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刘燕哥《太常引·饯齐参议归山东》原文赏析(元)刘燕哥
太常引·饯齐参议归山东
故人别我出阳关,无计锁雕鞍。今古别离难,兀谁画、蛾眉远山?一尊别酒,一声杜宇,寂寞又春残。明月小楼间,第一夜、相思泪弹。
刘燕哥,是元代燕山(今北京)的妓女。参议,官名。齐参议的名字、里贯、仕履不详。这首词是饯别情人的赠行之作,感情深厚婉曲,真挚动人。
首句“故人别我出阳关”,化用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诗“西出阳关无故人”句意。由于王维的诗写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具有普遍意义的离别情怀,因此成为十分流行的送别曲。此处借用其字面,化用其意蕴,虽然没有叙写彼此之间往日的情意,但“故人”二字已将这层意思含蕴在词中。正因为双方情真意切,离别之际,难分难舍,自不待言。然而,尽管她百般柔肠,万分悲伤,故人此番仍然不得不远行归去。第二句顺势而下,“无计锁雕鞍。”此句反用宋柳永《定风波》“悔当初、不把雕鞍锁”的词意。柳词中的女主人公悔恨当初没有强行留下情人。此词则不同。作者尽了最大的努力,多方挽留故人,但他必欲归去,无计可施,只好让他走了。内心深处这种强烈复杂的矛盾,使作者推己及人,想到离别乃是人世间的常见现象,古往今来,多少人为此而受煎熬。“今古别离难”寥寥五字,表达了生活中具有永恒性的一个主题。“难”字是点晴之笔,它既写出了自古以来人们离别之际的思想状态、感情色彩,也衬托、深化了词人心中此时黯然销魂的别恨。所以,上片末二句又从总括千古的角度转入表达一己之情怀。“兀谁画、蛾眉远山?”由于与故人离别,心情悲伤,作者当然也就无心打扮。词用反问句式,又用了加强语气的“兀”字,着意表现自己无心画眉妆扮,完全是一副慵懒困倦的情态,传达出“别离难”的痛苦心境。这对上文的“无计”,是形象的刻画、生动的表现。
过片折回笔来呼应题目,写饯别情景,渲染离情。“一尊别酒,一声杜宇,寂寞又春残。”前二句以“一尊”、“一声”形成复沓,深化惜别之情。每饮一杯别酒,伤离情绪就加深一层,这已够伤心了;恰又听到杜鹃鸟“不如归去”的啼叫声,就使人更加悲伤难堪。词人不忍与“故人”别离,杜鹃却在劝他归去,两相对照,反跌出她心中的离愁别恨是十分深浓的。第三句再以时节正值暮春,百花凋残,一片凄凉寂寞的景象,进一步从正面强化离愁别绪。一“又”字,是加倍写法。煞拍三句,在意脉上照应词的开头,预想今后相思的苦恨。词人撷取“第一夜”来写,饶有意趣。过去,在这座小楼上,多少个明月团圆之夜,情人相聚,气氛多么温馨,情意多么缠绵。而今夜,尽管小楼上也许还是明月当空,纤云缥缈,美景依旧,然而,却只有我一人与之相对,无复往日的欢情了。这是“第一夜”呵!故人一去,何时才能再见?或许是“他生未卜此生休”(唐李商隐《马嵬》诗)吧。从此以后,每当明月之夜,触景伤怀,都将使人产生“美人迈兮音尘阙,隔千里兮共明月”(南朝宋谢庄《月赋》)相思情感。想到这里,她禁不住流下了痛苦的泪水。这样,词由饯别之际预想别后的“第一夜”;从突出这“第一夜”,见出女主人公思绪万千,由近及远,想到了以后漫长的别离况味。这虚拟设想之笔深化了送别时的愁苦心境,从而将“别离难”的主题强调到了十分充分的程度。
全词言浅意深,言简义赅,采取向深处开掘的办法,将离别情怀写得委婉深厚,含蓄曲折,耐人咀嚼,余味无穷,具有极其强烈的抒情效果。
刘燕哥《太常引饯齐参议归山东》诗词选鉴赏 刘燕哥
太常引饯齐参议归山东
故人别我出阳关,无计锁雕鞍。今古别离难,兀谁画、蛾眉远山?
一尊别酒,一声杜宇,寂寞又春残。明月小楼间,第一夜、相思泪弹。
这首词开门见山,起首即直写离别:“故人别我出阳关。”看似简单的叙事,其实充满了绵绵情意,令人想起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诗中的名句“西出阳关无故人”。“故人”这一称谓很平常,但却表明了二人之间的亲密关系。“阳关”在这里代指离别的地点。第二句继续写离别的痛苦:“无计锁雕鞍。”柳永《定风波》词中有“悔当初、不把雕鞍锁”的句子,写主人公在情人离去后,后悔自己当初没有强行将其留下。刘词反用柳永词意,说自己非常想挽留故人,但却没有办法留住他。经过一番努力后仍然无计可施,更使作者感到伤心,由此而联想到“今古别离难”。不是吗?历史上哪一个有情人离别时不感到难堪呢?江淹《别赋》说:“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李商隐《无题》诗说:“相见时难别亦难。”在不同的时代,许多不同的作家,用不同作品、不同的词语反复述说着“今古别离难”这一普遍规律。“兀谁画、蛾眉远山?”用汉代张敞亲自为妻画眉的典故写出与齐参议的情谊之深:齐参议走了之后,还有谁为自己画眉呢?此外,传统观念认为“女为悦己者容”,如今“悦己者”已别我而去,谁还有心梳妆打扮呢?“远山”指“远山眉”,即画出的眉毛形状犹如远处的山脉。这里用反问的句式加强了否定的效果。
过片掉转头渲染饯别时的凄凉气氛:“一尊别酒,一声杜宇,寂寞又春残。”手中端着饯别的酒杯,想着故人将要离去,实在难以下咽;此时,又传来杜鹃鸟那一声声悲哀的叫声,更是不堪入耳。传说古代蜀国国王杜宇死后,魂化为杜鹃,啼声凄苦。又有传说杜鹃似在叫着“不如归去”,因此杜鹃又称“催归”。作者本已寂寞难耐,又恰逢暮春百花凋零之时,一片凄凉景象,心中倍加沉重。结尾“明月小楼间”二句承“寂寞”二字,想像故人离去后独处的情景。离别后的“第一夜”是特别难捱的,因为刚刚从欢愉转入寂寞,很难适应突然变化的环境,也很难调整自己的心理。过去,在明月下,在小楼间,自己与齐参议不知度过了多少美好的时光,但从今天“第一夜”开始,只能独自一人生活于“明月小楼间”了。想到这里,作者不禁流下了相思的泪水。
关于山东美景的诗句(山东优美诗句)1.山东优美诗句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
海右此古亭,济南名士多;
雪落元夜前,花市灯如昼,灯映雪如银,雪绕泉似雾;
东方云海空复空,群仙出没空明中。荡摇浮世生万象,岂有贝阙藏珠宫;
云雾润蒸华不注,波涛声震大明湖;
湖干烟乱柳毵毵,是处桃花雨半含。七十二泉春涨暖,可怜只说似江南;
卓冠七十二,分汇大明湖,几曲绕琼房,一泓映绮疏;
遥看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
日照晴山耀碧穹,桃花迷洞笑春风。千红万紫攒如锦,一幅丹青在望中;
2.描写山东的诗句1、张养浩《登泰山》
风云一举到天关,快意平生有此观。
万古齐州烟九点,五更沧海日三竿。
向来井处方知隘,今后巢居似觉宽。
笑拍红崖咏新作,满空笙鹤下高寒。
译文:
伴着和风、轻云一口气登上了南天门,平生能有如此美妙的游览令人多么高兴。
终于看到了“齐烟九点”的古老奇观,也一睹了“泰山日出”的壮丽美景。
以前居住狭窄知识浅薄犹如井底之蛙,今后就算住到鸟巢好像也会觉得海阔天空。
笑拍着洪崖仙人的肩膀咏唱新歌,满天的仙乐飘然而下与大地、与泰山共鸣。
2、杜甫《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分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陵绝顶,一览众山小。
译文:
泰山到底怎么样?在齐鲁大地上,那青翠的山色没有尽头。
大自然把神奇秀丽的景色都汇聚于泰山,山南和山北的天色被分割为一明一暗两部分。
冉冉升起的云霞荡涤我的心灵,睁大眼睛追踪那暮归的鸟儿隐入山林,眼角好像要裂开一样。
一定要登上泰山的最高峰,俯瞰那众山,而众山在我眼中是多么的渺小。
3、杜甫《望岳》
西岳崚嶒竦处尊,诸峰罗立似儿孙。
安得仙人九节杖,拄到玉女洗头盆。
车箱入谷无归路,箭栝通天有一门。
稍待秋风凉冷后,高寻白帝问真源。
译文:
西岳高耸似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群峰在其周围则像他的儿孙。
怎么才能求得仙人杖,拄着它登上华山去玉女祠呢?
可进了车箱谷就难以回归了,而山峰像通天的箭尾直抵天门,难以登爬。
稍稍等待天气转凉后,登上山顶去,看山本貌。
4、李东阳《望岳》
紫爱沾岚湿,青怜泼黛浓。
长原随迤逦,高树助蒙茸。
译文:
风和日丽游春在泗水之滨,无边无际的风光焕然一新。
谁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
5、陈沂《南天门》
望入天门十二重,然飞舞半虚空。
千寻不假钩梯上,一窍惟容箭栝通。
译文:
雨前初次见到新开花朵的花蕊,雨后连叶子底下也不见一朵花。
蜜蜂和蝴蝶纷纷地飞过了墙去,让人怀疑迷人的春色尽在邻家。
3.描写山东的优美语言诗句岭南大雪
年代:【宋】 作者:【区仕衡】
海冻珊瑚万里沙,炎方六出尽成花。
洛阳纵有行春令,谁问袁安处士家
春日岭南
年代:【宋】 作者:【孙正平】
窗前修竹霭如云,巧语春禽只听闻。
睡起蒲团趺坐稳,惟将茗椀对炉薰。
客居岭南
年代:【宋】 作者:【张子龙】
天风吹白波,归客欲如何。
炎国逢花早,春船载雨过。
畏蛇焚瘿木,防蛊种衰荷。
洞口商人妇,时时送夜歌。
庚午腊中苦寒不雪不雪岭南之常而苦寒为希有
年代:【宋】 作者:【郑刚中】
檐风动修竹,终夜玉相戛。
晓望山头松,孤瘦冻欲折。
欣然发茅亭,准拟看飞雪。
待之既逾时,脚硬冷如铁。
青山全不老,暮雨空凄绝。
岂非地气偏,湿浊旧不泄。
剪水下云来,祗向虚空歇。
今年腊中寒,万口称凛冽。
此是雪先声,荡洗岭南热。
蜒叟且莫惊,造化无差别。
会须烟瘴林,都有琪花结。
草色润如酥,看取焦枯活。
岭南鞭春
年代:【宋】 作者:【范端臣】
一辞湖上月,三见岭南春。
怪鸟呼如鬼,痴猿立似人。
蛮商通海舶,渔户杂江滨。
尚有鞭牛扑,纷拿起路尘。
岭南道中
年代:【唐】 作者:【曹松】
百花成实未成归,未必归心与志违。
但有壶觞资逸咏,尽交风景入清机。
半川阴雾藏高木,一道晴霓杂落晖。
游子马前芳草合,鹧鸪啼歇又南飞。
岭南荔枝不可寄远龙眼新熟辄以五日颗奉晦叔
年代:【宋】 作者:【张栻】
荔子如今尚典刑,秋林圆实著嘉名。
虽无赪玉南风面,却耐筠笼千里行。
谪岭南道中作
年代:【唐】 作者:【李德裕】
岭水争分路转迷,桄榔椰叶暗蛮溪。
愁冲毒雾逢蛇草,畏落沙虫避燕泥。
五月畲田收火米,三更津吏报潮鸡。
不堪肠断思乡处,红槿花中越鸟啼。
送人游岭南
年代:【唐】 作者:【戴叔伦】
少别华阳万里游,近南风景不曾秋。
红芳绿笋是行路,纵有啼猿听却幽。
岭南江行
年代:【唐】 作者:【柳宗元】
瘴江南去入云烟,望尽黄茆是海边。
山腹雨晴添象迹,潭心日暖长蛟涎。
射工巧伺游人影,飓母偏惊旅客船。
从此忧来非一事,岂容华发待流年。
送周愿判官归岭南
年代:【唐】 作者:【姚系】
早蝉望秋鸣,夜琴怨离声。眇然多异感,值子江山行。
由来重义人,感激事纵横。往复念遐阻,淹留慕平生。
晨奔九衢饯,暮始万里程。山驿风月榭,海门烟霞城。
易绡泉源近,拾翠沙溆明。兰蕙一为赠,贫交空复情。
当然最出名的句子还是“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苏轼的原句是“日啖荔枝三百颗,不妨长作岭南人。”
惠州一绝
苏轼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黄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妨长作岭南人
4.有关山东名胜的古诗词有哪些《望岳》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早秋单父南楼酬窦公衡》唐 ·李白
白露见日灭,红颜随霜凋。别君若俯仰,春芳辞秋条。泰山嵯峨夏云在,疑是白波涨东海。散为飞雨川上来,遥帷却卷清浮埃。知君独坐青轩下,此时结念同所怀。我闭南楼看道书,幽帘清寂在仙居。曾无好事来相访,赖尔高文一起予。
《游泰山六首·其一》唐·李白
天宝元年四月从故御道上泰山
四月上泰山,石平御道开。六龙过万壑,涧谷随萦回。马迹绕碧峰,于今满青苔。飞流洒绝巘,水急松声哀。北眺崿嶂奇,倾崖向东摧。洞门闭石扇,地底兴云雷。登高望蓬流,想象金银台。天门一长啸,万里清风来。玉女四五人,飘颻下九垓。含笑引素手,遗我流霞杯。稽首再拜之,自愧非仙才。旷然小宇宙,弃世何悠哉。
《游泰山六首·其二》唐·李白
清晓骑白鹿,直上天门山。山际逢羽人,方瞳好容颜。扪萝欲就语,却掩青云关。遗我鸟迹书,飘然落岩间。其字乃上古,读之了不闲。感此三叹息,从师方未还。
《游泰山六首·其三》唐·李白
平明登日观,举手开云关。精神四飞扬,如出天地间。黄河从西来,窈窕入远山。凭崖览八极,目尽长空闲。偶然值青童,绿发双云鬟。笑我晚学仙,蹉跎凋朱颜。踌躇忽不见,浩荡难追攀。
《太常引·钱齐参议归山东》
未知:刘燕哥
故人送我出阳关,无计锁雕鞍。今古别离难。兀谁画娥眉远山。
一尊别酒,一声杜宇,寂寞又春残。明月小楼间,第一夜相思泪弹。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代: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江上》
宋代:王安石
江水漾西风,江花脱晚红。
离情被横笛,吹过乱山东。
《念奴娇·天南地北》
元代:施耐庵
天南地北,问乾坤,何处可容狂客?借得山东烟水寨,来买凤城春色。翠袖围香,绛绡笼雪,一笑千金值。神仙体态,薄幸如何消得?
想芦叶滩头,蓼花汀畔,皓月空凝碧。六六雁行连八九,只待金鸡消息。义胆包天,忠肝盖地,四海无人识。离愁万种,醉乡一夜头白。
《焚书坑》
唐代:章碣
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
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
5.描写山东的精美文章 诗句(少一点)1.济南的冬天---老舍写的就是描写山东济南的美好风光的文章!
2.齐鲁大地好风光,
一山一水一圣人,
东傍日韩西靠京,
黄河入口数东营,
帆船之都看青岛,
葡萄酒之乡烟台,
风筝之都属潍坊,
物流名城在临沂,
人居城市属威海,
陶瓷之都是淄博,
江北水城看聊城,
太阳能之都德州,
新港之秀看日照.
钢城之都属莱芜,
牡丹之都是菏泽
五岳独尊赞泰山
七十二泉在济南
孔子之乡在曲阜
蔬菜之乡在寿光
肥桃之都属肥城
莱阳美梨誉天下
乐陵小枣美名扬
地下峡谷在沂水
建筑之乡属桓台
大蒜之乡在苍山
地下漂流在沂水
奇特溶洞在沂源,
牛郎织女属沂源,
天然氧吧属蒙山,
中国冬枣在沾化,
纺织名城属文登,
童装胜地属即墨,
大泽山葡萄平度,
天下金都是招远,
龙口粉丝赞龙口,
南山大佛来龙口。
万里银滩是乳山,
深海保健属荣成。
台儿庄之美枣庄,
微山湖之大微山,
忠义之侠在梁山,
书法圣地是临沂.
银杏之乡是郯城,
浮来美名在莒县。
糖果名城看沂水。
海上名山看崂山,
海中仙境看蓬莱
国际机场看胶东
蓝色硅谷属即墨
影视名城属黄岛
嫩白白菜看胶州
马家沟芹菜平度
山东炉包看高密
恐龙遗址属诸城
光棍鸡香看蒙阴.
诸葛亮城在沂南
智胜汤泉等你来。
6.关于山东省风景名胜古迹的对联、诗句1、云雾润蒸华不注,波涛声震大明湖。
出自:元·赵孟頫《趵突泉》。译文:云雾蒸腾而去,滋润着华不注,波澜声声而起,震撼了大明湖。
2、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出自:唐·杜甫《望岳》。译文:层层白云,荡涤胸中沟壑,翩翩归鸟,飞入赏景眼圈。
定要登上泰山顶峰,俯瞰群山,豪情满怀。3、上联:与国咸休安富尊荣公府第下联:同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这是悬挂在山东曲阜孔府大门两旁明柱上的一副蓝底金字对联。
清朝第一才子纪晓岚在参拜孔子墓时,为孔府题写了一副楹联。上联写孔子府第安富尊荣,富荣同国盛大,气魄非凡。
下联赞美孔子的文章流传千古,与天齐老。4、落日天边见二峰,平临湖上出芙蓉。
西来水窦缘王屋,南去山根接岱宗。出自:清·顾炎武《济南二首》。
译文:太阳落下,余晖映出天边的两座山峰,那是临湖而起状似莲花的华不注山。济水西来,从王屋山源头一路奔流,顺着南边山脚看过去是绵延的泰山山脉。
5、山对济南城,人言帝舜耕。出自:清·翁方纲《千佛山》。
译文:千佛山正对着济南老城,人们都说远古时期的舜帝曾在千佛山下躬耕。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ici/5394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文学·附语言学·文言