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李清照《浣溪沙·淡荡春光寒食天》原文_翻译及赏析(宋)李清照
浣溪沙·淡荡春光寒食天
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沉水袅残烟。梦回山枕隐花钿。海燕未来人斗草,江梅已过柳生绵。黄昏疏雨湿秋千。
寒食之际,春光伴眠,物景寓目,词人即兴挥笔,写下了这首咏春之作。我们先看小令的上阕,首句点节候,次句写户内,第三句写梦醒。显然,词人采用的是逆挽手法。如果我们从首句次第向下分析,三句很难连接起来,只有颠倒过来,从末句向前推移分析,才顺理成章。
“梦回山枕隐花钿”,这句写词人春眠梦醒的情况。“隐”,在此处作“倚靠”讲,“花钿”,是妇女的首饰。从“隐花钿”来看,可知词人在花光翠色的诱惑下,慵倦难耐,匆匆凭枕入寐。她是怎么醒的,不得而知,可能是由于春鸟的啼唤,抑或是莺儿的鸣叫,把她从梦乡惊醒。词人虽然梦醒,但似乎睡意未尽,因此,一双惺忪的目光集中注视那玉炉里的沉香,玉炉里的沉香可能是词人睡前点燃的,此刻,只是袅着“残烟”。“残烟”,是香头儿上冒出的烟。从一炷长香到燃得只剩下香头儿这段时间,正是词人从入寐到醒来的时间,这说明词人睡的时间很长,也说明她入睡前的困倦程度。“袅”,逼真地描绘出“残烟”飘浮的状态,它是那么静极细极地、缭缭绕绕地飘动着,这氛围衬托出词人清冷、寂寞的心境。户内和户内人的情景如此,但户外却不是这样。“淡荡春光寒食天”,户外和风淡荡,春光迤逦,从节候来说,是个“寒食天”。美好的春光,和一年一度的寒食节令的到来,惹逗出词人外出赏春的念头。
下片写词人赏春的情况。“海燕未来人斗草”,“人斗草”,也叫斗百草,是当时妇女们的一种游戏。《荆楚岁时记》载:作此戏的时间在农历五月五日。农历五月五日,是夏令时节,天气该是暖洋洋的了。但实际上趋暖的燕子还未从南方渡海而来,暮春薄寒犹存,在这个时候,妇女们就玩起斗百草的游戏来。看吧,那些穿红着绿的妇女,在欢声笑语中,轻盈地采集着春草,观看的人群,兴高采烈地等待着她们的胜负。但此刻词人的心境如何呢?心境是“江梅已过柳生绵”。眼前热闹非凡的斗百草的游戏,并没有引起她多少兴趣,而进入眼帘的,是失却往日的俏丽、已经褪红的江梅;是漂泊客路、弥漫青空的飞花柳絮。暮春的景物,在她的眼中是如此的萧索,如此的悲凉,这正反映着她思想上难以排遣的哀愁。随着时间的推移,白昼将要隐去,黄昏立刻来临。词人在《声声慢》中曾经写过黄昏,“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词人笔下的黄昏,几乎是“愁”的同义语。而这首《浣溪沙》结尾的黄昏也不例外,不过前者直率,后者蕴藉。前者说“怎一个愁字了得!”后者没有直说,但“愁”包孕在具体的环境描写中。不是么,在寒食这天,妇女们除了玩斗百草的游戏以外,习尚娱乐秋千,但黄昏时分,一阵萧萧疏雨,打湿了秋千,把人们赶回了房门。而此刻的词人,面对黄昏的疏雨,其寂寥,其惆怅,实在不亚于她在《声声慢》中的“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了。
下片在写法上,词人用“人斗草”的欢乐场面,来反衬自己孤寞的心绪;继而用“江梅过”、“柳生绵”的凄凉景象,抒写恬淡的闲愁。这样正反相生,颇有情致,但在氛围的渲染上,似嫌不够,因此,在结句词人又浓墨重彩地写黄昏,写疏雨,写被打湿的秋千。自然,她的愁亦由淡到浓,而艺术的感染力也逐渐增强着。
浣溪沙·淡荡春光寒食天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浣溪沙·淡荡春光寒食天 [作者] 李清照 [朝代] 宋代
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沈水袅残烟。梦回山枕隐花钿。
海燕未来人斗草,江海已过柳生绵。黄昏疏雨湿秋千。
标签: 寒食节 惜春 宋词精选 婉约 词 节日 情感 其他
《浣溪沙·淡荡春光寒食天》译文清明时节,春光满地,薰风洋洋。 玉炉中的残烟依旧飘送出醉人的清香。 午睡醒来,头戴的花钿落在枕边床上。
海外的燕子还未归来,邻家儿女们在玩斗草游戏。 江边的梅子已落了,绵绵的柳絮随风荡漾。
零星的雨点打湿了院子里的秋千,更增添了黄昏的清凉。
《浣溪沙·淡荡春光寒食天》注释⑴淡荡:和舒的样子。多用以形容春天的景物。
⑵寒食:节令名。在清明前一二日。相传春秋时,介子推辅佐晋文公回国后,隐于山中,晋文公烧山逼他出来,子推抱树焚死。为悼念他,遂定于是日禁火寒食。《荆楚岁时记》:“去冬节一百五日,即有疾风甚雨,谓之寒食,禁火三日。”
⑶玉炉:香炉之美称。
⑷沉水:沉香。
⑸山枕:两端隆起如山形的凹枕。
⑹花钿(diàn):用金片镶嵌成花形的首饰。
⑺斗草:一种竞采百草、比赛优胜的游戏。
⑻江梅:梅的一种优良品种,非专指生于江边或水边之梅。
⑼柳绵:即柳絮。柳树的种子带有白色绒毛,故称。
⑽秋千:相传春秋时齐桓公由北方山戎引入。在木架上悬挂两绳,下拴横板。玩者在板上或坐或站,两手握绳,使前后摆动。技高胆大者可腾空而起,并可双人并戏。一说秋千起于汉武帝时,武帝愿千秋万寿,宫中因作千秋之戏,后倒读为秋千。详见《事物纪原》卷八。
《浣溪沙·淡荡春光寒食天》作者李清照简介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字易安,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早期生活优裕,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出嫁后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蒐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李清照的其它作品○ 声声慢·寻寻觅觅
○ 武陵春·春晚
○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 李清照更多作品
《浣溪沙·淡荡春光寒食天》翻译李清照是南渡前后的女词人,是中国古典文学史上有崇高地位的天才女作家。下面我为大家带来关于李清照的宋词——《浣溪沙·淡荡春光寒食天》,希望大家喜欢!
《浣溪沙·淡荡春光寒食天》
朝代:宋代
作者:李清照
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沉水袅残烟。梦回山枕隐花钿。
海燕未来人斗草,江梅已过柳生绵。黄昏疏雨湿秋千。
创作背景
这首词为作者早年所作。据陈祖美《李清照简明年表》:公元1100年(元符三年),李清照结识张耒、晁补之及同龄诸女友,《浣溪沙·淡荡春光寒食天》等词当作于是年前后。
诗人简介
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译文
清明时节,春光满地,熏风洋洋。 玉炉中的残烟依旧飘送出醉人的清香。 午睡醒来,头戴的`花钿落在枕边床上。
海外的燕子还未归来,邻家儿女们在玩斗草游戏。 江边的梅子已落了,绵绵的柳絮随风荡漾。
零星的雨点打湿了院子里的秋千,更增添了黄昏的清凉。
注释
⑴淡荡:和舒的样子。多用以形容春天的景物。
⑵寒食:节令名。在清明前一二日。相传春秋时,介子推辅佐晋文公回国后,隐于山中,晋文公烧山逼他出来,子推抱树焚死。为悼念他,遂定于是日禁火寒食。《荆楚岁时记》:“去冬节一百五日,即有疾风甚雨,谓之寒食,禁火三日。”
⑶玉炉:香炉之美称。
⑷沉水:沉香。
⑸山枕:两端隆起如山形的凹枕。
⑹花钿(diàn):用金片镶嵌成花形的首饰。
⑺斗草:一种竞采百草、比赛优胜的游戏。
⑻江梅:梅的一种优良品种,非专指生于江边或水边之梅。
⑼柳绵:即柳絮。柳树的种子带有白色绒毛,故称。
⑽秋千:相传春秋时齐桓公由北方山戎引入。在木架上悬挂两绳,下拴横板。玩者在板上或坐或站,两手握绳,使前后摆动。技高胆大者可腾空而起,并可双人并戏。一说秋千起于汉武帝时,武帝愿千秋万寿,宫中因作千秋之戏,后倒读为秋千。详见《事物纪原》卷八。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ici/5401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历代诗歌总集·唐诗评选》简介介绍
下一篇: 《朱彝尊兼收南北宋词风》诗词评论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