花”是全诗的中心句。前三句的描写都是在为这句铺垫和烘托。诗人用“红于”而不用“红如”是因为“红如”不过和春花一样,无非是装点自然美景而已;而“红于”则是春花所不能比拟的,不仅仅是色彩更鲜艳,而且更能耐寒,经得起风霜考验。

《山行》古诗原文赏析 杜牧(803-853),唐代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孙。下面是《山行》古诗原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注释】 山行:在山中行走。

远上:登上远处的。

寒山:深秋季节的山。

石径:石子的小路。

斜:此字读xiá ,为倾斜的意思。

深:另有版本作“生”。(“深”可理解为在云雾缭绕的的深处; “生”可理解为在形成白云的地方)

车:轿子。

坐:因为。

霜叶:枫树的叶子经深秋寒霜之后变成了红色。

枫林晚:傍晚时的枫树林。

红于:比...更红,本文指霜叶红于二月花。

译文

山石小路远上山巅弯弯又斜斜,

白云生发之处隐隐约约有几户人家。

只因爱那枫林晚景我把马车停下,

霜染的枫叶胜过鲜艳二月的花。

【赏析】 这首诗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诗里写了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

谐统一的画面。这些景物不是并列的处于同等地位,而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有主有从,有的处于画面的中心,有的则处于陪衬地位。简单来说,前三句是宾,第四句是主,前三句是为第四句描绘背景、创造气氛,起铺垫和烘托作用的。

“远上寒山石径斜”,写山,写山路。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蜓伸向山头。“远”字写出了山路的绵长,“斜”字与“上”字呼应,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

“白云深处有人家”,写云,写人家。诗人的目光顺着这条山路一直向上望去,在白云飘浮的地方,有几处山石砌成的石屋石墙。这里的“人家”照应了上句的“石径”,—这一条山间小路,就是那几户人家上上下下的通道。这样就把两种景物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了。有白云缭绕,说明山很高。诗人用横云断岭的手法,让这片片白云遮住读者的视线,却给人留下了想象的空间:在那白云之上,云外有山,一定会有另一种景色。

对这些景物,诗人只是在作客观的描述。虽然用了一个“寒”字,也只是为了逗出下文的“晚”字和“霜”字,并不表现诗人的感情倾向。它毕竟还只是在为后面的描写蓄势—勾勒枫林所在的环境。

“停车坐爱枫林晚”便不同了,倾向性已经很鲜明,很强烈了。那山路、白云、人家都没有使诗人动心,这枫林晚景却使得他惊喜之情难以抑制。为了要停下来领略这山林风光,竟然顾不得驱车赶路。这句中的“晚”字用得无比精妙,它蕴含多层意思:(1)点明前两句是白天所见,后两句则是傍晚之景。(2)因为傍晚才有夕照,绚丽的晚霞和红艳的枫叶互相辉映,枫林才格外美丽。(3)诗人流连忘返,到了傍晚,还舍不得登车离去,足见他对红叶喜爱之极。(4)因为停车甚久,观察入微,才能悟出第四句“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样富有理趣的警句。

前两句所写的景物已经很美,但诗人爱的却是枫林。通过前后映衬,已经为描写枫林铺平垫稳,蓄势已足,于是水到渠成,引出了第四句,点明喜爱枫林的原因。“霜叶红于二月花”,把第三句补足,一片深秋枫林美景具体展现出来了。诗人惊喜地发现在夕晖晚照下,枫叶流丹,层林如染,真是满山云锦,如烁彩霞,它比江南二月的春花还要火红,还要艳丽。难能可贵的是,诗人通过这一片红色,看到了秋天象春天一样的生命力使秋天的山林呈现一种热烈的、生机勃勃的景象。

诗人没有象一般封建文人那样,在秋季到来的时候,哀伤叹息,他歌颂的是大自然的秋色美,体现出了豪爽向上的精神,有一种英爽俊拔之气拂拂笔端,表现了诗人的才气,也表现了诗人的见地。这是一首秋色的赞歌。

第四句是全诗的中心,是诗人浓墨重彩、凝聚笔力写出来的。不仅前两句疏淡的景致成了这艳丽秋色的衬托,即使“停车坐爱枫林晚”一句,看似抒情叙事,实际上也起着写景衬托的作用:那停车而望、陶然而醉的诗人,也成了景色的一部分,有了这种景象,才更显出秋色的迷人。而一笔重写之后,戛然便止,又显得情韵悠扬,余味无穷。

全诗构思新颖,布局精巧,于萧瑟秋风中摄取绚丽秋色,与春光争胜,令人赏心悦目,精神发越。兼之语言明畅,音韵和谐。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ici/5430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