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作以人品为先》诗词评论技巧清人薛雪提出的诗学观点,他在《一瓢诗话》中继承叶燮的观点,说:“作诗必先有诗之基,胸襟是也。”然后加以发挥,提出:“诗文与书法一理,具得胸襟,人品必高。”“著作以人品为先,文章次之。”他推崇杜甫,正是由于杜诗“随所遇之人、之境、之事、之物,无处不发其思君王,忧祸乱,悲时日,念友朋,吊古人,怀远道”。他赞赏陶渊明,正是由于陶渊明《饮酒》诗“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真有绛云在霄,舒卷自如之致”。对阮籍,他既赞赏其《咏怀》“寄愁天上,埋忧地下,其胸次非复人间机轴”,又表示其“为诸臣作劝进表”之“不足多”。这都说明薛氏对诗人的评价以“胸襟”“人品”置于首要的地位。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题。人品文品与欣赏心态深受欧美现代思潮影响的现代著名文学家、翻译家林雨堂先生在
小题:D
小题:A
小题:B
小题:B
小题:D(儒家对人品与文品相抵牾的现象不是否定的,如果否定,也不会有“为文造情”一说,也不会有结尾“提倡作家加强品德修养”一说)
小题:A(“欧美人对欧美作品的欣赏”错误,应不仅是欧美作品)
小题:B(“所有人品低下的作家”不当,应是指中国人品低下的作家;注意A项,前文说“纵观我国历代众多的文学作品,为文与为人,文品与人品,一般说是一致的”,所以说“人品与文品相抵牾的现象不是很多”,结尾说“即使他能够写出有一定价值的作品”,所以说“其作品的“价值”是有限的”)
小题:B(原文中无此意,原文强调的是“人品低下”的作家,其作品不会传之于世,没有涉及是否署名)
人品文品与欣赏心态阅读理解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题。
深受欧美现代思潮影响的现代著名文学家、翻译家林雨堂先生在《艺术与消遣》中说:“人格伟大的艺术家产生了伟大的艺术,人格渺小的艺术家产生了渺小的艺术;心地卑劣的艺术家,纵使生命发生危险,也不能产生伟大的艺术,心胸伟大的艺术家,纵使生命发生危险,也不能产生下劣的艺术。”
纵观我国历代众多的文学作品,为文与为人,文品与人品,一般说是一致的,“著作以人品为先”“人高则诗高,人俗则诗俗”。因为一切有价值的文学作品都是作者“写情造文”的产物,而诗歌则更是“情动于衷而行于言”的结晶。
然而由于人的感情颇为复杂,有些作家的作品并非“为情造文”,而是刘勰所谓“为文造情”。这类作家的作品必然出现为人与为文、人品与文品相抵牾的现象。我以为这主要是由于作者在文章中有意地掩饰了其思想意识中的阴暗面,代之以与其品德情操迥然不同的格调之故。
欧美人欣赏文学作品,往往是就文论文,很少顾及作者人品的高下。在中国这样一个受儒家思想影响很深的国度里,人们欣赏文学作品,却首先要想起作者的人格背景。
由此可见,在我们中国,无论任何时代,提倡作家加强品德修养,确实是至关重要的,因为作者的品德修养如若低下,即使他能够写出有一定价值的作品,但它是绝对不会传之不朽的。
对文章开头引用林雨堂的这一段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儒家文艺观在中国人的心中是根深蒂固的。
B、林雨堂的欣赏心态没有受到欧美人的.影响。
C、林雨堂很赞赏传统的儒家的欣赏观。
D、儒家对人品与文品相抵牾的现象是否定的。
对欧美人的欣赏心态,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欧美人对欧美作品的欣赏主要是看作品的本身。
B、欧美人对文艺作品的欣赏主要是看作品的本身。
C、欧美人对中国作家作品的欣赏持同样的心态。
D、中国人欣赏文艺作品首先看作家的人格背景。
对本文结尾的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人品与文品相抵牾的现象不是很多,其作品的“价值”是有限的。
B、所有人品低下的作家,其作品绝对不会传之不朽。
C、提高文品的关键,在于提高作家的人品——思想修养和境界。
D、从中国人的欣赏心态的角度,强调提高作家的思想修养。
根据本文的观点,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对无名氏的作品的欣赏,只能是就文论文。
B、中国人对无名氏的作品,评价不会太高。
C、中国人对欧美文学作品的欣赏,同样看重人品。
D、欧美人对中国作品的欣赏,同样就文论文。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ici/5421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唐五代·中唐自然山水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