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装
[定义] 为了表达需要而故意颠倒汉语通常语序的一种修辞方式。
倒装在形式上有明显的特征,就是词语顺序打破常规,有违惯用的语法序列或事理逻辑。倒装的结果是造成变式句,具有突出的表达效果,追求形式新颖,或结构均衡、音韵协调、强调感情等。
[例释] 一般把倒装分为“随言倒装”和“变言倒装”两类。
(1)随言倒装:只作形式上的次序颠倒,并不改变句法结构关系,也没有破坏正常逻辑条理的倒装。“随言倒装”又分主谓倒装、述宾倒装、定中倒装、状中倒装、复句偏正倒装等。
例1:水生笑了一下。女人看出他笑的不像平常。“怎么了,你?”(孙犁《荷花淀》)
例2: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蓊蓊郁郁的。(朱自清《荷塘月色》)
例3:如果我能够,我要写下我的悔恨和悲哀,为子君,为自己。(鲁迅《伤逝》)
例1是主谓倒装,谓语倒装在主语之前,更切合特定的情理,在情急状态下人往往把最关切的内容先说出来,然后补充一下主语。这样写突出水生夫妻感情深厚以及水生嫂对丈夫的体贴。例2是定中倒装,定语倒装在中心语之后,一方面避免了结构臃肿,另一方面突出了树的形态,也使整个句子节奏均匀,语气连贯。例3是状中倒装,状语倒装在中心语之后。这样做显得新鲜,也使句子结构更匀称,同时突出了主人公“子君”和“我”,为全文的展开留下伏笔。
(2)变言倒装:随着语言形式序列的颠倒,句法关系或逻辑事理也被颠覆了的倒装。这种倒装大多是古时候人们为了追求对仗、押韵等而不得不采取的办法,同时也兼顾一定的修辞效果。现代汉语不常用。
例4:红豆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杜甫《秋兴八首》)
例4这样的句子今天看来有些晦涩艰深,不容易一下子还原过来,因为它颠倒了句法关系,破坏了逻辑事理。正常序列应该是“鹦鹉啄余红豆粒,凤凰栖老碧梧枝”,作者为了新颖、对仗等而实行了变言倒装。
[辨析] 倒装与语法成分易位。都是相对于常规语法位置的偏离。区别是:
倒装以修辞为观察点,易位以语法为观察点。倒装通常伴有语法成分易位,但语法成分易位不一定构成修辞上的倒装。在文言文里有特殊的语法倒置要求,如代词在否定句或疑问句里作宾语时要倒置于动词之前,另外古代有时有一些特别的句法表现,这些不是修辞意义上的倒装。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ici/5427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新诗改罢自长吟》诗词鉴赏方法
下一篇: 再说“死”“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