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大道家园 >> 综合浏览区 >> 传统资讯 >> 传统文学

(清)李雯《菩萨蛮·蔷薇未洗胭脂雨》原文赏析

大道家园 2023-07-25 15:40:38

(清)李雯《菩萨蛮·蔷薇未洗胭脂雨》原文赏析(清)李雯

菩萨蛮·蔷薇未洗胭脂雨

蔷薇未洗胭脂雨,东风不合吹人去。心事两朦胧,玉箫春梦中。斜阳芳草隔,满目伤心碧。不语问青山,青山响杜鹃。

这首词从字面看,当是怀人之作。

开端两句,一点时,一点事。蔷薇花开,春色已尽,故南宋张炎有“东风且伴蔷薇住,到蔷薇,春已堪怜”(《高阳台·西湖春感》)之句。现在说“蔷薇未洗胭脂雨”,可知指蔷薇未开,而骀荡春光尚未全逝之时。下句“东风不合吹人去”,“不合”,即不该、不当之意。词人不说心上人在春风之中离己而去,偏说是无情的春风“吹”得有情人长亭离别、伯劳分飞。在看似荒诞的造语中,饱含自己无可排遣的一往深情,可谓深得诗词“无理而妙”的神髓。后两句“心事两朦胧,玉箫春梦中”,是写别后双方相思的哀婉凄恻,缠绵执着。“玉箫”,据唐范摅《云溪友议》卷三载,书生韦皋和婢女玉箫倾心相恋,终再世结为夫妇。这里亦可指情人相聚时那充满欢乐幸福的箫声。一别之后,相见无期,暮想朝思,情不能堪。再觅情人,只能在依稀迷朦的春梦中追忆,梦醒之后有肝肠寸断、凄凉孤独,不言亦自在其中。词人在“心事”、“朦胧”之间着一“两”字,以己推人,一笔两到,语痴情挚,哀感顽艳。再联系“玉箫”之古事,这里当然也有寄希望于来生长相厮守的一片赤诚和执着,读时更不应轻易放过。

下片,感情更见凄怆。“斜阳芳草隔,满目伤心碧。”斜阳,芳草,皆为增愁之物。古人云,“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李煜《清平乐》);“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范仲淹《苏幕遮》)。词人眺望远方,夕阳下是不见边际的连天芳草,自然会有“满目伤心碧”的极度感慨。一个“隔”字,不仅写出了地理上的辽远难度,而且写出了心理上不能与对方共享春光的绝望和悲凉。结句“不语问青山,青山响杜鹃”,并不明言问的内容及青山的答语,只以满山杜鹃催人泪下的哀鸣结束全词,层深浑成,发人深思。相传杜鹃为望帝所化,其鸣凄厉,啼血乃止。那鹃声之中,岂不就有词人自己的心血!

李雯明末中举,入清后因人所荐改事新朝,覆巢危卵,身不由己,自然会有亡国之痛,故国之思。认真体会词中“东风吹人去”的哀婉;“玉箫春梦中”的痴迷;“满目伤心碧”的绝望;“青山响杜鹃”的执着;都可使人作更深一层的联想。

清人谭献给此词以“亡国之音”(《箧中词》)的评语,应该不是牵强附会之谈。

冷门一点但有有意境的唐诗宋词元曲都行1、苏小小墓

唐代:李贺

幽兰露,如啼眼。

无物结同心,烟花不堪剪。

草如茵,松如盖。

风为裳,水为佩。

油壁车,夕相待。

冷翠烛,劳光彩。

西陵下,风吹雨。

译文:

兰花上点缀着的露珠,如她凄苦含悲的泪眼。

没有什么东西可编织同心,烟霭幻作花儿却不能修剪。

芊芊芳草是她的席垫,亭亭青松是她的伞盖。

飘飘清风是她的衣衫,咚咚流水是她的玉佩。

生前所乘坐的油壁车,每当夜晚还把她等待。

闪烁阴冷绿光的磷火,无人赴约而枉费光彩。

想绾结同心的西陵下,阵阵寒风吹凄凄苦雨。

2、春山夜月

唐代:于良史

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

南望鸣钟处,楼台深翠微。

译文:春回大地,万象更新,满怀游春逸兴来到山中,山中有许多美好的事物,备感赏心悦目,欣慰无比,以至夜幕降临后仍留恋不已,竟而忘返。捧起清澄明澈的泉水,泉水照见月影,好像那一轮明月在自己的手里一般;摆弄山花,馥郁之气溢满衣衫。

游兴正浓真是不忍离去,哪管它规程迢迢;几番下定决心离开,却又依恋山中一草一木。怀着矛盾的心情,在山道上漫步徐行,这时一阵幽远的钟声传来,抬头望那钟鸣之处,原来是隐于翠绿丛中、月色之下的山中楼台。

3、苏幕遮

宋代: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译文:碧云飘悠的蓝天,黄叶纷飞的大地。秋天的景色映进江上的碧波,水波上笼罩着寒烟一片苍翠。远山沐浴着夕阳天空连接江水。岸边的芳草似是无情,又在西斜的太阳之外。

默默思念故乡黯然神伤,缠人的羁旅愁思难以排遣。除非夜夜,都做好梦才能得到片刻安慰。当明月照射高楼时不要独自依倚,端起酒来洗涤愁肠,可是都化作相思的眼泪。

4、山亭夏日

唐代:高骈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译文:绿树葱郁浓阴夏日漫长,楼台的倒影映入了池塘。水精帘在抖动微风拂起,满架蔷薇惹得一院芳香。

5、没蕃故人

唐代:张籍

前年伐月支,城上没全师。

蕃汉断消息,死生长别离。

无人收废帐,归马识残旗。

欲祭疑君在,天涯哭此时。

译文:前些年你还守卫着月氏,后来在城下与敌恶战全师覆灭。吐蕃和中原从此断绝了消息。是死是生从此都永远别离。全军战败后,遗弃的营帐无人收拾,只有逃回的战马还识得残破的军旗,有心祭奠你,又疑心你尚活在人间,此时只有遥望天涯而哭。

李清照《菩萨蛮·风柔日薄春犹早》原文及翻译赏析菩萨蛮·风柔日薄春犹早原文:风柔日薄春犹早,夹衫乍着心情好。睡起觉微寒,梅花鬓上残。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沉水卧时烧,香消酒未消。

菩萨蛮·风柔日薄春犹早翻译及注释 翻译 春风柔和,阳光淡薄,已经是早春的季节了。刚脱掉棉袄,换上夹层的青衫,我的心情很好。一觉醒来微微有些寒意,鬓上的梅花妆现时已经乱了。我日夜思念的故乡在哪里呢?只有在醉梦中才能忘却思乡的愁苦。香炉是我睡的时候点着的,现在沉水香的烟雾已经散了,而我的酒气却还未全消。

注释 1菩萨蛮:词牌名。2日薄:谓早春阳光和煦宜人。3乍著:刚刚穿上。宋方潜力《蕙兰芳》:「乍著单衣,才拈圆扇,气候暄燠。」4梅花:此处当指插在鬓角上的春梅。一说指梅花妆。《太平御览》卷九七O引《宋书》,谓南朝宋武帝女寿阳公主人日卧于含章殿檐下,梅花落额上,成五出之花。拂之不去,自后有梅花妆。5沉水:即沉水香,也叫沉香,瑞香科植物,为一种熏香料。《太平御览》卷九八二引《南州异物志》云:「沉水香出日南。欲取,当失斩坏树着地。积久,外皮朽烂。其心至坚者,置水则沉,名沉香。」

菩萨蛮·风柔日薄春犹早赏析「春犹早」是说春天刚到,虽然阳光还较微弱,但风已变得柔和,不像冬天那样刚猛,天气已渐渐暖和起来。南方早春人们换著夹衫,欣喜万分。三、四两句接写昼寝醒后。「觉微寒是因为刚刚」睡起「,仍扣早春。鬓发上插戴的梅花已经残落。冬去春风闲适恬静,情绪基调是欢欣的。

下片转写思乡,情调突变。「故乡何处是」不仅言故乡邈远难归,而且还含着「望乡」的动作,也就是说,白天黑夜,作者不知多少次引颈北向,遥望故乡。「忘了除非醉」,平白如话,却极深刻沉痛。借酒浇愁,说明只有醉乡中才能把故乡忘掉,清醒时则无时无刻不思念故乡。「忘」正好表明不能忘。这里正话反说加一层转折,把此意表现得更加强烈:正因为思乡之情把作者折磨得无法忍受,所以只有借醉酒把它暂时忘却,可见它已强烈到何种程度。而作者之所以会有「忘」的念头和举动,不仅是为了暂时摆脱思乡之苦,还同回乡几乎无望有关:如果回归有期,那就存有希望,不会想到把它忘掉;惟其回乡无望,念之徒增痛苦,才觉得不如忘却。真是不敢想却又不能不想,想忘偏又记起。这种思想矛盾和精神痛苦,循环往复,不会完结。结尾二句具体描写上句的「醉」 字。「沉水」即沉香的别称,是一种名贵的熏香。睡卧时所烧的熏香已经燃尽,香气已经消散,说明已过了长长一段时间,但作者的酒还未醒,可见醉得深沉;醉深说明愁重,愁重表明思乡之强烈。末句重用「消」 字,句调圆转轻灵,而词意却极沉痛。不直接说愁,说思乡,而说酒,说熏香,词意含蓄隽永。清照生当宋金对峙之际,她主张抗战,切望收复失地,对故乡的刻骨怀念,即包含着对占领故乡的金国统治者的愤恨,对因循苟且、不思收复失地的 南宋 统治者的谴责,渗透著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

菩萨蛮·风柔日薄春犹早赏析二根据这首词本身看来,很可能写于李清照南渡后。词中写的是一种思乡的浓愁,颇耐思味。当时是早春时节,天气温和,风光柔丽,女词人刚刚卸去冬装,换上夹衫,心情轻快而又愉悦。这是美好的大自然给词人心灵投上的一抹明亮的色彩。女词人睡起,感到几丝寒意,鬓上的「梅花」也已残破。上阕四句,委婉地透露出来的是一种含蓄、朦胧、带有几分凄冷的心境和幽细的愁思;女词人先淡淡几笔轻轻拈出了春「寒」和花「残」这样的审美感觉,放在读者的心头,通过这种「微寒」之感和残破的「梅花」意象,巧妙地闪射出她心灵深处的某种不如人意但又难言的惆怅之感。一位心灵触觉极为敏锐细腻的知识女性对良辰美景的复杂感触在这里已微露端倪。

下阕则波澜顿起,女词人将上阕曲折透露出来的那种凄清感和残缺美的底蕴一笔揭示出来:「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这实在是带着血泪的痛楚悲呼。她只能将一怀思乡愁绪诉诸杯中物。至此,读者已经明白了女词人心灵深处不安的原因;而上阕预先作为一种情感铺垫而悬垂的「微寒」之感以及那残破的「梅花」,也有了着落。

李清照在表达白己的这种思乡心绪时,很讲究笔法和技巧。全词风格婉约、含蓄,深沉、强烈的情绪并不施以浓墨重彩,却以清淡、省简的文字轻描淡写,情感表达得强烈而又有羁勒,陡然从心灵深处涌出,但随即又轻轻一笔打住,使这短短的一首小词在情感表达上产生一种起伏和跌宕,形成美感上的节奏。上阕的情感,一路平稳而冲淡,下阕劈头便是「故乡何处是」,使前面那一路冲淡的情绪顿起波澜。而上阕那种乍著夹衫的好心情到了下阕也陡然一变,跳到思念故乡的一怀愁绪上来。这种情感上的节奏和突变,无疑具有诗词创作和审美欣赏上的美学意义,但从另一方面看,也实在是女词人复杂、深刻的精神心理的真实显示。这首词相当深刻、有力地揭示出女词人灵魂深处的悲愤、不安和强烈的思乡情绪。细心的读者不难透过女词人深闺中的袅袅香雾、沉沉酒杯、昏昏醉意而窥见那颗与民族命运共存亡的崇高心灵。

菩萨蛮·风柔日薄春犹早创作背景这首词是李清照晚年南渡后眷念沦陷的北方故乡而作的。根据陈祖美《李清照简明年表》,此词作于公元1129年(宋高宗建炎三年)。公元1127年(宋钦宗靖康二年),徽钦两帝被金兵所俘。李清照南下江宁,她接踵遭际国破、家亡、夫丧、颠沛流离的种种不幸。词人在南方过著颠沛流离的逃难生活,内心郁积著国破家亡的无限苦楚。在这种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词人为倾吐深重的故国之思和怀乡之情,写下了这篇《菩萨蛮·风柔日薄春犹早》。 诗词作品: 菩萨蛮·风柔日薄春犹早诗词作者:【 宋代 】 李清照诗词归类: 【写景】、【思乡】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ici/5403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