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苏轼《蝶恋花·记得画屏初会遇》原文赏析(宋)苏轼
蝶恋花·记得画屏初会遇
记得画屏初会遇。好梦惊回,望断高唐路。燕子双飞来又去,纱窗几度春光暮。那日绣帘相见处。低眼佯行,笑整香云缕。敛尽春山羞不语。人前深意难轻诉。
这是一首以男性身份写的恋情词,记一次幽会与几年后的再度相逢。开篇追忆初次“会遇”的情景。“我”与她在绣阁画屏前相遇,二人一见钟情,并成云雨之欢。“高唐”,指宋玉描写楚襄王与巫山神女欢会的《高唐赋》,在此后的诗词中,“高唐”大多是作为男女幽会的代名词、暗语。“好梦”二句,意谓自从那次“会遇”幽欢之后,一直无机缘再行蜜欢,“我”望眼欲穿。几年过去,纱窗几度见春光流逝,楼前燕子也几度成双捉对地飞来飞去。燕子有情双飞,反衬出别后“我”之孤独与寂寞,春光逝去,也引起人对青春年华孤独虚度的惆怅。
下片写几年后的再度相逢,仍以回忆之笔出之。当时相逢的情景许久以后仍历历在目,愈见印象之深、情意之厚。“那日绣帘相见”,她低头而行,佯装不识;低眼领眉(“春山”),含羞不语,只是微笑着挼整头上云鬓香发,暗中向“我”致意。在众人面前,纵有千种蜜意幽欢、万般相思深爱,也难以直接倾吐诉说,但必有灵犀一点通,从她含羞“佯行”的举止神态,“我”已心领神会她的脉脉深情了。唯其含情脉脉、娇羞不语,更令人心摇神荡。
恋情,是晚唐五代北宋词的主旋律,但表现手法上,大致言之,可分成两种范式;一是以温庭筠为代表的意象烘托式,二是由韦庄发端的写实叙事式。前者写恋情,略去具体的事件过程,只以一系列意象群制造一种情绪氛围,情由景生;后者则往往以纪实之笔,具体叙述描绘男女双方相逢、会遇的情境、过程,情由事见。北宋晏殊的恋情词多属前一类型,欧阳修、柳永、苏轼则多属后一种范式,欧阳修的《南歌子》(“风髻金泥带”)可作典型代表。苏轼此词,亦用纪实叙事之笔,写来情境、场面逼真。上阕写幽欢,因避淫艳,故虚写;下阕则相见的地点、人物的举止动作、外貌情态及心理活动,皆一一有所勾勒,让人如见其人,如临其境。
求苏轼的蝶恋花“记得画屏初会遇”全文翻译翻译没有,赏析如下:
这首词写一个男子对心上人的思念,哀婉悱恻,柔情似水,其风致不输于“花间”或“婉约”派词家之作。
“记得画屏初会遇”,写出这爱情的开端是美妙的,令人难忘的,与心爱的人在画屏之间的初次会遇,至今记得清清楚楚。紧接着说“好梦惊回,望断高唐路。”是谓情缘突然被割断,好梦既破,所有美好的向往都成泡影了。“高唐”,即高唐观,又称高唐台,在古云梦泽中,宋玉《高唐赋》和《神女赋》中写楚怀王和楚襄王都曾于此观中梦与巫山神女相遇。“燕子双飞来又去。纱窗几度春光暮”,进一步写出男主人公的一片痴情。虽然是“高唐梦断”,情丝却还紧紧相连,恰如梁间的双飞燕春来又秋去,美丽的春光几度从窗前悄悄走过,而对她的思念却并不因时间的流逝而减弱半分。
“那日绣帘相见处”,忆写相会的时间与地点。“低眼佯行,笑整香云缕”,活画出女方的娇羞之态,低眉垂眼,假意要走开,却微笑着用手整理自己的鬓发。一个“佯”字,见出她的忸怩之态,一个“笑”字,传出钟情于他的心底秘密。“敛尽春山羞不语,人前深意难轻诉”,进一步写出女方的内心活动,她敛起眉头不说话,不是对他无情,实在出于害羞。可愈是如此,愈见出其纯真。全词活泼而有分寸,细腻而有余味。
此词结构错落有致。上片写爱情的“好梦惊回”,下片写甜蜜的欢会,用的是倒叙。单就上片说,从初会写到破裂,再写到无穷尽的思念,自然又是顺叙。如此交叉往复,使词曲折生情,摇曳生姿,同时,此词以相见之欢反衬相离之苦。下片集中笔墨将勾魂摄魄的欢会详加描述,就正是为了反衬男主人公失恋的痛苦。
《蝶恋花》古诗蝶恋花·春景
宋代: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扩展资料:
译文如下:
春天将尽,百花凋零,杏树上已经长出了青涩的果实。燕子飞过天空,清澈的河流围绕着村落人家。柳枝上的柳絮已被吹得越来越少,怛不要担心,到处都可见茂盛的芳草。
围墙里面,有一位少女正在荡秋千,少女发出动听的笑声,墙外的行人都可听见。慢慢地,围墙里边的笑声就听不见了,行人惘然若失,仿佛多情的自己被无情的少女所伤害。
《蝶恋花·春景》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词。这是一首描写春景的清新婉丽之作,表现了词人对春光流逝的叹息,以及自已的情感不为人知的烦恼。上阕写春光易逝带来的伤感,没有拘泥于状景写物而融人自身深沉的慨叹。下阕写得遇佳人却无缘一晤,自己多情却遭到无情对待的悲哀。全词词意婉转,词情动人,于清新中蕴涵哀怨,于婉丽中透出伤情,意境朦胧,韵味无穷。
参考资料:蝶恋花-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ici/5408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如何改诗
下一篇: 诗词研究·诗风流派·江右诗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