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大道家园 >> 综合浏览区 >> 传统资讯 >> 传统文学

登坛

大道家园 2023-07-25 14:46:36

登坛登坛

【出典】 《史记》卷九十二《淮阴侯列传》:“(萧)何曰:‘王计必欲东,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终亡耳。’王曰:‘吾为公以为将。’何曰:‘虽为将,信必不留。’王曰:‘以为大将。’何曰:‘幸甚。’于是王欲召信拜之。何曰:‘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王许之。诸将皆喜,人人各自以为得大将。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

【释义】 楚汉相争时,汉王刘邦接受萧何建议,重用韩信为大将军,特为设坛,举行隆重的拜将仪式。后世用作荣任将帅的典故。

【例句】 ①将礼登坛盛,军容出塞华。(苏颋《同饯阳将军兼源州都督御史中丞 》811)这里用韩信事以切阳将军受命节制一方。②位重登坛后,恩深弄印时。(皇甫曾《送徐大夫赴南海》2185)这里借以表明徐大夫被委以军事重任,出守一方。③授钺筑坛闻意旨,颓纲漏网期弥纶。(杜甫《暮秋枉裴道州手札率尔遣兴寄近呈苏涣侍御》2381)这里以“筑坛”为喻,谓裴道州有统军靖乱的将才。④故老思飞将,何时议筑坛。(杜甫《秦州杂诗二十首》其十九2419)这里以“筑坛”为喻,自述希望朝廷早日选贤拜将。⑤牢落新烧栈,苍茫旧筑坛。(杜甫《王命》2465)这里以“筑坛”为喻,谓有待朝廷命将。⑥登坛名绝假,报主尔何迟。(杜甫《有感五首》其五2466)这里以“登坛绝假”为喻,谓诸将实封爵士。⑦塞北征儿谙用剑,关西宿将许登坛。(李端《题故将军庄》3273)这里追述故将军受封的往事。⑧五载登坛真宰相,六重分阃正司徒。(杨巨源《述旧纪勋寄太原李光颜侍中二首》其二3724)这里追述李氏为宿将。⑨儒有登坛贵,何人得此功。(姚合《送郑尚书赴兴元》5619)这里说郑尚书出任节度使。⑩公议今如此,登坛到即行。(姚合《赠卢大夫将军》5650)这里以“登坛”喻指卢大夫拜将。(11)帝命诗书将,登坛礼乐卿。(杜牧《夏州崔常侍自少常亚列出领麾幢十韵》5955)这里以“登坛”切崔常侍出任夏州节度使。(12)不日即登坛,枪旗一万竿。(贾岛《寄长武朱尚书》6673)这里以“登坛”为喻,谓朱尚书统兵拜将。(13)恨乏平戎策,惭登拜将坛 (高骈《言怀》6917)这里说自己无能而被置在大将的高位,是自抑之辞。(14)遍命登坛将,巡封异姓王。(韦庄《和郑拾遗秋日感事一百韵》8027)这里用“登坛”典,表现朝廷为了镇压黄巢,任命了许多将帅。

登坛拜将成语【成语】:登坛拜将

【拼音】:dēngtánbàijiàng

【简拼】:dtbj

【解释】:比喻指任命将帅以及其他主持工作的首脑人物。

【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何曰:‘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没坛场,具礼乃耳。’王许之。”

【示例】:这沥泉原是神物,令郎定有登台拜将之荣。 清·钱彩《说岳全传》第四回

【近义词】:登台拜将

【语法】:作谓语、定语;指任命将帅

登坛拜将 成语接龙

【顺接】:将伯之助 将伯之呼 将作少府 将作长史 将信将疑 将功折罪 将功折过 将功抵罪

【顺接】:败兵折将 败军之将 贲军之将 兵不由将 残兵败将 残军败将 登台拜将 登坛拜将

【逆接】:比岁不登 比年不登 从善如登 反行两登 高不可登 红不棱登 花不棱登 捷足先登

【逆接】:登台拜将 登坛拜将 登堂入室 登山临水 登山小鲁 登山泛水 登山涉水 登山蓦岭

诸葛亮登坛借风,为何反复上下3次?在等待东风同时也是在等待赵云,之所以反复上下3次,就是在拖延时间,故弄玄虚,瞅准时机逃跑。

一,只欠东风

东吴为了对付曹操,不得已选择和刘备联手。为了能够彻底打败曹操,诸葛亮和周瑜两人一致采用火攻的方法,可是采用火攻必须要有东风来相助,否则火攻是很难到达理想的效果。

用诸葛亮的话来说“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周瑜为此事是焦头烂额。而诸葛亮则是胸有成竹的说,自己曾经学习过呼风唤雨的技能,等待三日之后,周都督都准备好了,我便可以呼风唤雨攻打曹操。

周瑜一听诸葛亮能呼风唤雨,心里是即纳闷又高兴,纳闷的是诸葛亮真的会吗?他从那里学来的,高兴的是有东风相助,曹操必败。尽管周瑜纳闷,但是他还想选择相信诸葛亮能呼风唤雨。

二,诸葛亮“呼风唤雨”

周瑜也是非常聪明的,他心中疑惑诸葛亮,便派人监督诸葛亮的一举一动。诸葛亮是胸有成竹,一切都在自己的掌控之内,对于周瑜的监督他是毫不在意,在这三天里他是该吃吃,该喝喝。

到了三天之后,开始和曹操正式对战,周瑜将兵安排下去。诸葛亮则在另一边登坛做法开始求风,只见诸葛亮烧上香,拿着剑,嘴里念叨着,手里舞者剑,让人是听不清,看不懂。

周瑜在大帐里急的不行了,三番五次的派人去监视诸葛亮的动态。而诸葛亮则是不急不慌的上去一次,下来一次,再上去一次,来来回回上去了三次。就在第三次的时候天气发生了变化,东风慢慢的来了。

当监视的人去禀报周瑜东风来了的时候,诸葛亮则是下了七星坛,跑到江边上坐着周瑜的小船离开了东吴。

三,诸葛亮的阴谋

世人有几人能呼风唤雨呢?恐怕没有一人有这个本领,诸葛亮虽然本领大,但是他是真的不具备呼风唤雨的本领的。他只是东吴附近的人,比较了解东吴的气候和天气,所以能够算准了三天之后会有东风。

他反反复复上七星坛三次,只是在给自己拖延时间,看似是求风,实则是等待赵云的到来。一次两次上去都未瞧见赵云,到了第三次赵云来了,东风也跟着来了,诸葛亮便开始逃走计划。

如果赵云不来,我想诸葛亮肯定还会进行第四次和第五次登坛,一直发现赵云的出现,诸葛亮才会放弃登坛。诸葛亮的三次登坛是给自己拖延时间,故弄玄虚。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ici/5399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