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大道家园 >> 综合浏览区 >> 传统资讯 >> 传统文学

(宋)陆游《钗头凤·红酥手》原文-翻译及赏析

大道家园 2023-07-25 14:31:11

(宋)陆游《钗头凤·红酥手》原文_翻译及赏析(宋)陆游

钗头凤·红酥手

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杯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鉴赏

陆游给我们留下了近万首诗词,其中绝大多数是忧国忧民、金戈铁马的爱国诗篇。他的爱情诗词虽然不多,却和他的爱国诗篇一样,展现了诗人高尚的情怀和坚贞的品格。陆游的爱情生活和他的爱国志向一样,结局都是悲剧。

据周密《齐东野语》卷一、陈鹄《耆旧续闻》卷十及刘克庄《后村诗话续集》卷二等书记载,陆游20岁时和他舅家的表妹唐琬结婚。他们琴瑟相和,感情深厚。可是陆游的母亲以唐琬迷恋丈夫、疏于请安为由,强令儿子休妻。后来,唐琬被迫改嫁同邑的赵士程。陆母可以强拆他们的婚姻,却割不断他们间的爱情。陆游关于唐琬的爱情诗词留存有七首,前后跨越五十余年。这样专一不二,坚贞不移、常盛不衰的爱情,古今少有。

《钗头凤》写于宋高宗绍兴二十五年(1155),当时陆游31岁。陆游到绍兴禹迹寺南的沈氏花园去春游,不意与唐琬、赵士程相遇。唐琬将陆游介绍给赵士程,赵便按照唐琬的意思,送了一份酒肴给陆游以致意。唐、赵离去后,陆游旧情新愁同上心头,吟就这首《钗头凤》,含泪蘸墨,题于壁上而去。

这首情真意切的词,催人泪下。在春风骀荡、嫩柳轻拂之下,唐琬用红润柔软的手,为陆游慢斟美酒。红手、黄酒、绿柳,本是美妙的境界,可是相爱的人却不能相伴,美酒变成了苦酒。正如王夫之所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姜斋诗话》)“东风恶,欢情薄。一杯愁绪,几年离索”,母亲所代表的封建礼教,就像恶虐的东风,使自己往日的欢情化为灰,今日的欢情掺着泪。抚今追昔,一恨母亲蛮横无理——错!二恨自己软弱退让——错!三恨旧观念残害爱情——错!连呼三“错”,吐出了多少哀怨和自责。词的下阕集中写唐琬走后自己痛苦的心情。仍在刚才的明媚春光之中,春景像往年一样美,人却为着相思而消瘦了,和着胭脂的泪水,湿透了绡帕。再看桃花零落,池阁空虚,顿感怅然若失。心上虽然记着当年和她的山盟海誓,可是书信难寄:“莫”要再触动她受伤的心灵,“莫”要使她在家中处境难堪,“莫”要引起外界的非议。三个“莫”字,传达了词人强抑的痛苦。词人只有深爱她,才如此痛恨往日的“错”,才能如此强抑自己锦书“莫”托。相传,唐琬见到陆游的《钗头凤》后,和了一首词,内有“世情薄,人情恶”之句。跳不出家庭牢笼,冲不破封建藩篱的唐琬,只能恨往胸中咽,泪向肝中流,不久便抑郁而死。

陆游深深地爱着唐琬,即使对方已经离去,爱情仍然不失;即使对方已经离世,爱心还是不死。直到晚年,陆游仍怀念不已,75岁时写《沈园》二首,81岁时写《十二月二日夜梦沈氏园亭》二首。《钗头凤》之后诸作,都是对沈园相会的追忆和对亡人的悼念。沈园里出乎意外的相会,使他进一步了解了唐琬。沈园相会后唐琬抑郁而死,使词人心灵的创伤再也无法弥合。他写小桥下的清波绿水,曾映照过她的身影;怒放吐艳的梅花,曾经香染她的襟袖;而今绿水依然荡漾,梅花照旧开放,可是“玉骨早成泉下土”了,一曲《钗头凤》在陆游心中保存了五十多年,在社会上流传了八百多年,只有如此情深意隽的作品,才有如此强烈的感染力和持久的生命力。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原文_翻译及赏析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宋代·陆游《钗头凤·红酥手》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宋词三百首, 宋词精选, 追忆, 感叹, 爱情感伤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你红润酥腻的手里,捧著盛上黄縢酒的杯子。满城荡漾著春天的景色,你却早已像宫墙中的绿柳那般遥不可及。春风多么可恶,欢情被吹得那样稀薄。满杯酒像是一杯忧愁的情绪,离别几年来的生活十分萧索。遥想当初,只能感叹:错,错,错!
美丽的春景依然如旧,只是人却白白相思地消瘦。泪水洗尽脸上的胭脂红,又把薄绸的手帕全都湿透。满春的桃花凋落在寂静空旷的池塘楼阁上。永远相爱的誓言还在,可是锦文书信再也难以交付。遥想当初,只能感叹:莫,莫,莫!

鉴赏这首词写的是陆游自己的爱情悲剧。

词的上片通过追忆往昔美满的爱情生活,感叹被迫离异的痛苦,分两层意思。

开头三句为上片的第一层,回忆往昔与唐氏偕游沈园时的美好情景:“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虽说是回忆,但因为是填词,而不是写散文或回忆录之类,不可能把整个场面全部写下来,所以只选取一个场面来写,而这个场面,又只选取了一两个最富有代表性和特征性的情事细节来写。“红酥手”,不仅写出了唐氏为词人殷勤把盏时的美丽姿态,同时还有概括唐氏全人之美(包括她的内心美)的作用。然而,更重要的是,它具体而形象地表现出这对恩爱夫妻之间的柔情密意以及他们婚后生活的美满与幸福。第三句又为这幅春园夫妻把酒图勾勒出一个广阔而深远的背景,点明了他们是在共赏春色。而唐氏手臂的红润,酒的黄封以及柳色的碧绿,又使这幅图画有了明丽而又和谐的色彩感。

“东风恶”数句为第二层,写词人被迫与唐氏离异后的痛苦心情。上一层写春景春情,无限美好,到这里突然一转,激愤的感情潮水一下子冲破词人心灵的闸门,无可遏止地宣泄下来。“东风恶”三字,一语双关,含蕴很丰富,是全词的关键所在,也是造成词人爱情悲剧的症结所在。本来,东风可以使大地复苏,给万物带来勃勃的生机,但是,当它狂吹乱扫的时候,也会破坏春容春态,下片所云“桃花落,闲池阁”,就正是它狂吹乱扫所带来的严重后果,因此说它“恶”。然而,它主要是一种象喻,象喻造成词人爱情悲剧的“恶”势力。至于陆母是否也包含在内,答案应该是不能否认的,只是由于不便明言,而又不能不言,才不得不以这种含蓄的表达方式出之。下面一连三句,又进一步把词人怨恨“东风”的心理抒写了出来,并补足一个“恶”字:“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美满姻缘被迫拆散,恩爱夫妻被迫分离,使他们两人在感情上遭受巨大的折磨和痛苦,几年来的离别生活带给他们的只是满怀愁怨。这正如烂漫的春花被无情的东风所摧残而凋谢飘零。接下来,“错,错,错”,一连三个“错”字,连迸而出,是错误,是错落,更是错责,感情极为沉痛。但这到底是谁错了呢?是对自己当初“不敢逆尊者意”而终“与妇诀”的否定吗?是对“尊者”的压迫行为的否定吗?是对不合理的婚姻制度的否定吗?词人没有明说,也不便于明说,这枚“千斤重的橄榄”(《红楼梦》语)留给了读者来噙,来品味。这一层虽直抒胸臆,激愤的感情如江河奔泻,一气贯注;但又不是一泻无余,其中“东风恶”和“错,错,错”几句就很有味外之味。

词的下片,由感慨往事回到现实,进一步抒写妻被迫离异的巨大哀痛,也分为两层。

换头三句为第一层,写沈园重逢时唐氏的表现。“春如旧”承上片“满城春色”句而来,这又是此时相逢的背景。依然是从前那样的春日,但是,人却今非昔比了。以前的唐氏,肌肤是那样红润,焕发著青春的活力;而此时的她,经过“东风”的无情摧残,憔悴了,消瘦了。“人空瘦”句,虽说写的只是唐氏容颜方面的变化,但分明表现出“几年离索”给她带来的巨大痛苦。像词人一样,她也为“一怀愁绪”折磨著;像词人一样,她也是旧情不断,相思不舍。不然,就不会如此消瘦。写容颜形貌的变化来表现内心世界的变化,原是文学作品中的一种很常用的手法,而在“人”“瘦”之间加一个“空”字却另有深意。“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古诗·陌上桑》)从婚姻关系说,两人早已各不相干了,事已至此,那这个“瘦”就是白白为相思而折磨自己。著此一字,就把词人那种怜惜之情、抚慰之意、痛伤之感等等,全都表现了出来。“泪痕”句通过刻画唐氏的表情动作,进一步表现出此次相逢时她的心情状态。旧园重逢,念及往事,她不能不哭,不能不泪流满面。但词人没直接写泪流满面,而是用了白描的手法,写她“泪痕红浥鲛绡透”,显得更委婉,更沉着,也更形象,更感人。而一个“透”字,不仅见其流泪之多,亦见其伤心之甚。上片第二层写词人自己,用了直抒胸臆的手法;这里写唐氏时却改变了手法,只写了她容颜体态的变化和她痛苦的心情由于这一层所写的都是词人眼中看出的,所以又具有了“一时双情俱至”的艺术效果。可见词人,不仅深于情,而且深于言。

词的最后几句,是下片的第二层,写词人与唐氏相遇以后的痛苦心情。“桃花落”两句与上片的“东风恶”句前后照应,又突出写景虽是写景,但同时也隐含出人事。桃花凋谢,园林冷落,这只是物事的变化,而人事的变化却更甚于物事的变化。像桃花一样美丽姣好的唐氏,也被无情的“东风”摧残折磨得憔悴消瘦了;词人自己的心境,也像“闲池阁”一样凄寂冷落了。一笔而兼有二意很巧妙,也很自然。下面又转入直接赋情:“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这两句虽只寥寥八字,却很能表现出词人自己内心的痛苦之情。虽说自己情如山石,痴心不改,但是,这样一片赤诚的心意,却难以表达。明明在爱,却又不能去爱;明明不能去爱,却又割不断这爱缕情丝。刹那间,有爱,有恨,有痛,有怨,再加上看到唐氏的憔悴容颜和悲戚情状所产生的怜惜之情、抚慰之意,真是百感交集,万箭簇心,一种难以名状的悲哀,再一次冲胸破喉而出:“莫,莫,莫!”意谓:事已至此,再也无可补救、无法挽回了,这万千感慨还想它做什么,说它做什么?于是快刀斩乱麻:罢了,罢了,罢了!明明言犹未尽,意犹未了,情犹未终,却偏偏这么不了了之,而在极其沉痛的喟叹声中全词也就由此结束了。

这首词始终围绕着沈园这一特定的空间来安排自己的笔墨,上片由追昔到抚今,而以“东风恶”转捩;过片回到现实,以“春如旧”与上片“满城春色”句相呼应,以“桃花落,闲池阁”与上片“东风恶”句相照应,把同一空间不同时间的情事和场景历历如绘地叠映出来。全词多用对比的手法,如上片,越是把往昔夫妻共同生活时的美好情景写得逼切如现,就越使得他们被迫离异后的凄楚心境深切可感,也就越显出“东风”的无情和可憎,从而形成感情的强烈对比。

再如上片写“红酥手”,下片写“人空瘦”,在形象、鲜明的对比中,充分地表现出“几年离索”给唐氏带来的巨大精神折磨和痛苦。全词节奏急促,声情凄紧,再加上“错,错,错”和“莫,莫,莫”先后两次感叹,荡气回肠,大有恸不忍言、恸不能言的情致。

创作背景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薰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陆游

春日迟迟,卉木萋萋。 一棹碧涛春水路。过尽晓莺啼处。 白云依静渚,春草闭闲门。 蛱蝶飞来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雨打梨花深闭门,忘了青春,误了青春。 街南绿树春饶絮。雪满游春路。 今年春浅腊侵年。冰雪破春妍。 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 小桃灼灼柳鬖鬖,春色满江南。 南浦春来绿一川,石桥朱塔两依然。 未信此情难系绊,杨花犹有东风管。 几日喜春晴,几夜愁春雨。 菀菀黄柳丝,濛濛杂花垂。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钗头凤·红酥手》原文及译文 《钗头凤·红酥手》这首词写的是陆游自己的爱情悲剧。下面是我整理的《钗头凤·红酥手》原文及译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钗头凤·红酥手

宋代:陆游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译文

你红润酥腻的手里,捧着盛上黄縢酒的杯子。满城荡漾着春天的景色,你却早已像宫墙中的绿柳那般遥不可及。春风多么可恶,欢情被吹得那样稀薄。满杯酒像是一杯忧愁的情绪,离别几年来的生活十分萧索。遥想当初,只能感叹:错,错,错!

美丽的春景依然如旧,只是人却白白相思地消瘦。泪水洗尽脸上的胭脂红,又把薄绸的手帕全都湿透。满春的桃花凋落在寂静空旷的池塘楼阁上。永远相爱的誓言还在,可是锦文书信再也难以交付。遥想当初,只能感叹:莫,莫,莫!

注释

黄縢(téng):酒名。或作“黄藤”。

宫墙:南宋以绍兴为陪都,因此有宫墙。

离索:离群索居的简括。

浥(yì):湿润。鲛绡(jiāo xiāo):神话传说鲛人所织的绡,极薄,后用以泛指薄纱,这里指手帕。绡,生丝,生丝织物。

池阁:池上的楼阁。

山盟:旧时常用山盟海誓,指对山立盟,指海起誓。

锦书:写在锦上的书信。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ici/5398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