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大道家园 >> 综合浏览区 >> 传统资讯 >> 传统文学

宋元江西诗词·南宋前期江西诗歌·曾纮曾思父子

大道家园 2023-07-25 18:46:21

宋元江西诗词·南宋前期江西诗歌·曾纮曾思父子宋元江西诗词·南宋前期江西诗歌·曾纮、曾思父子

曾纮、曾思为父子诗人,北宋文学家曾巩的侄子和侄孙。曾纮(一作“綋”),生卒年不详,约宣和(1119~1125)前后在世。字伯容,号临汉居士。宣和特科进士,曾任文林郎。与曾巩、曾肇、曾布、曾纡等并称“南丰七曾”。曾思(一作“恩”),生卒年不详,约绍兴(1131~1162)前后在世。字显道,号怀岘居士。曾任祁阳(今属湖南)知县。

父子二人的诗歌创作,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著录有曾纮《临汉居士集》7卷,曾思《怀岘居士集》6卷。今均不存。我们仅能从杨万里所作《江西续派二曾居士诗集序》中知其大概,其序曰:

南丰先生之族子有二诗人焉,曰临汉居士伯容者,南丰从兄弟曰子山名阜之子也;曰怀岘居士显道者,伯容之子也。子山尝位于朝,出漕湖南,后家于襄阳,遂为襄阳人。伯容一世豪俊而能文,其诗源委山谷先生。然以不肯伈伣于世,有官而终身不就列。显道得其父之句法,亦以气节高简,尝宰祁阳,小不可其意,即弃去隐于衡之常宁者三十年。此君子之一不幸也。伯容放浪江湖间,与夏均父诸诗人游从唱和,其题与韵见于均父集中者,三十有二篇。予每诵均父之诗,云曾侯第一;又云五言类玄度;又云秀句无一尘。想见其诗而恨不见也,行天下五十年,每见士大夫,必问伯容父子诗,皆无能传之者,此又君子之一不幸也。兹非所谓生既不用于时没又不传于后,不幸之不幸者欤。今日忽得故人尚书郎江西漕使雷公朝宗书,寄予以二曾诗集二编,属予序之,欣然盥手,披读三过,蔚乎若玉井之莲,敷月露之下也;沛乎若雪山之水,泻滟滪而东也;琅乎若岐山之凤鸣,梧竹之风也。望山谷之宫庭,盖排闼而入,历阶而升者欤。昔人之诗,有诗传而人逸者矣,《二南》是也。有人传而诗逸者矣,《祈招》是也。有人与诗俱传者矣,《载驰》是也。然祭公谋父之作,虽逸于三百篇之外,而式金式玉之句犹略见于梼杌之史者。以子革之诵也。二曾之诗。昔无传而今有传,不以朝宗能诵之欤。不曰二曾不幸之幸欤,不曰后学不幸之幸欤。因命之曰江西续派而书其右,以补吕居仁之遗云,伯容名纮,显道名思,朝宗之于显道,如李汉之于退之。故二居士之诗,朝宗得之于德曜,德曜得之于怀岘,怀岘得之于临汉。[1]

据杨万里序中所言,曾纮的诗歌创作“源委山谷先生”,曾思“得其父之句法”,二人都“气节高简”,所以诗作“蔚乎若玉井之莲,敷月露之下也;沛乎若雪山之水,泻滟滪而东也;琅乎若岐山之凤鸣,梧竹之风也”,有类于黄庭坚的超拔脱俗的诗歌境界,所以是“望山谷之宫庭,盖排闼而入,历阶而升者”,故为江西续派。

注释

[1]杨万里:《诚斋集》卷八四,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名词解释: (1).半山体; (2).中兴四大诗人; (3).晚唐体; (4).江西诗派; (5)半山体
北宋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退居江宁后,诗风发生了重大变化,远离了政治、社会,多写山水自然。形式上以绝句为主,很少长篇古体;艺术上讲究炼字、对仗,意境优美含蓄,具有很高的艺术性。后人将他这一时期的诗风称为“半山体”。
中兴四大诗人
中国南宋前期尤袤、杨万里、范成大、陆游四位诗人的合称,又称南宋四大家。他们能摆脱江西诗派的牢笼,写出思想、艺术各有特色的作品,影响很大代表了宋代诗歌第二个最繁荣的时期。
晚唐体
是指宋初模仿唐代贾岛、姚合诗风的一群人,由于宋人常常把贾、姚看成晚唐诗人,所以名之为“晚唐体”。代表诗人“九僧”,内容大多为描绘清邃幽静的山林景色和枯寂淡泊的隐逸生活,形式上特别重视五律;潘阆、魏野、林逋等隐士一方面模仿贾岛的字句字斟句酌,另一方面也颇有白体诗平易流畅的倾向。
江西诗派
江西诗派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有正式名称的诗文派别。北宋后期,黄庭坚在诗坛上影响很大,追随和效法黄庭坚的诗人颇多,逐渐形成以黄庭坚为中心的诗歌流派。宋徽宗时,吕本中作《江西诗社宗派图》,下列陈师道、潘大临、谢逸、洪刍、洪炎、洪朋、饶节、僧祖可、徐俯、林敏修、汪革、李錞、韩驹、李彭、晁冲之、江端本、杨符、谢薖、夏倪、林敏功 、潘大观、何觊、王直方、僧善权、高荷,合25人。认为这些诗人与黄庭坚是一脉相承的。诗派中并不都是江西人。后被人归入江西诗派的还有吕本中、曾几、陈与义等。稍后曾纮、曾思等人也被补入江西诗派。
苏门六学士
苏门六学士:秦观、黄庭坚、晁补之、张耒、陈师道、李廌。 苏门六学士是在苏门四学士之外,再加陈师道与李廌。 “四学士”指的是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也有人称为苏门六君子。

各派诗人一
建安七子
建安年间(196~220)七位文学家的合称“建安七子”。包括: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

“七子”之称,始于曹丕所著《典论·论文》:“今之文人,鲁国孔融文举,广陵陈琳孔璋,山阳王粲仲宣,北海徐干伟长,陈留阮瑀元瑜,汝南应玚德琏,东平刘桢公干。期七子者,于学无所遗,于辞无所假,咸以自骋骥录于千里,仰齐足而并驰。”,这七人大体上代表了建安时期除曹氏父子而外的优秀作者,所以"七子"之说,得到后世的普遍承认。七子中除了孔融与曹操政见不合外,其余六家虽然各自经历不同,但都亲身受过汉末离乱之苦,后来投奔曹操,地位发生了变化,才有了安定、富贵的生活。他们多视曹操为知己,想依赖他干一番事业。故尔他们的诗与曹氏父子有许多共同之处。
因建安七子曾同居魏都邺(今邯郸临漳)中,又号“邺中七子”

【竹林七贤】
中国魏晋时期7位名士的合称,成名年代较“建安七子”晚一些。包括:魏正始年间(240-249)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 7人常聚在当时的山阳县(今河南修武一带)竹林之下,肆意酣畅,故世谓竹林七贤。 7人的政治思想和生活态度不同于建安七子,他们大都“弃经典而尚老庄,蔑礼法而崇放达”。在政治上,嵇康、阮籍、刘伶对司马氏集团均持不合作态度,嵇康因此被杀。山涛、王戎等则是先后投靠司马氏,历任高官,成为司马氏政权的心腹。在文章创作上,以阮籍、嵇康为代表。阮籍的《咏怀》诗82首,多以比兴、寄托、象征等手法,隐晦曲折地揭露最高统治集团的罪恶,讽刺虚伪的礼法之士,表现了诗人在政治恐怖下的苦闷情绪。嵇康的《与山巨源绝交书》,以老庄崇尚自然的论点,说明自己的本性不堪出仕,公开表明了自己不与司马氏合作的政治态度,文章颇负盛名。其他如阮籍的《大人先生传》,刘伶的《酒德颂》,向秀的《思旧赋》等,也是可读的作品。《隋书·经籍志》著录山涛有集5卷,已佚。

名称: 竟陵八友
组成:萧衍、沈约、谢朓、王融、萧琛、范云、任昉、陆倕
产生文学时期: 魏晋南北朝文学
简要介绍
南北朝齐永明年间,有一大群文士集合于竟陵王肖子良左右,形成了一个文学群体,文学史上称“竟陵八友。”《梁书·武帝本纪》:“竟陵王子良开西邸,招文学,高祖(肖衍)与沈约、谢朓、王融、肖琛、范云、任昉、陆垂并游焉,号曰‘八友’。”这些人中,沈约、谢朓、范云、都是一代文人。他们彼此唱和,互相推波助澜,形成了一股文学潮流。《南齐书·陆阙传》:“永明末,盛为文章。吴兴沈约,陈郡谢朓,??邪王融,以气类相推毅。汝南周?J善识声韵,约等文皆用宫商,以平上去入为四声,以此制韵,不可增减,世呼为‘永明体”。永明体作家把声律和对偶方面的知识运用到诗歌创作上,所作诗平仄协调,音韵铿锵,词采华丽,对仗工整,体裁短小,为格律诗的产生奠定了基础,是从“古体诗”到格律严谨的“近体诗”的过渡,故又称新体诗。“永明体”文学家们虽然在运用声律等技巧上有一些成就,但思想内容却比较贫乏、空洞,形式主义倾向严重。其中一些骨干成员,齐亡后仕梁,在肖衍、肖纲父子影响下大写轻靡柔艳的色情诗,成为宫体诗的主要作家。文学史上又称这—时期的文学风格为“齐梁体”。宋严羽《沧浪诗话·诗体》:“齐梁体,通两朝而言之。”清姚范《援郭堂笔记》:“称永明体者,以其拘于声病也;称齐梁体者,以绚艳及咏物之纤丽也。”

初唐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合称。《旧唐书·杨炯传》说:“杨炯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以文诗齐名,海内称为王杨卢骆,亦号为“四杰”。
四杰齐名,原指其诗文而主要指骈文和赋而言。《旧唐书·杨炯传》记张说与崔融对杨炯自说“愧在卢前,耻居王后”的评论,《旧唐书·裴行俭传》说他们“并以文章见称”等,所说皆指文。《朝野佥载》卷六记“世称王杨卢骆”后,即论杨炯、骆宾王之“文”为“点鬼簿”、“算博士”,所引例证为一文一诗,则四杰齐名亦兼指诗文。后遂主要用以评其诗。杜甫《戏为六绝句》有“王杨卢骆当时体”句,一般即认为指他们的诗歌而言;但也有认为指文,如清代宗廷辅《古今论诗绝句》谓“此首论四六”;或认为兼指诗文,如刘克庄《后村诗话·续集》论此首时,举赋、檄、诗等为例。
五,
文章四友
在初唐诗坛上,有四个人被时人称为"文章四友",他们是:崔融、李峤、苏味道、杜审言。四人的作品风格较接近,内容不外歌功颂德、宫苑游宴,但在他们的其他一些作品中,却有时透露了诗歌变革的消息,有的还对诗歌体制的建设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从高宗后期起,即以诗文为友,"文章四友"因此得名。四人中,以杜审言成就最高,胡应麟《诗薮》说:“初唐无七言诗律,五言亦未超然。二体之妙,杜审言实为首倡。”杜审言现存的28首五言律,除一首失黏外,其余的完全符合近体诗的黏式律。他在五律方面的成就已超过了杨炯,使五言律的创作首先达到了较高的艺术水准。

大历十才子
1唐代宗大历年间10位诗人所代表的一个诗歌流派。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偏重诗歌形式技巧。据姚合《极玄集》和《新唐书》载:十才子为李端、卢纶、吉中孚、韩翃、钱起、司空曙、苗发、崔洞(一作峒)、耿湋、夏侯审。宋以后有异说,但多不可信。
大历十才子大多是失意的中下层士大夫,也多半是权门清客,因而多投献应制之作。歌颂升平、吟咏山水、称道隐逸是其诗歌的基本主题。但他们在仕途失意和战乱宦旅生活中,也间有反映现实和体验真实的作品。他们都擅长五言近体,善写自然景物及乡情旅思等,语词优美,音律协和,但题材风格比较单调。

韩孟诗派
韩孟诗派是中唐时期与新乐府运动同时崛起的一个影响较大的诗派。
其代表人物是韩愈、孟郊,此外还包括贾岛、卢仝以及马异、刘叉等人。这个诗派创作的特点是通过抒写个人的不幸遭遇来揭示社会的弊病,他们主张“不平则鸣”,苦吟以抒愤,并互相切磋酬唱。他们诗风尚奇求险,韩愈奇而雄,孟郊奇而古,贾岛奇而清,卢仝奇而怪。
他们具有独特的审美品味,以震荡光怪为美,以瘁索枯槁为美,以五彩斑斓为美。由于受韩愈古文运动“陈言务去”的影响,他们在艺术上力求避熟就生,标新立异,注重苦吟和锤炼功夫,力矫大历诗风的平弱纤巧。这种诗歌的新的追求与新的变化,积极推动了盛唐以后诗歌艺术境界的开拓。

元白诗派:
元白诗派是指韩孟诗派同时稍后中唐以元稹,白居易为代表的诗歌流派,他们重写实,尚通俗.他们发起新乐府运动,强调诗歌的惩恶扬善,补察时政的功能,语言方面则力求通俗易解.
这派诗人重写实、尚通俗,走了一条与韩孟诗派完全不同的创作道路。清人赵翼说:“中唐诗以韩、孟、元、白为最。韩、孟尚奇警,务言人所不敢言;元、白尚坦易,务言人所共欲言。”(《瓯北诗话》卷四)表面看来,二者似背道而驰,但实质却都是创新,取途虽殊而归趋则同。

花间词人
五代时后蜀赵崇祚选录了温庭筠、韦庄等十八家的词为《花间集》。他们在词风上大体一致,在内容上多写男女情爱,把视野完全转向女性的姿色和生活情状,特别是她们的内心生活;在艺术上则是文采繁华、轻柔艳丽,崇尚雕饰,追求婉媚,充溢着脂香腻粉的气味,后人因之称为花间词人。

九僧
中国宋代初期诗僧希昼、保暹、文兆、行肇、简长、惟凤、宇昭、怀古、惠崇等九人的并称。
当时西昆体盛行,九僧不满西昆体的浮艳诗风崇奉晚唐贾岛、姚合一派,互相唱和,作品多写隐逸闲趣及林下生活,风格清奇雅静。其中惠崇不但能诗,画亦有名,世称“惠崇小景”。原有《九僧诗集》,久已不传。郑樵《通志·艺文略》著录《九僧选句图》一卷。所作见《宋高僧诗选》及《瀛奎律髓》。
十一
西昆派
由《西昆酬唱集》得名。全部为近体律诗,杨亿、刘筠、钱惟演三人为代表作家。内容无外乎歌咏宴饮生活,咏物、咏史及泛咏男女情爱。追求用典丰缛,属对工整,下字丽艳,音节铿锵;标榜学习李商隐。
西昆派为北宋初年影响最大,声势最盛的流派,主要在宋真宗朝流行。师法唐代诗人李商隐,代表作家有杨亿,刘筠,钱惟演等,多是在朝官了。名称由来是杨亿所编著的《西昆酬唱集》。西昆派停留在对李商隐诗歌艺术外貌的模仿层次,缺乏真挚情怀和深沉感慨,优点是追求诗歌艺术美感,纠正了浅陋平直的五代文风,缺点是立足模仿,缺乏自立精神和艺术个性。《西昆酬唱集》问世后,西昆体风行一时,真宗皇帝也无法禁绝。直到欧阳修倡导诗文革新,西昆体流弊才被彻底肃清。
十二,
江西诗派
江西诗派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有正式名称的诗文派别。北宋后期,黄庭坚在诗坛上影响很大,追随和效法黄庭坚的诗人颇多,逐渐形成以黄庭坚为中心的诗歌流派。宋徽宗时,吕本中作《江西诗社宗派图》,下列陈师道、潘大临、谢逸、洪刍、洪炎、洪朋、饶节、僧祖可、徐俯、林敏修、汪革、李錞、韩驹、李彭、晁冲之、江端本、杨符、谢薖、夏倪、林敏功 、潘大观、何觊、王直方、僧善权、高荷,合25人。认为这些诗人与黄庭坚是一脉相承的。诗派中并不都是江西人。后被人归入江西诗派的还有吕本中、曾几、陈与义等。稍后曾纮、曾思等人也被补入江西诗派。
诗派成员多数学杜甫,宋末方回又把杜甫和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称为江西诗派的一祖三宗。江西诗派的诗歌理论强调“夺胎换骨”、“点铁成金”,即或师承前人之辞,或师承前人之意;崇尚瘦硬奇拗的诗风;追求字字有出处。在创作实践中,诗派“以故为新”,重要作家的诗作风格迥异,自成一体,成为宋代最有影响的诗歌流派。它的影响遍及整个南宋诗坛,余波一直延及近代的同光体诗人。
十三
中兴四大诗人
中国南宋前期尤袤、杨万里、范成大、陆游4 位诗人的合称。又称南宋四大家。当时杨、陆的声名尤著。尤袤流传下来的作品很少;杨、范虽比不上陆游,但各有特色。杨万里一反江西诗派的生硬槎桠 ,创立了活泼自然的诚斋体。杨万里、陆游流传下来的作品,数量之多是惊人的。中兴四大诗人代表了宋代诗歌第二个最繁荣的时期。 杨万里有《诚斋集》,范成大有《范石湖集》,陆游有《陆放翁集》传世。
十四
辛派词人
这是南宋受辛弃疾的影响而产生的一个词派。主要有陈亮、刘过、刘克庄等。他们在辛弃疾的影响下,用词来抒发爱国情感,豪放慷慨如辛弃疾,但题材不如辛词广,风格不如辛词多样。多以议论为词,以文为词,过于直率,不如辛词蕴藉。
十四
永嘉四灵
中国南宋中叶的诗歌流派,代表南宋后期诗歌创作上的一种倾向。永嘉四灵指当时生长于浙江永嘉(今浙江温州)的4位诗人:徐照(字灵晖)、徐玑(字灵渊)、赵师秀(字灵秀)、翁卷(字灵舒)。因他们同出永嘉学派叶适之门,其字或号中又都带有“灵”字,故称永嘉四灵。4人中徐照和翁卷是布衣,徐玑和赵师秀做过小官。他们的诗风承袭晚唐,选择了晚唐诗人贾岛、姚合的道路,要求以清新刻露之词写野逸清瘦之趣。诗体的特点是:继承了山水诗人、田园诗人的传统,满足于啸傲田园、寄情泉石的闲逸生活。在艺术上,又能刻意求工,忌用典,尚白描,轻古体而重近体,尤重五律。甚至要求全诗字数不得超过40字。在较大程度上纠正了江西派诗人以学问为诗的习气。他们的成就极有限,但在当时的诗坛却得到广泛的反应。
十五
江湖诗派
[编辑本段]
得名
江湖诗派是南宋后期继永嘉四灵后而兴起的一个诗派,因陈起刊刻的《江湖集》而得名。当时书商陈起与江湖诗人相友善,于是刊售《江湖集》、《续集》、《后集》等书,后人以《江湖集》内诗气味皆相似,故称之为江湖派。
[编辑本段]
概况与代表人物
南宋后期,《江湖集》中所录诗人大部分或为布衣,或为下层官吏,身份卑微,以江湖习气标榜,因而被统称为江湖诗派。江湖诗人时时抒发欣羡隐逸、鄙弃仕途的情绪,也经常指斥时弊,讥讽朝政,表达不与当朝者为伍的意愿。江湖诗人中的代表人物为刘克庄、戴复古与方岳。从总体上看,江湖诗派的风格倾向是不满江西诗风而仿效“四灵”,学习晚唐,但取径比“四灵”更宽阔一些,比所学的唐代诗人的面要宽得多,同事又多少受了南宋中兴"四大诗人"的影响,这基本上代表着南宋后期诗坛的风尚。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ici/5416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