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韦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原文赏析(五代)韦庄
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这首词的思想内涵可分两个层次来理解与赏析。
第一层次先来欣赏它所描绘的“江南好”景致。江南,此指江浙一带。大约自中唐开始,全国的经济重心已由北方转到南方,因此很多北方的文人都喜欢作江南之游,并写下了不少歌咏江南风物的著名诗词。别的不说,且举白居易为例,他就一口气写了三首《忆江南》词,使那“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江南自然景观和那“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的江南风土人情,得以扬名词坛。而本词的作者韦庄,继步白居易,写了五首《菩萨蛮》词,其中有两首即明点“江南”之乐。我们现在欣赏的这首词,就是其一。它所描绘的“江南好”景致,实际只有“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和“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四句。然四句中短,却已要言不繁、生动传神地写出了江南的美丽风光与旖旎风情。先说前两句:记得杜牧《江南春绝句》有云:“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杜荀鹤《送人游吴》诗有云:“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闲地少,水港小桥多……”所以若要概括江南风光的总体特征,那就离不开一个“水”字。你看白居易所写的“江花”与“江水”,杜牧所写的“水村”与“烟雨”,杜荀鹤所写的“水港”与“小桥”,以及后人形容江南景致的名句“杏花春雨江南”(虞集《风入松》),就都是在“水”字上“做文章”。而韦庄自然也深谙此理,他就化用白居易的“春来江水绿如蓝”,凝铸成了“春水碧于天”的新句;又从杜甫的“春水船如天上坐”(《小塞食舟中作》)句中得到启发,进一步写出了安卧于“画船”之中侧耳静听雨声而入眠的悠然之乐。故而这两句描写可谓抓住了“江南”的特征,揭示了“江南”的“神髓”,于尺幅之中展示了江南春水浩淼的千里之势,境界天阔,神韵悠远。再说后二句:江浙一带由于城市经济的高度发达,因此出现了许许多多的酒楼妓院,这就使得江南的景致中又明显带有了“旖旎”与“富丽”的特种风情。这对晚唐五代的风流文人来说,更是椿艳羡不已、值得兴奋的事。所以韦庄要写江南之美和江南之乐,就不肯仅仅停留在作“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张志和《渔歌子》)的“山水画”式的描写上,而更要作色彩远加浓艳的“仕女画”式的绘画。于是,他就大笔一挥,为我们勾勒了一幅“美人侑酒”的画面:“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请看,当垆卖酒(实指陪酒女郎)的女子,个个都象卓文君那样明媚如月,不信你只要看看她们伸出的洁白如霜雪的手臂就可明白了!这儿一则使用了恰当的比喻(以月比人),二则暗用了典故(卓文君),三则又推出了一个“特写镜头”(重点写其雪白的手臂),缘此便把江南姑娘之艳美和江南风情之旖旎,生动传神地表现了出来。所以一方面是自然风光美丽,另一方面是享乐环境优越,这就难怪词人一开头就要赞叹“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了。而这种对于江南之美的出色描绘,自该是欣赏本词的“重点”所在。
但是以上仅是第一层次的理解与赏析。而事实上,本词却还包含更深的思想内容,那就是思乡而不能归的痛楚心情。对此,就会涉及到本词的写作年代——有人认为是词人晚年仕蜀后所作,有人认为他青年时代浪游江南时所作。本文不拟在此作深一步的探讨,只想根据本词所说的“未老莫还乡”来作推论,那就是:词人其时正当华年,正在江浙一带漫游。他目睹江南无比富丽的风光,一方面是赞美不已,另一方面却更加激起了对故乡(陕西)的怀念。可是家乡目前正值战争与动乱,又怎能归去?因而只能发出“还乡须断肠”的浩叹和“游人只合江南老”的自嘲。清人陈廷焯评此词曰:“一幅春水画图,意中是乡思,笔下却说江南风景好,真是泪溢中肠,无人省得。”此数语就揭示了本词第二层次的思想内涵。
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原文_翻译及赏析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唐代·韦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 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宋词三百首, 婉约, 江南思乡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人人都说江南好,游人应该在江南待到老去。春天的江水清澈碧绿比天空还青,游人可以在有彩绘的船上听着雨声入眠。
江南酒家卖酒的女子长得很美,卖酒撩袖时露出的双臂洁白如雪。年华未衰之时不要回乡,回到家乡后必定悲痛到极点。
赏析这首诗是《菩萨蛮五首》中的第二首,对第一首的回应。难道主人公不愿意回到家中吗?可是自己求取功名不得,又怎能轻言回去呢?“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写得多美!但这种美,不是靠意象的美而烘托,却是靠浓挚的情感,而且是经过理性的浸润后的浓挚的情感动人。江南之美,甲于天下,但寓居在此,逃避战乱的人,又怎么会有归属感?故这两句是沉郁的。“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说的是碧绿的春水,比天空还要明净,躺在游船画舫之中,和著雨声入睡,又是何等之美,何等之空灵。前二句的沉郁,与后二句的空灵,就形成了难以言喻的艺术张力。
创作背景 韦庄(约836年─910年),字端己,杜陵(今中国陕西省西安市附近)人,诗人韦应物的四代孙,唐朝花间派词人,词风清丽,有《浣花词》流传。曾任前蜀宰相,諡文靖。韦庄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秋凉 一作:新凉)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宋代·苏轼《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
宋代 : 苏轼
宋词三百首, 宋词精选, 婉约, 中秋节, 贬谪, 感叹人生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宋代·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宋词三百首, 宋词精选, 婉约, 惜花伤春醉别西楼醒不记。春梦秋云,聚散真容易。斜月半窗还少睡。画屏闲展吴山翠。 衣上酒痕诗里字。点点行行,总是凄凉意。红烛自怜无好计。夜寒空替人垂泪。——宋代·晏几道《蝶恋花·醉别西楼醒不记》蝶恋花·醉别西楼醒不记
醉别西楼醒不记。春梦秋云,聚散真容易。斜月半窗还少睡。画屏闲展吴山翠。
衣上酒痕诗里字。点点行行,总是凄凉意。红烛自怜无好计。夜寒空替人垂泪。 宋词三百首, 宋词精选, 婉约, 追忆离别
菩萨蛮韦庄的赏析赏析:
这首词描写了江南水乡的风光美和人物美,表现了诗人对江南水乡的依恋之情,也抒发了诗人飘泊难归的愁苦之感。写得情真意切,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纯用白描写法,清新明丽,真切可感;起结四句虽直抒胸臆,却又婉转含蓄,饶有韵致。
原词:
《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唐代:韦庄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注释:
1、游人只合江南老:这里指飘泊江南的人,即作者自谓。只合:只应。江南好:白居易《忆江南》词首句为“江南好”。碧于天:一片碧绿,胜过天色。
2、垆边:指酒家。垆,旧时酒店用土砌成酒瓮卖酒的地方。《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记载,司马相如妻卓文君长得很美,曾当垆卖酒:“买一酒舍沽就,而令文君当垆。”
3、皓腕凝霜雪:形容双臂洁白如雪。凝霜雪,像霜雪凝聚那样洁白。
4、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年尚未老,且在江南行乐。如还乡离开江南,当使人悲痛不已。须:必定,肯定。
释义:
人人都说江南好,让游人只想在江南待到老去。春天的江水清澈碧绿更胜天空的碧蓝,还可以在彩绘船上听着外面的雨声入眠。江南酒垆边卖酒的女子美丽无比,卖酒时撩袖盛酒时,露出的手腕白如霜雪。在老之前不要回到故乡,不然回到家乡后会因为家乡战乱而悔断肚肠。
作者简介:
韦庄(约836年- 约910年),字端己,汉族,长安杜陵(今中国陕西省西安市附近)人,晚唐诗人、词人,五代时前蜀宰相。文昌右相韦待价七世孙、苏州刺史韦应物四世孙。
扩展资料:
这组词创作于韦庄晚年寓居蜀地时期,是作者为回忆江南旧游而作。这组词内容与他的流浪生活密切相关。
词中暗用卓文君之典。汉时蜀人司马相如,与巨富卓王孙之女卓文君私奔,因卓王孙宣布与文君断绝关系,司马相如就令文君当垆,自己穿着短裤,在大街上洗涤酒器。所以“炉边人似月。皓腕凝双雪”,炉就是酒垆,炉边人指的就是自己的妻子,也就是上一首中“绿窗人”。
主人公何尝不思念这位面如皎月、肤色赛霜雪的妻子?但是“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古人云富贵而不还乡,就像衣锦而夜行,而一事无成的人,回到家乡,心情却只有更加抑郁哀凉。这两句没有任何艺术技巧可言,纯粹靠人生阅历和情感动人,成为千古名句。
——韦庄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ici/5409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李白《西施》哀叹西施
下一篇: 《作文字易,识文字难》诗词评论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